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璐;陈晓光;吴焜;杨培梁
目的 考察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对恶性疟原虫药敏作用的有效期.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Rieckmann体外微量法,用体外连续培养的FCC-1/HN株恶性疟原虫,定期对涂药板进行检测.结果 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涂药板在存放0个月、6个月、1年和2年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89、7.23、5.82、7.49 nmol/L和5.35、7.15、6.34、4.85 nmol/L;完全抑制裂殖体形成的平均浓度(CIMC)分别为20.00、20.00、16.67、30.00 nmol/L和20.00、20.00、16.67、15.00 nmol/L.结论 自制涂药板存放在4℃冰箱2年药效是基本稳定的,且使用方便,适合于现场应用,可作为恶性疟原虫对双氢青蒿索和青蒿琥酯敏感性的检测工具.
作者:刘政;陈沛泉;符崇威;符林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人血清补体C3、C4定时散射比浊分析方法.方法 采用定时散射比浊分析法检测临床血清标本,并对试剂的各项性能指标进行评价.结果 补体C3试剂盒的测定范围为0.945~1.776 g/L,灵敏度为0.022 g/L,批内批间的精密度分别为2.5%~4.8%,5.4%~7.1%.样本中的游离血红蛋白、胆红素、甘油三酯等干扰物浓度达到10 g/L、600 mg/L、57 g/L时对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影响,42份异常血样用自制试剂盒与进口Dade Behring试剂盒同时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985;补体C4试剂盒的测定范围为0.096~0.435 g/L,灵敏度为0.0014 g/L,批内批间的精密度分别为1.8%~2.2%,3.8%~5.2%.样本中的游离血红蛋白、胆红素、甘油三酯等干扰物浓度达到10 g/L、600 mg/L、24 g/L时对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影响,42份异常血样用本试剂盒与进口Dade Behring试剂盒同时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991.结论 补体C3、C4散射比浊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与Dade Behring同类试剂测定结果有较好的相关性,在临床上有极大的应用前景,有望替代国外同类产品试剂盒.
作者:杨洁霞;董志宁;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人工合成含RGDS(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重组蜱抗凝血肽(tick anticoagulant peptide,TAP)基因,进行原核表达,获得融合蛋白,用表达的融合蛋白粗提取物进行凝血实验.方法 参照天然TAP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了含RGDS的编码63个氨基酸的213个碱基(含酶切位点所加的碱基),进行全基因合成后转导入大肠杆菌DH5α中.挑选阳性克隆,并进行诱导表达,检测产物的抗凝血性质.结果 PCR和核苷酸序列测定表明TAP-RGDS构建正确,在IPTG诱导下的表达产物有抗凝血活性.结论 构建了重组TAP-RGDS基因,该基凶能表达出有抗凝血活性的产物.
作者:武卫华;叶彬;郑玉强;张静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一起发生在某医院内科病区的群体性胃肠炎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调查,对标本进行ELISA检测.结果 共报告病例14例,包括7名住院病人和7名医护人员,在3人的粪便标本中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通过隔离治疗病人、加强消毒和卫生宣教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本次胃肠炎暴发疫情由诺如病毒引起,感染来源尚不明确.
作者:蔡衍珊;刘于飞;沈纪川;王大虎;麦伟麟;屈新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制备核不均一核糖核蛋白A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1,hnRNP A1)的单克隆抗体,探讨hnRNP A1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方法 利用重组hnRNP A1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hnRNPA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等方法分别对其效价和特异性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hnRNPA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E006、E009和E012.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G1.3株单克隆抗体通过组织化学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都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的hnRNPA1蛋白.结论 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抗hnRNP A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这为进一步研究hnRNP A1的生物学功能及它在癌发生事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穗海;赵玉梅;黄湘;潘华政;李明;姚小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治疗小儿脑型疟疾的疗效.方法 脑型疟疾患儿89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1例);治疗组给予青蒿琥酯,对照组给予奎宁,观察7 d后的疗效.结果 7 d治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85.3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退热时间分别为(26.1±10.2)h和(39.5±11.6)h,昏迷苏醒时间分别为(36.2±10.1)h和(59.7±12.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的副作用相对较大.结论 青蒿琥酯治疗脑型疟疾疗效好而迅速,副作用少,可以作为首选药.
