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穿心莲水提取物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刘妮;孟以蓉;赵昉

关键词:穿心莲, Ⅰ型单纯疱疹, 抗病毒作用, 细胞病变
摘要:目的 观察穿心莲水提取物体外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的作用.方法 以无环鸟苷(ACV)为阳性对照,将不同稀释浓度的穿心莲水提取物在兔肾细胞上进行治疗、预防及中和实验,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观察穿心莲水提取物抗HSV-Ⅰ的作用效果.结果 穿心莲水提取物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50g/L,有效抑制浓度为0.63 g/L,对Ⅰ型疱疹病毒的感染有抑制病毒生长和对病毒颗粒有直接杀伤作用.结论 穿心莲水提取物体外有明显的抗Ⅰ型疱疹病毒的作用.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OX-2活性与IL-18含量改变的意义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环氧化酶2(COX-2)活性与白介素18(IL-18)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55例初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COX-2活性与IL-18含量,与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并比较它们与患者空腹血糖、HbAlc和空腹胰岛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OX-2活性(16.92±3.78)IU/L与健康对照组(6.23±2.63)IU/L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IL-18含量(153.13±35.42)ng/L与健康对照组(70.09±25.74)ng/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2型糖尿病空腹血糖FBG(12.54±4.94)mmol/L、HbAlc(10.23±3.13)%和空腹胰岛素FINS(10.9±11.1)mU/L与外周血COX-2活性与IL-18含量之间均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均<0.01),患者外周血COX-2活性与IL-18含量之间也呈明显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炎症反应,血清COX-2活性与IL-18含量明显升高,提示它们可能共同参与了初发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可作为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之一.

    作者:赵锋;曾春;周伟雄;夏碧文;刘旭辉;梁彩倩;刘智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佛山市顺德区2005年麻疹流行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顺德区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以便指导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方法 对顺德区2005年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年顺德区共报告麻疹病例481例,报告发病率为41.4/10万,较上年上升923.4%,多个镇(街道)出现爆发疫情,病例以儿童为主,发病集中在下半年,全年共发生5起爆发疫情,其中2起发生在社区,2起发生在学校.结论 顺德区2005年麻疹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特别是流动儿童麻疹疫苗免疫接种率低有关.

    作者:马健强;陈国雄;梁永坚;左志华;吴艳霞;梁展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IL-4和TGF-β1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者血清中表达的变化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4(IL-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小儿支原体肺炎和支气管哮喘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酶联免疫方法检测40例肺炎支原体、40例哮喘患儿和2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中IL-4和TGF-β1浓度.结果 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儿的血清IL-4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哮喘患儿的IL-4浓度高于支原体肺炎组;而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儿的血清TGF-β1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哮喘患儿低于支原体肺炎患儿;支原体肺炎和哮喘患儿血清中IL-4与TGF-β1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IL-4浓度增高和TGF-β1浓度降低可能在小儿MP肺炎和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符晖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阴道毛滴虫精氨酸水解途径的特点与意义

    阴道毛滴虫所具有的精氨酸水解途径在真核生物中是非常罕见的.它对毛滴虫的生长繁殖有着重要的生物学意义,表现在消耗精氨酸获得能量,以及提高毛滴虫在阴道寄生的适应性.本文综述了该水解途径的结构基因组成和代谢特点.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阴道毛滴虫精氨酸水解途径的进化起源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价值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者:谢礼发;肖建春;伦照荣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穿心莲水提取物的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作用

    目的 观察穿心莲水提取物体外抗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Ⅰ)的作用.方法 以无环鸟苷(ACV)为阳性对照,将不同稀释浓度的穿心莲水提取物在兔肾细胞上进行治疗、预防及中和实验,通过观察细胞病变(CPE),观察穿心莲水提取物抗HSV-Ⅰ的作用效果.结果 穿心莲水提取物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2.50g/L,有效抑制浓度为0.63 g/L,对Ⅰ型疱疹病毒的感染有抑制病毒生长和对病毒颗粒有直接杀伤作用.结论 穿心莲水提取物体外有明显的抗Ⅰ型疱疹病毒的作用.

