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州地区食品分离空肠弯曲菌的病原及分子分型分析

李孝权;李钏华;胡玉山;邓志爱;庞杏林;张欣强;张健;张颖;肖扬;莫自耀;陈守义;王鸣

关键词:空肠弯曲菌, 聚合酶链反应, 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摘要: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及菌株分子型别特征.方法 采用传统生化鉴定、荧光免疫分析及PCR方法分离和鉴定所分离的菌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从100份检材中分离到10株空肠弯曲菌,不同方法得到一致的鉴定结果.10株菌经PFGE分析共得到3个聚类群.结论 传统生化鉴定与PCR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从食品中进行空肠弯曲菌的分离和鉴定.食品分离的空肠弯曲菌中存在PFGE型的多态性.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流式细胞术在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方法.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115例拟诊新生儿溶血病标本以流式细胞仪进行直接抗人-IgG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及红细胞放散液抗体检测3项试验,选择FITC标记的单克隆二抗作为与红细胞特异性抗体结合的抗体.同时以试管抗球蛋白法进行3项试验作为对照,比较两方法的差异.结果 建立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方法:细胞采集比例为54.5%;阴性阈值2%;流式法对ABO HDN和Rh HDN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6%和100%.试管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和100%.结论 流式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易判定,客观、标准等优点,为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戎霞;罗广平;付涌水;陈杨凯;夏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国产与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的比较

    目的 比较同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差异.方法 2007年1~8月在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接种门诊接种的3个月以上、2岁以内的儿童1230名,向家长介绍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让家长自愿选择其中一种疫苗接种.接种后24~48 h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结果 725名接种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有局部反应84例,反应率为11.59%;全身反应108例,反应率为14.90%.505名接种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有局部反应29例,反应率为5.74%;全身反应41例,反应率为8.12%.其中两组的第一、二、三针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第四针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四针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均明显低于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结论 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具有接种反应轻微、安全性好的特点.

    作者:陈怀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肺炎衣原体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应用

    目的 采用Taqman探针技术,组建肺炎支原体荧光PCR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对GenBank登录的肺炎衣原体的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针对保守区域设计引物和探针,组建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对来自本院的560份临床咽拭子样本和肺泡冲洗液样本进行检测.采用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腺病毒进行特异性评价.结果 本实时荧光PCR方法对甲型流感病毒(甲型、乙型)、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呼吸道腺病毒无特异性反应.本院的临床样本检出26份,其中咽拭子9份,肺泡冲洗液17份.结论 肺炎支原体荧光PCR检测方法可用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辅助诊断.

    作者:籍会彩;温淑娟;林斌;向春艳;崔红;王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种同有耐药基因,同时亦易获得外来耐药基因.本文就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抗性的耐药基因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革;周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蚊浓核病毒的研究进展

    蚊浓核病毒是一类可以特异性感染蚊类的病原体,感染蚊类后可引起宿主特征性的细胞核致密增生病变,并可终导致宿主发病或死亡.本文对近年蚊浓核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原学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为蚊类生物杀虫剂用于蚊媒防治进行展望.

    作者:顾金保;陈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OSAHS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RT-PCR方法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NF-α基因的表达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 OSAHS组与对照组相比,中重度OSAHS患者组TNF-α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42.75±20.00)%vs(28.16±12.49)%](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TNF-α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及氧减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6、0.552,P均<0.05),与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452,P<0.05).结论 炎症因子TNF-α可能参与OSAHS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陈晓辉;刘世明;李艳玲;江中喜;毕晓锋;陈晓军;张永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紫红笛鲷过敏原的提取、分离及其免疫学特性鉴定

    目的 对紫红笛鲷过敏原进行提取、分离及免疫学特性鉴定.方法 新鲜紫红笛鲷经预处理后用PBS缓冲液制备总蛋白粗浸液,SDS-PAGE分析紫红笛鲷总蛋白的组成,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紫红笛鲷过敏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总蛋白粗浸液进行分离并鉴定不同组份的免疫学特性.结果 紫红笛鲷可溶性蛋白粗提液SDS-PAGE显示有20条蛋白条带,对鱼过敏病人的阳性混合血清能与其中7个条带反应,分子量分别是42 000,36 000,30 000,27 000,25 000,17 000和12 000 Mr.离子交换层析后分子量为42 000、36 000、12 000 Mr的阳性过敏原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结论 本实验对紫红笛鲷过敏原进行了提取、分离和免疫学特性鉴定,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可以用于紫红笛鲷过敏原蛋白的分离纯化,为紫红笛鲷过敏原的进一步研究和鱼类食品过敏的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荔;吴曾闵;刘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因子分析法在评价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量表中的应用

