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卓晖;黄少玉;骆雄才;张贤昌;张启明;林荣幸
目的 对云南省捕获的1 204只齐氏姬鼠体表采集的5 323只吸虱进行性比分析.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卡方检验及单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整理.结果 优势虱种为锯多板虱(Polyplax serrata)、相关甲胁虱(Hoplopleura affinis)和红姬甲胁虱(Hoplopleura akanezumi),雌/雄吸虱性比均大于1.有吸虱寄生的齐氏姬鼠588只,雌:雄>1及只有雌虱寄生的齐氏姬鼠共412只,占有虱寄生齐氏姬鼠数量的70.07%.在不同生境齐氏姬鼠体表吸虱性比分布,均呈偏-雌分布.结论 齐氏姬鼠体表吸虱性比偏雌分布,是一种普遍现象,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有待研究.
作者:孟艳芬;郭宪国;门兴元;吴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西甲硅油对结肠镜检查术前的肠道清洁效果和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B组术前常规应用甘露醇A组在应用甘露醇的基础上,加用西甲硅油乳剂,每天3次,每次5 mL,共3 d.术中观察肠腔清洁度,肠内泡沫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及其副作用.结果 A组肠道清洁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B组的80.0%(32/40);术中舒适及满意程度:A、B组优良率分别为70.0%和40.0%;肠内无泡和少泡率:A组(77.5%)明显高于B组(32.5%);两组在副作用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西甲硅油对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甘露醇联合应用可改善肠道清洁度和患者对结肠镜检查感觉的舒适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唐保东;李媚;刘思纯;马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麻风病高发区村民对麻风病健康知识了解的状况,探讨麻风病健康教育的佳和可行的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到村庄集中村民现场随机抽样、现场问卷的调查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收到的155份有效问卷中,知道麻风病者99%(153/155);74%(114/155)对麻风病恐惧;认为麻风病是可治之症占92%(143/155);了解麻风病临床症状的为95%(148/155),但了解麻风病早期症状者较少.获取麻风病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听医生介绍,按年龄组分析(根据年龄分为4组):5~14岁年龄组中81%主要通过广播获取麻风病科普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接触病人了解该病的比率增多.在大于55岁年龄组中达到32%;而惧怕麻风病的是低年龄组,提示曾接触过病人的村民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降低.结论 在麻风病高发区村民对该病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向村民提供麻风病健康教育普及、咨询和服务,提高当地医务工作人员的麻风病知识水平,是早期发现病人、消除歧视和恐惧心理的关键.
作者:温艳;刘健;潘江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梗死区心肌细胞内热休克转录因子1(hsfl)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IHC)18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研究组)和15例心脏正常因车祸快速死亡者(对照组)心肌细胞中hsfl和HSP70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hsfl和HSP70的mRNA表达量都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hsfl和HSP70mRNA的表达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01).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hsfl和HSP70蛋白在细胞浆和细胞核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1),其中hsfl蛋白主要在心肌细胞核内表达,HSP70蛋白主要在心肌细胞浆内表达.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猝死者心肌细胞内hsfl和HSP70可能共同参与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这一过程可能是热休克反应的另一调节途径.
作者:左立平;梁艳冰;唐皓;詹红;陈志斌;马中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变化.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的PBMC中SOCS-3 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其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后1~6 d PBMC中SOCS-3 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表达随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至第7、14天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蛋白质的表达在发病后第2~3天升高并达到高峰,之后表达逐渐减少,至第7天仍高于正常水平,第14天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PBMC中SOCS-3可能参与了脑梗死后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杨静;黄帆;马中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耐药情况及其多重耐药特点.方法 用微量琼脂稀释法检测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临床分离不重复75株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抗菌活性及其产金属β内酰胺酶情况,比较产酶株与非产酶株抗药活性.结果 2004-2006年洋葱伯克霍尔德菌检出率呈上升趋势,痰标本分离率较高.感染者分布于临床各个科室,并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病,并使用过抗菌药物.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复方新喏明、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巴唑坦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5%、82.8%、74.7%、70.7%;而对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曲松、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耐药率超过50%.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与非产金属β-内酰胺酶株比较,产酶株对含酶抑制剂β-内酰胺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结论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仅对复方新喏明、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巴唑坦敏感.建议临床医生根据药敏试验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谭萍;张松;祝玲玲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人群性行为状况,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经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1 000名MSM,平均年龄(27.8+9.1)岁.调查发现,78.6%的MSM与男性有过肛交性行为,近6个月的男性性伴数平均是(3.62±4.73)人.近1次与男性性伴发生肛交时,56.4%的人都使用了安全套,近6个月只有31.6%的MSM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24.3%的MSM在近6个月有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史,近1次与女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只有36.5%的使用了安全套,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关系时,只有22.4%的人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结论 MSM人群多性伴,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使用率低,与女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更低,这些因素将促使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和蔓延,急需开展针对MSM人群的干预工作.
