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根榕;苏诚
目的 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对腹水病因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或门诊的腹水患者66例,按腹水的发生机制分为门静脉高压组(A组)和非门静脉高压组(B组),分别测定SAAG、腹水总蛋白(AFTP )、腹水/血清总蛋白比值(A/S)、腹水乳酸脱氢酶(LDH),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门静脉高压组SAAG值为19.17±5.36,非门静脉高压组SAAG值为8.24±2.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AG指标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依次为94.59%、86.21%、89.74%、92.59%和90.91%,而AFrP、LDH、A/S的准确性依次为77.27%、65.15%、65.15%.结论 SAAG与门静脉高压存在着相关性;SAAG在鉴别门静脉高压性腹水与非门静脉高压性腹水时优于传统的渗漏出液指标,对鉴别门静脉高压性和非门静脉高压性腹水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国富;洪流;张家明;唐家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A(apoA)水平变化与血糖控制状态关系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 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213名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比较其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6±0.45)mmol/vs(1.13±0.35)mmol/L,P>0.05];控制满意组apoA水平显著高于非满意组[(1.16±0.31)g/Lvs(0.98±0.32)g/L,P<0.01],apoB/apoA显著低于非满意组(P<0.05).TC、TG、LDL、VLDL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apoA与HbAlc、FBG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r=-0.24,P<0.01);apoA与HDL、TC呈显著正相关(r=0.74,P<0.01;r=0.39,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状态显著影响apoA水平,这可能是HDL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
作者:张扬;冉建民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比较单纯修补和胃大部切除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的效果.方法 对东莞市石碣人民医院近10年来收治的150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采用单纯修补术(90例)和胃大部切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临床治愈率100%.平均随访4年4个月,获得随访的138例患者中,接受穿孔修补术83例,效果优良67例,效果优良率为80.7%.胃大部切除手术55例,效果优良44例,效果优良率80.0%.结论 在术后辅以正规内科治疗的情况下,穿孔修补术与大部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无显著性差别.排除梗阻、出血、疑有恶变等情况后,穿孔修补术可作为治疗溃疡穿孔的首选手术.
作者:董国徽;李玉勤;袁德汉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核素唧99mTc标记的乳糖化多聚赖氨酸拉米呋啶(简称Lac-PLL-LA)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方法 分别通过体外和体内水平观察Lac-PLL-LA的抗乙肝病毒作用.①体外水平:比较观察Lac-PLL-LA和LA对2.2.15细胞分泌的HBsAg、HBeAg及HBV DNA的抑制率.②体内水平:将成功建立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LA阳性对照组、Lac-PLL-LA 50 mg/kg和100 mg/kg,各组均连续给药10 d,每日2次,于给药前和给药后第5、10天以及停药后第3天采血,分离血清,采用斑点杂交方法及放射自显影方法,观察小鼠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的动态变化.结果 体外水平:作用5 d时,Lac-PLL-IA血清组抗HBV作用优于LA组(HBsAg:53.09±1.09和40.02±0.79,P<0.05;HBeAg:54.65±2.14和35.13±0.94,P<0.01);药物作用10 d时,含Lac-PLL-LA血清组抗HBV作用均优于LA组(HBsAg:54.97±2.01和58.17±1.28,P<0.05;HBeAg:55.09±1.32和35.78±0.99,P<0.05).体内水平上Lac-PLL-LA的抗乙肝病毒作用:Lac-PLL-LA 50 mg/kg、100 mg/kg在给药后不同时间小鼠血清HBV DNA的OD值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和LA组,且在停药后未见明显反跳现象.结论 Lac-PLL-LA在体内、外均有良好的抑制HBV感染作用,且停药后不易出现反跳现象,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抗-HBV作用的药物.
作者:孔令斌;孙志;杨景玉;杨志寅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石头鱼毒鳍刺伤的临床特点.方法 结合文献分析本科自2004-2007年收治的17例石头鱼毒鳍刺伤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 在给予热水浸泡的8例石头鱼毒鳍刺伤中,4例(50%)疼痛得到明显缓解.11例给予局部麻醉的病例均获得迅速的疼痛缓解.1例出现伤口周围皮肤坏死;无1例发生严重全身并发症和死亡;平均留观时间2.7(1~7)d;平均痊愈时间8.7(5~35)d.结论 石头鱼毒鳍刺伤一般预后良好.局部麻醉能可靠、迅速的缓解疼痛和方便处理伤口.
