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赵可伟;司徒儒如;巫剑雄;梁秀珍

关键词: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 关节炎, 类风湿,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lucose-6-phosphate isomerase,GPI)抗原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例RA患者,26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埘照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同时还检测了类风湿因子(RF).结果 70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01±1.01)μg/mL,26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组为(0.41±0.18)μg/mL,30例健康对照组为(0.090±0.030)μg/m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在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亦有显著差异(P<0.05).通过分段回归分析发现GPI的浓度和RA病情活动成正相关.GPI抗原对RA检测的敏感性为61.4%,特异性为93.3%.结论 GPI在部分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其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7年广州部分大学生乙肝疫苗接种与乙肝相关知识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大学生乙肝疫苗(HBV)接种情况和大学生对乙型肝炎的认知程度,为制定更好的免疫接种计划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 2007年,在广州市抽取4所高等学校的部分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涮查191人,HBV接种率为76.44%,其中全程接种的为64.92%.HBV接种率及全程接种率,不同年龄学生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家庭经济收入的学生有差异(P<0.05).有乙肝疫苗接种史者、全程接种者对乙肝是否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的知晓率仅为56.16%、60.48%,经唾液传播的知晓率仅为41.78%、45.16%;97.4%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劝亲人或朋友去接种乙肝疫苗,93.7%的被调查者表示会愿意接受乙肝病人或乙肝携带者赠送的礼物.20.9%的被调杳者表示会同避与乙肝病人或乙肝携带者交往,同时86.9%的被调查者也表示不介意与乙肝携带者一起工作或学习.结论 广州市大学生HBV接种率较高,对乙肝知识的知晓率较高,对乙肝病人多有正确的态度.但在某些方面存在误区.

    作者:陆丽明;陈国娜;黄洁伟;廖芳莲;毛云飞;曾婧纯;黎耀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OSAHS患者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mRNA表达及其蛋白水平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RT-PCR方法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TNF-α基因的表达及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TNF-α水平.结果 OSAHS组与对照组相比,中重度OSAHS患者组TNF-α 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42.75±20.00)%vs(28.16±12.49)%](P<0.05),轻度组与中重度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清TNF-α水平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及氧减指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6、0.552,P均<0.05),与夜间低血氧饱和度呈负相关(r=-0.452,P<0.05).结论 炎症因子TNF-α可能参与OSAHS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陈晓辉;刘世明;李艳玲;江中喜;毕晓锋;陈晓军;张永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护肝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护肝合剂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功能的影响.方法 治疗组50例,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护肝合剂,对照组15例用甘草酸二胺氯化钠溶液、门冬氨酸乌氨酸、灯盏花素等进行一般治疗.分离培养治疗前后外周血单核细胞,加入植物血凝素(PHA),培养48 h后,1 500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20℃:保存,统一检测IFN-γ,IL-10含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CD8+CD28+T细胞亚群.结果 治疗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黄疽指数(TBIL)复常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1).治疗组治疗后IFN-γ显著升高(P<0.05),IL-10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升高不显著(P>0.05).CD8+CD28+T细胞亚群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前后亦显著升高(P<0.05).结论 护肝合剂能够改善肝功能,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h1细胞免疫.

    作者:项凤梅;江一平;傅萍;孙栋梁;熊明芬;戴琦;高生;卢建溪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抽检与送检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 研究分析抽检与送检桶装纯净水微生物污染的结果差别和卫生质量.方法 对深圳市桶装纯净水的各种产品随机抽检280份;商场、超市和企业等主动送检桶装纯净水各种产品121份,采用国标标准进行微生物指标的各种检测,按国家微生物卫生标准评价.对二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研究.结果 抽检的280份桶装纯净水合格率为74.3%;送检的桶装纯净水合格率为90.1%,经统计学处理两者有统计学意义(x2=12.73,P<0.001).结论 抽检桶装纯净水合格率明显低于送检桶装纯净水的合格率.且两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桶装纯净水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威胁着市民的饮水安全.

