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爱;李孝权;李钏华;张欣强;柴巧学;莫自耀
目的了解花都地区疟疾流行趋势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地区1995~2004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特点与趋势分析.结果年均发病率为10.2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例3.22:1;人群分布以外来民工发病数高,占病例总数59.28%;每年发病率持续下降,近3年已达历史低水平.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花都区疟疾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汤国球;蔡师志;沈秋逢;梁振波;姚碧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流动儿童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方法2000~2004年按东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组织接种,服苗对象为4岁以下的适龄儿童(包括新生儿).结果从2000~2004年,4次(8轮,下同)强化免疫活动的每轮报告接种率分别为第一轮98.7%(第二轮98.3%)、99.0%(99.2%)、98.5%(98.7%)、99.2%(99.3%),应种流动儿童以0~岁组和1~岁组儿童多,约占70%,0剂次免疫儿童从0~至3~岁组各年龄组均存在,但主要集中在0~岁组,占77.6%~85.6%之间,抽查农村和集贸市场流动儿童的接种率,发现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抽查流动儿童不同年龄之间的接种率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比较抽查接种率和报告接种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4次强化免疫活动均达到了预期目的,效果是显著的,但仍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作者:叶向阳;钟新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DD)对介入术后血栓性疾病的预测意义.方法892例行心血管介入的病人在术前、术后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定量测定DD.结果病人术后平均DD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动态监测病人术后DD变化,有128例病人DD显著升高(≥1 000mg/L),其中8例为持续性升高,且均发生了血栓事件.结论心血管介入可导致病人血液中DD升高,多为一过性,持续性增高的病人往往提示血栓性疾病的并发症,术后动态监测DD变化,可能有助于筛选发生急性血栓性疾病的高危人群.
作者:李宜富;董少红;罗影平;韩军丽;陈彩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玻璃体积血的B型超声图像特点以助于临床诊断.方法对30只眼玻璃体积血的B型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积血的形态取决于出血的部位、量、时间及玻璃体的性质,其后运动与回声反射的强度相联系,提出粘滞性与成形性是玻璃体积血的两大超声特点.结论B型超声有助于临床诊断玻璃体积血.
作者:胡卫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总结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年7月~2004年7月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经过.结果200例自动肾活检取材450条,取材成功率99%,基本满足临床病理诊断的需要.结论超声引导自动肾活检方法简便、准确、成功率高.自动肾活检的成功取决于熟练的穿插技术及超声医生的丰富经验.
作者:侯春燕;刘思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2004年广州市3起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分离的20株菌株和来源于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分子特征,为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溯源和疫情控制提供有效手段.方法采用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分析(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analysis,RAPD)对38株肠炎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结合SPSS软件构建以上菌株的带型关系系统树状图,对菌株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38株肠炎沙门氏菌的RAPD结果经聚类分析可分为3个聚类群,分属3个不同的克隆.结论RAPD技术可用于肠炎沙门氏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
作者:邓志爱;李孝权;李钏华;张欣强;柴巧学;莫自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3例不能施行Ⅰ期根治术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研究组48例)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除术前化疗给药方式不同外,其它治疗相同,密切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症状明显减轻,肿块缩小,有效率(CR+PR)为83.3%.其中28例经化疗后能行Ⅱ期根治术,经随访5年生存率为45.8%,其中3例术后生存已超过8年.对照组有效率为40%(P<0.01),5例行Ⅱ期根治术,其余只能行姑息手术,5年生存率为22.2%(P<0.01).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可改善直肠癌临床症状,抑制癌转移,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
作者:余新华;李毅刚;朱应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抑郁药联合胃动力药对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以抗抑郁药联合促胃动力药的治疗组30例,以促胃动力药为治疗的对照组22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消化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抗抑郁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确切疗效,与促胃动力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作者:刘华龙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猫、犬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方法用ELISA双抗夹心法对从广州市番禺、白云、荔湾、越秀、天河、芳村、东山7个区的201只猫、狗所采集的唾液进行弓形虫IgG抗体的检测.结果检查猫唾液样本114份,阳性27份,阳性率约为23.7%.狗唾液样本87份,阳性18份,阳性率为20.7%.在广州市的7个区中,猫犬弓形虫的感染率以白云区和番禺区较高.结论广州市宠物猫、狗的弓形虫感染率较高,感染水平与国内其它城市的调查结果相近.
