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抑郁药联合促胃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刘华龙

关键词:抗抑郁药, 促胃动力药, 功能性消化不良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关系及抗抑郁药联合胃动力药对其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以抗抑郁药联合促胃动力药的治疗组30例,以促胃动力药为治疗的对照组22例,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消化症状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抗抑郁药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有确切疗效,与促胃动力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HBsAg、HBeAg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代磷酸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乙型肝炎病毒HBsAg、HBeAg的影响.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培养Hep G22215细胞的HBsAg、HBeAg的表达.设计合成HBV 5个硫代反义寡聚核苷酸(S-asODN)靶序列,观察不同靶序列及联合使用对HBV基因复制和表达的影响.结果本细胞株表达HBsAg、HBeAg的S/C.D均>5,不同靶位点的S-as ODN对HBsAg、HBeAg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及序列特异性,联合用药后对HBsAg和HBeAg的抑制效果有显著的提高.结论S-as ODN对Hep G22215的HBsAg、HBeAg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表现为序列特异性、剂量相关性、联合协同性.

    作者:王玉林;汤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紫杉醇135 mg/m2,静滴3h,顺铂25mg/m2静滴,均第1天完成;共6~9个疗程,且在第2疗程后3周按乳腺癌根治术方式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CR18例(Ⅲ期15例,Ⅳ期3例),PR 17例(Ⅲ期12例,Ⅳ期5例),NC 6例(Ⅳ期),PD 1例(Ⅳ期);有效率RR(CR+PR)8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痛.结论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罗智辉;孔令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雷州半岛农村臭鼩鼱生物学观察

    目的了解雷州半岛农村臭鼩鼱的生态情况.方法夹日法进行密度调查,同时结合鼠蚤监测所捕获的臭鼩鼱调查其种群构成及繁殖情况.结果臭鼩鼱年均室内、野外密度分别为2.37%、0.61%,年均室内、野外种群构成分别为29.50%、11.54%,年均妊娠率为43.17%.结论臭鼩鼱密度和种群构成受环境、气候和药物影响而改变,繁殖率也与气候、密度密切相关.

    作者:梁秋光;曾敏;李玉莲;张世炎;胡杰;梁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50例重症肝病合并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5.33%;其次为下呼吸道、肠道、腹腔、胆道,分别为23.33%、21.33%、20.00%、18.67%.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6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8.87%.感染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对二性霉素B较高的敏感性,达90%左右;其次为氟康唑,达80%左右.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制霉菌素呈明显的耐药,达70%.真菌混合2种细菌感染者死亡率达80%,明显高于混合1种细菌感染者(P<0.01).应用广谱抗菌素、白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疾病严重程度是重症肝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混合细菌感染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医院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张春兰;陈万山;范慧敏;张健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华支睾吸虫对自然感染动物模型猫肝脏/胆管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了解自然状态下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现状及该病对肝脏/胆管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活猫的精神状态,处死后肝脏形态及切开后的眼观形态;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胆管及胆囊的病理变化;测定血常规及肝脏功能指标.结果7.3%的肝脏(8/218,218为阳性猫)表面有明显的黄豆粒大小的肿瘤;94%(205/218)的肝脏质地变硬,结缔组织增生;29.8%(25/218)肝脓肿,肝色较黄,小叶结构模糊;54.1%(118/218)胆管内上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感染猫血红细胞显著降低(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对肝脏、胆管及胆囊造成了严重伤害,很可能是肝癌、胆管癌的诱因之一.

    作者:梁沛杨;陈守义;胡旭初;徐劲;毕惠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86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研究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支原体对人体泌尿生殖道的感染情况和耐药性.方法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药敏试剂盒对人体泌尿生殖道的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1 865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有1 208例(占64.77%),人型支原体(Mh)感染有29例(占1.55%),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同时感染的有628例(占33.67%).药敏试验显示,支原体对螺旋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美满霉素耐药性栽高.结论近年来,人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且女性的感染多于男性,治疗支原体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

    作者:苏丹;沈有期;廖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疗效和血脂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对血脂的影响.方法2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吡格列酮组(130例)在原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吡格列酮30mg/d,对照组(110例)维持原治疗方案,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HbAlc、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血脂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HbAlc、空腹胰岛素和HOMA-IR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7±1.8)mmol/L,(1.1±1.1)%,(2.2±9.4)mU/L和(0.14±0.31),P均<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变化则无明显差异(P均>0.05);吡格列酮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ho1)都有明显下降和改善(P均<0.01).结论吡格列酮可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改善糖代谢、脂代谢紊乱.