    作者:吴平芳;贺连华;刘涛;石晓路;扈庆华;陈妙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消脂汤对四环素致小鼠脂肪肝模型的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消脂汤对四环素所致小鼠脂肪肝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只昆明种小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模型组,消脂汤高剂量组,消脂汤中剂量组,消脂汤低剂量组,非诺贝特对照组;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以四环素腹腔注射建成小鼠脂肪肝模型,测定肝组织TC、TG含量,计算肝指数,对肝脏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消脂汤对该模型的影响.结果 中药复方消脂汤可以降低由四环素引起的脂肪肝小鼠肝指数以及肝组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能明显改善模型动物肝组织的病理损伤.结论 消脂汤对四环素所致小鼠脂肪肝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石磊;袁冬生;朱彩平;黄惠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广州老年人恙虫病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老年人恙虫病临床特点,以期降低老年人恙虫病的误诊率、漏诊率及病死率.方法 将1983年5月至2008年1月收治的50例广州地区老年人恙虫病从流行病学、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广州地区老年人恙虫病仍具有发热、焦痂溃疡、淋巴结肿大的特点,但皮疹少见,外周血白细胞数多升高,血小板降低多见,起病隐匿,临床表现趋向多样化、复杂化,多脏器损害多见,易发生误诊、漏诊,病死率达14%.结论 老年人恙虫病从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方面趋向不典型,极易造成误诊、漏诊,且病死率高,尤其是对病程超过两周的患者,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作者:冯婥;杜宇;周宇辰;何纬;叶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高碳酸血症对丙泊酚/瑞芬太尼静脉全麻下熵指数监测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时高碳酸血症对患者麻醉深度及熵指数监测的影响.方法 22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通过积极增加分钟通气量仍未能纠正高碳酸血症,需降低气腹压力进一步处理的病人,观察30 min后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进行分组,8例病人PetCO2波动于51~55 mmHg,归为Ⅰ组;6例病人波动于46~50 mmHg,归为Ⅱ组;8例病人波动于40~45 mmHg,归为Ⅲ组.分别记录麻醉前(T1)、切皮后(T2)、CO2气腹30 min(T3)、降低CO2腹压30 min后(T4)、停止麻醉时(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的RE、SE、MBP、HR值,并记录停止麻醉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T5-6).结果 Ⅰ组病人T4和T5的RE、SE值均低于Ⅲ组(P<0.05);Ⅱ组RE、SE值各时间点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Ⅰ组病人T4和T5RE、SE值低于T2和T3(P<0.05);Ⅰ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T5-6长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 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造成的高碳酸血症可使熵指数下降和意识恢复时间延长,在麻醉中应予以重视.

    作者:苏志源;陈郡兴;张双全;吴涯雯;詹鸿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2007年清远市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体检结果与分析

    目的 了解清远市2007年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职工的职业健康情况,分析当前职业健康检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方法 按职业健康检查项目进行在岗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3 175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岗工人中,检出1 837人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异常,异常检出率为57.83%.接触粉尘作业人员中检出9人不宜从事粉尘作业.占接触粉尘作业人数的0.71%.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噪声职业禁忌证24人,占接触噪声作业人数的2.08%.接触铅作业人员中检出铅观察对象9例,占铅作业人数的10.00%.接触有毒化学物作业人员中血常规异常共24例,占接触有毒化学物人数的7.43%;变态反应性皮肤病12例,占接触有毒化学物人数的3.71%.检出异常情况以高仟伏胸片、肺功能、听力、血常规、尿铅检查为主;清远市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结论 清远市面临的职业健康问题十分严峻,必须做好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和做好职业病三级预防工作,并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工人及企业的职业病防范意识.

    作者:陈瑞梅;刘晓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湖南省抽样点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分布及其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广州管圆线虫宿主及疫源地的分布.方法 从野外、餐饮店、农贸市场等场所采集食用淡水螺、陆生螺、蛞蝓、虾、溪蟹、鱼和青蛙,用组织捣碎匀浆法及过筛沉淀法检查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解剖榆查野鼠心肺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结果 7县(市、区)有5县(市、区)从野外捕获到福寿螺:3县从野外捕获中国圆田螺、中华圆田螺、方形环棱螺和蛞蝓,检查均未发现广州管圆线虫幼虫;7县(市、区)均未发现褐云玛瑙螺.6县(市)解剖褐家鼠、黄胸鼠、鼩鼱3种鼠,仅在1只褐家鼠的心脏和肺检获广州管圆线虫成虫8条.结论 福寿螺在湖南南部地区分布广泛,首次证实湖南存在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

