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付;刘秀惠;宋红梅;庄斌;许金婷
目的 了解清远市2007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情况,分析当前职业健康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方法 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 175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工人中,检出1 837人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异常,异常检出率为57.83%.接触粉尘作业人员中检出9人不宜从事粉尘作业.占接触粉尘作业人数的0.71%.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噪声职业禁忌证24人,占接触噪声作业人数的2.08%.接触铅作业人员中检出铅观察对象9例,占铅作业人数的10.00%.接触有毒化学物作业人员中血常规异常共24例,占接触有毒化学物人数的7.4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2例,占接触有毒化学物人数的3.71%.检出异常情况以高仟伏胸片、肺功能、听力、血常规、尿铅检查为主;清远市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结论 清远市面临的职业健康问题十分严峻,必须做好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做好职业病三级预防工作,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人及企业的职业病防范意识.
作者:陈瑞梅;刘晓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流式细胞仪检测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的方法.方法 对临床送检的115例拟诊新生儿溶血病标本以流式细胞仪进行直接抗人-IgG试验、血清游离抗体检测及红细胞放散液抗体检测3项试验,选择FITC标记的单克隆二抗作为与红细胞特异性抗体结合的抗体.同时以试管抗球蛋白法进行3项试验作为对照,比较两方法的差异.结果 建立了以流式细胞仪检测新生儿溶血病的实验方法:细胞采集比例为54.5%;阴性阈值2%;流式法对ABO HDN和Rh HDN的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6%和100%.试管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和100%.结论 流式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结果易判定,客观、标准等优点,为新生儿溶血病检测提供了一种可靠的诊断依据.
作者:戎霞;罗广平;付涌水;陈杨凯;夏文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蚊浓核病毒是一类可以特异性感染蚊类的病原体,感染蚊类后可引起宿主特征性的细胞核致密增生病变,并可终导致宿主发病或死亡.本文对近年蚊浓核病毒的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病原学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为蚊类生物杀虫剂用于蚊媒防治进行展望.
作者:顾金保;陈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同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与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接种反应差异.方法 2007年1~8月在广州市天河区中医院接种门诊接种的3个月以上、2岁以内的儿童1230名,向家长介绍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让家长自愿选择其中一种疫苗接种.接种后24~48 h观察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结果 725名接种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有局部反应84例,反应率为11.59%;全身反应108例,反应率为14.90%.505名接种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儿童有局部反应29例,反应率为5.74%;全身反应41例,反应率为8.12%.其中两组的第一、二、三针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第四针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种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第四针的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均明显低于国产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结论 进口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具有接种反应轻微、安全性好的特点.
作者:陈怀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老年人恙虫病临床特点,以期降低老年人恙虫病的误诊率、漏诊率及病死率.方法 将1983年5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0例广州地区老年人恙虫病从流行病学、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广州地区老年人恙虫病仍具有发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的特点,但皮疹少见,外周血白细胞数多升高,血小板降低多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多脏器损害多见,易发生误诊、漏诊,病死率达14%.结论 老年人恙虫病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趋向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且病死率高,尤其是对病程超过两周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冯婥;杜宇;周宇辰;何纬;叶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建立一种临床上切实可行的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方法.方法 中国人常见的非缺失α-地中海贫口血为αCSα、αQSα、αWSα 3种类型,针对此3个位点设计特异性带有生物素标记的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与同定在膜条上的寡核苷酸探针进行杂交,并通过一系列显色反应分析结果.结果 分别分析3种突变类型的正常及突变位点信号,明确检测样品在3个位点是否发生了突变,及是否为突变纯合子或杂合子,验证了该方法可诊断非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点突变.结论 该检测方法结果可靠,且简便易行,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要求不高,适合于在临床推广.