    作者:夏碧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内科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研究中山大学附一院内科ICU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用VITEK-60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药敏分析采用K-B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为主要的病原菌,病原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82.2%).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结论开展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对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延缓耐药细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琼英;崔颖鹏;陈冬梅;建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开平市HIV感染现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开平市艾滋病的流行现状,预测流行趋势.方法对历年收集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从1998~2004年共收集HIV感染者99例,感染人数有逐年上升趋势.HIV感染者主要以青壮年男性为主.主要传播途径为经血传播,占查明例数的90.24%,均为静脉注射毒品,经性途径传播的感染者逐年增加.在娱乐场所服务员、孕产妇中均检出感染者;发现新生儿HIV抗体阳性,提示母婴传播的可能性已存在.结论开平市目前正处在AIDS低流行期,HIV进入一般人群的危险性增大,吸毒人群和性乱人群是今后防止HIV流行的重点,建议采取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作者:梁坚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广州市花都区1995~2004年疟疾流行动态分析

    目的了解花都地区疟疾流行趋势和规律,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对花都地区1995~2004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特点与趋势分析.结果年均发病率为10.25/10万;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性别比例3.22:1;人群分布以外来民工发病数高,占病例总数59.28%;每年发病率持续下降,近3年已达历史低水平.结论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花都区疟疾防治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汤国球;蔡师志;沈秋逢;梁振波;姚碧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深圳市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深圳市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流行病学状况.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001年2月~2004年11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门诊部就诊的2 016例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同时进行Uu、Mh和CT的DNA检测.结果690份男性标本中,407份标本呈现阳性结果,总阳性检出率高达58.98%(407/690),其中Uu、Mh和CT单项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1.74%、6.67%和30.57%;1 326份女性标本中,845份标本呈现阳性反应,总阳性检出率高达63.72%(845/1326),其中Uu、Mh和CT单项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4.16%、8.37%和21.19%,男性CT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而女性Uu阳性检出率则明显高于男性(P<0.05),Mh的阳性检出率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三个项目总的重叠阳性率为20.04%,其中Uu+CT重叠阳性率为9.57%,Uu+Mh为7.77%,CT+Mh为4.12%,Uu+Mh+CT为1.24%.2001、2002、2003和2004年三个项目总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9.11%、58.21%、58.63%和72.56%.结论Uu、Mh和CT是深圳市NGU重要的致病病原体,总感染率高达62.10%,且呈逐年升高趋势,三者间的重叠感染在NGU的流行病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李卓成;李延武;徐小平;陈剑雄;吴文中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不同病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病因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12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234个周期的资料.将女方致不孕的主要因素分5组,A组:双侧输卵管阻塞或缺如或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共86个周期;B组:一侧或双侧输卵管炎,共79个周期;C组:一侧或双侧输卵管积水,共24个周期;D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腺肌症,共24个周期;E组:多次人工受精失败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共21个周期.比较5组间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宫外孕率.结果各组间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A组显著高于C、D组(P<0.05).流产率,E组显著高于A、B组,D组高于B组(P<0.05).宫外孕率,A组显著低于C组.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之前应针对病因预防性治疗,以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

    作者:黄翠玉;陈敦金;吴敬之;史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2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3例)与对照组(6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使用胞二磷胆硷、血栓通、尼莫地平、阿司匹林等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加用东菱迪芙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并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治疗14d后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7%,明显优于对照组(67.21%),两组对比(P<0.01).结论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治疗安全有效,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胃癌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生物学意义及其与CyclinD1 和Bcl-2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情况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选择胃癌42例和正常胃黏膜24例,对Survivin、Bcl-2和CyclinD1抗体行SP法检测.结果42例胃癌标本中Survivin有35例阳性,其中28例在胞质内表达,7例在核内.2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有5例阳性表达(P<0.001).CyclinD1和Bcl-2在胃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47.6%(20/42),33.3%(14/42).Survivin和CyclinD1表达未显示相关性(P=0.062),与Bcl-2呈负相关(P=0.031).Survivin基因表达均与性别、部位、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但在高、中分化胃癌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低分化腺癌(P=0.005).结论Survivin基因蛋白既可在胃癌中表达,又可在正常胃黏膜中表达;除表达于细胞质外,也可表达于细胞核.Survivin独立于Bcl-2之外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海涛;江庆萍;邹桂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鼠疫菌EV株免疫球蛋白反向血凝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