作者:韩建华;叶志强;邢帮荣;孔庆磊;陈郁鲜;邓宇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观察骨康含药血清对成骨细胞IL-1、IL-6和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分离、培养成骨细胞,实验分为3组:正常血清组、中药骨康血清组和雌二醇含药血清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成骨细胞IL-1、IL-6和TNF-α表达.结果 中药骨康含药血清组IL-1、IL-6和TNF-α含量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中药骨康含药血清组与雌二醇含药血清组IL-1、IL-6和TNF-α的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在去势状态下,中药骨康可能是抑制IL-1、IL-6和TNF-α分泌,而达到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作者:赵可伟;潘昆如;司徒儒如;梁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型脑外伤患者认知障碍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78例轻、中型脑外伤并认知障碍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盐酸多奈哌齐10 mg/d,对照组应用吡拉西坦8 mg,一日3次服用,两组的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分别应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测量表(MMSE)、国人修订成人韦氏智利量表(WAIS-RC)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疗效.结果 两组在治疗后12周,MMSE和WAIS-RC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MMSE和WAIS-RC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GOS预后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多奈哌齐对轻、中型脑外伤后认知障碍有积极治疗作用,并能改善临床预后.
作者:李雪松;邬建斌;荆国杰;刘干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脂类代谢与冠心病(CHD)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冠心病的预测及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酶法、选择性抑制法对180例冠心病患者及4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水平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冠心病患者血清TC、TG、ApoB100和LDL-C水平及LDL-C/HDL-C、LDL-C/ApoA1和TC/HDL-C比值显著增高,而血清HDL-C和ApoA1水平及ApoA1/ApoB100比值显著降低(P均<0.01);采用LDL-C、HDL-C、ApoA1、ApoB100、TC和TG等多指标的联合分析时,冠心病患者的脂类代谢异常率高达88.3%,远远高于单纯检测TC和TG时的26.7%(P<0.01);TC和TG均正常的非高脂血症患者中有84.1%的患者普遍存在一项和/或多项的脂类代谢异常,显著高于正常人(P<0.01);TC为临界水平时脂类代谢异常的阳性率要明显高于TC为理想水平时(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脂类代谢异常,脂类代谢异常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指标的联合分析可以更全面准确地对患者的冠心病危险性进行评估.
作者:罗蓉;李卓成;屠洪 刊期: 2008年第07期
仪器设备管理是实验室工作的重要内容.分子医学实验室自组建以来,建立健全了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在开放与培训、仪器共享与信息化管理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使实验管理与实验教学工作走上了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作者:黄小荣;袁广卿;骆晓枫;梁昌盛;谢金卫;周俊宜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家蝇三龄幼虫被大肠杆菌感染后的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观察家蝇三龄幼虫感染大肠杆菌后4、8、16及24 h血淋巴细胞总数(THC)及各类血细胞数量(DHC)的变化.观察大肠杆菌感染后家蝇幼虫血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感染4、8、16、24 h组THC均有显著增加(P<0.01);感染后各时间组的浆血胞和粒血胞数均显著升高(P<0.01);感染后16、24 h组的珠血胞数显著升高(P<0.01);各时间组的原血胞和类绛血胞数量无明显变化(P>0.05).②感染后4、8、16 h组的浆血胞和粒血胞的比例明显增加(P<0.01),感染后各时间组的珠血胞的比例均明显减少(P<0.01),各时间组原血胞和类绛血胞的比例均无明显变化(P>0.05).③感染大肠杆菌后,浆血胞发生空泡、细胞变形等变化.结论 家蝇幼虫感染大肠杆菌后在体内诱发的细胞免疫反应表现为血淋巴细胞数量、分类及形态出现变化,其中浆血胞和粒血胞两类细胞是免疫反应的主要参与者,珠血胞也可能参与细胞免疫反应.
作者:晏容;刘晖;贺莉芳;万启惠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G-6.PD缺乏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情况,为临床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做G-6-PD筛查,阳性者用G6PD/6PGD比值定量法进行确诊.使用重氮法测定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结果 1 281例G-6-PD缺乏的新生儿高胆红素患者172例,发病率为13.4%,显著高于对照组(X2=98,P<0.005);其中显著缺乏组发病率为21.2%,显著高于中间缺乏组(X2=61.6,P<0.005);男性发病率为18.8%,显著高于女性(X2=35,P<0.005).结论 G-6-PD缺乏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原因.
