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FLP标记在微生物学上的应用

马妮妮;魏冬霞;林瑞庆;朱兴全

关键词:AFLP, 分子标记, 应用, 微生物学
摘要: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是一种用来检测基因组多态性的新一代分子标记,具有分辨率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好等特点.近年来,AFLP已广泛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许多研究领域,在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态性的分析、系统分类学等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主要介绍其原理、方法特点以及在微生物学上的应用.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致输卵管阻塞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孕专科门诊300例不孕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00例,宫颈分泌物行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输卵管碘油造影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00例不孕患者中检出248例非淋球菌感染(CT感染85例,占28.33%;UU感染95例,占32.67%;CT+UU混合感染68例,占22.67%)占82.66%(248/300).对照组300例,检出非淋球菌感染15例(CT 7例,占2.33%;UU 6例,占2.0%;CT+UU 3例,占1.0%)占5%(15/3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孕组与对照组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比较,输卵管不完全阻塞率分别为42.67%(128/300)、5.67%(17/300),输卵管完全阻塞率分别为23.33%(70/300)、3.33%(10/3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T+UU感染是引起输卵管阻塞的主要病因,建议行不孕检查及宫腔操作前,应将其列入常规检测,以便发现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杨洁;石宇;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HMME-PDT对CNE-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血卟啉单甲醚介导的光动力学疗法(HMME-PDT)对鼻咽癌CNE-2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血卟啉单甲醚为光敏剂,532 nm激光为激发光源的光动力学疗法作用于鼻咽癌CNE-2细胞.细胞用5、10、20μg/ml浓度的光敏剂孵育2 h后,用0.6、1.2、2.4、4.8、9.6 J/cm2剂量的激光照射;激光功率密度为10mW/cm2.MTT法检测在HMME和激光两种变量下PDT对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光镜观察PDT作用后细胞形态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结果 在HMME剂量为5μg/ml、10μg/ml及20μg/ml时,细胞的抑制率随着激光剂量从0.6 J/cm2增加至9.6 J/cm2而逐渐增加;并且和HMME及激光剂量密切相关;光镜观察结果表明PDT组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密度明显减少,细胞核浓聚、碎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DT作用后PCNA表达减少.结论 HMME-PDT对CNE-2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燕;阴慧娟;曾百乐;李晓原;胡黎平;潘实清;刘小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UU/CT在不同人群女性下生殖道中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在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601例拟诊为下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和306例正常体检的女性进行临床检查,阴道分泌物的pH值检测,假丝酵母菌、滴虫检测,胺试验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解脲脲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结果 在601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70.1%),沙眼衣原体感染153例(25.5%),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1.2%和7.2%)明显升高,P均<0.05.此外,UU以单独感染的状态为主,也可与其它病原体呈混合感染状态;而CT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 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可能是当前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有必要进行常规的检查,以便正确使用有效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帝开;狄娜;罗燕;李艳秋;史成军;胡斌;程钢;杨冬梓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锦州市高危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锦州市人群弓形虫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重点人群,采用ELISA进行弓形虫抗体IgM、IgG检测.结果 共调查608人,人群弓形虫抗体阳性率10.03%,其中IgM阳性率5.42%,IgG阳性率4.59%.男性阳性率10.09%,女性阳性率10.06%,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屠宰员和动物饲养员阳性率14.16%;婚前妇女、孕妇、妇科病人阳性率10.74%;招工体检人员阳性率7.21%;医护人员阳性率4.17%.养狗、猫等宠物的人群阳性率13.88%,不养宠物者阳性率6.6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锦州市重点人群弓形虫感染的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阳性率水平.以屠宰员和动物饲养员阳性率高,其次为养狗、猫等宠物的人群,第三为婚前妇女、孕妇和妇科病人.养狗、猫等宠物的人群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养者.应加强弓形虫病防治知识的宣传,不食未煮熟的猪、牛、羊、兔、鸡肉,并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作者:王维忠;王新花;年丰;张秀兰;陈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探讨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HEV)对乙型肝炎病情的影响.方法 对单纯HBV感染者与HBV重叠HEV感染者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蛋白/球蛋白(A/G)、HBV-DNA及临床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重叠感染组肝功能指标AST、AST、TBIL、PT较单纯感染组明显增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TP、ALB偏低(P<0.01);两组HBV-DNA定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重叠感染患者临床症状较严重,易伴发并发症.结论 HBV重叠感染HEV容易致乙型肝炎慢性化和重症化,是乙型肝炎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

    作者:陈文思;李刚;陈忠诚;林关玲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东莞市艾滋病病毒1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 了解东莞市不同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各亚型毒株的流行情况和传播规律.方法 采集东莞市经蛋白印迹法确认的24名HIV感染者的外周抗凝血,分离单核细胞、提取核酸后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IV-1膜蛋白(env)基因C2-V3区的核酸片段,进行序列测定,鉴定病毒亚型.用威斯康星GCG软件进行共享序列、基因离散率的计算和毒株的聚类分析.结果 在24份阳性标本中,有13份标本PCR扩增阳性,亚型分析结果表明东莞市存在HIV-1B和CRF01-AE两种亚型.结论 HIV-1B和CRF01-AE可能是东莞市艾滋病病毒流行的主要亚型.

