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糖化多聚赖氨酸拉米呋啶的抗HBV作用研究

孔令斌;孙志;杨景玉;杨志寅

关键词:拉米呋啶, 乙型肝炎病毒
摘要:目的 探讨核素唧99mTc标记的乳糖化多聚赖氨酸拉米呋啶(简称Lac-PLL-LA)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分别通过体外和体内水平观察Lac-PLL-LA的抗乙肝病毒作用.①体外水平:比较观察Lac-PLL-LA和LA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及HBV DNA的抑制率.②体内水平:将成功建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A阳性对照组、Lac-PLL-LA 50 mg/kg和100 mg/kg,各组均连续给药10 d,每日2次,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第5、10天以及停药后第3天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及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小鼠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动态变化.结果 体外水平:作用5 d时,Lac-PLL-IA血清组抗HBV作用优于LA组(HBsAg:53.09±1.09和40.02±0.79,P<0.05;HBeAg:54.65±2.14和35.13±0.94,P<0.01);药物作用10 d时,含Lac-PLL-LA血清组抗HBV作用均优于LA组(HBsAg:54.97±2.01和58.17±1.28,P<0.05;HBeAg:55.09±1.32和35.78±0.99,P<0.05).体内水平上Lac-PLL-LA的抗乙肝病毒作用:Lac-PLL-LA 50 mg/kg、100 mg/kg在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HBV DNA的OD值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和LA组,且在停药后未见明显反跳现象.结论 Lac-PLL-LA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抑制HBV感染作用,且停药后不易出现反跳现象,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HBV作用的药物.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型肝炎病毒TZ84株单克隆抗体在甲肝病毒抗原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甲型肝炎病毒TZ84株单克隆抗体在甲肝病毒抗原检测中的应用,以期代替现有试剂中的多克隆抗体,得到灵敏度高、特异性好、重复性和准确性好的甲肝抗原检测试剂.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将甲肝多抗包被96孔酶标板后,加入甲肝抗原,分别用酶标单抗和酶标多抗两种方法进行检测甲肝抗原,对单抗试剂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结果 单抗试剂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结论 单抗试剂可用于甲肝抗原的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高荷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1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手术的临床疗效——单纯修补和胃大部切除对比分析

    目的 分析比较单纯修补和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东莞市石碣人民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1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采用单纯修补术(90例)和胃大部切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临床治愈率100%.平均随访4年4个月,获得随访的138例患者中,接受穿孔修补术83例,效果优良67例,效果优良率为80.7%.胃大部切除手术55例,效果优良44例,效果优良率80.0%.结论 在术后辅以正规内科治疗的情况下,穿孔修补术与大部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别.排除梗阻、出血、疑有恶变等情况后,穿孔修补术可作为治疗溃疡穿孔的首选手术.

    作者:董国徽;李玉勤;袁德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基因疫苗pcDNA3.0-PSMA肿瘤细胞模型的建立

    目的 构建表达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的肿瘤细胞模型,为基因疫苗的抑瘤效应研究及免疫机制的探讨提供实验材料.方法 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将PSMA-pcDNA3.0质粒和pcDNA3.0质粒转染至SP2/0细胞,G418筛选后获得了稳定生长的阳性克隆细胞株,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Western blot检测PSMA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间接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均证明转染了PSMA-pcDNA3.0质粒的SF2/0细胞表达PSMA.结论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PSMA的小鼠肿瘤细胞模型,终为前列腺癌的预防和免疫治疗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汪波;曹开源;徐向东;徐霖;袁广卿;张甜;丘少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TCT联合阴道镜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CT)联合阴道镜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来我院门诊主诉白带增多、性交出血及妇检宫颈糜烂的756例患者行TCT筛查,其中125例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情况.结果 TCT异常率为16.53%,TCT检查CIN Ⅰ及以上病例诊断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3.10%、灵敏度为86.44%(51/59)、特异性为88.10%(74/84)、阳性预测值83.61%(51/61)、阴性预测值90.24%(74/82);阴道镜检查CIN Ⅰ及以上病例诊断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71.43%、灵敏度为95.45%(63/66)、特异性为86.05%(74/86)、阳性预测值84.00%(63/75)、阴性预测值96.10%(74/77);TCT检查2例宫颈癌,而阴道镜和病理活检均诊断3例宫颈癌,提示阴道镜检查官颈癌的诊断价值高于TCT.结论 TCT细胞涂片联合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显提高CIN的阳性检出率,是发现宫颈疾病安全、方便、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

