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艳芬;郭宪国;门兴元;吴滇
目的 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 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腹腔或盆腔占位,后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诊断进一步证实.结果 临床彩超所见腹腔或盆腔占位,后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证实来源为胃、小肠或结肠良恶性肿瘤27例,其中小肠及胃平滑肌肉瘤各3例,空结肠恶性间质瘤5例,胃及结肠腺癌14例,胃淋巴瘤2例.27例病人中26例行纤维内窥镜检查,15例病理活检为恶性肿瘤(15/27),1例病理回报炎症(1/27),10例未见明显占位(10/27).结论 临床彩超在诊断腹腔或盆腔占位中的价值应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在某些病例中甚至优于经典的纤维内窥镜和钡餐及气钡剂双重造影.
作者:李彦娟;刘冀龙;钱林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与氯霉素和强力霉素治疗恙虫病的疗效区别.方法 选取南海某群岛上近8年发生的恙虫病病例279例,分别应用了氯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阿齐霉素治疗,回顾性分析退热时间及治愈率.结果 与氯霉素和强力霉素相比,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退热时间较长,其中红霉素时间长、罗红霉素次之、阿齐霉素时间短,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氯霉素、强力霉素治疗恙虫病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环内酯类药物、氯霉素和强力霉素对恙虫病均有较好疗效,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副作用小,孕产妇、婴幼儿及肝肾功能受损等病人适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恙虫病,其中阿齐霉素为首选.
作者:陈生晓;林晓明;沈宏峰;张力军;孙忠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recombinant yeast-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YDV)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的免疫学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兖矿集团某矿区0~62岁的903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者,采用0-1-6的免疫程序接种YDV,分别于全程接种后1、12、24、36个月时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结果 研究对象接种后3 d内未发现中重度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全程免疫后第1、12、24、36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6.71%、71.85%、50.23%、41.25%(χ2=477.27,P<0.01),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经年龄标准化后,女性抗-HBs阳转率在各阶段均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抗-HBs阳转率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随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结论 YDV具有良好的免疫源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文军;张璟;刘琥;姜宝法;韩洋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ZT胶行兔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ZT胶:碘油(1:1)混合物组,B组为ZT胶:碘油(1:2)混合物组,对照组C组为碘油组.对各组门静脉左支进行SPVE,术后检测门静脉压力、肝转氨酶(ALT、AST)的变化,术后30 d右肝重/全肝重、全肝重/体重.结果 SPVE后门静脉压力、肝转氨酶呈-过性升高;栓塞后肝左叶萎缩、纤维化,肝右叶代偿性增生肥大,右肝重/全肝重B组为69.41%,而C组为39.00%.统计学分析显示,B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 ZT胶:碘油(1:2)混合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门静脉栓塞材料.
作者:庄树彤;陈斌;倪勇;周汝明;高海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当前由MILSA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临床棘手的难题.研究MRSA的耐药机理并建立起快速检测方法 对预防MRSA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MRSA的耐药机理研究及其临床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刘思平;江凌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确定兴义市和普安县多菌型(M8)和少菌型(PB)患者完成联合化疗(MDT)后的复发率,分析MDT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5年间兴义市和普安县所有完成MDT者的有关资料,开展麻风病MDT后复发调查,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平均复发率.结果 兴义市384人实施MB方案,MB方案MDT后监测10年,有4人复发,平均复发率为0.15/100人年;普安县297名MB中有1人复发,平均复发率为0.05/100人年.10年监测期后,两县/市共有5人复发,未计算在人年复发率中.两县/市124名PB监测5年,未见复发.提示MDT后复发率低,且复发较晚.复发率随MDT前BI值增加而增加.结论 MDT远期疗效好,MB患者24个月规则MDT后不需监测,高菌量患者存在高复发危险.
作者:袁联潮;李桓英;牟鸿江;潘牛;王永红;曾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告知后HIV阳性者(阳性者在得知被感染HIV后)的高危行为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告知后HIV阳性者高危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行为干预措施、控制AIDS的二代传播(HIV阳性者再次感染他人)提供依据.
