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荣植;朱浩佳;杨前进
目的为了解开平市艾滋病的流行现状,预测流行趋势.方法对历年收集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从1998~2004年共收集HIV感染者99例,感染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占查明例数的90.24%,均为静脉注射毒品,经性途径传播的感染者逐年增加.在娱乐场所服务员、孕产妇中均检出感染者;发现新生儿HIV抗体阳性,提示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已存在.结论开平市目前正处在AIDS低流行期,HIV进入一般人群的危险性增大,吸毒人群和性乱人群是今后防止HIV流行的重点,建议采取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梁坚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纳洛酮在急性脑梗塞发生后,对不同时期梗塞病灶密度影(CT值)和周围水肿带面积的影响.方法将72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传统脑梗塞的治疗方法(抗凝、脱水、抗炎、酌情控制血压).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洛酮4mg/d治疗.观察纳洛酮在脑梗塞发生后,对梗塞病灶CT值及周围水肿带面积影响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梗塞病灶CT值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14天后,治疗组CT值显著性上升(P<0.01).治疗组梗塞病灶周围水肿带面积一直较对照组少(P<0.01),并且治疗组脑梗塞水肿占位面积呈动态减少(P<0.01).结论纳洛酮对梗塞病灶内脑组织恢复是有帮助的.能减轻梗塞病灶周围脑水肿,从而促进脑神经功能的康复.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出现.
作者:陈荣植;朱浩佳;杨前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UK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r-tPA、UK溶栓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5);r-tPA组的显效率(48.28%)和总有效率(86.21%)稍优于UK组(分别为41.38%和82.76%),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PA与UK早期溶栓治疗A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似,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蓝瑞琼;蒋亚斌;陆正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闭合性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临床病历资料,并总结闭合性骨折的临床治疗经验,为提高闭合性骨折术后愈合率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5d内伤口红肿、全身发热等情况,并行肘静脉血细菌普通培养.结果仅8.75%的患者出现了发热症状和6.79%有伤口红肿,且细菌培养均为阴性,伤口愈合情况较理想.结论在注意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同时,更应通过规范的消毒方案,严格无菌手术操作等措施,减少或防止术后感染的发生,以减少抗菌素的使用.
作者:涂平生;吴筱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130例)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110例)维持原治疗方案,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HbAl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HbAlc、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7±1.8)mmol/L,(1.1±1.1)%,(2.2±9.4)mU/L和(0.14±0.31),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吡格列酮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ho1)都有明显下降和改善(P均<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作者:夏碧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新会区目前人体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为制定今后的人体寄生虫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调查对象采取改良加藤氏厚片法检查肠道寄生虫卵,并对感染对象分年龄,职业,学历和家庭聚集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507人,其中有279人次感染各种寄生虫卵,总感染率为55.03%,共查出肠道寄生虫5种,其中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达50.30%.被调查者中农民和农村行政干部的感染情况为严重,随着学历的增高感染情况有所降低.结论经过多年的努力,新会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华支睾吸虫的感染率有升高趋势,特别是农村较低学历人群感染为甚.加强重点人群寄生虫病防治将是今后工作的一个重点.
作者:聂新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6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使用胞二磷胆硷、血栓通、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东菱迪芙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治疗14d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明显优于对照组(67.21%),两组对比(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组织病理及临床资料特点.方法选择248例进行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现行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作出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轻度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好,为90.7%.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度的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6%,有部分慢性肝炎中度的患者已发展至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8%,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患者,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为5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78.6%.结论临床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炎的诊断有指导意义,但仍不能完全客观反映肝脏的实际状况,必要时应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
作者:甄沛林;谢仕斌;麦强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简单、快速地鉴定几种临床症状相似的甲病毒及黄病毒感染,并将它们加以简单的区分.方法从病毒培养细胞上清提取病毒总RNA,并用甲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把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结果通过凝胶电泳,观察到甲病毒科的辛德毕斯病毒扩增片段大小为1 420bp,孔肯雅病毒为1630bp,罗斯河病毒病为1 650 bp,而属于黄病毒的西尼罗病毒和登革病毒无条带出现.结论RT-PCR法可简单、快速地初步鉴定及区分这几株临床症状相似的病毒感染.
作者:王军军;洪文艳;程刚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山大学附一院内科ICU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用VITEK-60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药敏分析采用K-B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为主要的病原菌,病原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82.2%).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结论开展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对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延缓耐药细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琼英;崔颖鹏;陈冬梅;建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评价孩尔来福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在本地区低龄儿童应用中的初次免疫效果.方法对初次应用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免疫的2~6岁甲肝易感儿童132人随机分成4组,观察初次免疫后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检测免疫后1、3、6、7个月的血清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阳转率和滴度(GMT).结果显示孩尔来福甲型肝炎无局部及全身反应,初次免疫后1、3、6、7个月抗-HAV阳转率分别为100%、97.83%、100%、100%,抗-HAV滴度分别为744.35mIU/ml、524.41mIU/ml、354.34mIU/ml、333.13mIU/ml.结论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明孩尔来福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在低龄儿童中应用是非常安全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儿童型每剂含病毒抗原250U,适用于儿童接种.
