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松润;司徒荣阮
目的了解B型钠尿肽(BNP)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诊断和治疗中的初步应用.方法用ADVIA-Centaur化学发光法测定25例健康体检者和183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BNP浓度.结果CHF组血清BNP值(405.6±126.9)明显高于对照组(28.6±9.7,P<0.001).若以100pg/ml作为阈值,则BNP测定的临床符合率为90.4%(188/208),诊断灵敏度为89.6%(164/183),诊断特异性为96.0%(24/25).NYHA Ⅰ患者(146.4±27.9)与对照组相比以及NYHA各级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BNP的测定对CHF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BNP与CHF分级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江洁华;廖伟娇;高启键;欧阳立杰;区碧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支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状况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方法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和药敏试剂盒,对3 750例泌尿生殖系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鉴定以及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支原体阳性的有2 868例(76.48%),其中解脲支原体阳性1 866例(49.8%).1 935例支原体对交沙霉素敏感,敏感率为99.1%;克林霉素敏感性差,其敏感率为10.8%.结论支原体为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应尽可能地进行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
作者:邹明荣;陈育贤;林常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为进一步了解东莞市厚街镇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情况,为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年厚街镇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年厚街镇共报告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 303例,报告病例数较2002年增加22.5%,年报告发病率为635.18/10万,流动人口报告发病率明显高于本地人口.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居首位,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肠道传染病居第三;发病顺位居前6位的传染病分别是肺结核、淋病、病毒性乙型肝炎、细菌性痢疾、麻疹、梅毒,但本地人口与流动人口中报告发病率居前6位传染病病种相同但发病顺位有所不同,流动人口肺结核、淋病、细菌性痢疾、麻疹、梅毒等病种发病率显著高于本地人口.结论应将呼吸道传染病肺结核、麻疹,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中的病毒性乙型肝炎、淋病、梅毒,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列为防制重点,针对不同人群采取综合预防控制措施,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黄兴民;陈金燕;罗文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性病因及其与患儿体液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14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6种呼吸道病毒IgM抗体检测,对各组进行统计分析.其中72例病毒IgM抗体阳性血清并作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检测.结果6种病毒IgM抗体总的阳性率为62.5%.流感病毒A型IgM抗体阳性率为52.78%,居病毒感染种类的首位.两种或以上病毒混合感染占41.11%.各年龄组病毒感染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别.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3种疾病的病毒IgM总阳性率未见有显著差别.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1~3岁的患儿的IgG低于参考范围,1~12岁的患儿IgM均高于参考范围.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病毒为主,其中以流感病毒A型为常见,病毒混合感染亦占有相当比例:病毒检出与呼吸道疾病种类、患儿年龄无关.病毒感染所致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未明.
作者:黄海樱;徐建英;陈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并殖吸虫虫种和各阶段宿主及其感染率、感染度研究,调查三元区并殖吸虫疫源地.方法捕捉螺蛳、溪蟹和野猫粪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并殖吸虫囊蚴、尾蚴和虫卵的检查、留置观察和感染动物试验.根据病人线索进行人群感染率的调查,并了解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结果检查放逸短沟蜷654只、洱海螺新种846只、拟钉螺(待定种)135只和235只沼螺,只在1只洱海螺中检出并殖吸虫尾蚴,检出阳性率为0.12%.充当第二中间宿主的福建华溪蟹和华南三角肢溪蟹新种携带有卫氏并殖吸虫二、三倍体型,斯氏狸殖、泡囊狸殖、三平正并殖吸虫囊蚴,蟹的感染率为44.28%,平均每只蟹和每克蟹组织携带囊蚴分别为24.90和2.47;人群皮试阳性率为8.64%(21/243),皮试阳性者作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为23.81%(5/21);3份野猫粪标本有2份检出并殖吸虫虫卵和孟氏裂头绦虫虫卵、缩小膜壳绦虫虫卵及一种棘口吸虫虫卵.结论三元区为以斯氏狸殖吸虫为主的肺吸虫病高度疫源地,同时也是孟氏裂头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及一种棘口吸虫的自然疫源地.