作者:丁贤彬;冯连贵;徐静;潘传波;易辉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告知后HIV阳性者(阳性者在得知被感染HIV后)的高危行为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告知后HIV阳性者高危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行为干预措施、控制AIDS的二代传播(HIV阳性者再次感染他人)提供依据.
作者:高黎黎;徐慧芳;陈维清;王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人的肠道经常与巨大数量的微生物接触,抗菌defensin家族,Cathelicidins,Resistin-like molecule[beta],杀菌/渗透性诱导蛋白,抗菌的凝集素,作为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某些抗菌肽分子又可作为被动免疫系统的细胞化学趋化因子,它们在保护宿主抗微生物入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上述抗菌肽分子在胃肠道中的天然免疫防御效应及调节进行综述.
作者:郑学礼;王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胃肠道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提高术前正确诊断率.方法 临床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腹腔或盆腔占位,后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诊断进一步证实.结果 临床彩超所见腹腔或盆腔占位,后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活检病理证实来源为胃、小肠或结肠良恶性肿瘤27例,其中小肠及胃平滑肌肉瘤各3例,空结肠恶性间质瘤5例,胃及结肠腺癌14例,胃淋巴瘤2例.27例病人中26例行纤维内窥镜检查,15例病理活检为恶性肿瘤(15/27),1例病理回报炎症(1/27),10例未见明显占位(10/27).结论 临床彩超在诊断腹腔或盆腔占位中的价值应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在某些病例中甚至优于经典的纤维内窥镜和钡餐及气钡剂双重造影.
作者:李彦娟;刘冀龙;钱林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吸虫肠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理检查发现肠粘膜血吸虫卵沉积而确诊为肠道血吸虫病患者的病史、内镜表现、病理特点.结果 血吸虫肠病患者多以鲜血便和粘液脓血便为主述就诊,大多数既无血吸虫感染史也无明确疫水接触史;肠道易累及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以糜烂、溃疡、点片状出血为主要表现,部分合并结肠癌.结论 血吸虫肠病是一危害较大的疾病,应提高疫区居民及内镜医师对血吸虫肠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其癌变.
作者:阴绯;张宗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湖南省日本血吸虫不同自然隔离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的变异,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湖南省岳阳君山、泪罗的日本血吸虫的pcox1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 获得480 bp的pcox1序列.经DNAstar软件分析,pcox1序列有一定的种内差异(0~1.2%).结论 本研究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提供了数据.
作者:刘伟;戴荣四;林瑞庆;宋慧群;程天印;刘毅;朱兴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贾第虫病被认为是一种再现的传染性疾病,特别是贾第虫在艾滋病患者中造成致死性腹泻已引起艾滋病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贾第虫表面抗原的变异与致病作用有关,现就贾第虫表面抗原的特性、变异抗原基因结构与功能及变异机制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张永轻;李雅杰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社区居民弓形虫卫生知识态度和行为及感染现状进行基线调查,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LIAS方法测定弓形虫抗体水平,了解人群感染状况,同时进行弓形虫病知识、形态、行为等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 1 960名社区居民血标本中弓形虫抗体感染率为8.01%,其中不同职业弓形虫感染有显著差别,农民、工人和无业人员感染率高于干部、技术人员和教师(P<0.01).有动物接触史者弓形虫感染明确高于无动物接触者(P<0.01),90.63%的社区居民不了解弓形虫病的危害及预防措施,83.33%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者不能正确应答弓形虫感染方式和防治措施.结论 目前社区居民普遍缺乏弓形虫病感染及预防知识,不同人群的感染机率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大健康教育干预的力度,以减轻人群感染率.