    作者:雷少霞;陈慧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型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型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8例轻、中型脑外伤并认知障碍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盐酸多奈哌齐10 mg/d,对照组应用吡拉西坦8 mg,一日3次服用,两组的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国人修订成人韦氏智利量表(WAIS-RC)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12周,MMSE和WAIS-RC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MMSE和WAIS-RC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GOS预后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有积极治疗作用,并能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李雪松;邬建斌;荆国杰;刘干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深圳市人民医院497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组56例、非糖尿病足组441例)的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病人性别、年龄、病程、体重、血压、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周围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等.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糖尿病足组和非糖尿病足组相比,年龄、平均动脉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胆固醇、血甘油三酯、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GFB)、高血压病史、周围神经病变史、外周血管病、视网膜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周围神经病变、外周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足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袁凤易;徐丹;谭坤能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17例石头鱼毒鳍刺伤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石头鱼毒鳍刺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本科自2004-2007年收治的17例石头鱼毒鳍刺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在给予热水浸泡的8例石头鱼毒鳍刺伤中,4例(50%)疼痛得到明显缓解.11例给予局部麻醉的病例均获得迅速的疼痛缓解.1例出现伤口周围皮肤坏死;无1例发生严重全身并发症和死亡;平均留观时间2.7(1~7)d;平均痊愈时间8.7(5~35)d.结论 石头鱼毒鳍刺伤一般预后良好.局部麻醉能可靠、迅速的缓解疼痛和方便处理伤口.

    作者:韩建华;叶志强;邢帮荣;孔庆磊;陈郁鲜;邓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冠心病患者血脂多指标联合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脂类代谢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冠心病的预测及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酶法、选择性抑制法对180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ApoB100和LDL-C水平及LDL-C/HDL-C、LDL-C/ApoA1和TC/HDL-C比值显著增高,而血清HDL-C和ApoA1水平及ApoA1/ApoB100比值显著降低(P均<0.01);采用LDL-C、HDL-C、ApoA1、ApoB100、TC和TG等多指标的联合分析时,冠心病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率高达88.3%,远远高于单纯检测TC和TG时的26.7%(P<0.01);TC和TG均正常的非高脂血症患者中有84.1%的患者普遍存在一项和/或多项的脂类代谢异常,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TC为临界水平时脂类代谢异常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TC为理想水平时(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脂类代谢异常,脂类代谢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指标的联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对患者的冠心病危险性进行评估.

    作者:罗蓉;李卓成;屠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11例妊娠合并肺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母婴预后.方法 我院2003年5月至2008年4月共收治妊娠并发肺炎者15例,我们对其中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11例孕妇病人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肺部X线病变表现明显.②15例中4例孕早期合并肺炎,治愈,母婴结局良好;另11例妊娠合并肺炎患者(其中双胎1例)8例早产,3例足月产,新生儿窒息6例,新生儿死亡2例,孕妇均治愈出院.结论 有产科合并症的孕妇发生肺炎时容易早产,新生儿窒息增多.妊娠合并肺炎发病早期正规积极治疗,对改善母儿结局十分重要.

    作者:杨洁;陈敦金;黄神姣;孟丽丽;魏立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隐孢子虫病原分类研究进展

    隐孢子虫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原,不但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甚至威胁人类健康,已成为全球寄生虫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文就隐孢子虫在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建伟;李国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探讨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后的影响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后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3月间1 608例在广州市妇婴医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916例和对照组692例,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组进行系统化的院内外结合的健康教育,并在出院1周、3周、6周到产妇家中进行访视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产检,出院后接受基础护理指导.对两组初产妇产后的健康状况、初乳分泌时间、盆肌保健操健康教育效果和抑郁症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并分别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健康状况、切口愈合、盆肌保健操健康教育效果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统计表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初乳分泌时间为(5.32±3.97)h,有15例发生产后抑郁症,占1.64%;而对照组的初乳分泌时间为(10.67±8.95)h,有73例发生产后抑郁症,占10.55%.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降低初产妇的疾病发生率,促使初乳分泌,提高初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易灵敏;何小玲;董海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生殖道感染与先兆流产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生殖道念珠菌、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先兆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 先兆流产患者7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抽取60例正常早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已婚未育妇女50例作为正常组.对三组妇女进行了白带常规的检测,其中念珠菌检测采用直接镜检法.同时使用培养法检测UU,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CT.结果 研究组、对照组、正常组妇女白带常规中白细胞超标率分别为60%、36.7%、12%,清洁度超标率分别为57.1%、33.3%、14%,念珠菌阳性率分别为22.9%、26.7%、10%,UU阳性率分别为32.9%、40%、38%;CT阳性率分别为21.4%、13.3%、3.3%;CT+UU阳性率分别为11.4%、3.3%、4%.结论 生殖道CT和UU+CT混合感染与先兆流产密切相关.

    作者:陈映婷;尹保民;杜少韵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1281例G-6-PD缺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G-6.PD缺乏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做G-6-PD筛查,阳性者用G6PD/6PGD比值定量法进行确诊.使用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 1 281例G-6-PD缺乏的新生儿高胆红素患者172例,发病率为13.4%,显著高于对照组(X2=98,P<0.005);其中显著缺乏组发病率为21.2%,显著高于中间缺乏组(X2=61.6,P<0.005);男性发病率为18.8%,显著高于女性(X2=35,P<0.005).结论 G-6-PD缺乏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

    作者:聂俊玮;刘春华;刘广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8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异位妊娠的手术方法、适应证、手术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有手术指征的80例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情况和术后情况.结果 80例输卵管妊娠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术中出血量为5~200 ml,手术获得满意疗效.结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异位妊娠首选的手术方式.