作者:梁光钧;罗荣珍;戚佩玲;李玉珠;张金莲;张家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5.33%;其次为下呼吸道、肠道、腹腔、胆道,分别为23.33%、21.33%、20.00%、18.67%.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6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8.87%.感染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对二性霉素B较高的敏感性,达90%左右;其次为氟康唑,达80%左右.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制霉菌素呈明显的耐药,达70%.真菌混合2种细菌感染者死亡率达80%,明显高于混合1种细菌感染者(P<0.01).应用广谱抗菌素、白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疾病严重程度是重症肝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混合细菌感染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医院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张春兰;陈万山;范慧敏;张健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001年2月~2004年1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就诊的2 016例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同时进行Uu、Mh和CT的DNA检测.结果690份男性标本中,407份标本呈现阳性结果,总阳性检出率高达58.98%(407/690),其中Uu、Mh和CT单项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74%、6.67%和30.57%;1 326份女性标本中,845份标本呈现阳性反应,总阳性检出率高达63.72%(845/1326),其中Uu、Mh和CT单项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16%、8.37%和21.19%,男性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Uu阳性检出率则明显高于男性(P<0.05),Mh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三个项目总的重叠阳性率为20.04%,其中Uu+CT重叠阳性率为9.57%,Uu+Mh为7.77%,CT+Mh为4.12%,Uu+Mh+CT为1.24%.2001、2002、2003和2004年三个项目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11%、58.21%、58.63%和72.56%.结论Uu、Mh和CT是深圳市NGU重要的致病病原体,总感染率高达62.10%,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三者间的重叠感染在NGU的流行病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李卓成;李延武;徐小平;陈剑雄;吴文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宫颈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8~2003年诊治为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25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256例中支原体感染196例,占76.56%;沙眼衣原体感染31例,占12.11%;两者混合感染29例,占11.33%;所有患者均发现宫颈管内白色脓性分泌物,45例发现宫颈管内触血,占63.16%.阿奇霉素治愈率94.44%,红毒素治愈率70%.结论在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中,宫颈管内白色脓性分泌物及颈管内触血是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治疗药物是阿奇霉素优于红霉素.
作者:李冰;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环I2(PGI2)的影响.方法硫酸镁治疗中度轻度子痫前期患者75例,观察患者血中治疗前后的SOD、MDA、NO、ET、TXA2、PGI2、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血中SOD、NO、PGI2、ET、MDA、TXA2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变化无差异(P均>0.05).结论硫酸镁治疗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SOD、MDA、NO、ET、TXA2、PGI22有影响,但不影响患者平均动脉压.
作者:李维枢;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替米沙坦和苯那普利对高血压肾病患者24h尿总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用替米沙坦或苯那普利治疗的高血压肾病患者共56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了治疗前、后两组间降压效果、24h尿总蛋白和尿微量白蛋白的比较.结果替米沙坦降压效果与苯那普利相似,但替米沙坦降低尿蛋白排泄量效果优于苯那普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肾功能轻、中度损害的高血压肾病患者服用替米沙坦,不仅可有效降低血压,还可以更好地降低尿蛋白排泄量.
作者:赵晓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SR)A66G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荧光偏振法(FPIA)检测66例Alzheimer病及143例正常人MSR A66G基因多态性和血浆总Hcy水平.结果Alzheimer病组MSR A66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39、59.09和1.52,对照组分别为37.76、59.44和2.80,MSR A66G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 05).Alzheimer病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Hcy分别为(14.72±6.2)μmol/L和(10.9±2.4)μmol/L,两者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Alzheimer病患者血浆总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MSRA66G多态性与Alzheimer病无明显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Alzheimer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盛强;王延平;柳息洪;黄韶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斑点法(DIBA)和免疫层析法(ICT)检测登革热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他优缺点.方法用ELISA、DIBA和ICT同时检测登革热患者和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脑、流感、钩体等其他发热患者的DV-IgM/IgG抗体,比较测试结果.结果用ICT法(澳大利亚PANBIOLim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0.4%(32/53),DV-IgG无1例阳性;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4.7%(5/34),DV-IgG无1例阳性.用ELISA法(德国GMBH)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6.0%(35/53),DV-IgG的阳性率为70.2%(40/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35.3%(12/34),DV-IgG的假阳性率为8.8%(3/34).用ELISA法(澳大利亚PANBIO Lim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75.5%(40/53),DV-IgG的阳性率为49.1%(28/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1.8%(4/34),DV-IgG无1例阳性.用DIBA法(新加坡Genelabs Diagnostics)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84.9%(45/53),DV-IgG的阳性率为64.9%(37/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47.1%(16/34),DV-IgG无1例阳性.结论通过比较显示,ICT法检测DV-IgM抗体适合在登革热爆发流行期间用作疫区基层医疗单位的早期初筛试验;ELISA法检测DV-IgM/IgG抗体适合在普查及大批量标本检测时使用;DIBA法检测DV-IgM抗体不适合作为初筛试验;DIBA法检测DV-IgG抗体适合在登革热散发期间使用,可作为登革病毒感染的确证实验.
作者:卢业成;陈万山;张复春;王建;尹炽标;唐小平;杨湛;袁小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WST-1试剂评价姜黄素(curcumin,CU)和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两种植物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外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别加入CU和I3C,CU的终浓度分别为1.7×10-3、8.5×10-3、42.5×10-3 g/ml,I3C的终浓度分别为3.0×10-3、15.0×10-3、45.0×10-3 g/ml.继续培养48h后每组各取6孔加入一定量的WST-1试剂,然后测定OD570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RGR1,每组再各取6孔,加入5g/L结晶紫罗兰染色3min后,加入10g/L十二烷基磺酸钠,测定OD588值.结果WST-1法能以OD值变化反映天然活性成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程度,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仲裁法结果相关性较好.结论WST-1法是一种可以应用于细胞毒性试验和药物抗肿瘤作用筛选和评价的方法.
作者:周颖;朱伟;张全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花都地区疟疾流行趋势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地区1995~2004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特点与趋势分析.结果年均发病率为10.2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例3.22:1;人群分布以外来民工发病数高,占病例总数59.28%;每年发病率持续下降,近3年已达历史低水平.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花都区疟疾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汤国球;蔡师志;沈秋逢;梁振波;姚碧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