作者:姜闽;李友松;林陈鑫;林集焕;张世阳;许龙善;程由注;夏同莲;李莉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中山市健康人群麻疹免疫状况.方法对242人(其中常住人群155人,外来流动人群87人,按防疫人群监测共分三组(2~4岁、6~8岁、13~15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中山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总阳性率为92.1%,其中中山市常住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8.1%,外来流动人群阳性率为81.6%,麻疹抗体阳性率相差有极显著性意义(χ2=31.00,P<0.001).本地常住人群和外来流动人群麻疹抗体免疫水平抗体滴度分别为1181.1、270.2,相差也有极显著性意义(t=5.54,P<0.01).结论中山市健康常住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免疫水平均处于较理想状态,已形成较牢固的免疫屏障,而外来流动人群情况较差,应加强外来流动人群规范管理,及时按计划接种疫苗,防止麻疹的暴发流行.
作者:高赛珍;罗小铭;赵婉莹;周海;吕海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ASA Ⅰ~Ⅱ级不孕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组(A组)和单用异丙酚组(B组),每组各40例.A组瑞芬太尼1.0μg·kg-1持续静注60 s,随后静注异丙酚2 mg·kg-1,B组静注异丙酚2 mg·kg-1诱导,术中维持每次追加异丙酚0.5~1.0 mg·kg-1.观察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注射痛发生情况,记录异丙酚总用量、术毕睁眼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诱导后SBP、DBP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心率诱导后5min与诱导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A组注射痛发生率、异丙酚总用药量明显少于B组(P<0.01),术毕呼之睁眼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B超引导下经阴道穿刺取卵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镇痛强、苏醒较快、显著减少异丙酚用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步龙;石磊;苏志源;詹鸿;陈浩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大绒鼠体表恙螨寄生状况、恙螨群落结构特点及优势恙螨的空间分布格局.方法选择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为调查点,用鼠笼(夹)加食饵诱捕大绒鼠.选择大绒鼠双侧耳窝作为恙螨固定采集部位,用手术刀片刮取耳窝全部恙螨,70%乙醇固定保存,Hoyer's液封片,显微镜下鉴定螨种.恙螨群落结构用丰富度(S)、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优势度指数(C')描述.优势恙螨种类的空间分布格局用分布型指数中的扩散系数(C)、Cassie指数(CA)、丛生指数(Ⅰ)及聚快指数(m*/m)测定.结果在所捕获的917只大绒鼠体表共采获恙螨29 702只,分类鉴定为3亚科8属51种,其中有6种占优势(81.22%),其染螨率和螨指数较高.群落结构统计显示,大绒鼠体表恙螨群落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都比较高,但优势度指数比较低.6种主要恙螨在大绒鼠体表的分布格局均被判定为聚集型分布.结论云南大理洱海周边地带大绒鼠体表恙螨寄生比较普遍,且寄生程度也比较严重,其体表恙螨群落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主要恙螨在大绒鼠体表的寄生呈聚集性(群居性).
作者:牛爱琴;郭宪国;门兴元;董文鸽;包怀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掌握广州市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规律及分布状况,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2~1994年采用试管凝集试验(SAT),每年监测一次,以后每2~3年覆盖一次.1997年开始采用虎红凝集试验作为筛选,阳性者血清送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进一步诊断.结果1992~2004年血清学共检测19 619,阳性14人,阳性率为0.07%;感染病例主要分布于番禺区;男女均可感染;以兽医、饲养员等职业较多;感染年龄在20~50岁.结论经过多年努力,广州市布鲁氏菌病达到稳定控制标准,其综合防治策略取得显著效果,但仍要坚持长期的人畜布病监测.
作者:冯月菊;刘小宁;潘志明;任文锋;高雨藩;郭荣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疟原虫的转染过程是将克隆有外源基因序列的质粒导入疟原虫细胞中,转化入细胞中的质粒或以游离体的形式存在,或插入到疟原虫的染色体中.随着转基因技术的逐渐成熟,近10年来,已经在恶性疟原虫[1](Plasmodium falciparum,P.f)、伯氏疟原虫[2](Plamodium berghei,P.b)、偌氏疟原虫[3](Plasmodium knowlesi,P.k)等疟原虫中实现了外源基因的转染.本文就疟原虫转染的载体以及转基因疟原虫的应用两方面作简要综述.