作者:霍开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高频电灼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尖锐湿疣(CA)的效果.方法 将165例CA分为3组,A组应用阴道镜下高频电灼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B组单纯采用阴道镜下高频电灼治疗:C组应用NS-FⅡ型多功能光谱治疗仪联合肌注重组人干扰素α-2a.结果 治疗后3~6个月A、B、C组复发率分别为0%、4.4%、65.4%;半年后人乳头瘤病毒(HPV)转阴率分别为93.5%、85.4%、43.8%,A组明显优于B组,B组明显优于C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阴d道镜下高频电灼术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a治疗CA可明显降低CA复发率和提高HPV转阴率.
作者:肖翠红;杨小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对益生菌一枯草杆菌芽孢进行耐性评估,为研制口服枯草杆菌芽孢载体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耗竭法,DSM培养基长时间振荡培养(24 h)获得芽孢,使用pH 2.0盐酸胃蛋白酶液模拟胃液,胆酸盐、胰液素混合液模拟肠液,对枯草杆菌芽孢进行体外耐受实验.结果 在DSM培养基中,80%~90%的枯草杆菌WB600可形成芽孢,每升DSM液所生成芽孢约1×1011.在模拟胃液中1 h后,仅0.0024%枯草杆菌WB600繁殖体细菌仍成活,大肠杆菌JM109活力完全丧失,而枯草杆菌芽孢基本不受影响,93.3%仍成活.在模拟小肠环境中3 h后,枯草杆菌WB600繁殖体细菌活力显著降低(仅0.0013%存活),枯草杆菌芽孢基本不受影响(92%仍存活),而大肠杆菌JM109有一定量的增殖.结论 枯草杆菌芽孢能耐受模拟胃肠道环境,有望成为新型的口服疫苗载体.
作者:周珍文;胡旭初;邓秋连;马长玲;陈晓湘;胡凤玉;徐劲;余新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西尼罗病毒基因组的cDNA亚克隆,为西尼罗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研发和应用打下基础.方法 根据基因组中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分布设计4对引物,QIAamp RNA抽提试剂盒提取西尼罗病毒培养细胞BHK-21的总RNA,长片段RT-PCR技术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将目的 基因片段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转化入感受态细胞E.coli DH5α,进行蓝白斑筛选后得到阳性克隆,将重组质粒进行PCR和测序鉴定.结果 获得的目的 基因片段经PCR和测序结果表明西尼罗病毒功能基因正确地克隆进入载体.结论 成功获得西尼罗Ⅰ型病毒功能基因的cDNA亚克隆,可应用于西尼罗病毒全长cDNA克隆的制备.
作者:商涛;马文丽;黄吉城;张海燕;廖之君;陈霞;郑文岭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登革病毒包膜糖蛋白E的结构与功能,为阐明登革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综合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Protean和TMHMM)、数据库(Prosite和PDB)和网络服务器(http://www.expasy.org;http://www.cbs.dtu.dk;http://immune-epitope.org)对E蛋白各级结构及亲水性等多项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E蛋白的氨基酸分布情况,二级结构中形成螺旋、折叠、转角、卷曲的氨基酸区段以及包膜糖蛋白E的跨膜区段均得以展示;同时用于预测B细胞表位的柔韧性、表面可及性和亲水性参数得到综合阐释,另外E蛋白的3个结构域和空间结构也在相关数据库中获得.结论 生物信息学预测和分析结果可为研究在登革病毒致病及机体免疫应答中E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提供丰富资料.
作者:仲华;赵卫;龙敏;曹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和分析次氯酸钠、氯已定和EDTA等3种根管冲洗液对离体牙根管内粪肠球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将已感染粪肠球菌的80颗离体前牙的根管标本随机分为4组,第1组用5.25%次氯酸钠冲洗,第2组用2%氯已定冲洗,第3组用17%EDTA冲洗,第4组作为阴性对照组用0.9%Nacl冲洗.冲洗前和冲洗后分别取样作细菌学培养.计算并采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比较各组之间菌落形成单位CFU的变化趋势.结果 4组根管内的粪肠球菌均显著减少.其中,1、2、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1、2、3组分别与第4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前3组细菌减少量远大于第4组.结论 5.25%次氯酸钠、2%氯已定和17% EDTA等3种根管冲洗液对根管内粪肠球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但三者均不能完全杀灭根管内粪肠球菌.
