张伟;吴新伟;李向忠;狄飚;谭慧峰;鲁恩洁;何丽娟
登革病毒感染在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越来越频繁,爆发日益增加,发生登革出血热及登革休克综合症(DHF/DSS)的病例数也呈现增加的趋势.每年,全球范围内有将近一亿人感染登革热,其中大约有50万例登革出血热.目前,登革病毒引起的DHF/DSS的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文主要就宿主免疫功能异常与登革病毒致病的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江澜;周俊梅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登革热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效率,为今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ELISA、RT-PCR和病毒分离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006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发生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该家族15名家庭成员先后共有6人发病,罹患率40.0%,其中6例患者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3例,病毒分离阳性3例,荧光PCR检测阳性者1例,基因序列测序和病毒分离结果终确定为登革I型病毒.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虽然该家族部分患者登革热抗体为阴性,但病例发病均在一个长潜伏期内,因此可以确定该家族发生了登革热聚集性暴发,荔湾区龙津中路龙兴里有可能是共同感染地,感染来源不明,感染时间为家庭聚会日可能性大.
作者:罗雷;范健文;杨丽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从基因表达谱水平探讨2株人成纤维细胞和低剂量电离辐射3个时间点的可能交互效应,掘其差异表达基因.方法 应用GeneSifter在线软件和Panther生物学信息数据库,对下载于NCBI的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的12个样品GSM(数据包含2株成纤维细胞和每株细胞3个辐照时间点),运用混合设计二因子的Two-Way ANOVA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聚类、主成分分析、模式分类、功能归类分析,后用GenCLiP软件进行文献挖掘.结果 获得41条交互效应的差异表达基因,主成分分析示每株细胞24 h时间点的特征向量明显远离其他向量,差异基因表达可分为3种模式.基因功能归类分析提示,多个生物通路如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细胞结构、细胞凋亡等被显著激活,其中参与有丝分裂和细胞周期的差异表达基因由细胞骨架基因、微管运动基因、蛋白激酶基因等构成,细胞凋亡等效应获得文献支持.结论 2株人成纤维细胞和低剂量电离辐射3个时间点有交互效应,存在基因差异表达,这些基因有可能成为鉴定成纤维细胞和辐照时间交互效应的生物标记.
作者:廖之君;马文丽;梁爽;陈霞;左长清;郑文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又名吊白块)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了解吲哚-3-甲醇对吊白块LD50及对吊白块所致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寇氏法测定吊白块LD50及联合应用吲哚-3-甲醇和吊白块后并持续给予吲哚-3-甲醇,观察吊白块LD50及精子畸形的变化.结果 吊白块NIH小鼠经口灌胃LD50为8 711 mg/kg·bw,联合应用吲哚-3-甲醇和吊白块可降低吊白块急性毒性(LD50为10 000 mg/kg·bw)(P<0.05),并可显著降低吊白块致精子畸形的发生(P<0.05).结论 根据国家标准评价,吊白块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级;持续摄入一定浓度水平的吲哚-3-甲醇可有效降低吊白块的急性毒性,且对低剂量吊白块所致精子畸形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颖;朱伟;杜琰琰;张全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膜外区多肽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PSMA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为PSMA的功能研究和人源化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以求进一步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使用人工合成多肽免疫BABL/c小鼠,采用PEG融合技术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斑点金标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亲和力及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结果 获得两株可稳定分泌PSM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F4为IgG1类.IF1为IgG3类.两株单抗均能识别LNCap细胞表达的PSMA蛋白.与不表达PSMA的PC-3、SP2/0等细胞无交叉反应.杂交瘤细胞株1F1培养上清效价为1:40,腹水效价为1:6400:而杂交瘤细胞株4F4培养上清效价为1:80,腹水效价为1:8000.结论 成功地制备出两株抗PSMA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进行PSMA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曹开源;杨羚;徐霖;袁广卿;张甜;丘少鹏;沈关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和分析次氯酸钠、氯已定和EDTA等3种根管冲洗液对离体牙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将已感染粪肠球菌的80颗离体前牙的根管标本随机分为4组,第1组用5.25%次氯酸钠冲洗,第2组用2%氯已定冲洗,第3组用17%EDTA冲洗,第4组作为阴性对照组用0.9%Nacl冲洗.冲洗前和冲洗后分别取样作细菌学培养.计算并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菌落形成单位CFU的变化趋势.结果 4组根管内的粪肠球菌均显著减少.其中,1、2、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2、3组分别与第4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前3组细菌减少量远大于第4组.结论 5.25%次氯酸钠、2%氯已定和17% EDTA等3种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但三者均不能完全杀灭根管内粪肠球菌.
作者:李海燕;徐学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治疗小儿脑型疟疾的疗效.方法 脑型疟疾患儿8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青蒿琥酯,对照组给予奎宁,观察7 d后的疗效.结果 7 d治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8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退热时间分别为(26.1±10.2)h和(39.5±11.6)h,昏迷苏醒时间分别为(36.2±10.1)h和(59.7±12.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副作用相对较大.结论 青蒿琥酯治疗脑型疟疾疗效好而迅速,副作用少,可以作为首选药.