作者:郝文波;李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机会性致病原虫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卡氏肺孢子虫为机会致病原虫的代表虫种,Wistar大鼠为实验动物.实验课中给实验动物口服免疫抑制剂,学生按时观察实验动物的生理状态变化,并称体重后记录.至第3周取卡氏肺孢子虫肺组织匀浆,经右胸注入部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体内.第6周解剖大鼠观察肺部病理变化,并取肺组织制片检查病原体.结果实验组大鼠口服免疫抑制剂醋酸地塞米松,5周后一般状态较差,有明显的脱毛,咳喘等现象;体重由原来的160~180 g下降至120~140 g;肺组织印片查到卡氏肺孢子虫.对照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体重逐渐增加,由原来的160~180 g增至190~210 g;一般情况良好,肺印片镜检未发现卡氏肺孢子虫.学生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了观察和检查结果,对机会性致病原虫的致病特点有深刻认识.结论有效的实验操作是保证教学质量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
作者:张瑞琳;曹爱莲;郑小英;何蔼;潘实清;梁炽;吴忠道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捷、准确、快速检测食品过敏原的方法.分析河虾总蛋白2-DE(2-Dimension Electrophoresis)指纹图谱的重现性,确定食品过敏原指纹图谱快速检测的可行性.方法新鲜河虾,去头和虾皮,搅碎后丙酮去脂,PBS抽提总蛋白,冻干后为初提样品,试剂盒精提,双向电泳IEF选择11cm和13cm两种不同厂家、规格的非线性胶条(pH=3~10)溶胀上样,平衡后转移胶条在不同厂家、型号的电泳槽中进行第二向SDS-PAGE垂直电泳(10%),银染和考染后扫描图像进行计算机分析处理.结果2-DE谱图显示河虾总蛋白分布较广,其高丰度蛋白主要是一些大分子量酸性蛋白.不同电泳系统,选用不同规格的IPG胶条所得河虾总蛋白2-DE指纹谱图具有良好的重现性.银染灵敏度较高,更适合食品过敏原指纹图谱的快速检测.结论食品过敏原总蛋白2-DE指纹图谱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以用于食品过敏原的快速检测.
作者:吴海强;余晓;刘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清远市哨点监测人群HIV/AIDS流行现状及吸毒人员的高危行为特征,为今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流行提供可靠科学依据.方法从2000年开始对艾滋病高危的性病人群和吸毒人群进行监测,对吸毒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将哨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目前哨点监测人群HIV/AIDS尚处于低度流行期,但感染HIV人数逐年呈倍数增加;吸毒人员的高危行为普遍,存在引起HIV流行的高危行为.结论应及早对性病人群和吸毒人群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减少危害的行为干预等综合性防制措施,以有效阻止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HIV.
作者:李昌海;朱旭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乳糜尿的发病及泛影葡胺低压肾盂灌注治疗乳糜尿的机理.方法通过对乳糜尿患者和无乳糜尿患者行膀胱镜逆行插管灌注,观察两者肾脏淋巴管返流情况,研究乳糜尿与淋巴管的关系.结果60例(95.2%)有不同程度造影剂返流,显出肾内淋巴管的破裂口.灌注1次乳糜试验转阴48例(76.2%);2次转阴12例(19.0%);余3例经2次灌注后无效改用其它方法治疗.对照组36例未见复方泛影葡胺返流.结论乳糜尿的发病与肾内淋巴管的破裂有关,可通过逆行插管泛影葡胺低压肾盂灌注治疗.
作者:王忠;赖玉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优化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在RPMI1640培养基中的培养条件.方法将B.hominis接种至RPMI1640培养基中,观察酸碱度、接种量、血清种类、浓度、温度、空气中氧与粪便标本的选择对B.hominis生长的影响.结果在RPMI1640培养基中,pH7.5、接种量200 000细胞/管、20%小牛血清,37℃,加入青霉素、链霉素为佳培养条件.结论在RPMI1640中,接种以B.hominis阳性(颗粒型为主)的血粘液便,加入20%小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在pH7.5于37℃条件下厌氧培养,每6 d转种一次,可达到长期培养B.hominis的目的.