作者:李海燕;徐学良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SCT肝脏增强扫描及肝动脉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的诊断价.方法 回顾分析32例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合并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的MSCT双期扫描与血管三维重建技术的影像学表现.血管三维重建方法有2种:表面遮盖成像(SSD)和大强度投影(MIP).结果 中央型肝动脉门静脉瘘5例,周围型肝动脉门静脉瘘27例.根据肝癌并动脉门静脉瘘患者的MSCT增强扫描表现,其程度分为3种:轻度13例,中度15例,重度4例.结论 MSCT肝脏增强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是诊断与评价肝癌动脉静脉瘘的有效手段,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作者:张军华;吴铭;叶平;谢辉;高原智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构建抗恙虫病东方体噬菌体抗体库并进行初步筛选,获得与恙虫病东方体膜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克隆,为研制恙虫病的快速诊断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 从感染恙虫病东方体小鼠的脾细胞中提取RNA,经逆转录、PCR扩增出抗体轻链和重链基因,将轻链基因和表达载体pComb3进行酶切、连接.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构建轻链库;再对轻链重组质粒和重链Fd基因进行酶切、连接,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构建组合文库,以辅助噬菌体VCS M13进行超感染.用恙虫病东方体56 kDa型特异性抗原作为筛选抗原,进行4轮富集筛选后用ELISA法进行阳性克隆的鉴定.结果 构建了库容为3.46×106的鼠源性抗恙虫病东方体的噬菌体Fab片段抗体库.经过4轮富集筛选,抗体库中的目的 抗体得以富集约160倍,并用ELISA法对其进行鉴定,得到了7个阳性克隆.结论 构建的抗恙虫病东方体噬菌体抗体库,库容为3.46×106,滴度为2.5×1012 cfu/ml,基本上达到了建库要求,能够满足多样性的需求,并成功的筛选出抗恙虫病东方体56 kDa蛋白的抗体,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M13抗体进行了初步鉴定,认为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作者:黄会;詹希美;郑小英;吴瑜;何蔼;李卓雅;程梅;尹应先;张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登革热家庭聚集性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传播效率,为今后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暴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广州市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和分析:采用ELISA、RT-PCR和病毒分离的方法对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2006年8月广州市荔湾区发生一起登革热家庭聚集性暴发事件,该家族15名家庭成员先后共有6人发病,罹患率40.0%,其中6例患者登革热抗体IgM或IgG阳性3例,病毒分离阳性3例,荧光PCR检测阳性者1例,基因序列测序和病毒分离结果终确定为登革I型病毒.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调查,虽然该家族部分患者登革热抗体为阴性,但病例发病均在一个长潜伏期内,因此可以确定该家族发生了登革热聚集性暴发,荔湾区龙津中路龙兴里有可能是共同感染地,感染来源不明,感染时间为家庭聚会日可能性大.
作者:罗雷;范健文;杨丽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膜外区多肽杂交瘤细胞株,并对其分泌的PSMA单克隆抗体进行初步鉴定,为PSMA的功能研究和人源化抗体的制备奠定基础,以求进一步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使用人工合成多肽免疫BABL/c小鼠,采用PEG融合技术建立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斑点金标法确定单克隆抗体的交叉反应性、亲和力及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和亚类.结果 获得两株可稳定分泌PSMA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4F4为IgG1类.IF1为IgG3类.两株单抗均能识别LNCap细胞表达的PSMA蛋白.与不表达PSMA的PC-3、SP2/0等细胞无交叉反应.杂交瘤细胞株1F1培养上清效价为1:40,腹水效价为1:6400:而杂交瘤细胞株4F4培养上清效价为1:80,腹水效价为1:8000.结论 成功地制备出两株抗PSMA单克隆抗体,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亲和力,为进一步建立免疫分析方法,进行PSMA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曹开源;杨羚;徐霖;袁广卿;张甜;丘少鹏;沈关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离鉴定健康大学生粪便中的耐卡那霉素肠球菌,并调查相关因素.方法 用卡那霉素ELB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92份健康大学生粪便中的肠球菌,调查他们的健康状况及生活习惯等.结果 共鉴定出21例携带卡那霉素抗性肠球菌,71例阴性.耐卡那霉素肠球菌的分离率与饮食辛辣的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X2=5.75,P<0.05);而与消化不良、胃肠不适和便秘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X2<3.84,P>0.05).结论 耐卡那霉素肠球菌的分离率与饮食辛辣相关,与消化不良、胃肠不适和便秘等无相关性,其机制及其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随访.