作者:郭广洲;陈延娥;廖生赟;周敏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对紫红笛鲷过敏原进行提取、分离及免疫学特性鉴定.方法 新鲜紫红笛鲷经预处理后用PBS缓冲液制备总蛋白粗浸液,SDS-PAGE分析紫红笛鲷总蛋白的组成,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分析紫红笛鲷过敏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总蛋白粗浸液进行分离并鉴定不同组份的免疫学特性.结果 紫红笛鲷可溶性蛋白粗提液SDS-PAGE显示有20条蛋白条带,对鱼过敏病人的阳性混合血清能与其中7个条带反应,分子量分别是42 000,36 000,30 000,27 000,25 000,17 000和12 000 Mr.离子交换层析后分子量为42 000、36 000、12 000 Mr的阳性过敏原蛋白具有免疫学活性.结论 本实验对紫红笛鲷过敏原进行了提取、分离和免疫学特性鉴定,离子交换层析技术可以用于紫红笛鲷过敏原蛋白的分离纯化,为紫红笛鲷过敏原的进一步研究和鱼类食品过敏的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李荔;吴曾闵;刘志刚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 000 M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肌注,每周1次,利巴韦林按体重900~1200 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63.6%(14/22),7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42.8%(3/7).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72.7%(16/22),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77.2%(17/22).3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其中1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复发率为17.6%(3/17).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1例患者于疗程近结束时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个别患者睡眠受影响,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 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张英;朱建芸;曾丽娇;谢仕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恙虫病东方体Ot56蛋白序列中的变异区和保守区,为恙虫病的蛋白与核酸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从GenBank获取口标序列,用Lasergene、MEGA、Vector NTI suite、AthePort和NCBI Blast等工具进行分析.结果 120条Ot56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为61.4%~100.0%.变异度为0.0~57.1;氨基酸的105~171、179~215、248~285、375~428和447~503区域为高变异区;膜外区200~400具有变异度高、抗原性强的特性.113条Ot56 cDNA序列的相似性为41.8%~100.0%,变异度为0.0~116.1;其中303v481、562~667、756~842、1136~1243和1386~1568等5个区域属高变异区.而0~54、97~171、265~303、439~482、1015~1047和1477~1542为6个保守片段.结论 恙虫病东方体Ot56蛋白具有5个高变异区,第200~400位氨基酸附近可能是株(型)特异性表位所在区域,其重组蛋白具有潜在的株(型)鉴定价值.根据cDNA 6个保守片段设计引物,进行Ot56核酸检测可能在不同株(型)恙虫病东方体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作者:刘昌政;郭瑜琪;李小聪;周晓红;李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食品中空肠弯曲菌的污染状况及菌株分子型别特征.方法 采用传统生化鉴定、荧光免疫分析及PCR方法分离和鉴定所分离的菌株,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从100份检材中分离到10株空肠弯曲菌,不同方法得到一致的鉴定结果.10株菌经PFGE分析共得到3个聚类群.结论 传统生化鉴定与PCR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地从食品中进行空肠弯曲菌的分离和鉴定.食品分离的空肠弯曲菌中存在PFGE型的多态性.
作者:李孝权;李钏华;胡玉山;邓志爱;庞杏林;张欣强;张健;张颖;肖扬;莫自耀;陈守义;王鸣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例RA患者,2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埘照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了类风湿因子(RF).结果 70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01±1.01)μg/mL,2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组为(0.41±0.18)μg/mL,30例健康对照组为(0.090±0.030)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在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段回归分析发现GPI的浓度和RA病情活动成正相关.GPI抗原对RA检测的敏感性为61.4%,特异性为93.3%.结论 GPI在部分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其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赵可伟;司徒儒如;巫剑雄;梁秀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合并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病原菌特点和药敏情况.方法 对89例在我院确诊的DN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培养、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中共培养出97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9.38%(77/97),革兰氏阳性菌占17.53%(17/97),真菌3.09%(3/97).致病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耐药性明显;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结论 DN并UTI的患者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传统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周耀辉;李忠文;张璐;徐巧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种同有耐药基因,同时亦易获得外来耐药基因.本文就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抗性的耐药基因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革;周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顺德地区人群日常生活中与肝吸虫感染相关生活饮食习惯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杏坛海凌村和勒流龙眼村生活>5年,年龄>6岁的人群进行问卷凋查,采用改良加藤氏法进行虫卵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合计粪检2 440人,肝吸虫虫卵阳性率为60.7%.对部分中重度患者进行B超及肝功能检查.结果B超异常占83.3%,肝功能检查异常占15.9%.检验当地淡水鱼2种,草鱼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0.42个;鳙鱼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1.2个.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8份,其中有84.3%调查者表示生熟食物共用同一块砧板;有49培%调查者曾经进食鱼生;有71.8%的调查者吃火锅时进食未熟姜葱.调查中表示既往有肝胆道疾病的有39例,其中31例检出有感染肝吸虫.本次调查中有8.2%调查者曾接受肝吸虫病检查.有14.0%调查者曾接受驱虫治疗.肝吸虫病相关知识方面:传播肝吸虫病危险食物的知晓率为23.2%:肝吸虫在人体寄生部位知晓率为8.2%;肝吸虫保虫宿主知晓率为25.5%;肝吸虫病临床症状知晓率为39.1%.结论 顺德区人群肝吸虫感染仍属高度流行区,当地群众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仍是肝吸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人群对肝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肝吸虫病危害重视不足.今后应该加大防制肝吸虫病的宣传力度,提高人群对肝吸虫病危害的认识.建议政府为群众提供免费药物治疗,通过普及治疗有效降低人群感染率.
