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建中;关玉娟;唐小平
目的 探讨赤芍总苷(TPG)静脉给药抗血栓作用以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动静脉旁路血栓形成实验,观察TPG对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建立电刺激致大鼠血栓模型,观察TPG抗血栓作用以及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纤溶系统的影响;TPG静脉注射给药5 d后,测定其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以体外法观察TPG对ADP诱导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 TPG 25、50、100mg/kg能明显抑制大鼠动-静脉旁路血栓的形成,抑制率分别为32.59%、34.33%、24.88%;TPG 25、50、100 mg/kg能明显延长电刺激大鼠动脉血栓形成所需的时间,所需时间分别为648.2 s、651.1 s、746.4 s,与对照组(540.2 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血粘度,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有效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23.4%、37.2%、44.9%).结论 TPG具有较好的抗血栓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其能降低血粘度,延长大鼠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以及降低血纤维蛋白原浓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邱灿华;陈健文;蓝秀健;马仁强;王家伟;张天举;林明栋;周璇和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阴性HBV感染的发生与HBsAg'a'决定簇区变异的关系.方法 对7例HBsAg阴性HBV感染者的HBV S基因区序列进行分析,并与GenBank/EMBL/DDBJ数据库中的不同基因型参考序列进行比较,分析'a'决定簇区氨基酸的变化情况.结果 7例感染者中5例为adr/C型,2例为adw/B型,未发现其它亚型及基因型的存在.3例感染者的毒株在主要亲水区(MHR)内未发现氨基酸变异,另外4例感染者的毒株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氨基酸替代,包括单点和联合突变,变异位点包括Q101K、T116I、K122N、T126N、Q129R/N、T131A、C138Y、N146S、C147F.结论 HBsAg'a'决定簇区变异不是形成HBsAg阴性HBV感染的唯一原因,但确是形成HBsAg阴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肖蕾;曾国兵;王战会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V)主要引起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症,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与亚热带,迄今仍未能清晰地阐明其致病机制.细胞信号转导与人类疾病的关联是目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对揭示疾病发生的本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DV的各组成成分与信号转导的关联、DV感染引起细胞凋亡与信号转导的研究、DV相关受体与信号转导等方面加以综述,从一新的角度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
作者:廖红舞;黄俊琪;吴长有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盆腔脓肿的临床表现,提高妇科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住我院的盆腔脓肿共89例,其中误诊为其他疾病20例进行分析.结果 误诊为外科急腹症阑尾炎7例,卵巢瘤扭转及卵巢囊破裂各5例,异位妊娠2例,卵巢癌1例.结论 要提高对盆腔脓肿的认识,尤其是临床症状不典型的患者,详细询问病史,认真进行体格检查,明确诊断,但决不能一味依赖辅助检查或主观臆断,草率诊断,匆忙手术.
作者:杜莲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越来越被广泛使用,但过量摄入食品添加剂会对儿童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会对人体各部分器官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食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更有甚者将工业添加剂用作食品添加剂.本文就我国目前使用广泛的食品添加剂的特性及其使用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彭志丽;蒋卓勤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B型流感病毒实时荧光PCR检测(FQ-PCR)法,并与常规病毒培养法比较,判断二者结果的相关性,确定两种检测方法各自更适合的应用领域.方法 建立FQ-PCR法并对76株经Quidel胶体金试纸条鉴定型别的流感病毒分离培养株进行检测,比较其敏感性和特异性.21~223梯度稀释的B型流感病毒分别用FQ-PCR法和病毒培养法进行检测,记录FQ-PCR的Ct值及培养物的血凝效价,并对FQ-PCR阳性但血凝无效价的梯度进行盲传,再次检测HA效价,比较二法的灵敏度及相关性.对临床采集的881份咽拭子标本做FQ-PCR检测,同时进行病毒培养并盲传、血凝试验及Quidel胶体金试纸条分型,综合比较两种检测方法之间的差异.结果 在76株已知流感病毒标本中,FQ-PCR方法检出B型16份,与Quidel胶体金分型结果相符.FQ-PCR方法的灵敏度约高出常规培养法的25~26倍.FQ-PCR法对临床咽拭子的检测灵敏度高,无非特异性反应.结论 流感病毒FQ-PCR法具有与组织培养法一致的特异性,前者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更高,在流感病毒临床快速检测和鉴定中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彭春梅;李军涛;林斌;陈美翩;周曦;杨仁峰;周荣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求乙型肝炎病毒(HBV)对出生性别比例(sex ratio at birth,SRB)失调的影响,以便为解决SRB持续偏高提供参考信息及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在解放军第157医院妇产科住院的4 480位产妇的HBV与孕产次情况,以及她们分娩的4 513名活婴的SRB情况.结果 在4 513个活婴中,SRB为121.88;孕1产1产妇的子代SRB为111.45,非孕1产1的子代SRB则为128.14,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98.02~119.63、115.24~134.3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17,P=0.032).HBV正常组子代SRB为112.18,HBV携带组则为173.76,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04.79~119.30、143.68~203.84,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892,P<0.001);在孕1产1这部分产妇分娩的子代中,HBV正常组SRB为103.90,HBV携带组则为148.78,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92.71~114.78、107.14~190.42,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0,P=0.018).结论 HBV是影响SRB失调的疾病因素之一,是SRB失调的非社会性因素.
