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蓝瑞琼;蒋亚斌;陆正齐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 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尿激酶, 静脉溶栓
摘要:目的对比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UK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r-tPA、UK溶栓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5);r-tPA组的显效率(48.28%)和总有效率(86.21%)稍优于UK组(分别为41.38%和82.76%),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PA与UK早期溶栓治疗A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似,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开平市HIV感染现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开平市艾滋病的流行现状,预测流行趋势.方法对历年收集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从1998~2004年共收集HIV感染者99例,感染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占查明例数的90.24%,均为静脉注射毒品,经性途径传播的感染者逐年增加.在娱乐场所服务员、孕产妇中均检出感染者;发现新生儿HIV抗体阳性,提示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已存在.结论开平市目前正处在AIDS低流行期,HIV进入一般人群的危险性增大,吸毒人群和性乱人群是今后防止HIV流行的重点,建议采取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梁坚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惠州市家栖鼠对第一代抗凝血杀鼠剂抗药性研究

    目的探讨家栖鼠对抗凝血杀鼠剂的抗药性变化.方法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进行无选择性摄毒试验.结果经对惠州市辖区内所捕捉的98只褐家鼠、57只黄胸鼠、11只小家鼠进行抗药性监测,其抗性率分别为1.02%、10.53%、45.45%,其总平均摄药剂量分别为10.1mg/kg、112.57mg/kg、664.35mg/kg,按家栖鼠抗药性检验标准,明显地小家鼠对第一代抗凝血剂杀鼠灵已形成抗药性种群,而黄胸鼠和褐家鼠有产生抗药性个体.结论以小家鼠为优势种的场所,要考虑使用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而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的场所,则可继续使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同时应加强对灭鼠药物的敏感性监测,科学、合理用药.

    作者:邹添明;张春明;黄福涛;刘海东;易建荣;梁练;魏和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癌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CyclinD1 和Bcl-2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胃癌42例和正常胃黏膜24例,对Survivin、Bcl-2和CyclinD1抗体行SP法检测.结果42例胃癌标本中Survivin有35例阳性,其中28例在胞质内表达,7例在核内.2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有5例阳性表达(P<0.001).CyclinD1和Bcl-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6%(20/42),33.3%(14/42).Survivin和CyclinD1表达未显示相关性(P=0.062),与Bcl-2呈负相关(P=0.031).Survivin基因表达均与性别、部位、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但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05).结论Survivin基因蛋白既可在胃癌中表达,又可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除表达于细胞质外,也可表达于细胞核.Survivin独立于Bcl-2之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海涛;江庆萍;邹桂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RT-PCR法快速鉴定几种甲病毒感染

    目的简单、快速地鉴定几种临床症状相似的甲病毒及黄病毒感染,并将它们加以简单的区分.方法从病毒培养细胞上清提取病毒总RNA,并用甲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把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结果通过凝胶电泳,观察到甲病毒科的辛德毕斯病毒扩增片段大小为1 420bp,孔肯雅病毒为1630bp,罗斯河病毒病为1 650 bp,而属于黄病毒的西尼罗病毒和登革病毒无条带出现.结论RT-PCR法可简单、快速地初步鉴定及区分这几株临床症状相似的病毒感染.

    作者:王军军;洪文艳;程刚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纳洛酮对急性脑梗塞病灶密度影和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急性脑梗塞发生后,对不同时期梗塞病灶密度影(CT值)和周围水肿带面积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抗凝、脱水、抗炎、酌情控制血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4mg/d治疗.观察纳洛酮在脑梗塞发生后,对梗塞病灶CT值及周围水肿带面积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梗塞病灶CT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4天后,治疗组CT值显著性上升(P<0.01).治疗组梗塞病灶周围水肿带面积一直较对照组少(P<0.01),并且治疗组脑梗塞水肿占位面积呈动态减少(P<0.01).结论纳洛酮对梗塞病灶内脑组织恢复是有帮助的.能减轻梗塞病灶周围脑水肿,从而促进脑神经功能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出现.

    作者:陈荣植;朱浩佳;杨前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6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使用胞二磷胆硷、血栓通、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东菱迪芙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治疗14d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明显优于对照组(67.21%),两组对比(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4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组织病理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组织病理及临床资料特点.方法选择248例进行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现行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作出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轻度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好,为90.7%.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度的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6%,有部分慢性肝炎中度的患者已发展至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8%,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患者,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为5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78.6%.结论临床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炎的诊断有指导意义,但仍不能完全客观反映肝脏的实际状况,必要时应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

    作者:甄沛林;谢仕斌;麦强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内科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研究中山大学附一院内科ICU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用VITEK-60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药敏分析采用K-B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为主要的病原菌,病原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82.2%).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结论开展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对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延缓耐药细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琼英;崔颖鹏;陈冬梅;建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紫杉醇135 mg/m2,静滴3h,顺铂25mg/m2静滴,均第1天完成;共6~9个疗程,且在第2疗程后3周按乳腺癌根治术方式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CR18例(Ⅲ期15例,Ⅳ期3例),PR 17例(Ⅲ期12例,Ⅳ期5例),NC 6例(Ⅳ期),PD 1例(Ⅳ期);有效率RR(CR+PR)8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痛.结论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罗智辉;孔令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的研究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冠心病合并左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影响及预后.方法对28例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治疗组)治疗前后用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CO、LVEF、E/A、E峰下降速率(Edc);并与35例未行PCI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二维和彩色多普勒检测心脏,治疗组与对照组CO、LVEF、E/A、Edc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术后24周CO、LVEF、E/A、Edc与治疗前有极显著差异(P<0.001);对照组治疗24周后CO、LVEF、E/A、Edc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比较,CO、LVEF、E/A、Edc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6月~7年,平均(35±21)月,治疗组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率为39.3%(11/28),对照组则为77.1%(27/35),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治疗组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14.3%(4/28),对照组为28.6%(10/35),两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改善冠心病合并左心室功能不全患者的左室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因心血管事件的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远期预后.