作者:霍开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登革病毒包膜糖蛋白E的结构与功能,为阐明登革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ean和TMHMM)、数据库(Prosite和PDB)和网络服务器(http://www.expasy.org;http://www.cbs.dtu.dk;http://immune-epitope.org)对E蛋白各级结构及亲水性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E蛋白的氨基酸分布情况,二级结构中形成螺旋、折叠、转角、卷曲的氨基酸区段以及包膜糖蛋白E的跨膜区段均得以展示;同时用于预测B细胞表位的柔韧性、表面可及性和亲水性参数得到综合阐释,另外E蛋白的3个结构域和空间结构也在相关数据库中获得.结论 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结果可为研究在登革病毒致病及机体免疫应答中E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丰富资料.
作者:仲华;赵卫;龙敏;曹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高频电灼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尖锐湿疣(CA)的效果.方法 将165例CA分为3组,A组应用阴道镜下高频电灼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B组单纯采用阴道镜下高频电灼治疗:C组应用NS-FⅡ型多功能光谱治疗仪联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α-2a.结果 治疗后3~6个月A、B、C组复发率分别为0%、4.4%、65.4%;半年后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率分别为93.5%、85.4%、43.8%,A组明显优于B组,B组明显优于C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d道镜下高频电灼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CA可明显降低CA复发率和提高HPV转阴率.
作者:肖翠红;杨小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西尼罗病毒基因组的cDNA亚克隆,为西尼罗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研发和应用打下基础.方法 根据基因组中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分布设计4对引物,QIAamp RNA抽提试剂盒提取西尼罗病毒培养细胞BHK-21的总RNA,长片段RT-PCR技术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将目的 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入感受态细胞E.coli DH5α,进行蓝白斑筛选后得到阳性克隆,将重组质粒进行PCR和测序鉴定.结果 获得的目的 基因片段经PCR和测序结果表明西尼罗病毒功能基因正确地克隆进入载体.结论 成功获得西尼罗Ⅰ型病毒功能基因的cDNA亚克隆,可应用于西尼罗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制备.
作者:商涛;马文丽;黄吉城;张海燕;廖之君;陈霞;郑文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克隆并鉴定弓形虫PRU株表面抗原SAG2C基因序列和cDNA序列,对比不同毒力弓形虫株(PRU、RH、ME49)中SAG2C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 根据SAG2C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Prugniaud(PRU)株弓形虫基因组DNA和总RNA中扩增SAG2C基因,克隆入pMD19-T载体并进行序列测定.应用DNAMAN软件、NCBI网站(http://www.ncbi.nlm.nih.gov/)分析3种虫株之间SAG2C基因的同源性;利用生物信息学网站ExPASy(http://us.expasy.org/)对获得的基因及推导出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PCR扩增得到弓形虫PRU株SAG2C基因及其全长cDNA序列,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重组质粒,测序结果表明,获得SAG2C基因序列1 225 bp,全长cDNA序列1 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弓形虫Prugniaud株和RH株SAG2C基因同源性为97.14%:Prugniaud株与ME49株cDNA序列同源性为96.89%;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2%.N端为信号肽,C端疏水序列预测它为糖基磷脂酰肌醇固着蛋白,存在13个潜在抗原表位及多个保守功能区域.结论 成功克隆了弓形虫缓殖子期特异抗原SAG2C基因序列及其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其为糖基磷脂酰肌醇固着蛋白.
作者:程璐;陈晓光;吴焜;杨培梁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一起发生在某医院内科病区的群体性胃肠炎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标本进行ELISA检测.结果 共报告病例14例,包括7名住院病人和7名医护人员,在3人的粪便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通过隔离治疗病人、加强消毒和卫生宣教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本次胃肠炎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来源尚不明确.