作者:聂俊玮;刘春华;刘广珍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初产妇产后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2004年7月至2005年3月间1 608例在广州市妇婴医院进行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916例和对照组692例,两组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实验组进行系统化的院内外结合的健康教育,并在出院1周、3周、6周到产妇家中进行访视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产检,出院后接受基础护理指导.对两组初产妇产后的健康状况、初乳分泌时间、盆肌保健操健康教育效果和抑郁症发生率情况进行观察,并分别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产妇在产后健康状况、切口愈合、盆肌保健操健康教育效果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统计表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初乳分泌时间为(5.32±3.97)h,有15例发生产后抑郁症,占1.64%;而对照组的初乳分泌时间为(10.67±8.95)h,有73例发生产后抑郁症,占10.55%.结论 健康教育能有效地降低初产妇的疾病发生率,促使初乳分泌,提高初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
作者:易灵敏;何小玲;董海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应用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一组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另一组应用被动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观察电极置入时X线曝光时间和心电图QRS波宽度,电极置入后随访观察起搏阈值、感知、阻抗,电极脱位及相关并发症.结果 主动固定电极组的x线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固定电极(18.76±4.35 vs 9.03±3.23,P<0.01),主动固定电极组的QRS波时限较被动固定电极组短(0.13±0.03 vs 0.16±0.04,P<0.01).术后随访1月两组间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均无差异,主动固定电极组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结论 主动固定电极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中的应用是可行和稳定的.
作者:郭应军;李雪山;王国军;林冰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胆道病变患者的抗感染用药方法.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胆道病变的患者160例,在护肝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抗生素或者曲匹布通治疗.观察临床体征和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并观察药物性肝损害的出现.结果 四组患者接受治疗前,肝功能具有可比性.经过护肝治疗和抗生素或曲匹布通治疗后,肝功能均有所好转,胆道病变有所改善.在各组治疗后,TBIL、ALT、AST、AKP、TBA、GGT、LDH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其中,A、c组较B、D组肝功能恢复较好,B、D组之间无显著差异,C组在四组当中,肝功能恢复佳.结论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伴胆道病变原因复杂,可能存在细菌和梗塞相互影响促进.进行抗生素联合曲匹布通治疗可以较好的缓解病情.有助于肝功能恢复.
作者:卢罗生;梁朝旭;梁惕湖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观测创伤性脑损伤后不同时间大鼠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方法 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损伤组(n=10)和脑损伤组,损伤组按伤后1、6、24、48、72和168 h观察时间点分为6个亚组(n=10).用Feeney氏自由落体撞击法制作重型颅脑损伤模型.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损伤后不同时间荧光探剂2,7-二氯氢化荧光素(H2DCFDA)与碘化丙啶(PI)标记的活体脑片细胞内脂质过氧化物的动态变化和细胞死亡程度.结果 ①1、6、24 h损伤组脂质过氧化物明显增加(P<0.05),48 h达到峰值,之后下降,72 h已显著下降(P<0.05),168 h恢复正常水平.②1、6 h损伤组神经细胞死亡明显增加(P<0.05),24 h达到峰值,之后维持不变,24、48、72及168 h各损伤组之间细胞死亡无明显差异(P>0.05).③脂质过氧化物引起神经细胞死亡.结论 创伤性脑损伤早期(<72h)脑组织即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神经细胞死亡,并且将持续一周.脂质过氧化物在创伤性脑损伤的继发损害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瞿文军;蔡颖谦;徐如祥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对23例OSAS患者经CPAP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12周及1年)进行血脂水平、体重及多导睡眠图的检测(PSG).结果 OSAHS患者经CPAP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载脂蛋白-B(Apo-B)出现逐渐下降的趋势(治疗前分别为:7.45 mmol/L,3.49 mmol/L,3.75 mmol/L,1.36 g/L;治疗4周时分别为:7.36 mmol/L,3.26 mmol/L,3.57 mmol/L,1.33 g/L;治疗12周时分别为:7.23mmol/L,3.20 mmol/L,3.52 mmol/L,1.32 g/L;治疗1年时分别为:5.38 mmol/L,2.74 mmol/L,3.14 mmol/L,1.02 g/L),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和载脂蛋白-A(Apo-A)出现逐渐升高趋势(治疗前分别为:1.04mmol/L,0.84 g/L;治疗4周时分别为:1.05 mmol/L,0.88 g/L;治疗12周时分别为:1.12 mmol/L,0.91 g/L;治疗1年时分别为:1.41 mmol/L,1.20 g/L),这种升高和下降的趋势在治疗1年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12周前血脂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1年治疗后体重指数明显下降,从治疗前(30.1±3.3)kg/m2下降到(27.6±6.1)kg/m2(P<0.05).结论 OSAHS患者长期使用CPAP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代谢.