作者:答嵘;乔继英;王伟;成少利;卢朝辉;张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培哚普利、伊贝沙坦、两者联合用药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肥厚(LVH)的干预作用.方法EH伴有LVH患者112例随机分成A组(培哚普利4 mg/d 37例)、B组(伊贝沙坦150 mg/d,38例)和C组(培哚普利4 mg/d 37例,加伊贝沙坦150 mg/d).治疗3周时若血压≥160/95 mmHg(1 mmHg=0.133 kPa),则培哚普利和伊贝沙坦剂量分别增加至8 mg/d和300 mg/d.总疗程共6个月,治疗前后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左室相关数据,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①3组治疗前后比较均能显著降低LVMI(P<0.01).其中A组和B组LVMI的降低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C组LVMI降低较A组、B组两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②分别比较3组治疗前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均分别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但治疗后3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培哚普利、伊贝沙坦均能逆转EH患者LVH,培哚普利和伊贝沙坦联合用药疗效更为显著,这种协同作用与降压效应无关.
作者:黄仕洲;刘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乏氧组织显像剂99Tcm-4,9-二氮-2,3,10,10-四甲基十二烷-2,11-二酮肟(HL91)SPECT/CT脑显像检测高血压脑出血出血灶周围乏氧组织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和6例正常人均进行99Tcm-HL91 SPECT脑显像,所有研究对象同时进行同机CT扫描.结果22例患者中18例阳性,阳性率为77.78%.4例阴性者分别是3例出血量<15 ml的小量脑出血和1例出血量为23.5 ml,起病43 d行乏氧检查者.对照组6例均为阴性.乏氧区位于出血区周围,少量出现在血肿内,乏氧体积大小与出血量有正相关关系.结论99Tcm-HL91 SPECT显像可较好地显示高血压脑出血病病灶周围的乏氧组织,乏氧体积与出血量有密切关系,可应用于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黎冠东;黄斌豪;李冰华;黄焕章;钟建新;唐开雄;陈学中;赖穗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905年Logan[1]从1例湖南常德一痢疾患者的粪便里检出了血吸虫虫卵,确诊了我国第1例血吸虫病人.1924年,Faust等[2]在浙江省苏州、嘉兴进行日本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调查,并出版了专著.
作者:吴忠道;吕志跃;张双民;王丽;胡斐;Florian Rubelt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提高教学质量,探讨如何增强异染颗粒染色,提高标本的清晰度.方法按常规接种白喉杆菌于甘油鸡蛋或吕氏培养基上.用传统的奈瑟法(Neisser)及改进法(吕氏美兰+俾褐麦斯),染色步骤、时间按常规.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两种方法每张标本的染色情况及异染颗粒.用德国KONTRON IBAS 2.0全自动图像分析仪随机抽查两种方法染色标本的异染颗粒数目.结果传统奈瑟法的异染颗粒数目相对少些,着色浅.改进法染色的标本涂片均可见明显异染颗粒,数目相对比传统奈瑟法多,着色深.结论用改进的奈瑟(Neisser)染色法染色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数量多,染色效果优于传统奈瑟法.
作者:刘长秀;罗海华;周红;江丽芳;李彩霞;郑树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血清中卡马西平体积百分比的比较研究.方法收集广州市精神病医院服用CBZ的21例癫痫患者血样.用本实验室已经建立的HPLC法和FPIA法分别检测卡马西平对照品的甲醇溶液、卡马西平对照品标准血清、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体积百分比,采用配对t检验考察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卡马西平对照品的甲醇溶液、卡马西平对照品标准血清、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体积百分比有无显著性差异.结果HPLC法与FPIA法检测卡马西平对照品甲醇溶液、卡马西平对照品标准血清中卡马西平体积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09、0.767,P值分别为0.325、0.452);检测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血药体积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t=4.919,P<0.05),FP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血药体积百分比较HPLC法偏高.结论FP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卡马西平血药体积百分比过程中,CBZ的活性代谢产物环氧化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10,11-epoxide,CBZ-E)可能对FPIA法测定CBZ有干扰,导致结果偏高.
作者:王广发;熊莺;刘伟忠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