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涛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客,是以医院病房为教育基地.以住院患儿以及家属为教育对象,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目的 的教育过程,把科学的育儿知识及健康知识普及到每位患儿的家长,使患儿及其家长掌握增进健康知识,儿科护理工作具有繁杂、业务技术难度大.儿科护士所面对的不仅是患儿,还有家长.探索合适的儿科病房宣教模式,通过有效的宣教,使家长理解和配合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基层医院收治患儿具有显著的季节特征,为了提高儿科病房的健康教育效果,通过实践总结,采用家长课堂进行健康宣教的方法,对提高家长的认知行为,促进患儿健康恢复,预防疾病,改善护患关系,事半功倍.
作者:兰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用奥沙利铂(L-HOP)130 mg/m2,静脉滴注2 h;亚叶酸钙(CF)200 mg/m2,静脉滴注2 h,氟脲嘧啶(5-FU)0.5 g在CF滴完后静脉注射,然后5-FU 2.0 g/m2用微量泵持续静脉滴注48 h,每三周重复1次,治疗2周期后评定疗效.结果 36例中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11例,稳定(SD)16例,进展(PD)7例,总有效率(CR+PR)36.1%.毒副作用主要是度恶心呕吐、腹泻、末梢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静脉炎等.结论 奥沙利铂联合5-FU与CF治疗晚期大肠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能耐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陈良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血液净化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新技术,涉及到临床诸多学科,该技术不仅可以清除机体内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还可以清除外源性毒物,目前已成为临床抢救急性重度药物、毒物中的首选方法.
作者:包勤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冰冻切片在病理操作中占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泛地用于临床病理快速诊断、教学和科研.冰冻切片就是一种借助在低温下(-18℃以下),使组织在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硬度进行切片的方法.
作者:李晓锋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经腹二维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7年我院96裂型宫外孕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观察子宫内膜厚度,结合血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综合判断.结果 96例宫外孕中,流产型9例,占9.3%;破裂型15例,占15.6%;未破裂型67例,占69.7%;陈旧型5例,占5.2%.结论 超声诊断宫外孕准确率高,检查迅速且无痛苦、无创伤,可作为妇产科急症首选的检查方法.
作者:王晓炜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发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年化而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目前全球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1].
作者:潘瑞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肝豆状核变性(HLD)是一种铜代谢缺陷病,其发病与铜转运相关的P型ATP酶(ATP7B蛋白)功能改变密切相关.ATP7B蛋白通过一系列相互独立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作用于铜的转运.ATP7B蛋白的突变会打乱铜平衡,导致铜过量并沉积于肝、脑和眼角膜,引起相应的器官脏器损伤.近几年,有关肝豆状核变性的分子学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作者将就ATPTB蛋白在肝豆状核变性过程中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陈晶贞;孟艳燕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外科手术学是培养医学生基本功和手术技巧的重要环节,针对学生在教学实验中的突出问题.在基础知识教学上,始终把握无菌原则,以注重理解、注重归纳、注重细节为原则指导操作;在操作实践上,选用合适的教具,提高课堂演示效果;在实验管理上,少花钱多办事,增加学生动手机会,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发挥好老师的表率作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者:易卉玲;向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运用MIPO技术结合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胫骨骨折行前内侧入路微创切口自锁钢板内固定术37例.结果 术后X线显示骨痂平均4.1周,骨折,临床愈合平均9.3周,骨性愈合平均15.6周.无胫前皮瓣坏死、切口感染、骨不连、骨髓炎发生.结论 前内侧入路微创切口自锁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快,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武明鑫;黄玉良;吴家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通过对重庆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信息系统的定位、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的分析,为下一步该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信息数据库和决策支持数据库等的建立奠定基础.
作者:王显科;孙安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输液的配伍历来都是由护士在病区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对药物质量影响很大,特别在配制细胞毒性药物时,对人体和周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目前在许多国家,无菌配制已是医院药剂师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
作者:何丽萍;魏高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及其干预方法.方法 采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问卷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教师f*-I卷对75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其父母及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对所有家长及教师的调查表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有明显的学习障碍,学习成绩多居于中等水平.结论 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教育方法应采取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和切合实际的方法进行.