    作者:张巧利;夏宪照;冯铁建;王水能;王晓霞;杨挺立;陈婉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惠阳区弓形虫病血清学初步调查

    目的 了解和掌握惠阳区畜牧人员、动物接触者、孕妇弓形虫病血清学IgG抗体水平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弓形虫IgG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1 036人,阳性8人,阳性率0.8%.职业中以屠宰者阳性率高,为5.0%.男、女阳性率分别为0.78%和0.76%;主要分布在30~50岁的年龄组,阳性率0.3%~1.4%.结论 弓形虫是人兽共患病,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可降低人群弓形虫感染.

    作者:黄福涛;邓思灵;黄文彪;潘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巴通体的生物学观察及巴通体感染与肠组织病变关系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巴通体的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并将分离的巴通体感染实验动物,观察巴通体在血细胞内的发育特征,探讨巴通体感染和肠组织病理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取患者肠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将患者的外周血及感染大鼠的腹腔液经固定后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将患者排泄物中分离的感染有病原体的血细胞感染Wistar大鼠,观察血细胞感染率与肠组织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大鼠的肠组织病理变化特征与患者的相似.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胞浆呈空泡化,内有包涵体和巴通体;红细胞血色素下降,胞内呈空泡状,在大的空泡内见到不同发育期的巴通体;肠组织充血、变性和坏死.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巴通体实验动物模型;宿主感染巴通体后,主要累及血细胞和肠组织,且血细胞内巴通体的感染率与肠组织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梁炽;张瑞琳;申川军;吕芳丽;吴忠道;徐劲;胡旭初;余新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脂微球前列腺素E1治疗老年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7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除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尚加用凯时注射液10 μg/日静滴,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20ml/日静滴,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运动试验、Holter主要参数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缺血改善分别为90.77%和83.08%,对照组分别为75.81%和61.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P<0.01);两组药物均能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减少Holter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及时间,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凯时注射液对老年SAP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少.

    作者:赵锋;曾春;周伟雄;刘旭辉;梁彩倩;刘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深圳市部分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感染情况和其危险因素,探索宝安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方法 对2005年2002名职业重点人群(养殖业、乳业、屠宰)中532人采用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查.结果 职业重点人群感染率0.38%(2例).结论 畜牧业重点人群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的概率,应视为宝安区人间布病感染不可忽视的传染源,把从事畜牧业职业人群作为宝安区今后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的重点.

    作者:马智超;黎建明;詹志强;李苑;叶远南;张小岚;王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化疗对乙肝病毒携带的癌症患者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 研究HBV携带的癌症患者化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5年12月的癌症病例136例,其中HBV携带者49例(Ⅰ组),阴性对照87例(Ⅱ组).检测化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Ⅰ组中,治疗前27%(13/49)患者存在ASr、ALT异常,化疗后94%(46/49)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的水平上升.在Ⅱ组,治疗前3%(3/87)患者AST和ALT异常,而化疗后仅10%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且,在治疗的近期疗效(CR+PR)上,Ⅱ组优于Ⅰ组(x2=4.5,P<0.05).Ⅰ组中,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6个月(95%CI 36~67月),Ⅱ组中位生存时间57个月(95%CI 48~71月),Log Rank=5.8,P=0.02.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是癌症患者化疗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明显降低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时间.

    作者:陈平湖;李剑;刘培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实验小白鼠肠道内线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为了调查西安市实验小鼠肠道内线虫感染情况,并比较剖检法和粪检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剖检法和粪检法分别取封闭群ICR小鼠肠内容物和粪便涂片于光镜下检测.结果 检测出两种肠道内线虫:隐藏管状线虫和四翼无刺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53.82%和51.64%,总感染率71.27%.并且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有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安市Ⅰ级封闭群ICR小鼠肠道内线虫感染严重,而且剖检法比粪检法对于检测小鼠肠道内线虫阳性率更高.

    作者:张丹杰;乔继英;任鹏宇;谢学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急诊观察区338例不明原因发热的临床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急诊观察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选2001年4月~2005年5月338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由急诊内科医生详细记录患者入院后热型,伴发症状及用药情况,并按单一器官损害或与多器官损害(涉及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病变)分组.结果 338例患者中317例(93.7%)终明确诊断,21例(6.2%)诊断未明.诊断明确的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207例(61.2%);结缔组织病、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分别为47例(13.9%)、61例(18.0%);21例(6.2%)未明原因.发热伴多器官损害患者178例(52.6%),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脓毒症休克伴有100%的多器官损害,而红斑狼疮、淋巴瘤分别有16/18、18/21例伴有多器官损害.结论 重视不同地区不明原因发热情况,仔细的病史采集、详细的体格检查,有效的实验室辅助检查,并结合患者的地区来源,对早期做出诊断及减少多个器官损害至关重要.