作者:高黎黎;徐慧芳;陈维清;王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BMC中SOCS-3 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其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6 d PBMC中SOCS-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第7、14天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蛋白质的表达在发病后第2~3天升高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至第7天仍高于正常水平,第14天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中SOCS-3可能参与了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杨静;黄帆;马中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实时RT-PCR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基因表达相对定量方法.方法 以正常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cDNA为模板5倍系列稀释,分别作DNA聚合酶K(POLK)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标准曲线.以不同剂量反式二羟环氧笨并芘(anti-BPDE)诱导的16HBE、anti-BPDE转化的16HBE及肺癌细胞株(H1299)cDNA为模板,进行实时定量RT-PCR.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照.进行POLK基因表达相对定量.实验数据分别采用2(-△△CT)法及REST(C)软件分析.结果 5倍系列稀释法制作的标准曲线,呈现较好的线型关系(Rsq 0.997).POLK及GAPDH基因扩增效率分别为117.5%和103.5%.采用2(-△△CT)法计算出的表达比值均比REST(C)软件分析高.结论 实时RT-PCR技术结合REST(C)软件分析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基因表达相对定量分析手段.
作者:庾蕾;刘建平;庄志雄;杨淋清;张仁利;叶小明;程锦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益生菌培菲康对乙肝性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作用,同时分析培菲康对此类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 用13C呼气实验和取胃窦粘膜作快速尿素酶实验,在血氨升高的乙肝性肝硬化患者中选择研究对象.其中,存在Hp感染者分3组参与试验.20例予益生菌治疗作为治疗组,20例予传统Hp根治治疗作为对照组1,8例未予任何抗Hp治疗为空白对照组2,余下15例无Hp感染的乙肝性肝硬化高氨血症病人作为对照组3.检测治疗前后血氨浓度、13C呼气实验结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13C呼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2(P<0.01),但略小于对照组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氨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氨降低幅度比对照组1大(P<0.01),比空白对照组2大(P<0.01),比对照组3大(P<0.05).结论 在乙肝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氨升高患者中,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能降低血氨浓度;益生菌在人体内对Hp有抑制作用,同时由于其多方面综合的降氨机制,益生菌对此类高血氨患者的降氨作用比传统Hp根治治疗更好.
作者:黄庆娟;朱惠明;王凌伟;王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社区居民弓形虫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及感染现状进行基线调查,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AS方法测定弓形虫抗体水平,了解人群感染状况,同时进行弓形虫病知识、形态、行为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1 960名社区居民血标本中弓形虫抗体感染率为8.01%,其中不同职业弓形虫感染有显著差别,农民、工人和无业人员感染率高于干部、技术人员和教师(P<0.01).有动物接触史者弓形虫感染明确高于无动物接触者(P<0.01),90.63%的社区居民不了解弓形虫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83.33%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不能正确应答弓形虫感染方式和防治措施.结论 目前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弓形虫病感染及预防知识,不同人群的感染机率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大健康教育干预的力度,以减轻人群感染率.
作者:肖红茂;符艳;冯小武;罗威;聂萍英;付朝珠;李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贾第虫病被认为是一种再现的传染性疾病,特别是贾第虫在艾滋病患者中造成致死性腹泻已引起艾滋病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贾第虫表面抗原的变异与致病作用有关,现就贾第虫表面抗原的特性、变异抗原基因结构与功能及变异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永轻;李雅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长穗鱼尾葵和短穗鱼尾葵花粉变应原蛋白进行分析、鉴定与纯化.方法 提取这两种花粉的粗提液,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粗提液蛋白质组分并测定其分子量.收集过敏病人血清,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法鉴定其变应原成分,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花粉变应原进行初步纯化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 长穗鱼尾葵花粉有30余条蛋白带,其中主要条带有18条,12 000和14 000 Mr为长穗鱼尾葵花粉特异性变应原;短穗鱼尾葵花粉有30余条蛋白带,其中主要条带有9条,26 000、12 000和14 000 Mr为短穗鱼尾葵花粉特异性变应原,其中14 000 Mr为主要变应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方法 纯化出长穗鱼尾葵花粉相对分子质量为12 000和14 000的变应原主要分布在Ⅱ峰中,短穗鱼尾葵花粉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的主要变应原分布在Ⅴ峰和Ⅵ峰中.结论 对长穗和短穗鱼尾葵花粉变应原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和纯化,为临床鱼尾葵花粉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晓宇;肖淑英;刘志刚;姚敏;孟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中国深圳地区汉族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IL-1RN和TNF-α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方法 在54名AS患者和42名健康对照者中,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IL-1外显子6上SNPs(31017C/G、30735T/C)、TNF-α启动子上的SNPs(-857C/T)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AS相关,采用SA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AS患者中.IL-1RN的31017C/G的等位基因G频率和30735T/C的等位基因C频率(分别是60.42% vs 36.36%,32% vs 17.19%)和IL-1RN的31017C/G的基因型GG频率和30735T/C的基因型CT频率(分别是43.75% vs 12.12%,64% vs 39.39%)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的-857C/T的等位基因T频率(25% vs 9.52%)和基因型CT频率(42.59% vs 19.05%)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在健康人中31017CG/857CC基因型组合要显著高于AS患者(P<0.01),在AS患者中31017GG/30735CT/857CT基因型组合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IRN基因的31017C/G和30735T/C的两个SNPs及其基因型频率与中国深圳汉族AS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1017CG/857CC基因组合可能是保护性的基因组合,而31017GG/30735CT/857CT组合可能增加AS患病的易感性.