作者:何宗忠;王强;任均田;宋梅;裘宇容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a-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 正常健康对照组84例,原发性肝癌组69例,肝炎肝硬化组44例,均同时检测血清AFP、AFU、CEA.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CEA与肝硬化组、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U、CEA单独检测时的敏感性分别为71.0%、81.2%和26.1%,联合检测AFP和AFU或CEA可使检测敏感性提高到87.0%和77.0%,三者联合检测敏感性为92.8%,血清AFP阴性标本AFU、CEA的敏感性分别为55.0%和25.0%.结论 联合检测AFP、AFU和CEA 3项指标可以大大提高原发性肝癌尤其是AFP阴性的诊断率.
作者:刘刚;庞利群;徐三荣;朱秋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灵芝孢子对帕金森病(PD)动物模型黑质、纹状体神经递质的影响,以探讨灵芝孢子对帕金森病的脑保护作用.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PD组: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术后1周腹腔注入阿朴吗啡观察30 min大鼠旋转的次数,连续至第4周每分钟大于6次者为成功的帕金森氏病模型;灵芝孢子组:先用灵芝孢子粉灌胃3 d,立体定向注入6-羟多巴,继续灌胃4周,直至处死.正常对照组:立体定向注入黑质抗坏血酸生理盐水.处死后快速取术侧中脑、纹状体,匀浆,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中脑黑质、纹状体神经递质多巴胺(DA)、3,4-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AV)、5羟色胺(5-TH)、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等的变化.结果 高效液相色谱仪结果显示PD组黑质、纹状体的DA、DOPAC、HAV、5-TH、NE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灵芝组术侧黑质、纹状体DA、DOPAC、HAV、5-TH、NE含量较PD组明显增高.结论 灵芝孢子能够逆转PD组DA、DOPAC、HAV、5-TH、NE含量的下降,对PD有脑保护作用.
作者:谢安木;薛莉;刘敏 刊期: 2007年第11期
不动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表面,为条件致病菌,已成为严重的医院感染病原菌.由于该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大多数为多重耐药,临床治疗十分棘手,因此了解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机制对有效治疗和预防该菌感染非常重要.本综述通过资料的总结,掌握医院内该菌感染现状和耐药性特征,对其进行预防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提供了有效的资料.
作者:张卫云;陈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控制输入性间日疟继发病例.方法 对输入性间日疟现症病人采用氯喹、伯喹8日根治疗法,回归人员进行假定抗疟治疗,所有治疗人员由乡村医生实施督导服药.流行季节输入性疟疾发病的村点开展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对流动人口及本地居民定期监测疟疾发病情况.结果 2003-2005 年,流动人员96人,输入疟疾47例,发病率48.96%,现症病人治疗47例,预防性治疗49人.经监测连续3年未发生当地继发病例.结论 及时控制传染源,有效遏制二代病例的发生.
作者:黄光全;袁方玉;吕伦权;胡乐群;刘井元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两种基数估计方法对某市吸毒人群的基本规模进行估计,试图找到一种经济快捷、相对准确和可操作性强的基数估计方法.方法 采用简易乘数法和捕获-再捕获法对某市吸毒人群进行基数估计.结果 简易乘数法估计该市吸毒人群基数为34 145~87 469 人,捕获-再捕获法估计为63 030~105 609 人.两种方法估计数的中位数为68 616人,估计其中静脉注射吸毒人群基数为38082人.结论 该市吸毒人群基数估计为68 616人,其中静脉注射吸毒者38 082人.简易乘数法和捕获-再捕获法可行性好,对时间、人力、物力资源的耗费较少,可联合使用对吸毒人群进行估计,综合所得结果较为准确.
作者:钟斐;徐慧芳;赵宇腾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重组生长激素(rhGH)减轻梗阻性黄疸时肠源性细菌及内毒素移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er大鼠42只分为3组:假手术组(SO组)、胆总管结扎组(BDL组)及rhGH治疗组(rhGH组).实验1周后检测各组肝功指标的变化及血浆内毒素水平,取肝、肾、肠系膜淋巴结等肠道外器官组织做细菌培养,电镜观察末端回肠粘膜变化.结果 rhGH组多项肝功指标较BDL组明显改善,rhGH组血浆内毒素水平为(0.38±0.03)EU/ml,较BDL组的(0.65+0.04)EU/ml明显降低(P<0.01),与SO组的(0.30+0.02)EU/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DL组肝、肾、肠系膜淋巴结中细菌移位率高于另两组,其中肠系膜淋巴结细菌移位率为64.29%,明显高于SO组及rhGH组(P<0.05),后两组之间各部位细菌检出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显示BDL组肠粘膜上皮细胞坏死,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变性,内质网明显扩张.rhGH组肠粘膜上皮改变较BDL组明显减轻,接近SO组所见.结论 应用rhGH可保护梗阻性黄疸时小肠粘膜屏障功能,减少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的发生.