    作者:段绩辉;李正祥;刘洪庭;唐小雨;王江浩;张传禄;周海羽;李海余;郭淑珑;王郭清;唐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肝吸虫病流行地区人群相关生活习惯及健康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顺德地区人群日常生活中与肝吸虫感染相关生活饮食习惯和健康知识的认知.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在杏坛海凌村和勒流龙眼村生活>5年,年龄>6岁的人群进行问卷凋查,采用改良加藤氏法进行虫卵检测.结果 本次调查合计粪检2 440人,肝吸虫虫卵阳性率为60.7%.对部分中重度患者进行B超及肝功能检查.结果B超异常占83.3%,肝功能检查异常占15.9%.检验当地淡水鱼2种,草鱼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0.42个;鳙鱼平均每克鱼肉含囊蚴1.2个.本次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8份,其中有84.3%调查者表示生熟食物共用同一块砧板;有49培%调查者曾经进食鱼生;有71.8%的调查者吃火锅时进食未熟姜葱.调查中表示既往有肝胆道疾病的有39例,其中31例检出有感染肝吸虫.本次调查中有8.2%调查者曾接受肝吸虫病检查.有14.0%调查者曾接受驱虫治疗.肝吸虫病相关知识方面:传播肝吸虫病危险食物的知晓率为23.2%:肝吸虫在人体寄生部位知晓率为8.2%;肝吸虫保虫宿主知晓率为25.5%;肝吸虫病临床症状知晓率为39.1%.结论 顺德区人群肝吸虫感染仍属高度流行区,当地群众的不良生活及饮食习惯仍是肝吸虫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人群对肝吸虫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对肝吸虫病危害重视不足.今后应该加大防制肝吸虫病的宣传力度,提高人群对肝吸虫病危害的认识.建议政府为群众提供免费药物治疗,通过普及治疗有效降低人群感染率.

    作者:马健强;陈国雄;唐弦;左志华;曹富鹏;宫斐;梁展华;周艺枝;吴艳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SARS疫苗研究进展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由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GoV)引起的一种新的传染病.虽然SARS的流行已经被有效控制,但很可能因实验室样本外泄或动物宿主中南类SARS-CoV演化而来的病毒的分离株导致再次爆发,阻止SARS再次流行有效的方法就是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所以,SARS疫苗的研究仍然是目前SARS相关研究的重点.不同类型SARS疫苗的研究已经迅速展开,并且有些疫苗研究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但在SARS疫苗的研究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如抗体依赖性感染增强(ADE)、SARS-CoV病毒变异快、没有理想的动物模型等.本文对SARS疫苗的研究、疫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代娟;陆家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药物耐药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人类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也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细菌之一.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多种同有耐药基因,同时亦易获得外来耐药基因.本文就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抗性的耐药基因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黄革;周晓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设计性实验模式探索与实践

    目的 探索<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设计性实验新模式.方法 设计性实验的课时安排采用设计性实验与其他实验穿插的形式进行;采用课堂辅导和课外辅导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和基于多项综合指标的课程考核方法.结果 设计性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论 本设计性实验的开设为实验教学改革作出了初步探索.

    作者:黄丽霞;张慧;胡松;张泽华;宋文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白细胞介素26及其受体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26(IL-26)是新近发现与白细胞介素10密切相关的一种炎性细胞因子,主要由记忆性T细胞、NK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其受体IL-26R是由白细胞介素20受体R1(IL-20R1)和白细胞介素10受体R2(IL-10R2)组成的异二聚体.近年来,IL-26和IL-26R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与关注.现对IL-26及IL-26R的基因表达、分子生物学特性及与临床疾病的联系等做一综述.

    作者:袁运生;马中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特大地震灾害后平武南坝镇应急卫生快速评估分析

    目的 了解特大地震后重灾区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和需求,确定救灾防疫工作重点和干预策略.方法 采用访谈法和调查法,了解当地概况、历史疫情、卫生资源、震灾影响、群众安置、人畜尸体处理、饮用水卫生、饮食卫生、环境卫生、疾病监测体系、灾民与救援部队人员健康状况、卫生处置以及外部需求等.对灾区现场进行全面快速卫生学评估.结果 评估结果表明,特大地震灾害后,平武县南坝镇生态环境被破坏;卫生资源受重创且运行困难;环境卫生条件恶化;蝇密度高;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存在较大隐患;疾病监测体系亟待建立;急需外部专业防疫力量的援助.结论 特大地震灾区初始阶段,生活饮用水、食品卫生与环境消杀以及完善的症状监测体系是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关键环节.