    作者:刘妮;孟以蓉;赵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维甲酸对大鼠实验性大肠癌的诱导分化及逆转治疗作用

    目的 观察维甲酸(RA)对实验性大肠癌的逆转治疗作用.方法 应用维甲酸对大鼠大肠癌的诱发过程进行干预治疗,观察癌变率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核仁组成区嗜银蛋白(AgNOR)的表达及细胞DNA变化.结果 维甲酸治疗组(Ⅱ组)大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未加维甲酸治疗的对照组(Ⅰ组).在诱癌的中晚期PCNA指数、AgNOR数及DI、PI、SPF亦显著低于Ⅰ组(P<0.01).Ⅰ、Ⅱ组的PCNA指数、AgNOR数及DI、PI、SPF显著高于未用诱癌剂的Ⅲ、Ⅳ组(P<0.01).组内对比结果显示,Ⅰ组PCNA指数、AgNOR数及DI、PI、SPF有随着诱癌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Ⅱ、Ⅲ、Ⅳ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维甲酸可完全或部分阻逆实验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降低其发生率,为临床应用维甲酸防治大肠癌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韩晓燕;卫洪波;宁方芹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能结合HCV E2蛋白的人CD81模拟肽的筛选与活性鉴定

    目的 用CD81单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展示十二肽库,以期得到可模拟人CD81功能位点、能抑制HCV E2与其受体一人CD81分子结合的小肽.方法 用CD81单抗从噬菌体随机展示十二肽库中筛选人CD81模拟肽,用ELISA鉴定阳性噬菌体克隆;以阳性噬菌体免疫BALB/c小鼠,分析小鼠免疫血清对阳性噬菌体与HCV E2结合的阻断作用;以HCV E2蛋白包被酶标板,检测阳性噬菌体对HCV E2与人CD81分子结合的抑制作用.结果 对十二肽库进行3轮筛选后,经ELISA和DNA测序,鉴定出3个(C4,C13和C16)阳性克隆,与人CD81无同源序列.阳性噬菌体克隆C16免疫小鼠血清能阻断该克隆与HCV E2的结合.C16克隆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竞争性抑制HCV E2蛋白与人CD81的结合.结论 用人CD81单抗从噬菌体随机展示肽库中筛选出的阳性噬菌体克隆所编码的小肽在功能上能模拟人CD81与HCV E2的结合活性,能竞争性抑制HCV E2与人CD81分子的结合,在抗HCV药物及疫苗研究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作者:廖小玲;曹洁;吴淑梅;赵平;高军;戚中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信号肽捕获系统及其在寄生虫学领域的应用

    分泌性蛋白是生物体各组织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主要途径.因此,分离和鉴定编码分泌性蛋白的基因将会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信号肽捕获系统是一种近年发展起来的分离和鉴定编码分泌性蛋白基因的新方法,利用分泌性蛋白在N末端都含有信号肽这一特性,来特异性克隆编码这些蛋白的基因.本文主要对信号肽捕获系统的发展及其在寄生虫学领域的应用作一概述.

    作者:陈强;朱兴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一例严重广州管圆线虫病病例报道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Chen,1935)Dougherty,1946]由我国陈心陶教授于1933年在广州的鼠体内首次发现,首例病人1945年报告于台湾.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是一种食物源性寄生虫病.全球已报道确诊和疑似病例达3 000余例,其中我国台湾省占300余例.过去,该病在我国大陆极为罕见,直至1996年才报道4例确诊病例[1].近年来,我国不断出现现症病例和疑似病例,且在部分地区引起爆发[2-4],由于医务人员对该病不熟悉,故易造成误诊.

    作者:郑南才;黄宝明;梁柏年;彭小玲;冯晓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广东地区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研究

    目的 了解广东地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CV基因分型情况,为丙型肝炎病毒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根据丙型肝炎病毒RNA全序列,在5'-NCR区设计引物,通过套式PCR扩增,特异性产物测序分析并分型.结果 检测HCV感染样本58例,扩增出阳性样本47例,共检出3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和4型,其中1b占85.1%,2a占12.8%,4型占2.1%,4型为中国人群中极少报道被检出的罕见型.结论 广东地区HCV基因型主要为1b型,其次为2a型,与中国其它地区HCV基因型分布比较一致.

    作者:胡斌;张孝文;程钢;何蕴韶;劳绍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广东汉族人群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广东地区汉族人群TNF-α和TNF-β基因多态性分布,探讨TNF基因多态性与多发性硬化(MS)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8例MS病人和106名无血缘关系的广东籍健康汉族人的TNF-α和TNF-β基因型.结果 TNF-α、TNF-β各等位基因型频率在MS组和正常人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病例组TNF-α基因A纯合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4%和13.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和0.085.病例组TNF-β基因A纯合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4%和39.7%,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98%和0.458.结论 中国广东汉族人群存在TNF-α基因G-308A和TNF-βG+252A基因型分布,等位基因频率低于西方,与亚洲相似.从目前调查的例数看,广东汉族人群TNF-α基因G-308A和TNF-β基因G+252A基因多态性与广东人群中MS发病无关.

