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炽;张瑞琳;申川军;吕芳丽;吴忠道;徐劲;胡旭初;余新炳
目的 探讨天克菌胶囊的体内抗结核作用.方法 用尾静脉注射结核菌建立结核小鼠模型,定量天克菌药粉溶解灌胃,并设阳性药对照、细菌对照和溶剂对照.观察天克菌胶囊对结核小鼠模型半数死亡时间、生存率、肺组织结核菌阳性率及脾指数的影响.结果 与细菌对照组相比,天克菌胶囊可显著延长小鼠半数死亡时间,提高小鼠生存率,降低肺组织结核菌阳性率及脾指数.结论 天克菌胶囊有较好的体内抗结核作用.
作者:宝福凯;柳爱华;张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对永州市零陵区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效果进行评价,为制定零陵区结核病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1993~2001年项目工作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9年间共接诊疑似肺结核症状者9 766例,发现活动性结核病人2 628例,其中涂阳病人1 351例,涂阳病人登记率26.5/10万.初治涂阳病人治愈率为92.06%,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为85.00%.结论 结控项目的病人发现和治疗效果显著,但如何提高疑似肺结核症状者就诊率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作者:蒋世钊;徐善松;唐冰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应用特异PCR方法诊断猪弓形虫病并通过动物接种的方法分离弓形虫虫株.方法 用涂片镜检、特异PCR方法检测病料,用经PCR方法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接种小白鼠,经连续传代分离弓形虫虫株.结果 病例1的肺及肺门淋巴结涂片镜检见有少量的弓形虫滋养体,但病例2的颌下淋巴结及肺门淋巴结涂片镜检未见有弓形虫滋养体.用特异PCR方法检测两个病例的上述病料,均得到弓形虫的特异条带.小白鼠接种试验从每个病例均分离出一个弓形虫虫株.结论 特异PCR诊断方法能较快速、准确地检测猪弓形虫病,小白鼠接种试验是一种较好的弓形虫虫株分离方法.
作者:廖申权;翁亚彪;宋慧群;杨傲冰;崔建鑫;张翰;朱兴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在解脲脲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的感染状况,为临床正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601例拟诊为下生殖道感染的女性患者和306例正常体检的女性进行临床检查,阴道分泌物的pH值检测,假丝酵母菌、滴虫检测,胺试验和线索细胞检查,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解脲脲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结果 在601例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患者中,解脲脲原体阳性421例(70.1%),沙眼衣原体感染153例(25.5%),均较对照组(分别为41.2%和7.2%)明显升高,P均<0.05.此外,UU以单独感染的状态为主,也可与其它病原体呈混合感染状态;而CT以混合感染为主.结论 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可能是当前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微生物,有必要进行常规的检查,以便正确使用有效的药物治疗.
作者:张帝开;狄娜;罗燕;李艳秋;史成军;胡斌;程钢;杨冬梓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惠阳区畜牧人员、动物接触者、孕妇弓形虫病血清学IgG抗体水平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弓形虫IgG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1 036人,阳性8人,阳性率0.8%.职业中以屠宰者阳性率高,为5.0%.男、女阳性率分别为0.78%和0.76%;主要分布在30~50岁的年龄组,阳性率0.3%~1.4%.结论 弓形虫是人兽共患病,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可降低人群弓形虫感染.
作者:黄福涛;邓思灵;黄文彪;潘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调查西安市实验小鼠肠道内线虫感染情况,并比较剖检法和粪检法的差异.方法 采用剖检法和粪检法分别取封闭群ICR小鼠肠内容物和粪便涂片于光镜下检测.结果 检测出两种肠道内线虫:隐藏管状线虫和四翼无刺线虫,其感染率分别为53.82%和51.64%,总感染率71.27%.并且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有差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西安市Ⅰ级封闭群ICR小鼠肠道内线虫感染严重,而且剖检法比粪检法对于检测小鼠肠道内线虫阳性率更高.
作者:张丹杰;乔继英;任鹏宇;谢学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临床症状和/或X线恶化的原因,分析其误诊误治情况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收治的初治肺结核613例,其中23例在抗结核化疗过程中出现临床症状和/或X线恶化.结果 导致恶化的原因以类赫氏反应居多(56.5%),其次为继发肺炎(26.1%)、初始耐药(8.7%)、并发肺癌(8.7%).结论 各种原因所致病情恶化临床表现相似,易相互混淆.鉴别诊断是诊治该现象的关键.
作者:金宝灿;李莉;刘厚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回顾分析肝动脉造影CT和经动脉门静脉造影CT与DSA在小肝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67例肝硬化患者的125小结节病变行CTHA/CTAP与DSA检查结果对比.结果 对于小于10 mm的肝脏小结节病变,CTHA/CTAP的检出率为78.95%,DSA的检出率为5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HA/CTAP与DSA均为创伤性检查,CTHA/CTAP对小于10 mm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DSA.