    作者:李挺;杨春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病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12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234个周期的资料.将女方致不孕的主要因素分5组,A组:双侧输卵管阻塞或缺如或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共86个周期;B组:一侧或双侧输卵管炎,共79个周期;C组:一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共24个周期;D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共24个周期;E组:多次人工受精失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共21个周期.比较5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A组显著高于C、D组(P<0.05).流产率,E组显著高于A、B组,D组高于B组(P<0.05).宫外孕率,A组显著低于C组.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之前应针对病因预防性治疗,以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作者:黄翠玉;陈敦金;吴敬之;史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引起急性腹泻的两种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引起急性腹泻的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种类特征,耐药性与其菌种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9月~2004年9月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127株,普通变形杆菌30株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普通变形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在20%以下,可作为经验首选药物,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为100%耐药.但奇异变形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好,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耐药率在23%以下.结论两种变形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较大区别,治疗时可根据菌种选择抗生素,同时,通过某些药敏试验结果还可以协助菌种鉴定.

    作者:陈日荣;李慧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东莞市某区2000~2004年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方法2000~2004年按东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接种,服苗对象为4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包括新生儿).结果从2000~2004年,4次(8轮,下同)强化免疫活动的每轮报告接种率分别为第一轮98.7%(第二轮98.3%)、99.0%(99.2%)、98.5%(98.7%)、99.2%(99.3%),应种流动儿童以0~岁组和1~岁组儿童多,约占70%,0剂次免疫儿童从0~至3~岁组各年龄组均存在,但主要集中在0~岁组,占77.6%~85.6%之间,抽查农村和集贸市场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发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抽查流动儿童不同年龄之间的接种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抽查接种率和报告接种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4次强化免疫活动均达到了预期目的,效果是显著的,但仍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作者:叶向阳;钟新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汕头市2002~2004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汕头市流感流行规律,以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汕头市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4年流感样病人数在全年各月变化不明显,7~9月份流感样病人相对较多,2002~2004年共分离到毒株88株,分离率为6.38%,其中B型毒株16株,占18.18%;H3N2型毒株72株,占81.82%.人群中H3N2型、H1N1型、B(Victorria系)型、B(Yamagata系)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0.16%、26.87%、36.89%、40.11%.结论2002~2004年流感发病较为平静,H3N2型毒株为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监测结果显示近期不会发生流感较大规模的流行.

    作者:黄建云;林文生;佘焕昭;姚丽君;张旭彬;廖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α--干扰素1b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给予肝炎灵注射液4ml肌注,每日一次、三月后为隔日一次、然后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及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ALT、AST改善明显(P<0.05).HBV-DNA及HBeAg阴转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骨酸痛等流感样症候群.结论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从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何伟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乌体林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乌体林斯对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疗效.方法将102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3VZEPtA/15VZE方案加乌体林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3VZEPtA/15VZE方案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6.5%,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为98.1%,空洞闭合率为81.6%,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乌体林斯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制剂.

    作者:余荣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华支睾吸虫SPE16.9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通过筛选eDNA文库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进行筛选,通过Blastn程序进行序列比对,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并应用软件程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到一个475bp的核酸序列,编码153aa,理论分子量为16.9kDa,理论等电点(pI)为6.19,疏水氨基酸(AILFWV)占36%,带电荷氨基酸(RKHYCDE)占30%,极性氨基酸(NCQSTY)占28%,酸性氨基酸(DE)和碱性氨基酸(KR)各占9%.经BLAST分析,该蛋白属于ML域(MD-2-related lipid-recognition)家族,是一个新的分泌蛋白基因.结论发现华支睾吸虫分泌蛋白基因,可能有作为诊断候选抗原的价值.

    作者:徐劲;陈守义;魏全德;谢红艳;胡旭初;余新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妇科炎症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炎症患者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并研究其相关性和致病机理.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820例妇科炎症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CT和UU检测并分析.结果458例阴道炎患者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10.26%和65.94%,270例宫颈炎患者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11.85%和60.00%,92例盆腔炎患者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3.26%和45.65%,CT和UU同时阳性阴道炎患者有24例、宫颈炎患者有13例、盆腔炎患者有1例.在各组中CT与UU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各组之间CT、UU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CT、UU的感染与妇科炎症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免疫性条件致病,对妇科炎症患者应重视CT和UU的检测.

    作者:谢文锋;罗招凡;许常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疗效和血脂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130例)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110例)维持原治疗方案,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HbAl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HbAlc、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7±1.8)mmol/L,(1.1±1.1)%,(2.2±9.4)mU/L和(0.14±0.31),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吡格列酮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ho1)都有明显下降和改善(P均<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作者:夏碧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A12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研制

    目的研制CA125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试剂盒.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建立CA125 TRFIA试剂盒,对试剂盒各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该试剂盒的工作范围为10~600U/ml,分析灵敏度为1.07U/ml,批内、批间的精密度分别为4.5%~8.1%,6.9%~11.5%.与CEA、AFP、CA50、CA15-3、CA19-9无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表明试剂可以在4℃稳定1年,37℃稳定7 d.425份正常血清标本测试该试剂盒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0~37U/ml.123份血清标本用本试剂盒与国外其他方法的同类试剂盒同时检测,其相关系数为0.939.结论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达到临床检测要求,可替代国外同类产品试剂盒.

    作者:杭建峰;吴英松;徐伟文;周志聪;李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