    作者:詹红;马中富;关开泮;梁艳冰;叶海宁;熊艳;唐浩;李玉杰;荆小莉;李欣;廖晓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AFLP标记在微生物学上的应用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是一种用来检测基因组多态性的新一代分子标记,具有分辨率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好等特点.近年来,AFLP已广泛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许多研究领域,在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态性的分析、系统分类学等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主要介绍其原理、方法特点以及在微生物学上的应用.

    作者:马妮妮;魏冬霞;林瑞庆;朱兴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

    目的 探索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的问题.方法 对我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办学方向、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方式和学分制管理模式几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改革建议.结果 成人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改革才能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结论 我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只有进行进一步的改革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获得更大的发展.

    作者:陈代雄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西宁市幼儿园儿童蛲虫感染情况调查及分析

    目的 了解西宁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更好地控制和减少蛲虫感染,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方法 用透明胶纸法对6所幼儿园中的113名3~6岁全托儿童进行调查,对感染者予以药物驱虫指导.结果 检查出感染者7名,感染率为6.2%.结论 西宁市儿童蛲虫的感染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对蛲虫感染的预防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海龙;武海燕;马祁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本地实验犬淋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

    目的 通过犬的染色体核型分析,为诊断犬染色体病以及进行犬的分子细胞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方法 采集13条正常本地犬(6条雌性、7条雄性)外周血进行淋巴细胞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制备常规及G带染色体标本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本地犬的染色体形态结构表现出很好的一致性,其染色体数为2n=78,雌性染色体核型为78,XX,雄性染色体核型为78,XY.39对染色体中有38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染色体,长度逐渐递减;1对性染色体为中央着丝粒,X染色体大并与人X染色体形态极其相似,Y染色体小.结论 染色体G带核型分析发现,可以明确鉴别犬第1~21号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但很难可靠地鉴别其余的17对常染色体.

    作者:刘艳华;杨树奎;王维忠;苏玉虹;巴彩凤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开平市某镇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处理措施评价

    目的 了解开平市某镇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的原因和评价防治措施.方法 对发病学生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对其中30人采血样检测血常规及腮腺炎特异性IgM抗体;现场快速评估学生的腮腺炎疫苗接种情况;对发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对学校课室、教师办公室、饭堂和发病学生家居等场所及其环境消毒、清洁;对其他师生进行医学观察等处理措施.结果 圩镇两所学校(5月24日~6月3日)共有68名学生发病,平均罹患率5.52%,其中中心学校罹患率4.41%(36/817),莨畔学校7.71%(32/41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5.7627,P<0.05);患者分布7个年级22个班,六年级人数多占32.35%,26名发病学生血清检出腮腺炎特异性IgM抗体;中心和莨畔学校学生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43.33%和17.14%,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5.3565,P<0.05).结论 免疫接种率低,患者就诊率低,疫情报告迟,是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作者:吴松润;司徒荣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血吸虫病小鼠肝脏功能变化的动态观察

    目的 动态观察血吸虫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肝脏的病理改变.方法 随机将48只健康小鼠分为感染组与正常组,于感染后第6、9、11、13周每组随机挑选6只剖杀作病理观察;同时检测两组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及肝脏羟脯氨酸(HyP);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感染组小鼠血清ALT含量在感染后第6、9周时明显升高(P<0.01),之后逐步回复到正常水平附近;而PA含量先下降,后又升高,但在各阶段与正常组相比差别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ALB在早期变化并不明显.HA、LN及肝脏HyP的含量,在感染后各个时期与正常组比都明显升高,差别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鼠感染血吸虫后,急性期时肝脏损伤较为严重,检测血清PA含量可以更敏感、及时、特异地反映肝脏的损伤及贮备状况,而HA、LN则可以反映血吸虫肝脏纤维化的进展.

    作者:张倩;张玲敏;卢业成;李凯杰;范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云南省西双版纳州G6PD缺乏症及其与疟疾流行关系的调查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及基诺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病率及其与疟疾的关系.方法 运用四氮唑蓝纸片法对72例傣族及43例基诺族样本进行G6PD缺乏症的筛查,并调查其中31例傣族及25例基诺族的既往疟疾病史.结果 经筛查发现西双版纳州傣族及基诺族G6PD缺乏症的患病率分别为0.2500和0.1395,且后者G6PD缺陷的基因频率为0.1579.结论 西双版纳州属G6PD缺乏及疟疾高发区,两种疾病的流行区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G6PD基因突变可能是自然选择长期作用的结果.

    作者:文静;瞿燕;李海源;蒋玮莹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