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新强
目的为了解开平市艾滋病的流行现状,预测流行趋势.方法对历年收集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从1998~2004年共收集HIV感染者99例,感染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占查明例数的90.24%,均为静脉注射毒品,经性途径传播的感染者逐年增加.在娱乐场所服务员、孕产妇中均检出感染者;发现新生儿HIV抗体阳性,提示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已存在.结论开平市目前正处在AIDS低流行期,HIV进入一般人群的危险性增大,吸毒人群和性乱人群是今后防止HIV流行的重点,建议采取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梁坚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花都地区疟疾流行趋势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地区1995~2004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特点与趋势分析.结果年均发病率为10.2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例3.22:1;人群分布以外来民工发病数高,占病例总数59.28%;每年发病率持续下降,近3年已达历史低水平.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花都区疟疾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汤国球;蔡师志;沈秋逢;梁振波;姚碧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方法2000~2004年按东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接种,服苗对象为4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包括新生儿).结果从2000~2004年,4次(8轮,下同)强化免疫活动的每轮报告接种率分别为第一轮98.7%(第二轮98.3%)、99.0%(99.2%)、98.5%(98.7%)、99.2%(99.3%),应种流动儿童以0~岁组和1~岁组儿童多,约占70%,0剂次免疫儿童从0~至3~岁组各年龄组均存在,但主要集中在0~岁组,占77.6%~85.6%之间,抽查农村和集贸市场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发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抽查流动儿童不同年龄之间的接种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抽查接种率和报告接种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4次强化免疫活动均达到了预期目的,效果是显著的,但仍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作者:叶向阳;钟新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北京降压0号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50例在门诊就诊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5例.北京降压0号治疗组用北京降压0号,1片/d;对照组用长效降压药拉西地平4mg/d.两组服药时间均为晨服.每周随访1次,追踪观察6个月,了解其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糖、血脂、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变化.结果用北京降压0号治疗1周、4周和8周后达到正常血压值(<140/90 mmHg)者分别为52例(69.33%)、64例(85.33%)和70例(94.66%).用拉西地平片治疗1周、4周和8周后达到正常血压值者分别为56例(74.67%)、62例(82.67%)和69例(92.67%).两组降压幅度与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用北京降压0号治疗出现不良反应5例(6.7%),主要为轻度头晕、鼻塞、乏力,继续治疗可自行缓解.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6例(8.0%),为头痛、面红、心悸和轻度浮肿.结论应用北京降压0号可显著降低轻、中度高血压患者血压,安全性好,可作为临床推荐使用的高血压一线药物.
作者:杜剑峰;梁红生;黄容旺;叶小波;杜江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汕头市流感流行规律,以做好流感预防控制工作.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对汕头市流感流行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2~2004年流感样病人数在全年各月变化不明显,7~9月份流感样病人相对较多,2002~2004年共分离到毒株88株,分离率为6.38%,其中B型毒株16株,占18.18%;H3N2型毒株72株,占81.82%.人群中H3N2型、H1N1型、B(Victorria系)型、B(Yamagata系)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70.16%、26.87%、36.89%、40.11%.结论2002~2004年流感发病较为平静,H3N2型毒株为流感流行的优势毒株,监测结果显示近期不会发生流感较大规模的流行.
作者:黄建云;林文生;佘焕昭;姚丽君;张旭彬;廖朝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与脑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150名健康人(normotensive controls,NT)及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ACE I/D基因多态性.结果脑出血患者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是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易感因素.
作者:赵永阳;张阮章;石之驎;蔡坤皓;陈锦伦;王沙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简单、快速地鉴定几种临床症状相似的甲病毒及黄病毒感染,并将它们加以简单的区分.方法从病毒培养细胞上清提取病毒总RNA,并用甲病毒特异性引物进行RT-PCR扩增,把扩增产物进行凝胶电泳.结果通过凝胶电泳,观察到甲病毒科的辛德毕斯病毒扩增片段大小为1 420bp,孔肯雅病毒为1630bp,罗斯河病毒病为1 650 bp,而属于黄病毒的西尼罗病毒和登革病毒无条带出现.结论RT-PCR法可简单、快速地初步鉴定及区分这几株临床症状相似的病毒感染.
作者:王军军;洪文艳;程刚锋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α--干扰素1b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给予肝炎灵注射液4ml肌注,每日一次、三月后为隔日一次、然后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及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ALT、AST改善明显(P<0.05).HBV-DNA及HBeAg阴转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骨酸痛等流感样症候群.结论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从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何伟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孕妇联合笑气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导乐分娩加笑气吸入镇痛组(研究组)100例与正常分娩组100例(对照组),比较其对镇痛效果、分娩方式、产程、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等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镇痛效果研究组有效率96%,对照组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分娩方式研究组难产率为13%,对照组为34%,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产程研究组(9.16±3.86)h,对照组(13.45±4.55)h,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分娩中提倡导乐陪伴服务模式,配合安全、有效、简便的笑气分娩镇痛技术,将是一种全方位的分娩模式,对提高产科质量,促进母婴安全,降低难产率均有很好的推动.
