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RSA耐药机理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刘思平;江凌晓

关键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机理, 检测
摘要: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当前由MILSA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临床棘手的难题.研究MRSA的耐药机理并建立起快速检测方法 对预防MRSA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MRSA的耐药机理研究及其临床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湖南省日本血吸虫线粒体cox1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湖南省日本血吸虫不同自然隔离群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基因(cox1)部分序列(pcox1)的变异,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湖南省岳阳君山、泪罗的日本血吸虫的pcox1片段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分析.结果 获得480 bp的pcox1序列.经DNAstar软件分析,pcox1序列有一定的种内差异(0~1.2%).结论 本研究为阐明我国日本血吸虫的种群遗传结构提供了数据.

    作者:刘伟;戴荣四;林瑞庆;宋慧群;程天印;刘毅;朱兴全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短穗鱼尾葵及长穗鱼尾葵花粉过敏原的分析、鉴定与纯化

    目的 对长穗鱼尾葵和短穗鱼尾葵花粉变应原蛋白进行分析、鉴定与纯化.方法 提取这两种花粉的粗提液,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离粗提液蛋白质组分并测定其分子量.收集过敏病人血清,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法鉴定其变应原成分,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对花粉变应原进行初步纯化和免疫印迹鉴定.结果 长穗鱼尾葵花粉有30余条蛋白带,其中主要条带有18条,12 000和14 000 Mr为长穗鱼尾葵花粉特异性变应原;短穗鱼尾葵花粉有30余条蛋白带,其中主要条带有9条,26 000、12 000和14 000 Mr为短穗鱼尾葵花粉特异性变应原,其中14 000 Mr为主要变应原;通过离子交换层析方法 纯化出长穗鱼尾葵花粉相对分子质量为12 000和14 000的变应原主要分布在Ⅱ峰中,短穗鱼尾葵花粉相对分子质量为14 000的主要变应原分布在Ⅴ峰和Ⅵ峰中.结论 对长穗和短穗鱼尾葵花粉变应原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和纯化,为临床鱼尾葵花粉变态反应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晓宇;肖淑英;刘志刚;姚敏;孟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1000名男男性接触者性行为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MSM(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人群性行为状况,为实施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MSM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资料经SPSS 1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计调查1 000名MSM,平均年龄(27.8+9.1)岁.调查发现,78.6%的MSM与男性有过肛交性行为,近6个月的男性性伴数平均是(3.62±4.73)人.近1次与男性性伴发生肛交时,56.4%的人都使用了安全套,近6个月只有31.6%的MSM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24.3%的MSM在近6个月有与女性发生性行为史,近1次与女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只有36.5%的使用了安全套,近6个月与女性发生性关系时,只有22.4%的人每次都使用了安全套.结论 MSM人群多性伴,与男性发生肛交时安全使用率低,与女性性伴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更低,这些因素将促使HIV在MSM人群中的传播和蔓延,急需开展针对MSM人群的干预工作.

    作者:丁贤彬;冯连贵;徐静;潘传波;易辉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对三种创面敷料在体抑菌作用的比较,为临床针对外科创面选择并应用合适创面敷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凡士林纱布和浸有新霉素黄连素溶液的敷料三种敷料,分别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在体创面抑菌实验的比较.结果 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具有较好的广谱抑菌作用.结论 新型有益菌纤维素敷料是目前临床上较为理想的创面敷料.

    作者:赵琳;宋建星;乌兰哈斯;白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强直性脊柱炎易感基因IL-1RN和TNF-α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研究

    目的 检测中国深圳地区汉族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IL-1RN和TNF-α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方法 在54名AS患者和42名健康对照者中,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IL-1外显子6上SNPs(31017C/G、30735T/C)、TNF-α启动子上的SNPs(-857C/T)进行基因分型,分析单个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是否与AS相关,采用SAS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AS患者中.IL-1RN的31017C/G的等位基因G频率和30735T/C的等位基因C频率(分别是60.42% vs 36.36%,32% vs 17.19%)和IL-1RN的31017C/G的基因型GG频率和30735T/C的基因型CT频率(分别是43.75% vs 12.12%,64% vs 39.39%)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NF-α的-857C/T的等位基因T频率(25% vs 9.52%)和基因型CT频率(42.59% vs 19.05%)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在健康人中31017CG/857CC基因型组合要显著高于AS患者(P<0.01),在AS患者中31017GG/30735CT/857CT基因型组合要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IL-IRN基因的31017C/G和30735T/C的两个SNPs及其基因型频率与中国深圳汉族AS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31017CG/857CC基因组合可能是保护性的基因组合,而31017GG/30735CT/857CT组合可能增加AS患病的易感性.