作者:许命锋;邱志辉;黄桂敏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和预测亚洲牛带绦虫WD40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特性,用于指导其生物学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http://www.ncbi.nlm.nih.gov/)、瑞士生物信息学研究所的蛋白分析专家系统(ExPASY,http://ca.expasy.org/)和IEDB Analysis Recource提供的各种生物信息学在线分析程序.结合其它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包如Pcgene和Vector NTI suite,从亚洲牛带绦虫全长cDNA质粒文库中识别WD40基因及其编码区,分析、预测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的理化特性、翻译后的修饰位点、功能域、亚细胞定位、拓扑结构、二级结构、三维空间构象等.结果 该基因全长1 208 bp,编码区为81~1 056 bp,编码402个氨基酸,为全长基因;无跨膜区,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蛋白的理化性质稳定,理论分子量为35 942.4;没有质体、线粒体定位序列;预测该蛋白表面有三个亲水性强的线性表位和三个B细胞抗原表位.结论 应用生物信息方法从亚洲牛带绦虫成虫cDNA文库中识别出了亚洲牛带绦虫WD40基因,并对其所编码的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预测.
作者:郎书源;杜武英;黄江;胡旭初;徐劲;余新炳;包怀恩;廖兴江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采用Taqman探针技术,组建肺炎支原体荧光PCR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对GenBank登录的肺炎支原体的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针对16s核糖体蛋白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组建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采用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进行特异性评价.采用倍数稀释的方法进行灵敏度的评价.对来自南方医院的522份临床咽拭子样本进行检测.结果 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甲型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腺病毒均无特异性反应.该方法可以检测出稀释浓度约为103/mL的肺炎支原体样本.对本院的临床样本检出39份.结论 实时荧光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
作者:谷祯梅;向春艳;袁忠;温淑娟;林斌;王海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检测系统(TCT)联合阴道镜及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在宫颈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来我院门诊主诉白带增多、性交出血及妇检宫颈糜烂的756例患者行TCT筛查,其中125例阳性患者进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情况.结果 TCT异常率为16.53%,TCT检查CIN Ⅰ及以上病例诊断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83.10%、灵敏度为86.44%(51/59)、特异性为88.10%(74/84)、阳性预测值83.61%(51/61)、阴性预测值90.24%(74/82);阴道镜检查CIN Ⅰ及以上病例诊断与病理活检诊断符合率为71.43%、灵敏度为95.45%(63/66)、特异性为86.05%(74/86)、阳性预测值84.00%(63/75)、阴性预测值96.10%(74/77);TCT检查2例宫颈癌,而阴道镜和病理活检均诊断3例宫颈癌,提示阴道镜检查官颈癌的诊断价值高于TCT.结论 TCT细胞涂片联合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明显提高CIN的阳性检出率,是发现宫颈疾病安全、方便、准确、可靠的检查方法.适合作为CIN的筛查方法.
作者:雷少霞;陈慧群 刊期: 2008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锌、铬与免疫功能的变化及两者间的相关性.方法 老年COPD患者55例,对照组50例.血锌测定用光焰原子吸收法,血铬测定用无光焰原子吸收法,免疫球蛋白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结果 老年COPD患者血清Zn、C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老年COPD患者血清IgG、Ig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IgM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COPD患者CD3、CD4及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CD8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COPD患者血清Zn水平与血清IgG、IgA质量浓度及CD4/CD8呈正相关(r分别0.619、0.578、0.699,P均<0.05).血清Cr水平也与血清IgG、IgA质量浓度及CD4/CD8呈正相关(r分别0.617、0.582、0.688,P均<0.05).结论 老年COPD患者存在免疫功能低下、紊乱.这种变化可能与机体缺锌、铬有关.
作者:王鸿博;张蕴 刊期: 2008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