作者:陈代雄;谭嘉庆;胡颖;沈浩贤;李小敏;霍健;刘剑宁;张意钗;蔡悦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斑点法(DIBA)和免疫层析法(ICT)检测登革热抗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他优缺点.方法用ELISA、DIBA和ICT同时检测登革热患者和流行性出血热、疟疾、乙脑、流感、钩体等其他发热患者的DV-IgM/IgG抗体,比较测试结果.结果用ICT法(澳大利亚PANBIOLim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0.4%(32/53),DV-IgG无1例阳性;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4.7%(5/34),DV-IgG无1例阳性.用ELISA法(德国GMBH)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66.0%(35/53),DV-IgG的阳性率为70.2%(40/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35.3%(12/34),DV-IgG的假阳性率为8.8%(3/34).用ELISA法(澳大利亚PANBIO Limited)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75.5%(40/53),DV-IgG的阳性率为49.1%(28/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11.8%(4/34),DV-IgG无1例阳性.用DIBA法(新加坡Genelabs Diagnostics)检测登革热患者DV-IgM的阳性率为84.9%(45/53),DV-IgG的阳性率为64.9%(37/57);检测非登革感染发热患者DV-IgM的假阳性率为47.1%(16/34),DV-IgG无1例阳性.结论通过比较显示,ICT法检测DV-IgM抗体适合在登革热爆发流行期间用作疫区基层医疗单位的早期初筛试验;ELISA法检测DV-IgM/IgG抗体适合在普查及大批量标本检测时使用;DIBA法检测DV-IgM抗体不适合作为初筛试验;DIBA法检测DV-IgG抗体适合在登革热散发期间使用,可作为登革病毒感染的确证实验.
作者:卢业成;陈万山;张复春;王建;尹炽标;唐小平;杨湛;袁小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山大学附一院内科ICU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用VITEK-60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药敏分析采用K-B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为主要的病原菌,病原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82.2%).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结论开展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对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延缓耐药细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琼英;崔颖鹏;陈冬梅;建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001年2月~2004年1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就诊的2 016例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同时进行Uu、Mh和CT的DNA检测.结果690份男性标本中,407份标本呈现阳性结果,总阳性检出率高达58.98%(407/690),其中Uu、Mh和CT单项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74%、6.67%和30.57%;1 326份女性标本中,845份标本呈现阳性反应,总阳性检出率高达63.72%(845/1326),其中Uu、Mh和CT单项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16%、8.37%和21.19%,男性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Uu阳性检出率则明显高于男性(P<0.05),Mh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三个项目总的重叠阳性率为20.04%,其中Uu+CT重叠阳性率为9.57%,Uu+Mh为7.77%,CT+Mh为4.12%,Uu+Mh+CT为1.24%.2001、2002、2003和2004年三个项目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11%、58.21%、58.63%和72.56%.结论Uu、Mh和CT是深圳市NGU重要的致病病原体,总感染率高达62.10%,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三者间的重叠感染在NGU的流行病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李卓成;李延武;徐小平;陈剑雄;吴文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5.33%;其次为下呼吸道、肠道、腹腔、胆道,分别为23.33%、21.33%、20.00%、18.67%.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6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8.87%.感染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对二性霉素B较高的敏感性,达90%左右;其次为氟康唑,达80%左右.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制霉菌素呈明显的耐药,达70%.真菌混合2种细菌感染者死亡率达80%,明显高于混合1种细菌感染者(P<0.01).应用广谱抗菌素、白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疾病严重程度是重症肝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混合细菌感染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医院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张春兰;陈万山;范慧敏;张健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采用WST-1试剂评价姜黄素(curcumin,CU)和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两种植物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外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别加入CU和I3C,CU的终浓度分别为1.7×10-3、8.5×10-3、42.5×10-3 g/ml,I3C的终浓度分别为3.0×10-3、15.0×10-3、45.0×10-3 g/ml.继续培养48h后每组各取6孔加入一定量的WST-1试剂,然后测定OD570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RGR1,每组再各取6孔,加入5g/L结晶紫罗兰染色3min后,加入10g/L十二烷基磺酸钠,测定OD588值.结果WST-1法能以OD值变化反映天然活性成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程度,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仲裁法结果相关性较好.结论WST-1法是一种可以应用于细胞毒性试验和药物抗肿瘤作用筛选和评价的方法.