    作者:杨宇;苏卓娃;马文松;蔡安季;赵丹;杜冀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西甲硅油乳剂在肠镜检查术前准备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西甲硅油对结肠镜检查术前的肠道清洁效果和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病人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B组术前常规应用甘露醇A组在应用甘露醇的基础上,加用西甲硅油乳剂,每天3次,每次5 mL,共3 d.术中观察肠腔清洁度,肠内泡沫情况和患者的舒适度及其副作用.结果 A组肠道清洁率为97.5%(39/40),显著高于B组的80.0%(32/40);术中舒适及满意程度:A、B组优良率分别为70.0%和40.0%;肠内无泡和少泡率:A组(77.5%)明显高于B组(32.5%);两组在副作用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西甲硅油对结肠镜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与甘露醇联合应用可改善肠道清洁度和患者对结肠镜检查感觉的舒适度,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唐保东;李媚;刘思纯;马博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MRSA耐药机理及其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当前由MILSA引起的院内感染已经成为临床棘手的难题.研究MRSA的耐药机理并建立起快速检测方法 对预防MRSA院内感染的发生和制定合理的临床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MRSA的耐药机理研究及其临床检测方法 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作者:刘思平;江凌晓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襄樊市2006年疟疾疫情分析及抗疟措施

    目的 掌握襄樊市2006年疟疾流行态势,找出防治工作重点,为制定科学的抗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2006年各县(市)发病率,分析比较疟疾疫情及疟疾流行的三间分布.结果 襄樊市2006年疫情报告疟疾发病1 210例,发病率为22.2193/10万,与2005年的935例比较,上升28.87%,占湖北省疟疾病例数(1753例)的69.02%.其中枣阳、襄阳、老河口发病率居湖北省81个疫情报告单位的前三位.结论 襄樊市的疟疾发病近几年一直是湖北省的主体部分,虽然通过积极防治有了大幅度下降,但疫情极不稳定,是目前湖北省疟防工作的重点.

    作者:蔡冬青;装速建;陈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兴义市和普安县麻风病联合化疗后复发调查

    目的 确定兴义市和普安县多菌型(M8)和少菌型(PB)患者完成联合化疗(MDT)后的复发率,分析MDT的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986~2005年间兴义市和普安县所有完成MDT者的有关资料,开展麻风病MDT后复发调查,用寿命表法计算人年平均复发率.结果 兴义市384人实施MB方案,MB方案MDT后监测10年,有4人复发,平均复发率为0.15/100人年;普安县297名MB中有1人复发,平均复发率为0.05/100人年.10年监测期后,两县/市共有5人复发,未计算在人年复发率中.两县/市124名PB监测5年,未见复发.提示MDT后复发率低,且复发较晚.复发率随MDT前BI值增加而增加.结论 MDT远期疗效好,MB患者24个月规则MDT后不需监测,高菌量患者存在高复发危险.