作者:张军华;马威;高磊;王如锦;谢辉;董景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西宁市儿童蛲虫感染情况,更好地控制和减少蛲虫感染,保障幼儿健康成长.方法 用透明胶纸法对6所幼儿园中的113名3~6岁全托儿童进行调查,对感染者予以药物驱虫指导.结果 检查出感染者7名,感染率为6.2%.结论 西宁市儿童蛲虫的感染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加强防治工作对蛲虫感染的预防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赵海龙;武海燕;马祁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开平市某镇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爆发流行的原因和评价防治措施.方法 对发病学生作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对其中30人采血样检测血常规及腮腺炎特异性IgM抗体;现场快速评估学生的腮腺炎疫苗接种情况;对发病学生进行隔离治疗;对学校课室、教师办公室、饭堂和发病学生家居等场所及其环境消毒、清洁;对其他师生进行医学观察等处理措施.结果 圩镇两所学校(5月24日~6月3日)共有68名学生发病,平均罹患率5.52%,其中中心学校罹患率4.41%(36/817),莨畔学校7.71%(32/41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x2=5.7627,P<0.05);患者分布7个年级22个班,六年级人数多占32.35%,26名发病学生血清检出腮腺炎特异性IgM抗体;中心和莨畔学校学生疫苗的接种率分别为43.33%和17.14%,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5.3565,P<0.05).结论 免疫接种率低,患者就诊率低,疫情报告迟,是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采用综合的防治措施有效控制疫情.
作者:吴松润;司徒荣阮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巴通体的组织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并将分离的巴通体感染实验动物,观察巴通体在血细胞内的发育特征,探讨巴通体感染和肠组织病理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取患者肠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后光镜观察.将患者的外周血及感染大鼠的腹腔液经固定后进行超薄切片,透射电镜观察.将患者排泄物中分离的感染有病原体的血细胞感染Wistar大鼠,观察血细胞感染率与肠组织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 实验大鼠的肠组织病理变化特征与患者的相似.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胞浆呈空泡化,内有包涵体和巴通体;红细胞血色素下降,胞内呈空泡状,在大的空泡内见到不同发育期的巴通体;肠组织充血、变性和坏死.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巴通体实验动物模型;宿主感染巴通体后,主要累及血细胞和肠组织,且血细胞内巴通体的感染率与肠组织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梁炽;张瑞琳;申川军;吕芳丽;吴忠道;徐劲;胡旭初;余新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诊观察区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入选2001年4月~2005年5月338例不明原因发热病例,由急诊内科医生详细记录患者入院后热型,伴发症状及用药情况,并按单一器官损害或与多器官损害(涉及两个以上的器官或系统病变)分组.结果 338例患者中317例(93.7%)终明确诊断,21例(6.2%)诊断未明.诊断明确的病因包括:感染性疾病207例(61.2%);结缔组织病、肿瘤及血液系统疾病分别为47例(13.9%)、61例(18.0%);21例(6.2%)未明原因.发热伴多器官损害患者178例(52.6%),恙虫病、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脓毒症休克伴有100%的多器官损害,而红斑狼疮、淋巴瘤分别有16/18、18/21例伴有多器官损害.结论 重视不同地区不明原因发热情况,仔细的病史采集、详细的体格检查,有效的实验室辅助检查,并结合患者的地区来源,对早期做出诊断及减少多个器官损害至关重要.
作者:詹红;马中富;关开泮;梁艳冰;叶海宁;熊艳;唐浩;李玉杰;荆小莉;李欣;廖晓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脂微球前列腺素E1注射液治疗老年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SA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27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患者除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外,治疗组尚加用凯时注射液10 μg/日静滴,对照组加用丹参注射液20ml/日静滴,两组疗程均为3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心电图改变、运动试验、Holter主要参数等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缺血改善分别为90.77%和83.08%,对照组分别为75.81%和61.29%,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和P<0.01);两组药物均能增加患者运动耐量,减少Holter心肌缺血发作频率及时间,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凯时注射液对老年SAP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且副作用少.
作者:赵锋;曾春;周伟雄;刘旭辉;梁彩倩;刘智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寻求控制仔猪球虫病及大肠杆菌病的有效方法.方法 选病猪40头,分注射球虫清缓释剂组(1组)、球菌清缓释剂组(2组)和拌料日常饲喂伯氨喹啉组(3组)、地克珠利+氟哌酸组(4组),投药后5、20、30、40、60 d粪检查球虫卵囊、大肠杆菌,观察治愈率;选正常10日龄仔猪150头分5组,前4组分别按上述方法投药,第5组为空白对照,观察增重率、死亡率、节省防治费等.结果 1组和2组5~60 d,球虫病及大肠杆菌病的治愈率均为100%;3组和4组第5天治愈率均为0,20~60 d治愈率为70%~100%.1组和2组比3组和4组及对照组增重率分别提高19.2%、21.5%、47.9%和33.9%、38.0%、39.9%;成活率分别提高10、8、20个百分点;注射组比口服组节省防治费1.4元.注射组单位增重的饲料消耗较口服组及对照组分别下降24.1%、26.5%、54.0%.推广应用该方法防治90.5万头仔猪,获得经济效益3 649万元(增重效益、挽回死亡仔猪损失、减少饲料费和节省防治费).结论 球虫(菌)清缓释剂能安全、高效、经济、方便地控制仔猪球虫病及大肠杆菌病的发生,保护仔猪安全度过球虫病高危期.