作者:黄丽云;周经兴;陈梅;余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微创内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护理措施,分析影响术后康复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7年采用微创内固定支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3例.致伤原因:跌伤16例,交通伤7例,均采用闭合复位.小切口微创内固定支架固定,患者入院即制定个体化整体护理计划,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23例患者中除1例因脑梗死死亡之外,其余全部获得随诊,时间3~15个月,平均11个月;优9例,良12例,差1例,优良率95.5%,无1例感染,无断钉及螺钉切出股骨头现象.结论 微创内固定架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好,对其制定个体性的整体护理计划,正确指导功能锻炼,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莫峥嵘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青年人(<45岁)确诊冠心病及脑血管的患者,其危险因素的分布情况,为早期中青年人防治冠心病及脑血管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年轻冠心病及脑血管病患者[冠心病经冠状动脉造影或心脏计算机辅助断层显像(ECT)证实,脑血管病则经头部CT或MR检查确诊,而年龄<45岁]80例作为疾病组,并以年龄匹配的正常年轻人60例(冠脉造影正常或心脏ECT正常及经头部CT或MR检查头部正常)作为对照组,分析其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血浆总高胆固醇、吸烟、家族史)在两组间的差别及分布特点.结果 在危险因素中,疾病组的三酰甘油(TC)、血浆总胆固醇(TCH)、血糖(GLU)水平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中一项及二项以上危险因素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肥胖、高血压、吸烟、高TG、高GLU、高TCH危险因素的聚集可能是中青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危险性增加的原因.
作者:宋宏中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入选132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辛伐他汀20 mg组和40 mg组,治疗12周,50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治疗前后3组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及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结果 治疗前辛伐他汀两组的血压和血脂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压和血脂显著下降(P<0.01),与辛伐他汀20 mg组相比,40 mg组更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脂异常.辛伐他汀组治疗前的NO明显低于对照组,vWF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NO显著升高,vWF显著下降(P<0.01),与辛伐他汀20 mg组相比,40 mg组更能进一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结论 辛伐他汀可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呈剂量依赖性.
作者:张志杰;张志瑛;吴京兰;谢培益;王执兵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白内障是常见的眼病和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有白内障囊内摘除、白内障囊外摘除、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等.
作者:廖小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是临床常见的损伤.由于高能致伤因素增多,软组织损伤常较严重,骨折多呈粉碎性或多段,治疗较为复杂,如处理不当往往发生骨折不愈合与感染.
作者:张作权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氟比洛芬酯在腹腔镜手术中对心血管应激反应和血糖变化的影响,评价其在手术中的镇痛作用及效果.方法 将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以咪唑安定、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和芬太尼诱导,以丙泊酚、维库溴铵、异氟醚维持麻醉,切皮前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 1次,以后不再追加;B组麻醉前静脉滴注氟比洛芬酯100 mg,诱导同A组,切皮前不用芬太尼;C组诱导不用芬太尼,余同B组.记录诱导前、插管时、手术开始即刻、腹腔充气时、手术开始后15 min、30 min、手术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糖值(BS)值.结果 在各时点A组与B组HR、MAP、BS及其他麻醉药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丙泊酚和异氟醚用量明显多于A组和B组(P<0.01),C组在手术后15 min、30 min、手术结束时的HR、MAP、BS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或P<0.01).结论 在腹腔镜手术中氟比洛芬酯与芬太尼有协同镇痛作用,但单独使用时对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弱,有较强的心血管反应.血糖明显升高.不宜代替芬太尼单独用于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
作者:冯鹏玖;蒋宗滨;黄剑锋;王永;肖永;马相飞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 检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及T波峰末间期离散度,并探讨其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31例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室性心律失常亚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亚组)及40例对照组患者,测量其同步12导联动态心电图的Tpe间期和Tpe离散度(长Tpe减短Tpe之差),计算校正的T波峰末间期(Tpe/√RR)、心率校正的Tpe 离散度(Tpe离散度/√RR),并进行比较.结果 心肌梗死组的Tpe/√RR、Tpe离散度/√RR均较对照组组明显延长(P<0.01),而心律失常亚组的Tpe/√RR、Tpe 离散度/√RR亦较无心律失常亚组延长(P<0.05).结论 心肌梗死组的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pe间期、Tpe离散度延长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林茴;李松;李珍;邝碧娟;郭佳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是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腹透过程中反复发生腹膜炎是造成拔管及终退出腹透的常见原因.
作者:刘焱;常敏;熊焰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