    作者:郑桂琴;刘晋英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口服与注射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紫杉类耐药性晚期乳腺癌的比较研究

    目的 探讨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确诊蒽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组(试验组):40例患者口服江苏豪森酒石酸长春瑞滨软胶囊45~50 mg/(m2·d),第1、8、15天服用,口服卡培他滨1 650mg/(m2·d),连服1~14 d,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注射长春瑞滨联合希罗达组(对照组):40例患者,长春瑞滨(江苏豪森)25 mg/(m2·d)第1、8天静脉滴注,口服卡培他滨1 650 mg/(m2·d),连服1~14 d,每3周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治疗结束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 入组患者80例均可评价疗效,试验组有效率为42.5%,1年生存率为45.0%,中位进展时间4.7月,中位生存时间11.0月;对照组有效率为37.5%,1年生存率为42.5%,中位进展时间4.6月,中位生存时间10.6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Ⅲ/Ⅳ便秘、局部静脉炎、HB下降、WBC下降、ANC下降、总Ⅲ/Ⅳ反应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长春瑞滨联合卡培他滨治疗蒽环类、紫杉类耐药的转移性乳腺癌与静脉剂型疗效一致,并且在毒副反应上,口服长春瑞滨明显较静脉剂型轻,并且应用方便.

    作者:李明毅;黄河;梁颖;谭洁媚;林大任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松针油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松针油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探讨Hela细胞发生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松针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成分.MTT法测定松针油对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和Hochest 33258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细胞凋亡的情况.应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Hela细胞caspase-3酶原的变化.用caspase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8,9的活性.结果 MTT结果显示松针油对Hela细胞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显著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显示松针油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特征,并且可见凋亡小体,且凋亡率具有时间依赖性.松针油诱导Hela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被激活.Caspase-8,9活性增高,又有时间依赖性,且有时间顺序.结论 松针油对Hela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松针油可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在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caspase-3的激活是介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的共同通路.同时,活化的caspase-8,9可能参与了caspase-3的激活,从而诱导凋亡的发生.

    作者:魏凤香;李美玉;王玲;李红枝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对腹水分类的鉴别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对腹水病因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或门诊的腹水患者66例,按腹水的发生机制分为门静脉高压组(A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组(B组),分别测定SAAG、腹水总蛋白(AFTP )、腹水/血清总蛋白比值(A/S)、腹水乳酸脱氢酶(LDH),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门静脉高压组SAAG值为19.17±5.36,非门静脉高压组SAAG值为8.24±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G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依次为94.59%、86.21%、89.74%、92.59%和90.91%,而AFrP、LDH、A/S的准确性依次为77.27%、65.15%、65.15%.结论 SAAG与门静脉高压存在着相关性;SAAG在鉴别门静脉高压性腹水与非门静脉高压性腹水时优于传统的渗漏出液指标,对鉴别门静脉高压性和非门静脉高压性腹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国富;洪流;张家明;唐家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实时荧光PCR方法的建立

    目的 采用Taqman探针技术,组建肺炎支原体荧光PCR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对GenBank登录的肺炎支原体的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针对16s核糖体蛋白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组建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采用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进行特异性评价.采用倍数稀释的方法进行灵敏度的评价.对来自南方医院的522份临床咽拭子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腺病毒均无特异性反应.该方法可以检测出稀释浓度约为103/mL的肺炎支原体样本.对本院的临床样本检出39份.结论 实时荧光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

    作者:谷祯梅;向春艳;袁忠;温淑娟;林斌;王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分子医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分子医学实验室自组建以来,建立健全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在开放与培训、仪器共享与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使实验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黄小荣;袁广卿;骆晓枫;梁昌盛;谢金卫;周俊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 胃部分切除术在小儿的应用

    目的 探讨胃部分切除术在小儿的应用特点及其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总结38例小儿胃部分切除术患者资料,从原发病、手术方式,胃切除范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小儿胃部分切除术原发病以化学(或药物)腐蚀性胃十二指肠损伤、应激溃疡及良性胃肿瘤比例显著高于成人为其特点.术后并发症中,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并发症中倾倒综合征、低血糖、吻合口溃疡或溃疡复发率显著低于成人,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程度与胃切除多少成正比关系.胃切除范围不超过50%时,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程度轻,疗效好且对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结论 胃部分切除术是适应于小儿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以Billroth Ⅰ术及胃切除不超过50%为宜,小于50%的胃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症状轻,易治愈且对儿童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儿童胃部分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其程度与胃切除范围的大小成正比关系.

    作者:叶根榕;苏诚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