作者:高爱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山大学附一院内科ICU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用VITEK-60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药敏分析采用K-B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为主要的病原菌,病原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82.2%).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结论开展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对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延缓耐药细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琼英;崔颖鹏;陈冬梅;建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解当前农村居民线虫感染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定性检查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卵.结果本次检查居民1 244人,居民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4.31%、24.28%和2.97%;其中蛔虫和鞭虫感染率以<7岁年龄组高(26.32%和7.37%),钩虫感染率以41~50年龄组高(36.22%).检查小学生1 032人,蛲虫感染率为18.51%.结论黄石阳新农村线虫(特别是钩虫)流行仍十分严重,今后的防治工作应以降低钩虫感染为重点.
作者:陈喜珪;覃金红;罗金萍;彭胜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5.33%;其次为下呼吸道、肠道、腹腔、胆道,分别为23.33%、21.33%、20.00%、18.67%.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6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8.87%.感染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对二性霉素B较高的敏感性,达90%左右;其次为氟康唑,达80%左右.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制霉菌素呈明显的耐药,达70%.真菌混合2种细菌感染者死亡率达80%,明显高于混合1种细菌感染者(P<0.01).应用广谱抗菌素、白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疾病严重程度是重症肝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混合细菌感染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医院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张春兰;陈万山;范慧敏;张健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淋菌性宫颈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998~2003年诊治为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256例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结果256例中支原体感染196例,占76.56%;沙眼衣原体感染31例,占12.11%;两者混合感染29例,占11.33%;所有患者均发现宫颈管内白色脓性分泌物,45例发现宫颈管内触血,占63.16%.阿奇霉素治愈率94.44%,红毒素治愈率70%.结论在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所致的非淋菌性宫颈炎患者中,宫颈管内白色脓性分泌物及颈管内触血是该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治疗药物是阿奇霉素优于红霉素.
作者:李冰;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硫代磷酸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eAg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Hep G22215细胞的HBsAg、HBeAg的表达.设计合成HBV 5个硫代反义寡聚核苷酸(S-asODN)靶序列,观察不同靶序列及联合使用对HBV基因复制和表达的影响.结果本细胞株表达HBsAg、HBeAg的S/C.D均>5,不同靶位点的S-as ODN对HBsAg、HBeAg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及序列特异性,联合用药后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效果有显著的提高.结论S-as ODN对Hep G22215的HBsAg、HBeAg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序列特异性、剂量相关性、联合协同性.
作者:王玉林;汤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胃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胃癌42例和正常胃黏膜24例,对Survivin、Bcl-2和CyclinD1抗体行SP法检测.结果42例胃癌标本中Survivin有35例阳性,其中28例在胞质内表达,7例在核内.2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有5例阳性表达(P<0.001).CyclinD1和Bcl-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6%(20/42),33.3%(14/42).Survivin和CyclinD1表达未显示相关性(P=0.062),与Bcl-2呈负相关(P=0.031).Survivin基因表达均与性别、部位、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但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05).结论Survivin基因蛋白既可在胃癌中表达,又可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除表达于细胞质外,也可表达于细胞核.Survivin独立于Bcl-2之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海涛;江庆萍;邹桂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组织病理及临床资料特点.方法选择248例进行过肝组织病理活检的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按现行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分别作出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比较两者诊断的一致性.结果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轻度的慢性病毒性肝炎,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好,为90.7%.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中度的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6.6%,有部分慢性肝炎中度的患者已发展至肝硬化.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84.8%,临床诊断为慢性肝炎重度患者,其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差,为50%.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的总体符合率为78.6%.结论临床诊断标准对慢性肝炎的诊断有指导意义,但仍不能完全客观反映肝脏的实际状况,必要时应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结合.
作者:甄沛林;谢仕斌;麦强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130例)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110例)维持原治疗方案,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HbAl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HbAlc、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7±1.8)mmol/L,(1.1±1.1)%,(2.2±9.4)mU/L和(0.14±0.31),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吡格列酮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ho1)都有明显下降和改善(P均<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作者:夏碧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6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使用胞二磷胆硷、血栓通、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东菱迪芙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治疗14d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明显优于对照组(67.21%),两组对比(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2例肺结核化疗期类赫氏反应情况.结果此反应发生于痰检阳性的肺结核初治病人,伴有痰菌阳性转阴,胸部X线表现主要渗出性病灶,部分病例有高热、气促、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鉴别肺结核治疗中发生的类赫氏反应与耐药结核的真性恶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周东河;朱建芸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2004年广州市3起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分离的20株菌株和来源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分子特征,为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和疫情控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RAPD)对38株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3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聚类群,分属3个不同的克隆.结论RAPD技术可用于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作者:邓志爱;李孝权;李钏华;张欣强;柴巧学;莫自耀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