    目的 以自制的结核病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为依据,探讨因子分析法在研制生存质量量表中的应用.方法 在已确诊为结核病的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253例研究对象,用自制结核病人生存质量量表(QLI-TB V1.0)进行测评,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及相关性分析法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对结核病人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的47个条目进行主成份因子分析.按特征根大于1并经方差大旋转后提取12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达76.0%.其中,共性模块提取出8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达72.19%;特异性模块提取出4个主成份,累计贡献率达68.33%;各维度的条目与本维度的相关系数较大.而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较小.结论 用因子分析法结合维度相关性分析显示此量表的效度较好,因子分析是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研制过程中一种行之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

    作者:杨本付;刘秀惠;宋红梅;庄斌;许金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恙虫病东方体0t56蛋白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分析恙虫病东方体Ot56蛋白序列中的变异区和保守区,为恙虫病的蛋白与核酸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从GenBank获取口标序列,用Lasergene、MEGA、Vector NTI suite、AthePort和NCBI Blast等工具进行分析.结果 120条Ot56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61.4%~100.0%.变异度为0.0~57.1;氨基酸的105~171、179~215、248~285、375~428和447~503区域为高变异区;膜外区200~400具有变异度高、抗原性强的特性.113条Ot56 cDNA序列的相似性为41.8%~100.0%,变异度为0.0~116.1;其中303v481、562~667、756~842、1136~1243和1386~1568等5个区域属高变异区.而0~54、97~171、265~303、439~482、1015~1047和1477~1542为6个保守片段.结论 恙虫病东方体Ot56蛋白具有5个高变异区,第200~400位氨基酸附近可能是株(型)特异性表位所在区域,其重组蛋白具有潜在的株(型)鉴定价值.根据cDNA 6个保守片段设计引物,进行Ot56核酸检测可能在不同株(型)恙虫病东方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刘昌政;郭瑜琪;李小聪;周晓红;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乙型肝炎病毒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研究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EGFP-野毒株核壳蛋白、I97L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和pEGFP-L97),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EGFP-WT、pEGFP-L97和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克隆细胞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A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了融合表达蛋白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显示各细胞克隆有较好的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细胞系核壳蛋白表达没有差异;16、32、48 h时,pEGFP-WT、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日月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 h和48 h时,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 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与野毒株核壳蛋白相比,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凋亡因素可能更敏感.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吴福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红霉素胸膜粘连术对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价值

    目的 观察红霉素胸膜粘连术对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的治疗价值.方法 经胸腔闭式引流管注入红霉素到胸膜腔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28例为治疗组,以同期28例难治性自发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以红霉素为硬化剂的胸膜粘连术治疗方法的治疗组28例复发3例,复发率约为10%.对照组28例复发11例,复发率约为3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胸腔引流管注入红霉素治疗难治性自发性气胸是简便易行,安全、费用低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施万细胞复合人发角蛋白模拟微重力条件培养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

    目的 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条件体外构建人发角蛋白组织工程化神经.方法 从乳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施万细胞,将传代施万细胞与人发角蛋白(HHK)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内联合培养,分别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施万细胞与HHK的相容性,评价体外构建效果.结果 施万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纯度达97%.联合培养后施万细胞在光镜下呈单层或多层贴附于HHK支架表面.扫描电镜下呈细长梭形.生长方向与HHK细丝长轴相一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贴附程度加强,数量增加.结论 在旋转式培养系统下施万细胞与HHK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相容性.体外构建HHK组织工程化神经初步成功.

    作者:王万山;王格;卢康荣;顾为望;朴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罗湖区学校麻疹爆发成因分析

    目的 通过对罗湖区学校麻疹爆发疫情的回顾性调查,了解校际麻疹爆发的成因,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近几年来学校麻疹爆发的流行病学资料,并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7年间共发生6起学校麻疹爆发疫情,均为外来工子弟学校,主要集中发生于3~6月,爆发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2.74%,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为27.27%和50.00%.结论 学校学生中的免疫接种空白是麻疹爆发疫情发生的关键.应加强对民办学校的免疫接种管理工作.

    作者:刘卫民;何梅英;卓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SARS疫苗研究进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GoV)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虽然SARS的流行已经被有效控制,但很可能因实验室样本外泄或动物宿主中南类SARS-CoV演化而来的病毒的分离株导致再次爆发,阻止SARS再次流行有效的方法就是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所以,SARS疫苗的研究仍然是目前SARS相关研究的重点.不同类型SARS疫苗的研究已经迅速展开,并且有些疫苗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在SARS疫苗的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DE)、SARS-CoV病毒变异快、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等.本文对SARS疫苗的研究、疫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代娟;陆家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广州地区食品分离空肠弯曲菌的病原及分子分型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及菌株分子型别特征.方法 采用传统生化鉴定、荧光免疫分析及PCR方法分离和鉴定所分离的菌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从100份检材中分离到10株空肠弯曲菌,不同方法得到一致的鉴定结果.10株菌经PFGE分析共得到3个聚类群.结论 传统生化鉴定与PCR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从食品中进行空肠弯曲菌的分离和鉴定.食品分离的空肠弯曲菌中存在PFGE型的多态性.