作者:杨琳芬;王庭林;徐明满;邓丁友;毛俊;方桂林;张传辉;吴立群;占清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克隆和鉴定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新基因--胶原蛋白(collagen,COL)全长cDNA序列.方法 根据表达序列标签(expression sequence tag,EST)中部分序列和文库载体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cDNA文库中分段扩增cDNA序列,用DNAMAN软件拼接分段扩增的序列以得到全长cDNA序列:利用多种生物信息学软件对cDNA全长序列进行同源性搜索与结构分析.根据cDNA全长序列,设计新的引物从文库中扩出包含胶原蛋白全长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frame,ORF)的cDNA片段,PCR产物纯化后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测序.重组T载体经双酶切后切下的新基因AcCOL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质粒pET32a(+)中.结果 克隆一个广州管圆线虫新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比对、蛋白结构域搜索及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新基因所编码的是一种胶原蛋白.构建的新基因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后证明含有与目的片段长度相符的插入片段.结论 克隆并鉴定了广州管圆线虫新胶原蛋白编码基因全长,成功构建了该基因的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ET32a(+)-AcCOL.
作者:王琼;吴焜;陈晓光;郝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AFLP)是一种用来检测基因组多态性的新一代分子标记,具有分辨率高、稳定性好、重复性好等特点.近年来,AFLP已广泛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许多研究领域,在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态性的分析、系统分类学等方面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本文主要介绍其原理、方法特点以及在微生物学上的应用.
作者:马妮妮;魏冬霞;林瑞庆;朱兴全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呼吸道致病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从MICU呼吸道检测出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3年间MICU呼吸道致病菌的菌群及其耐药情况.结果 内科重症监护病房(MICU)的呼吸道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4.7%;革兰阳性球菌占30.5%;真菌占24.8%.前5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3.2%)、金黄色葡萄球菌(18.7%)、白色念珠菌(18.1%)、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0.6%)、鲍曼不动杆菌(9.2%).2002~2004年3年间,革兰阴性杆菌对各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低是头孢哌酮/舒巴坦(20.7%);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未见耐药株;真菌虽没有明显耐药性,但感染比例较高,其感染在MICU感染中占有重要地位.结论 MICU患者呼吸道致病菌的耐药率高,加强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的监测,对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果、减少耐药菌株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汉;廖康;柳俊;陈求刚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与输卵管阻塞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不孕专科门诊300例不孕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00例,宫颈分泌物行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检测及输卵管碘油造影术,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00例不孕患者中检出248例非淋球菌感染(CT感染85例,占28.33%;UU感染95例,占32.67%;CT+UU混合感染68例,占22.67%)占82.66%(248/300).对照组300例,检出非淋球菌感染15例(CT 7例,占2.33%;UU 6例,占2.0%;CT+UU 3例,占1.0%)占5%(15/3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不孕组与对照组输卵管碘油造影结果比较,输卵管不完全阻塞率分别为42.67%(128/300)、5.67%(17/300),输卵管完全阻塞率分别为23.33%(70/300)、3.33%(10/30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CT+UU感染是引起输卵管阻塞的主要病因,建议行不孕检查及宫腔操作前,应将其列入常规检测,以便发现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杨洁;石宇;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畜牧业重点人群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感染情况和其危险因素,探索宝安区布鲁氏菌病防治对策.方法 对2005年2002名职业重点人群(养殖业、乳业、屠宰)中532人采用血清作试管凝集试验进行检查.结果 职业重点人群感染率0.38%(2例).结论 畜牧业重点人群存在布鲁氏菌病感染的概率,应视为宝安区人间布病感染不可忽视的传染源,把从事畜牧业职业人群作为宝安区今后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的重点.
作者:马智超;黎建明;詹志强;李苑;叶远南;张小岚;王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HBV携带的癌症患者化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5年12月的癌症病例136例,其中HBV携带者49例(Ⅰ组),阴性对照87例(Ⅱ组).检测化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结果 在Ⅰ组中,治疗前27%(13/49)患者存在ASr、ALT异常,化疗后94%(46/49)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转氨酶的水平上升.在Ⅱ组,治疗前3%(3/87)患者AST和ALT异常,而化疗后仅10%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而且,在治疗的近期疗效(CR+PR)上,Ⅱ组优于Ⅰ组(x2=4.5,P<0.05).Ⅰ组中,患者中位生存时间46个月(95%CI 36~67月),Ⅱ组中位生存时间57个月(95%CI 48~71月),Log Rank=5.8,P=0.02.结论 乙肝病毒携带是癌症患者化疗肝功能受损的危险因素,明显降低患者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时间.
作者:陈平湖;李剑;刘培光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