作者:孙丽芳;李晶;施中凯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为HBV感染临床个体化治疗、指导临床用药寻找一种能更好地检测HBV YMDD模序混合感染的方法.方法 28份已知乙肝病人血清,其中10份为HBV YMDD模序感染,5份为HBV YIDD模序感染,5份为HBV YVDD模序感染,2份为HBV YMDD和YIDD模序混合感染,2份为HBV YMDD和YVDD模序混合感染,2份为HBV YIDD和YVDD模序混合感染,2份为HBV YMDD、YIDD和YVDD模序混合感染,都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和PCR-流过式反向斑点杂交(Flowthrough-RDB)方法检测.结果 HBV YMDD模序单一感染标本用两种方法检测准确性都达到100%,对混合感染标本PCR-流过式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检测准确性也可达100%,然而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只能检测其中一种或两种型别.结论 PCR-流过式反向斑点杂交方法是一种敏感、特异和快速的检测HBV YMDD野生型及其突变型模序单一感染和混合感染的有效方法,比PCR产物直接测序更优越,更有利于实现临床个体化治疗和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袁耀钦;潘小划;何东华;欧志英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Lox-1501G>C和3'UTR*188C>T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标记定量PCR产物,通过PCR生长曲线和融解曲线分析结果进行多态位点的基因分型.分别检测汉族202名AMI患者及161名健康人群Lox-1 501G>C和3'UTR*188C>T多态性.随机选取30份经荧光定量PCR分型的标本进行DNA测序鉴定.结果 AMI患者和健康人群的Lox-1 501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834和0.798,Lox-1 501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66和0.202,Lox 1 501G>C基因型频率在AMI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 0.687,95%CI(0.226~2.093);P=0.507].AMI患者和健康人群的Lox-1 3'UTR*188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81和0.674,Lox-13'UTR*188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9和0.326,Lox-1 3'UTR*188C>T基因型频率在AMI组和对照组亦无统计学意义[OR 0.947,95%CI(0.623~1.439);P=0.80].结论 中国汉族Lox-1基因501G>C和3'UTR*188C>T多态性与AMI发病无关.
作者:单志新;符永恒;周志凌;谭虹虹;林秋雄;邝素娟;余细勇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腺病毒载体目前广泛地应用于肿瘤的基因治疗.随着对腺病毒分子结构、功能以及感染机制的进一步深入了解,人们在降低其免疫原性,增强基因导入特异性,增强感染和表达效率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开发具有肿瘤靶向性的溶瘤腺病毒载体是其发展方向与研究热点.本文对腺病毒载体的生物学、构建策略及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刘泽玉;李国伟;陆家海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孕妇孕早期血清标志物筛查与胎儿唐氏综合征检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全自动时间分辨荧光测定仪及配套试剂对妊娠9~13周的5 225例孕妇进行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ree β-HCG)的测定,筛查结果应用PerkinElmer公司提供的1T软件计算唐氏综合征风险.风险率≥1:250定为筛查阳性,再做羊水或脐带血产前诊断以确认.结果 5 225例孕妇中筛查阳性者为283例,阳性率为5.42%,有159例接受了产前诊断,检出唐氏综合征胎儿4例,漏诊2例,检出率为66.67%,还检出其它染色体异常3例、畸形10例、死胎6例、18-三体2例.结论 孕早期血清PAPP-A和free β-HCG联合筛查胎儿唐氏综合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合MOM对防止先天缺陷有实用性价值.
作者:周剑英;廖灿;孙茜;龚惠芳;苏洁玲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2006年黄梅县狂犬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以探讨该县狂犬病流行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该县狂犬病例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2006年共报告狂犬病11例,年发病率为1.15/10万.年龄中位数为60岁、以老年和儿童发病多见,性别发病比例男:女为5:1,发病以农民为主,传播动物为犬.结论 疫情呈流行趋势,可能与公众养犬数量增加、犬只免疫率低、防范狂犬病意识淡薄、暴露后未及时进行规范化处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到位等有关.
作者:商开国;周安仁;邓亚华;梁文雄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莱姆病是一种新发虫媒传染病,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病,其病原体是伯氏疏螺旋体.莱姆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较高,对人类,特别是林区工作者、野外作业人员、旅游者的健康危害大.本文对近年伯氏疏螺旋体与莱姆病研究的某些进展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宝福凯;柳爱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革兰分型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PCR)在浆膜腔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浆膜腔积液标本,以细菌16SrRNA基因为靶序列,采用一对通用引物和一条革兰阴性菌特异性引物,以半巢式PCR方法进行检测,并同时作细菌培养.结果 以通用引物对30例标本作第1次PCR,11例扩增出371 bp长度的DNA片段,阳性率为36.7%;对阳性PCR产物再以革兰阴性菌特异性引物作第2次PCR,9例扩增出353 bp的DNA片段即为革兰阴性菌.对此30例标本作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6.7%,低于PCR扩增法.5例标本细菌分离结果与半巢式PCR革兰分型结果相同.结论 革兰分型半巢式PCR方法能够灵敏地检测细菌并作出革兰阴性、阳性分型,对于浆膜腔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周跃;王建民;沈轶瑶;汤伟;顾宇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