作者:杨宇;苏卓娃;马文松;蔡安季;赵丹;杜冀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内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l)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HC)18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研究组)和15例心脏正常因车祸快速死亡者(对照组)心肌细胞中hsfl和HSP70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hsfl和HSP70的mRNA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hsfl和HSP70mRNA的表达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hsfl和HSP70蛋白在细胞浆和细胞核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其中hsfl蛋白主要在心肌细胞核内表达,HSP70蛋白主要在心肌细胞浆内表达.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内hsfl和HSP70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热休克反应的另一调节途径.
作者:左立平;梁艳冰;唐皓;詹红;陈志斌;马中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疫情动态,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措施.方法 建立血吸虫病监测系统,在原疫区对钉螺和传染源进行同步监测.结果 1996-2006年共查螺7 120.29万平方米,未发现活的钉螺.复查历史病人14 893人,复治2 747人,复治率为18.44%(2 747/14 893);外来人口调查:皮试检查2 353人,阳性率为2.42%(57/2 353),血清学检查7 749人,阳性率为0.70%(54/7 749);低年龄组人群调查:皮试检查9073人,阳性率为3.84%(348/9 073),血清学检查11 498人,阳性率为5.00%(575/11 498),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未发现血吸虫感染者.解剖野鼠1 753只,检查耕牛18 266头,均未发现血吸虫虫卵阳性.通过被动监测,2004年,2005和2006年分别报告输入性病例46例、8例和36例,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报告病例数多,占94.44%(82/90);年龄以15~55岁人群为主,占78.89%(71/90);职业以工人为主,占30.00%(27/90);其中急性感染病例2004年和2005年分别有1例和3例.结论 目前广东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必须加强监测,重点是输入性传染源及钉螺的监测.
作者:邓卓晖;黄少玉;骆雄才;张贤昌;张启明;林荣幸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对三种创面敷料在体抑菌作用的比较,为临床针对外科创面选择并应用合适创面敷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凡士林纱布和浸有新霉素黄连素溶液的敷料三种敷料,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在体创面抑菌实验的比较.结果 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具有较好的广谱抑菌作用.结论 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创面敷料.
作者:赵琳;宋建星;乌兰哈斯;白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人的肠道经常与巨大数量的微生物接触,抗菌defensin家族,Cathelicidins,Resistin-like molecule[beta],杀菌/渗透性诱导蛋白,抗菌的凝集素,作为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某些抗菌肽分子又可作为被动免疫系统的细胞化学趋化因子,它们在保护宿主抗微生物入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上述抗菌肽分子在胃肠道中的天然免疫防御效应及调节进行综述.
作者:郑学礼;王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情况及其多重耐药特点.方法 用微量琼脂稀释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分离不重复7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比较产酶株与非产酶株抗药活性.结果 2004-2006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痰标本分离率较高.感染者分布于临床各个科室,并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病,并使用过抗菌药物.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复方新喏明、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巴唑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5%、82.8%、74.7%、70.7%;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超过50%.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与非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比较,产酶株对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复方新喏明、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坦敏感.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谭萍;张松;祝玲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患者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法医学中的意义.方法 取10例病毒性心肌炎死者心肌组织为实验组,10例颅脑损伤死者心肌组织为对照组,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NGF表达,对其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死者心肌组织与对照组心肌组织中N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NGF免疫组化阳性颗粒指数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5).结论 NGF过度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NGF对病毒性心肌炎猝死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黎昌照;黎春晖;刘国昌;吴倩;江东华;罗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