作者:蔡衍珊;刘于飞;沈纪川;王大虎;麦伟麟;屈新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医务人员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有针对性的对医务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型)对东莞市厚街镇644名医务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医务人员SCL-90各因子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与中国常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PQ评分P、E、N及L分与中国常模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PQ量表的N分和P分与SCL-90各因子分存在正相关关系;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的N分和P分均较高:不同个性类型明显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检出率从高到低顺次的个性类型为内向不稳定型、外向不稳定型、外向稳定型和内向稳定型.结论 医护人员心理卫生水平总体较好,其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具有神经质倾向、精神质倾向、性格内向的个性特征者容易出现不良心理体验,应重视和关注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作者:郑少敏;古国平;刘虹群;黄廖森;罗文勇;陈金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鼻咽癌中上皮间充质改变(EMT)现象,初步探讨上皮间充质改变在鼻咽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58例鼻咽癌和29例鼻咽黏膜慢性炎免疫组化SP法检测Vimentin抗体,根据结果.Vimentin阳性病例再用相同的方法分别检测E-cadherin、β-catenin和Snail的表达.结果 58例鼻咽癌中8例边缘部位癌细胞Vimentin阳性表达,29例慢性炎上皮细胞均为阴性(P=0.037).在8例阳性病例中.Vimentin阳性的区域癌细胞E-cadherin染色明显弱于Vimentin阴性部位,甚至呈阴性;Snail在肿瘤周边区的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多于中央区,阳性强度也强于中央区;β-catenin在肿瘤中央区为细胞间连接部位膜阳性,周边区部分细胞,尤其是散在于间质中单个癌细胞呈现阳性表达向胞质胞核内移现象.结论 鼻咽癌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存在EMT现象,EMT现象的发现为研究鼻咽癌转移机制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为鼻咽癌的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作者:江庆萍;王爽;邹桂华;方唯意;姚开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对恶性疟原虫药敏作用的有效期.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法,用体外连续培养的FCC-1/HN株恶性疟原虫,定期对涂药板进行检测.结果 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在存放0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89、7.23、5.82、7.49 nmol/L和5.35、7.15、6.34、4.85 nmol/L;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浓度(CIMC)分别为20.00、20.00、16.67、30.00 nmol/L和20.00、20.00、16.67、15.00 nmol/L.结论 自制涂药板存放在4℃冰箱2年药效是基本稳定的,且使用方便,适合于现场应用,可作为恶性疟原虫对双氢青蒿索和青蒿琥酯敏感性的检测工具.
作者:刘政;陈沛泉;符崇威;符林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1,hnRNP A1)的单克隆抗体,探讨hnRNP A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利用重组hnRNP A1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hnRNPA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等方法分别对其效价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hnRNPA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006、E009和E012.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3株单克隆抗体通过组织化学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都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的hnRNPA1蛋白.结论 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hnRNP A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hnRNP A1的生物学功能及它在癌发生事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穗海;赵玉梅;黄湘;潘华政;李明;姚小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离鉴定健康大学生粪便中的耐卡那霉素肠球菌,并调查相关因素.方法 用卡那霉素ELB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92份健康大学生粪便中的肠球菌,调查他们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等.结果 共鉴定出21例携带卡那霉素抗性肠球菌,71例阴性.耐卡那霉素肠球菌的分离率与饮食辛辣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5,P<0.05);而与消化不良、胃肠不适和便秘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X2<3.84,P>0.05).结论 耐卡那霉素肠球菌的分离率与饮食辛辣相关,与消化不良、胃肠不适和便秘等无相关性,其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随访.
作者:黄静丽;姜智晖;曾香玲;吴健仪;李文华;麦璟莹;苏丹红;李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征、发病率增加的可能原凶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至2006年收治的158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成人麻疹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的临床特征.结果 成人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皮疹典型为充血性斑丘疹,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常常合并肝脏和心肌损伤,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和心肌炎为主.结论 成人麻疹发病率增加可能与麻疹病毒基因变异,缺少麻疹疫苗(MV)的保护,早期麻疹暴露,人口流动性大,儿童广泛接种麻疹疫苗等因素相关.若能够对麻疹患者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并对易感者进行广泛的麻疹疫苗接种,成人麻疹的发病率有可能降低.
作者:梁惕湖;卢罗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雌激素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模型小鼠的脾脏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调控机制.方法 采用ConA活化的同系脾脏细胞诱导BALB/e小鼠SLE,同时肌注一定剂量的苯甲酸雌二醇.于第4周、第6周、第8周和第10周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TUNEL法检测脾脏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脾脏细胞Bcl-2和NFKB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肌注雌激素的SLE模型小鼠脾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Bcl-2和NFKB的表达均增加(P<0.01).结论 雌激素抑制SLE模型小鼠脾脏细胞凋亡,可能是通过促进Bcl-2和NFKB的表达所致.
作者:唐小云;鞠宝玲;张红军;李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家蝇胚胎细胞系建立的影响因素.方法 取不同发育时间的家蝇卵(胚胎),用不同培养基将细胞培养于玻璃培养瓶和塑料培养瓶中,观察细胞生长.结果 产出约6 h的家蝇胚胎细胞能生长增殖,并成功建立贴壁生长细胞.其它时间段产出卵的家蝇胚胎不能建立贴壁细胞;家蝇胚胎细胞在TC-199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TC-199加酵母提取液和水解乳蛋白的培养基中,家蝇胚胎细胞生长缓慢.在M3培养基中迅速生长,其中在15%胎牛血清(FBS)、20%FBS的M3培养基中,细胞生长迅速并可传代.细胞在玻璃培养瓶中不能贴壁生长,而在塑料培养瓶中能迅速贴壁生长.结论 取产出后约6 h的家蝇胚胎细胞接种于含15%~20% FBS的M3培养基的塑料培养瓶中,家蝇胚胎细胞能贴壁生长,成功传代.
作者:贺莉芳;万启惠;刘晖;张曦;徐大纲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