    作者:董亚贤;林佩玉;梁永源;许志荣;高聪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阴道毛滴虫肌动蛋白cDNA克隆与表达

    目的 克隆阴道毛滴虫肌动蛋白基因片段,表达及纯化肌动蛋白重组蛋白,免疫豚鼠获得抗血清,为进一步研究肌动蛋白在阴道毛滴虫体内定位及其在细胞衰老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PCR方法获得阴道毛滴虫肌动蛋白基因部分片段,并克隆入表达载体pET-41a,转化大肠埃希菌(E.coli)BL21,IPTG诱导重组质粒表达,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Brandford法测定重组蛋白含量并免疫豚鼠,用SDS-PAGE和Western-blot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肌动蛋白基因的PCR产物片段大小500 bp;构建了阴道毛滴虫肌动蛋白基因重组表达质粒;表达了肌动蛋白重组蛋白;SDS-PAGE显示分离纯化的肌动蛋白重组蛋白为47000 u;Western-blot结果表明所获得抗血清可与肌动蛋白重组蛋白在47000 u及阴道毛滴虫总蛋白在41000 u处特异性反应.结论 重组肌动蛋白获得高效表达,其免疫豚鼠获得的抗血清可与阴道毛滴虫肌动蛋白重组蛋白反应,也可识别阴道毛滴虫虫体肌动蛋白,该抗血清可用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刘居理;傅玉才;许铭炎;张丽芳;许锦阶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宫颈病变与相关病原微生物感染之间的关系

    目的 探讨宫颈病变与相关病原微生物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液基细胞学筛查356例病例,细胞学诊断采用TBS分级系统,液基标本做薄片细胞学诊断和人乳头瘤病毒(HPV)、疱疹病毒(HSV-Ⅱ)DNA检测、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阳性诊断包括意义不明确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以上病变,诊断阳性病变者与阴道镜下多点组织活检结果相比较.结果 细胞学检出鳞状细胞癌(SCC)2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HSIL)7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LSIL)35例,与阴道镜活检阳性符合率分别为LSIL 87.50%(35/40)、HSIL 70%(7/10)、SCC 100%(2/2).PCR荧光法检出HPV、HSV-Ⅱ及Ct、Uu感染率分别为8.42%(30/356)、2.53%(9/356)、7.87%(28/356)、4.49%(16/356),30例HPV感染者细胞学诊断≥ASCUS,占病理活检阳性率的31.25%(25/80).结论 采用Thinprep液基细胞学联合病原微生物检测,细胞学阳性或临床可疑患者应配合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病理诊断,可提高子宫颈癌前病变及病原微生物感染对宫颈病变的影响的诊断准确率,减少误诊、漏诊,指导临床合理治疗.

    作者:杨洁;陈敦金;李冰;余琳;裴静;江镜全;彭文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85B-ESAT-6重组卡介苗的构建和表达

    目的 构建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85B-ESAT-6重组卡介苗.方法 PCR扩增结核分枝杆菌热休克蛋白60(hsp60)的调控序列和合成T4转录终止序列,分别定向克隆入pBCG2000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的上下游,得到E.coli-Mycobacterium穿梭载体质粒pBCG3000.PCR分别扩增出结核分枝杆菌分泌性抗原Ag85B的全编码序列及ESAT-6基因,然后将两基因融合插入pBCG3000载体的hsp60启动子下游得到pBCG3000-85B-ESAT-6分泌性表达质粒.用电穿孔法将pBCG3000-85B-ESAT-6质粒转化BCG细胞,得到重组卡介苗.重组卡介苗经热诱导后,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85B-ESAT-6的表达及其免疫学活性.结果 通过PCR、酶切以及测序鉴定,pBCG3000-85B-ESAT-6表达质粒构建完全正确,SDS-PAGE电泳未能直接观察到表达的融合蛋白条带,用ESAT-6蛋白的多抗血清通过Western blotting证实了该蛋白主要分泌性表达于胞外并具有免疫学活性.结论 分泌性表达融合蛋白85B-ESAT-6重组卡介苗构建成功.