作者:肖红茂;符艳;冯小武;罗威;聂萍英;付朝珠;李端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体外反搏对减轻高脂饲养猪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选雄性乳猪16头,用高脂喂养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模型猪进行36 h体外反搏治疗.对腹主动脉作苏丹Ⅲ染色,分析脂质浸润阳性率;用基因芯片分析猪的动脉血管内皮细胞基因的表达.结果 腹主动脉苏丹Ⅲ染色图像定量分析阳性率,高脂组为6.49%±0.84%,高脂加反搏组为2.29%±0.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改变的基因:芯片1(反搏组Cy3/高脂组Cy5):整合素β1 0.06、CTGF 0.28;芯片2(反搏组Cy3/高脂组Cy5):整合素β10.62、CTGF 0.39.结论 体外反搏可以下调内皮细胞整合素β1、CTGF基因的表达,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对脂质的摄取,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作者:何小洪;伍贵富;张焰;陈小林;郑振声;詹澄扬;柳俊;何建桂;熊艳;方典秋;梁陆光;钱月桃;凌桂芳;戴刚;冯铭喆;王奎健;朱振宇;马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重组酵母乙肝疫苗(recombinant yeast-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YDV)在不同年龄组人群中的免疫学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兖矿集团某矿区0~62岁的903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三项指标均为阴性者,采用0-1-6的免疫程序接种YDV,分别于全程接种后1、12、24、36个月时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结果 研究对象接种后3 d内未发现中重度的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全程免疫后第1、12、24、36个月,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6.71%、71.85%、50.23%、41.25%(χ2=477.27,P<0.01),呈逐年下降趋势(P<0.01);经年龄标准化后,女性抗-HBs阳转率在各阶段均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抗-HBs阳转率与年龄有着密切关系,随年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结论 YDV具有良好的免疫源性和安全性.
作者:王文军;张璟;刘琥;姜宝法;韩洋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确定兴义市和普安县多菌型(M8)和少菌型(PB)患者完成联合化疗(MDT)后的复发率,分析MDT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5年间兴义市和普安县所有完成MDT者的有关资料,开展麻风病MDT后复发调查,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平均复发率.结果 兴义市384人实施MB方案,MB方案MDT后监测10年,有4人复发,平均复发率为0.15/100人年;普安县297名MB中有1人复发,平均复发率为0.05/100人年.10年监测期后,两县/市共有5人复发,未计算在人年复发率中.两县/市124名PB监测5年,未见复发.提示MDT后复发率低,且复发较晚.复发率随MDT前BI值增加而增加.结论 MDT远期疗效好,MB患者24个月规则MDT后不需监测,高菌量患者存在高复发危险.
作者:袁联潮;李桓英;牟鸿江;潘牛;王永红;曾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对长穗鱼尾葵和短穗鱼尾葵花粉变应原蛋白进行分析、鉴定与纯化.方法 提取这两种花粉的粗提液,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粗提液蛋白质组分并测定其分子量.收集过敏病人血清,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法鉴定其变应原成分,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花粉变应原进行初步纯化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 长穗鱼尾葵花粉有30余条蛋白带,其中主要条带有18条,12 000和14 000 Mr为长穗鱼尾葵花粉特异性变应原;短穗鱼尾葵花粉有30余条蛋白带,其中主要条带有9条,26 000、12 000和14 000 Mr为短穗鱼尾葵花粉特异性变应原,其中14 000 Mr为主要变应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方法 纯化出长穗鱼尾葵花粉相对分子质量为12 000和14 000的变应原主要分布在Ⅱ峰中,短穗鱼尾葵花粉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的主要变应原分布在Ⅴ峰和Ⅵ峰中.结论 对长穗和短穗鱼尾葵花粉变应原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和纯化,为临床鱼尾葵花粉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晓宇;肖淑英;刘志刚;姚敏;孟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克隆及分析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大劣按蚊差异基因.方法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方法克隆大劣按蚊差异基因,并对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差异基因(文中命名为T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半定量实验,分析约氏疟原虫感染前后其转录的变化,探讨它与按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 目前克隆的差异基因包含以下几类:①与先天免疫相关的酶类;②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③与信号传递和调节有关的因子.对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分子进行的半定量实验表明,大劣按蚊T6基因的转录与感染疟原虫相关.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大劣按蚊差异基因,进一步的实验分析提示该基因可能与按蚊抗约氏疟原虫感染的黑化反应相关.
作者:张健;徐文岳;黄复生;段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实时RT-PCR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基因表达相对定量方法.方法 以正常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cDNA为模板5倍系列稀释,分别作DNA聚合酶K(POLK)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标准曲线.以不同剂量反式二羟环氧笨并芘(anti-BPDE)诱导的16HBE、anti-BPDE转化的16HBE及肺癌细胞株(H1299)cDNA为模板,进行实时定量RT-PCR.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照.进行POLK基因表达相对定量.实验数据分别采用2(-△△CT)法及REST(C)软件分析.结果 5倍系列稀释法制作的标准曲线,呈现较好的线型关系(Rsq 0.997).POLK及GAPDH基因扩增效率分别为117.5%和103.5%.采用2(-△△CT)法计算出的表达比值均比REST(C)软件分析高.结论 实时RT-PCR技术结合REST(C)软件分析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基因表达相对定量分析手段.
作者:庾蕾;刘建平;庄志雄;杨淋清;张仁利;叶小明;程锦泉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