作者:周颖;朱伟;张全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硫代磷酸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eAg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Hep G22215细胞的HBsAg、HBeAg的表达.设计合成HBV 5个硫代反义寡聚核苷酸(S-asODN)靶序列,观察不同靶序列及联合使用对HBV基因复制和表达的影响.结果本细胞株表达HBsAg、HBeAg的S/C.D均>5,不同靶位点的S-as ODN对HBsAg、HBeAg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及序列特异性,联合用药后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效果有显著的提高.结论S-as ODN对Hep G22215的HBsAg、HBeAg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序列特异性、剂量相关性、联合协同性.
作者:王玉林;汤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清远市HIV/AIDS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4年的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和人行为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2003~2004年共监测各类人群45 716人次,检出HIV感染者89例,检出率为19.47/万.感染者仍以吸毒人群为主(62.92%);感染者中以20~39岁的青壮年比例居多(70.78%),经性传播的感染例数是1999~2002年的3倍.结论清远市注射吸毒人群HIV检出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经性传播感染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表明清远市HIV流行速率明显加快,控制吸毒和卖淫活动,提高各类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是减低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旭豪;海岗;孙小康;李昌海;黄燕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为了解当前农村居民线虫感染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定性检查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蛲虫卵.结果本次检查居民1 244人,居民蛔虫、钩虫和鞭虫的感染率分别为14.31%、24.28%和2.97%;其中蛔虫和鞭虫感染率以<7岁年龄组高(26.32%和7.37%),钩虫感染率以41~50年龄组高(36.22%).检查小学生1 032人,蛲虫感染率为18.51%.结论黄石阳新农村线虫(特别是钩虫)流行仍十分严重,今后的防治工作应以降低钩虫感染为重点.
作者:陈喜珪;覃金红;罗金萍;彭胜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2005年春季广州地区局部暴发流行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的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12月~2005年3月收治的29例确诊流脑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实验室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流脑患者绝大多数(89.6%)为成年患者,以外来人员及民工为主(75.9%),多数患者(62.1%)在同一暴发点,均未接种过流脑疫苗.临床表现典型,轻型2例(6.9%),普通型21例(72.4%),暴发型6例(20.7%).所有患者均出现发热、头痛,呕吐23例(79.3%),瘀点瘀斑23例(79.3%),脑膜刺激征阳性22例(75.9%),意识障碍13例(44.8%).发病早期外周血及脑脊液WBC、血清LDH、CK、CK-MB、ALT、AST、CHE、ALB、BUN、CREAT、GLU、TRIG、CHOL、K、Na、Ca等有不同比例的异常,暴发型尤其显著,治疗后逐渐恢复.并发心肌损害12例,肝损害10例,肾损害3例,7例发生关节炎,关节腔积液4例.普通型和暴发型患者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异常例数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脑膜炎奈瑟氏菌检出率为65.5%(19例),病原菌对青霉素、氯霉素、复方磺胺及头孢曲松均敏感.29例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本次流行以成人民工为主,临床表现典型,暴发型比例高,关节炎发生率较高,多脏器损害比例高,病原体检出率高,常用抗生素敏感,抢救成功率高.
作者:尹炽标;张复春;王建;贾卫东;李凌君;陈燕清;龚兰;唐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自然状态下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现状及该病对肝脏/胆管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活猫的精神状态,处死后肝脏形态及切开后的眼观形态;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胆管及胆囊的病理变化;测定血常规及肝脏功能指标.结果7.3%的肝脏(8/218,218为阳性猫)表面有明显的黄豆粒大小的肿瘤;94%(205/218)的肝脏质地变硬,结缔组织增生;29.8%(25/218)肝脓肿,肝色较黄,小叶结构模糊;54.1%(118/218)胆管内上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感染猫血红细胞显著降低(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对肝脏、胆管及胆囊造成了严重伤害,很可能是肝癌、胆管癌的诱因之一.
作者:梁沛杨;陈守义;胡旭初;徐劲;毕惠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中秋月饼卫生微生物感染和变化情况.方法对2000~2004年花都区中秋月饼卫生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月饼合格率各年之间(P<0.01),各类月饼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000~2004年全区中秋月饼卫生质量良好.
作者:张骊;蔡师志;汤国球;梁振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