    作者:袁联潮;李桓英;牟鸿江;潘牛;王永红;曾秋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医院感染病人中段尿和血液中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人中段尿和血液中分离细菌和念珠菌的种类及耐药性,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大多数分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利用BD Phoenix仪,少数利用手工和K-B法鉴定.念珠菌利用显色平板分离和鉴定,K-B法药敏.结果 分离于中段尿的1 063株病原菌中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39.6%)、粪肠球菌(9.2%)、肺炎型肺炎克雷伯菌(8.2%)、念珠菌属(11.6%);G-杆菌中耐药率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念珠菌中两性霉素B和制菌霉素的耐药率均为0,对其他药物也均低于10%.分离于血液的543株病原菌中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16.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4%)、铜绿假单胞菌(11.6%)、肺炎型肺炎克雷伯菌(8.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7.6%);G-杆菌中耐药率低于30%的为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和氨曲南;G+球菌中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应重视对怀疑泌尿系感染和败血症的病人进行细菌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魏东;耿穗娜;王前;裘宇容;芮勇宇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ZT胶作为门静脉栓塞材料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ZT胶行兔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A组为ZT胶:碘油(1:1)混合物组,B组为ZT胶:碘油(1:2)混合物组,对照组C组为碘油组.对各组门静脉左支进行SPVE,术后检测门静脉压力、肝转氨酶(ALT、AST)的变化,术后30 d右肝重/全肝重、全肝重/体重.结果 SPVE后门静脉压力、肝转氨酶呈-过性升高;栓塞后肝左叶萎缩、纤维化,肝右叶代偿性增生肥大,右肝重/全肝重B组为69.41%,而C组为39.00%.统计学分析显示,B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 ZT胶:碘油(1:2)混合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门静脉栓塞材料.

    作者:庄树彤;陈斌;倪勇;周汝明;高海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心理社会因素对告知后HIV阳性者高危行为的影响

    告知后HIV阳性者(阳性者在得知被感染HIV后)的高危行为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社会因素对告知后HIV阳性者高危行为的影响.为今后制定针对性更强的行为干预措施、控制AIDS的二代传播(HIV阳性者再次感染他人)提供依据.

    作者:高黎黎;徐慧芳;陈维清;王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与大劣按蚊先天免疫相关丝氨酸蛋白酶的克隆及分析

    目的 克隆及分析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大劣按蚊差异基因.方法 利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uppression subtractive hybridization,SSH)方法克隆大劣按蚊差异基因,并对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差异基因(文中命名为T6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半定量实验,分析约氏疟原虫感染前后其转录的变化,探讨它与按蚊抗疟原虫感染的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 目前克隆的差异基因包含以下几类:①与先天免疫相关的酶类;②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③与信号传递和调节有关的因子.对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分子进行的半定量实验表明,大劣按蚊T6基因的转录与感染疟原虫相关.结论 本研究成功地克隆了与先天免疫相关的大劣按蚊差异基因,进一步的实验分析提示该基因可能与按蚊抗约氏疟原虫感染的黑化反应相关.

    作者:张健;徐文岳;黄复生;段建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血吸虫肠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血吸虫肠病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经病理检查发现肠粘膜血吸虫卵沉积而确诊为肠道血吸虫病患者的病史、内镜表现、病理特点.结果 血吸虫肠病患者多以鲜血便和粘液脓血便为主述就诊,大多数既无血吸虫感染史也无明确疫水接触史;肠道易累及部位为直肠和乙状结肠,以糜烂、溃疡、点片状出血为主要表现,部分合并结肠癌.结论 血吸虫肠病是一危害较大的疾病,应提高疫区居民及内镜医师对血吸虫肠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其癌变.

    作者:阴绯;张宗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神经生长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心肌中的表达及法医学意义

    目的 检测病毒性心肌炎(VM)患者心肌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探讨其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法医学中的意义.方法 取10例病毒性心肌炎死者心肌组织为实验组,10例颅脑损伤死者心肌组织为对照组,HE染色并采用免疫组化法(SABC法)检测NGF表达,对其表达水平与心肌病变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病毒性心肌炎死者心肌组织与对照组心肌组织中N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NGF免疫组化阳性颗粒指数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5).结论 NGF过度表达可能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NGF对病毒性心肌炎猝死有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黎昌照;黎春晖;刘国昌;吴倩;江东华;罗斌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实时RT-PCR基因表达相对定量REST(C)软件分析与2(-△△CT)法比较

    目的 利用实时RT-PCR技术建立一种简便、准确的基因表达相对定量方法.方法 以正常的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16HBE)cDNA为模板5倍系列稀释,分别作DNA聚合酶K(POLK)和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基因标准曲线.以不同剂量反式二羟环氧笨并芘(anti-BPDE)诱导的16HBE、anti-BPDE转化的16HBE及肺癌细胞株(H1299)cDNA为模板,进行实时定量RT-PCR.以GAPDH基因作为内参照.进行POLK基因表达相对定量.实验数据分别采用2(-△△CT)法及REST(C)软件分析.结果 5倍系列稀释法制作的标准曲线,呈现较好的线型关系(Rsq 0.997).POLK及GAPDH基因扩增效率分别为117.5%和103.5%.采用2(-△△CT)法计算出的表达比值均比REST(C)软件分析高.结论 实时RT-PCR技术结合REST(C)软件分析是一种简便、准确的基因表达相对定量分析手段.