    目的进一步了解鼠疫反向血球凝集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用鼠疫EV株和其他试验菌株分别在28℃和37℃培养和EV株感染小白鼠脏器进行鼠疫反向血球凝集试验.结果能检出鼠疫菌EV株2.5×104个菌/mi,与其他菌≥5×106个菌才出现交叉凝集,而且部份液体混浊.EV株37℃培养感染小白鼠72h脏器悬液稀释度1:2560时能检查出F1抗原.检出率60%~80%.结论鼠疫反向血凝试验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好的,鼠疫菌F1在37℃培养才能产生检出、28℃培养不能产生检出.

    作者:杨华源;刘小华;张曼碧;潘珠;黄济英;杨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32名低龄儿童应用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初次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为了评价孩尔来福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在本地区低龄儿童应用中的初次免疫效果.方法对初次应用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免疫的2~6岁甲肝易感儿童132人随机分成4组,观察初次免疫后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检测免疫后1、3、6、7个月的血清抗甲肝病毒抗体(抗-HAV)阳转率和滴度(GMT).结果显示孩尔来福甲型肝炎无局部及全身反应,初次免疫后1、3、6、7个月抗-HAV阳转率分别为100%、97.83%、100%、100%,抗-HAV滴度分别为744.35mIU/ml、524.41mIU/ml、354.34mIU/ml、333.13mIU/ml.结论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表明孩尔来福甲型肝炎灭活疫苗在低龄儿童中应用是非常安全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儿童型每剂含病毒抗原250U,适用于儿童接种.

    作者:梁光钧;罗荣珍;戚佩玲;李玉珠;张金莲;张家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压变化与肝硬化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研讨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压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按照Child-Pugh分级,将149例肝硬化患者分成Ⅰ、Ⅱ和Ⅲ组,其中A级(Ⅰ组)45例、B级(Ⅱ组)49例、C级(Ⅲ组)55例.比较各组的血压差异.并进行随访血压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Ⅰ组平均血压为(129.2±8.6)/(76.3±6.6)mmHg;Ⅱ组为(118.1±8.6)/(71.8±5.3)mmHg;Ⅲ组为(101.3±9.1)/(64.2±5.5)mmHg.提示患者血压随Child-Pugh分级增加而下降(P<0.05).随访发现,外周血压低的患者生存时间更短.结论患者的外周血压直接与肝功能好坏有关.外周血压降低提示患者的预后不佳.

    作者:李剑;陈平湖;叶伟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东莞市暂住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分析

    目的探索暂住人口结核病控制项目管理和治疗经验.方法采用世界银行贷款中国结核控制项目的管治方法,对暂住人口涂阳肺结核病人实施DOTS管理和免费治疗.结果2001年8月~2004年6月登记的暂住人口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805例,治愈率为98.5%,阴转率为99.1%,达到常住人口的治疗效果.结论对暂住人口肺结核病人实施DOTS管理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

    作者:张锡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妇科炎症患者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妇科炎症患者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并研究其相关性和致病机理.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820例妇科炎症患者生殖道分泌物进行CT和UU检测并分析.结果458例阴道炎患者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10.26%和65.94%,270例宫颈炎患者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11.85%和60.00%,92例盆腔炎患者CT和UU的检出率分别为3.26%和45.65%,CT和UU同时阳性阴道炎患者有24例、宫颈炎患者有13例、盆腔炎患者有1例.在各组中CT与UU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而各组之间CT、UU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提示CT、UU的感染与妇科炎症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免疫性条件致病,对妇科炎症患者应重视CT和UU的检测.

    作者:谢文锋;罗招凡;许常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α--干扰素1b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给予肝炎灵注射液4ml肌注,每日一次、三月后为隔日一次、然后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及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ALT、AST改善明显(P<0.05).HBV-DNA及HBeAg阴转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骨酸痛等流感样症候群.结论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从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何伟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