    作者:刘洪波;吴少庭;蔡昌学;甘燕;秦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江门市2003年儿童基础免疫接种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江门市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的现状,为今后的免疫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量比例概率抽样方法在江门市蓬江区和江海区抽查420名儿童,进行免疫接种情况调查,并对各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显示建册率达100%,参加计免保偿率为98.1%,计免四苗和全程接种率均超过95%,各苗接种及时率也在90%以上,接种不合格率为5%.结论 江门市的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作者:周悦亮;叶秀华;文美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广东省近10年疟疾监测及防治策略研究

    目的 探讨广东省疟疾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监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利用疟疾病人个案表确定病例性质和发病前所从事的职业.媒介监测以半通宵人诱法,然后将捕获的按蚊进行种群鉴定和解剖.结果 1996~2005年广东省共发现疟疾11852例,年发病率在0.020/万~0.370/万之间;10年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人11 677例,平均每年检出1 167.7例,其中外来人口疟疾病占47.46%,本省居民占52.54%.通过职业分析,从事打石、砍伐和种养等职业的患病率高.近10年间日疟是广东省流行的唯一虫种,偶见输入性恶性疟.在10个病灶点进行传疟媒介调查,人诱捕获7种按蚊,未发现子孢子自然感染.用除虫菊酯浸泡蚊帐阻断媒介传播疟疾效果显著,可作为处理流动人口疟疾疫点的重要措施.结论 广东省疟疾发病率已控制在较低水平,目前疟疾流行以散发或输入为主,主要抓住病例的早治疗和疫点的早处理,阻断疟疾在广东省的传播指日可待.

    作者:林荣幸;张贤昌;吴军;吴旭光;朱泰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与手术疗效的关系

    目的 观察不同症状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观察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腰痛、腿部放射痛的VAS评分,将之分成腰痛组(16例)、腿痛组(10例)、腰腿痛并重组(17例),均采用半椎板开窗减压及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随访时JOA评分改变,比较各型腰腿痛的手术疗效.结果 失访4例,随访率为90.7%,平均随访18个月(12~36个月).腰痛组(15例)JOA评分从术前的(9.50±2.13)增加到术后的(22.06±4.04)和随访时的(21.92±3.29);腿痛组(8例)从术前的(8.96±2.52)增加到术后的(23.18±1.97)和随访时的(24.56±1.36);腰腿痛并重组(16例)从术前的(8.62±1.76)增加到术后的(17.24±2.88)和随访时的(17.19±4.24).腿痛组JOA改善率与其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主诉症状腿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髓核摘除术效果比腰痛或腰腿痛并重患者好.

    作者:黄韶荣;罗福如;艾昌淼;朱国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东莞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及需求状况的调查

    目的 了解东莞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态度和需求状况,为今后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东莞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177名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3.62%;不同文化程度从业人员的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2.27,P<0.01).97.74%的从业人员认为要进行广泛的健康教育,92.09%的从业人员赞同在中小学开展防治性病、艾滋病的健康教育.92.16%的从业人员希望通过广播、电视获得性病、艾滋病相关知识.结论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艾滋病的认知仍需加强,应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广泛地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作者:张丽霞;罗葵安;彭卓维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甲亢伴焦虑患者131I治疗前后神经肽Y水平的动态研究

    目的 探讨动态测定血浆神经肽(NPY)对伴焦虑症状的甲亢患者治疗监测的价值.方法 对73例伴有焦虑症的甲亢患者按序随机分为两组:一组40例,在131I治疗同时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另一组33例,按常规给予131I治疗.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动态测定血浆NPY水平以及进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给予抗焦虑治疗的甲亢患者,在服131I治疗后NPY水平明显低于未给药组(P<0.01);1个月后29例SAS评分降为正常,2个月后37例正常.未进行抗焦虑的患者1个月后仅3例降为正常,2个月后14例正常,3个月有21人降为正常,6个月有28人正常,仍有5人的NPY水平和SAS评分较高.给药组与未给药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定期检测血浆NPY水平对监测甲亢合并焦虑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俊雄;方琳丽;丘春柳;王鲁华;麦芒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弓形虫致睾丸细胞损伤的研究进展

    弓形虫可侵袭哺乳动物的各个器官,生殖系统也不例外.弓形虫感染睾丸可致支持细胞、间质细胞以及各级生精细胞的损伤,激素分泌的异常,精子出现畸形等,从而导致雄性生殖障碍.弓形虫作为一种可致男性不育的潜在致病原,已引起广泛的重视.弓形虫可直接损害睾丸细胞,或通过细胞因子,一氧化氮(NO)异常导致睾丸细胞的激素分泌异常,凋亡增加.总之,弓形虫可通过多种途径导致睾丸的损伤.本文对国内外有关弓形虫致睾丸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资料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杨瑞;侯玉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