    作者:庾蕾;刘建平;庄志雄;杨淋清;张仁利;叶小明;程锦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广东省19例粪类圆线虫感染者的检查结果分析

    目的 对来自广东省不同地区的19例粪类圆线虫患者的粪便等标本进行检查,并随访观察.方法 取所有患者的粪便,部分患者的尿液、痰液、呕吐物和眼部分泌物,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培养法、离心沉淀法等制作玻片标本后置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查到粪类圆线虫杆状蚴、丝状蚴,在呕吐物中还查到虫卵;其中7例患者合并华支睾吸虫感染;1例患者合并蛔虫、鞭虫和蛲虫感染.患者口服噻苯达唑、阿苯达唑和吡喹酮等药物进行治疗.结论 该虫在本省有散在分布;免疫功能正常者口服以上药物效果显著,复查未发现病原体.

    作者:张瑞琳;梁炽;曹爱莲;郑小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云南省文山州边远山区村民麻风病健康知识调查

    目的 了解云南省麻风病高发区村民对麻风病健康知识了解的状况,探讨麻风病健康教育的佳和可行的教育模式.方法 采用到村庄集中村民现场随机抽样、现场问卷的调查方法,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收到的155份有效问卷中,知道麻风病者99%(153/155);74%(114/155)对麻风病恐惧;认为麻风病是可治之症占92%(143/155);了解麻风病临床症状的为95%(148/155),但了解麻风病早期症状者较少.获取麻风病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听医生介绍,按年龄组分析(根据年龄分为4组):5~14岁年龄组中81%主要通过广播获取麻风病科普知识;随着年龄的增长,通过接触病人了解该病的比率增多.在大于55岁年龄组中达到32%;而惧怕麻风病的是低年龄组,提示曾接触过病人的村民对麻风病的恐惧心理降低.结论 在麻风病高发区村民对该病存在恐惧和歧视心理,向村民提供麻风病健康教育普及、咨询和服务,提高当地医务工作人员的麻风病知识水平,是早期发现病人、消除歧视和恐惧心理的关键.

    作者:温艳;刘健;潘江武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抗菌肽在胃肠道的天然免疫防御效应

    人的肠道经常与巨大数量的微生物接触,抗菌defensin家族,Cathelicidins,Resistin-like molecule[beta],杀菌/渗透性诱导蛋白,抗菌的凝集素,作为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某些抗菌肽分子又可作为被动免疫系统的细胞化学趋化因子,它们在保护宿主抗微生物入侵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上述抗菌肽分子在胃肠道中的天然免疫防御效应及调节进行综述.

    作者:郑学礼;王炜 刊期: 2007年第10期

  • 培菲康治疗乙肝性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降低血氨浓度的研究

    目的 探讨益生菌培菲康对乙肝性肝硬化高氨血症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作用,同时分析培菲康对此类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 用13C呼气实验和取胃窦粘膜作快速尿素酶实验,在血氨升高的乙肝性肝硬化患者中选择研究对象.其中,存在Hp感染者分3组参与试验.20例予益生菌治疗作为治疗组,20例予传统Hp根治治疗作为对照组1,8例未予任何抗Hp治疗为空白对照组2,余下15例无Hp感染的乙肝性肝硬化高氨血症病人作为对照组3.检测治疗前后血氨浓度、13C呼气实验结果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的13C呼气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2(P<0.01),但略小于对照组1(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氨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氨降低幅度比对照组1大(P<0.01),比空白对照组2大(P<0.01),比对照组3大(P<0.05).结论 在乙肝性肝硬化门脉高压血氨升高患者中,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能降低血氨浓度;益生菌在人体内对Hp有抑制作用,同时由于其多方面综合的降氨机制,益生菌对此类高血氨患者的降氨作用比传统Hp根治治疗更好.

    作者:黄庆娟;朱惠明;王凌伟;王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