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WST-1细胞增殖试剂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周颖;朱伟;张全新

关键词:WST-1法, 抗肿瘤, 细胞增殖度
摘要:目的采用WST-1试剂评价姜黄素(curcumin,CU)和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两种植物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外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别加入CU和I3C,CU的终浓度分别为1.7×10-3、8.5×10-3、42.5×10-3 g/ml,I3C的终浓度分别为3.0×10-3、15.0×10-3、45.0×10-3 g/ml.继续培养48h后每组各取6孔加入一定量的WST-1试剂,然后测定OD570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RGR1,每组再各取6孔,加入5g/L结晶紫罗兰染色3min后,加入10g/L十二烷基磺酸钠,测定OD588值.结果WST-1法能以OD值变化反映天然活性成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程度,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仲裁法结果相关性较好.结论WST-1法是一种可以应用于细胞毒性试验和药物抗肿瘤作用筛选和评价的方法.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内科ICU常见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研究中山大学附一院内科ICU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用VITEK-60细菌鉴定仪鉴定病原菌,药敏分析采用K-B法.结果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仍为主要的病原菌,病原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82.2%).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高.结论开展对细菌的耐药监测并及时向临床反馈,对合理选用抗生素并延缓耐药细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覃琼英;崔颖鹏;陈冬梅;建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引起急性腹泻的两种变形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引起急性腹泻的普通变形杆菌与奇异变形杆菌种类特征,耐药性与其菌种的关系.方法对2002年9月~2004年9月急性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127株,普通变形杆菌30株进行鉴定.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普通变形杆菌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头孢他定、头孢吡肟,亚胺培南耐药率在20%以下,可作为经验首选药物,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为100%耐药.但奇异变形杆菌对抗生素敏感性好,氨苄青霉素,头孢噻吩耐药率在23%以下.结论两种变形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有较大区别,治疗时可根据菌种选择抗生素,同时,通过某些药敏试验结果还可以协助菌种鉴定.

    作者:陈日荣;李慧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华支睾吸虫SPE16.9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目的通过筛选eDNA文库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及其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华支睾吸虫cDNA文库进行筛选,通过Blastn程序进行序列比对,识别华支睾吸虫新基因,并应用软件程序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到一个475bp的核酸序列,编码153aa,理论分子量为16.9kDa,理论等电点(pI)为6.19,疏水氨基酸(AILFWV)占36%,带电荷氨基酸(RKHYCDE)占30%,极性氨基酸(NCQSTY)占28%,酸性氨基酸(DE)和碱性氨基酸(KR)各占9%.经BLAST分析,该蛋白属于ML域(MD-2-related lipid-recognition)家族,是一个新的分泌蛋白基因.结论发现华支睾吸虫分泌蛋白基因,可能有作为诊断候选抗原的价值.

    作者:徐劲;陈守义;魏全德;谢红艳;胡旭初;余新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广州市花都区2000~2004年月饼卫生微生物检测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花都区中秋月饼卫生微生物感染和变化情况.方法对2000~2004年花都区中秋月饼卫生监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月饼合格率各年之间(P<0.01),各类月饼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000~2004年全区中秋月饼卫生质量良好.

    作者:张骊;蔡师志;汤国球;梁振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观察

    目的探讨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α--干扰素1b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另给予肝炎灵注射液4ml肌注,每日一次、三月后为隔日一次、然后观察肝功能,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疗程结束及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TBI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对照组ALT、AST改善明显(P<0.05).HBV-DNA及HBeAg阴转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少数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肉骨酸痛等流感样症候群.结论α-干扰素1b联合肝炎灵注射液能明显抑制HBV复制,从而有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无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何伟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雷州半岛农村臭鼩鼱生物学观察

    目的了解雷州半岛农村臭鼩鼱的生态情况.方法夹日法进行密度调查,同时结合鼠蚤监测所捕获的臭鼩鼱调查其种群构成及繁殖情况.结果臭鼩鼱年均室内、野外密度分别为2.37%、0.61%,年均室内、野外种群构成分别为29.50%、11.54%,年均妊娠率为43.17%.结论臭鼩鼱密度和种群构成受环境、气候和药物影响而改变,繁殖率也与气候、密度密切相关.

    作者:梁秋光;曾敏;李玉莲;张世炎;胡杰;梁练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同型半胱氨酸和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A66G基因多态性与 Alzheimer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SR)A66G基因多态性与Alzheimer病的关系.方法运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和荧光偏振法(FPIA)检测66例Alzheimer病及143例正常人MSR A66G基因多态性和血浆总Hcy水平.结果Alzheimer病组MSR A66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9.39、59.09和1.52,对照组分别为37.76、59.44和2.80,MSR A66G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 05).Alzheimer病病例组与对照组血浆Hcy分别为(14.72±6.2)μmol/L和(10.9±2.4)μmol/L,两者差异有显著差异(P<0.05).Alzheimer病患者血浆总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MSRA66G多态性与Alzheimer病无明显相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Alzheimer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作者:陈盛强;王延平;柳息洪;黄韶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白介素12对老年人肺结核发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老年性肺结核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01年3月~2003年3月间收治新登记涂阳老年肺结核病人54例,青壮年肺结核51例病人,健康老人41例及健康青壮年75例的血浆IL-12,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所有肺结核病人血浆内IL-12水平均较正常组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老年肺结核组IL-12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老年组(P<0.05).老年性肺结核和青壮年肺结核组IL-12的水平均降低,而老年性组比青壮年组降低更为明显,有显著性差异(P<0.05).正常青壮年组IL-12水平均高于所有老年组及青壮年结核病人组及正常老年组.结论监测老年肺结核病人体内IL-12水平对结核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都有一定意义.