    作者:肖新才;刘于飞;严子锵;伍浩荣;杨智聪;张玉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脐带血S100B蛋白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判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脐带血S100B蛋白对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正常阴道分娩、剖宫产非窒息、异常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宫内窒息4个组的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进行检测并作对比分析.结果 异常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宫内窒息组的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明显高于正常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非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阴道分娩组与刮宫产非窒息组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脐带血S100B蛋白含量的检测有助于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的判断.

    作者:曾鸿毅;邹劲涛;苏亮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目的 评价聚乙二醇(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使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40 000 Mr)联合利巴韦林治疗22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其中7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80 μg,肌注,每周1次,利巴韦林按体重900~1200 mg/d,口服,疗程均为48周.分别于治疗中的12周、24周、48周及治疗结束后24周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治疗,在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持续应答率为63.6%(14/22),7例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的持续应答率为42.8%(3/7).在治疗12周时的早期应答率为72.7%(16/22),治疗结束时的应答率为77.2%(17/22).3例患者在随访24周内出现ALT升高,血清HCV-RNA阳转,其中1例为难治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复发率为17.6%(3/17).副反应主要为不同程度的血WBC、血小板、血红蛋白下降及低热、肌肉酸痛,1例患者于疗程近结束时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个别患者睡眠受影响,大多不影响治疗.结论 PEG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较轻,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张英;朱建芸;曾丽娇;谢仕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89例糖尿病肾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合并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的病原菌特点和药敏情况.方法 对89例在我院确诊的DN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尿培养、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9例中共培养出97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9.38%(77/97),革兰氏阳性菌占17.53%(17/97),真菌3.09%(3/97).致病菌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等耐药性明显;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结论 DN并UTI的患者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传统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周耀辉;李忠文;张璐;徐巧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及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 研究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变化对血吸虫病流行的影响,为制定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三峡库区中段和尾端江岸海拔160 m和180 m高度,模拟成库后灌溉区和淤积区类似条件,投放湖北肋壳钉螺和四川光壳钉螺,观察其生长繁殖1年的情况;用IHA抽样筛查来往于疫区流动人群中潜在的传染源,粪便检查血吸虫虫卵;了解耕牛等牛畜引进情况;渊查重庆市历史疫情报告和三峡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血吸虫病病例;调查影响钉螺输入的因素.结果 肋壳钉螺和光壳钉螺成活率仅少数月份在50%以下,多数月份在80%左右,各试验区发现钉螺交配数量较少,相对以3~6月为多,同时发现活幼螺:来往疫区流动人员血清抗体检查1 075人,血吸虫抗体阳性率为1.77%,疫区返乡人员1 030人,血清阳性率为1.07%:1989-2006年,发现有记载的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14例;血吸虫病区有大量造纸原料和花草树木进入库区.结论 三峡成库后,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存在血吸虫病流行的潜在危险.

    作者:肖邦忠;廖文芳;吴成果;季恒清;吴国辉;罗兴建;万仕学;林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东莞市常平镇2005-2007年麻疹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目的 了解东莞市常平镇麻疹流行规律,预测流行趋势,制定防制对策,降低发病率,保护易感人群.方法 收集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7年东莞市常平镇共报告麻疹病例369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9.46/10万,年均发病率外来暂住人口显著高于本地人口(x2=10.354,P<0.01);麻疹发病有明显的周期性,3~8月份发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87.2%,流行模式为散发和爆发并存,以散发为主;发病年龄向低年龄组(<8个月)和高年龄组(>14岁)转移;2005年以来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年平均接种率为90.2%,本地儿童高于外来流动儿童.结论 外来暂住人口中的散居儿童和工厂员工是东莞市常平镇麻疹发病的主要对象,外来暂住人口数影响当地麻疹发病率.建议采取以加强外来流动儿童麻疹常规免疫和外来青工麻疹免疫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

    作者:单金华;袁满;袁钦发;肖满华;梁国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