作者:黄静丽;姜智晖;曾香玲;吴健仪;李文华;麦璟莹;苏丹红;李孜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家蝇胚胎细胞系建立的影响因素.方法 取不同发育时间的家蝇卵(胚胎),用不同培养基将细胞培养于玻璃培养瓶和塑料培养瓶中,观察细胞生长.结果 产出约6 h的家蝇胚胎细胞能生长增殖,并成功建立贴壁生长细胞.其它时间段产出卵的家蝇胚胎不能建立贴壁细胞;家蝇胚胎细胞在TC-199培养基中不能生长,在TC-199加酵母提取液和水解乳蛋白的培养基中,家蝇胚胎细胞生长缓慢.在M3培养基中迅速生长,其中在15%胎牛血清(FBS)、20%FBS的M3培养基中,细胞生长迅速并可传代.细胞在玻璃培养瓶中不能贴壁生长,而在塑料培养瓶中能迅速贴壁生长.结论 取产出后约6 h的家蝇胚胎细胞接种于含15%~20% FBS的M3培养基的塑料培养瓶中,家蝇胚胎细胞能贴壁生长,成功传代.
作者:贺莉芳;万启惠;刘晖;张曦;徐大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确定甲醛合次硫酸氢钠(又名吊白块)半数致死剂量LD50,并了解吲哚-3-甲醇对吊白块LD50及对吊白块所致小鼠精子畸形的影响.方法 采用改进寇氏法测定吊白块LD50及联合应用吲哚-3-甲醇和吊白块后并持续给予吲哚-3-甲醇,观察吊白块LD50及精子畸形的变化.结果 吊白块NIH小鼠经口灌胃LD50为8 711 mg/kg·bw,联合应用吲哚-3-甲醇和吊白块可降低吊白块急性毒性(LD50为10 000 mg/kg·bw)(P<0.05),并可显著降低吊白块致精子畸形的发生(P<0.05).结论 根据国家标准评价,吊白块毒性分级属实际无毒级;持续摄入一定浓度水平的吲哚-3-甲醇可有效降低吊白块的急性毒性,且对低剂量吊白块所致精子畸形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作者:周颖;朱伟;杜琰琰;张全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间日疟原虫乳酸脱氢酶(PvLDH)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融合蛋白,对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并测定其免疫活性.方法 将构建的LDH/pGEX-4T-1重组菌BL21接种于LB培养基中,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融合蛋白的表达,重组蛋白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特异性血清,ELISA检测血清效价,Western-blotting鉴定其免疫活性.结果 重组质粒在大肠杆菌中表达PvLDH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融合蛋白,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经复性、纯化后免疫小鼠,能诱导小鼠产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ELISA法测效价为1:51200,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该血清能特异性与间日疟和恶性疟患者全血发生反应,而不能与正常人起交叉反应.结论 PvLDH在大肠杆菌中获得高效表达且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免疫原性.
作者:孙莉;郝文波;吴英松;王穗海;李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成人麻疹的临床特征、发病率增加的可能原凶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至2006年收治的158例成人麻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成人麻疹患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的临床特征.结果 成人麻疹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皮疹典型为充血性斑丘疹,科普利克斑(Koplik's spots)明显且持续时间长,常常合并肝脏和心肌损伤,并发症以支气管肺炎和心肌炎为主.结论 成人麻疹发病率增加可能与麻疹病毒基因变异,缺少麻疹疫苗(MV)的保护,早期麻疹暴露,人口流动性大,儿童广泛接种麻疹疫苗等因素相关.若能够对麻疹患者早期诊断、早期隔离、早期治疗,并对易感者进行广泛的麻疹疫苗接种,成人麻疹的发病率有可能降低.
作者:梁惕湖;卢罗生 刊期: 200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