作者:马健强;陈国雄;唐弦;左志华;曹富鹏;宫斐;梁展华;周艺枝;吴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利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条件体外构建人发角蛋白组织工程化神经.方法 从乳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施万细胞,将传代施万细胞与人发角蛋白(HHK)在旋转式细胞培养系统内联合培养,分别在倒置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下观察施万细胞与HHK的相容性,评价体外构建效果.结果 施万细胞分离培养成功,纯度达97%.联合培养后施万细胞在光镜下呈单层或多层贴附于HHK支架表面.扫描电镜下呈细长梭形.生长方向与HHK细丝长轴相一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其贴附程度加强,数量增加.结论 在旋转式培养系统下施万细胞与HHK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和相容性.体外构建HHK组织工程化神经初步成功.
作者:王万山;王格;卢康荣;顾为望;朴英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替普瑞酮(geranylgeranylacetone,GGA)对持续热损伤大鼠、中暑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大鼠测定肛温(直肠温度,core temperature,Tco)后持续暴露于41.0~41.5℃热仓中建立持续热暴露模型或暴露于41.0~41.5℃热仓中35 min建市中暑模型,观察连续3 d灌胃给予GGA(100 mg/kg)后大鼠直肠温度变化及在热仓中的存活时间或热损伤后在室温中的存活时间.结果 热暴露组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上升迅速,肛温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4 min,在热仓中的生存时间约为46 min;GGA(100 mg/kg)连续3 d给药对大鼠基础体温无影响,但能轻微延长大鼠进入热仓后体温到达42.1℃的时间,约为26 min(P<0.05),而对大鼠体温从42.1℃到死亡的时间及在热仓中的总生存时间均无明显影响(P>0.05).正常大鼠热损伤35 min后在事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约为20 min,而GGA预处理后在室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延长至195 min(P<0.01).结论 GGA对持续热暴露条件下大鼠热损伤无保护作用,但明显延长大鼠中暑后在室温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作者:鄢友娥;赵永岐;魏明芬;刘淑红;汪晖;管又飞;李盟军;范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 m和180 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粪便检查血吸虫虫卵;了解耕牛等牛畜引进情况;渊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三峡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 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50%以下,多数月份在80%左右,各试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相对以3~6月为多,同时发现活幼螺: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1 075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7%,疫区返乡人员1 030人,血清阳性率为1.07%:1989-2006年,发现有记载的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 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作者:肖邦忠;廖文芳;吴成果;季恒清;吴国辉;罗兴建;万仕学;林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设计性实验新模式.方法 设计性实验的课时安排采用设计性实验与其他实验穿插的形式进行;采用课堂辅导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和基于多项综合指标的课程考核方法.结果 设计性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 本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为实验教学改革作出了初步探索.
作者:黄丽霞;张慧;胡松;张泽华;宋文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1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构建EGFP-野毒株核壳蛋白、I97L变异核壳蛋白融合表达载体(pEGFP-WT和pEGFP-L97),酶切和测序鉴定;将pEGFP-WT、pEGFP-L97和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epG2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阳性克隆细胞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核壳蛋白表达;以TNF-α、Act-D诱导HepG2细胞株凋亡,0、16、32和48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32h时采用共聚焦检测细胞凋亡比例.结果 成功建立了融合表达蛋白表达载体;荧光显微镜显示各细胞克隆有较好的荧光蛋白表达,Western-blot检测各细胞系核壳蛋白表达没有差异;16、32、48 h时,pEGFP-WT、pEGFP-L97表达细胞株凋亡率均日月显低于pEGFP-C1细胞株(P<0.05);32 h和48 h时,pEGFP-L97细胞株凋亡率明显高于pEGFP-WT细胞株(P<0.05);32 h时激光共聚焦检测结果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与野毒株核壳蛋白不同.与野毒株核壳蛋白相比,I97L变异核壳蛋白对凋亡因素可能更敏感.
作者:李发武;卢放根;吴福全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针对肿瘤细胞的自身抗体的存在.方法 收集肠癌患者及胃癌患者术前血清96份和健康体检人群血清62份,分组后采用Western印迹分析法定性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结果 正常健康人群和正常肝细胞株96%(212/220)的反应条无显色带,而97%(60/62)的肠癌患者肠癌细胞株、89%(39/44)的胃癌患者胃癌细胞株反应条均出现多个阳性带.结论 健康人群体内很少产生针对肿瘤细胞的自身抗体,而大部分消化道肿瘤患者体内产生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这为消化道肿瘤的病凶,早期诊断,预后监测及分子靶向治疗等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线索.
作者:刘玢;陆学东;邹瑟音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