    作者:李孝权;李钏华;胡玉山;邓志爱;庞杏林;张欣强;张健;张颖;肖扬;莫自耀;陈守义;王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IV抗体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目的 寻找一种适用于HI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室内质量控制(IQC)的方法.方法 采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即刻法和控制变异系数(CV)的方法(改良即刻法)同时统计规范操作前和规范后的两批各30个质控数据,制作质控图.结果 规范前检测采用即刻法和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考核显示在控,改良即刻法显示失控;规范后检测3种方法考核均为在控.结论 采用即刻法考核,前3次结果对后续质控结果影响较大,前3个质控数据的CV值较大时,随后的结果会出现假在控.Levey-Jennings质控图法如果不对CV值进行考核,前3个质控数据的CV值较大时,随后的结果也会出现假在控.采用改良即刻法统计,只要设定好一个实验室或一个地区的允许CV值,就没有假失控和假在控的结果,因此改良即刻法较为适用于HIV抗体ELISA检测的室内质量控制.ELISA检测手工操作步骤较多,操作细节都对实验结果有很大影响,因此需要规范实验操作,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

    作者:刘芳;胡斌;何蕴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脐带血S100B蛋白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判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脐带血S100B蛋白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正常阴道分娩、剖宫产非窒息、异常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宫内窒息4个组的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异常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宫内窒息组的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非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阴道分娩组与刮宫产非窒息组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的检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作者:曾鸿毅;邹劲涛;苏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替普瑞酮对不同热损伤状态下大鼠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geranylgeranylacetone,GGA)对持续热损伤大鼠、中暑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测定肛温(直肠温度,core temperature,Tco)后持续暴露于41.0~41.5℃热仓中建立持续热暴露模型或暴露于41.0~41.5℃热仓中35 min建市中暑模型,观察连续3 d灌胃给予GGA(100 mg/kg)后大鼠直肠温度变化及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或热损伤后在室温中的存活时间.结果 热暴露组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上升迅速,肛温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4 min,在热仓中的生存时间约为46 min;GGA(100 mg/kg)连续3 d给药对大鼠基础体温无影响,但能轻微延长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6 min(P<0.05),而对大鼠体温从42.1℃到死亡的时间及在热仓中的总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影响(P>0.05).正常大鼠热损伤35 min后在事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约为20 min,而GGA预处理后在室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延长至195 min(P<0.01).结论 GGA对持续热暴露条件下大鼠热损伤无保护作用,但明显延长大鼠中暑后在室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作者:鄢友娥;赵永岐;魏明芬;刘淑红;汪晖;管又飞;李盟军;范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广州市白云区1991-2007年艾滋病疫情监测

    目的 总结广州市白云区艾滋病流行特征,评估监测效能,为下一步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SAS统计软件对广州市艾滋病疫情数据库中白云区属的病例进行相关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2007年底,白云区共发现病例1 136例,男女比为3.5:1;年龄以15~49岁为主(94.01%),传播途径以静脉吸毒为主(61.10%),流动人口占疫情的大部分(71.48%).性传播(x2=12.009,P=0.001)和职业人群(x2=44.935,P=0.001)随年份比例增加;常规监测发现病例口趋增加(x2=5.533,P=0.019).结论 白云区已进入疫情的快速增长期,疫情主要侵袭青壮年男性.吸毒人群和无业人士所占比例较大.由于白云区在经济和生活上的一些特点,流动人几的疫情负担较重,且传播途径向多元化发展.加大监测力度包括高危人群干预专项和监测效能,将有助于迅速准确的掌握疫情.

    作者:虞华珍;李泽荣;叶双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应用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α-地海贫血点突变

    目的 建立一种临床上切实可行的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中国人常见的非缺失α-地中海贫口血为αCSα、αQSα、αWSα 3种类型,针对此3个位点设计特异性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同定在膜条上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并通过一系列显色反应分析结果.结果 分别分析3种突变类型的正常及突变位点信号,明确检测样品在3个位点是否发生了突变,及是否为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验证了该方法可诊断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结论 该检测方法结果可靠,且简便易行,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不高,适合于在临床推广.

    作者:郭广洲;陈延娥;廖生赟;周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