    作者:张乐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出血患者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DD基因型研究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与脑出血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150名健康人(normotensive controls,NT)及6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ACE I/D基因多态性.结果脑出血患者的DD基因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ACE基因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携带者可能是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易感因素.

    作者:赵永阳;张阮章;石之驎;蔡坤皓;陈锦伦;王沙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硫酸镁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中SOD、MDA、NO、 ET、TXA2、PGI2的影响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前列环I2(PGI2)的影响.方法硫酸镁治疗中度轻度子痫前期患者75例,观察患者血中治疗前后的SOD、MDA、NO、ET、TXA2、PGI2、平均动脉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血中SOD、NO、PGI2、ET、MDA、TXA2较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前后患者平均动脉压变化无差异(P均>0.05).结论硫酸镁治疗对轻度子痫前期患者SOD、MDA、NO、ET、TXA2、PGI22有影响,但不影响患者平均动脉压.

    作者:李维枢;余琳;陈敦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种轻比重溶液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附797例总结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局部麻醉剂,以轻比重溶液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疗效.方法采用1.5%奴夫卡因、0.1%丁卡因、1%利多卡因、0.2%布比卡因用于临床麻醉观察其效果.结果771例麻醉满意,肌松良好,生理扰乱少,各溶液组麻醉发挥作用时间各有不同.结论由于溶液浓度低,脊神经阻滞程度轻,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田丰;沙宜芳;张坤全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乌体林斯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乌体林斯对耐多药肺结核(MDR-PTB)的疗效.方法将102例MDR-PT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采用3VZEPtA/15VZE方案加乌体林斯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3VZEPtA/15VZE方案治疗.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86.5%,X线胸片病灶吸收率为98.1%,空洞闭合率为81.6%,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乌体林斯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提高免疫细胞活性,是一种较好的免疫制剂.

    作者:余荣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WST-1细胞增殖试剂在抗肿瘤药物筛选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WST-1试剂评价姜黄素(curcumin,CU)和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两种植物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在体外抑制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增殖的效果.方法体外培养人鼻咽癌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别加入CU和I3C,CU的终浓度分别为1.7×10-3、8.5×10-3、42.5×10-3 g/ml,I3C的终浓度分别为3.0×10-3、15.0×10-3、45.0×10-3 g/ml.继续培养48h后每组各取6孔加入一定量的WST-1试剂,然后测定OD570值,计算细胞相对增殖度RGR1,每组再各取6孔,加入5g/L结晶紫罗兰染色3min后,加入10g/L十二烷基磺酸钠,测定OD588值.结果WST-1法能以OD值变化反映天然活性成份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程度,与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仲裁法结果相关性较好.结论WST-1法是一种可以应用于细胞毒性试验和药物抗肿瘤作用筛选和评价的方法.

    作者:周颖;朱伟;张全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r-tPA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与尿激酶(UK)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方法将88例AC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UK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r-tPA、UK溶栓和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疗.结果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5);r-tPA组的显效率(48.28%)和总有效率(86.21%)稍优于UK组(分别为41.38%和82.76%),但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出血并发症及死亡率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tPA与UK早期溶栓治疗ACI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相似,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蓝瑞琼;蒋亚斌;陆正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华支睾吸虫对自然感染动物模型猫肝脏/胆管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目的了解自然状态下猫感染华支睾吸虫的现状及该病对肝脏/胆管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观察活猫的精神状态,处死后肝脏形态及切开后的眼观形态;通过病理切片观察肝脏、胆管及胆囊的病理变化;测定血常规及肝脏功能指标.结果7.3%的肝脏(8/218,218为阳性猫)表面有明显的黄豆粒大小的肿瘤;94%(205/218)的肝脏质地变硬,结缔组织增生;29.8%(25/218)肝脓肿,肝色较黄,小叶结构模糊;54.1%(118/218)胆管内上皮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感染猫血红细胞显著降低(P<0.0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升高(P<0.05).结论华支睾吸虫对肝脏、胆管及胆囊造成了严重伤害,很可能是肝癌、胆管癌的诱因之一.

    作者:梁沛杨;陈守义;胡旭初;徐劲;毕惠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50例重症肝病合并院内真菌感染的病例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和药敏特点.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资料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50例重症肝病患者医院真菌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为主,占45.33%;其次为下呼吸道、肠道、腹腔、胆道,分别为23.33%、21.33%、20.00%、18.67%.感染菌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占50.67%;其次为热带念珠菌,占18.87%.感染真菌对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为:对二性霉素B较高的敏感性,达90%左右;其次为氟康唑,达80%左右.对益康唑、酮康唑、伊曲康唑、咪康唑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而对制霉菌素呈明显的耐药,达70%.真菌混合2种细菌感染者死亡率达80%,明显高于混合1种细菌感染者(P<0.01).应用广谱抗菌素、白细胞减少、侵袭性操作、疾病严重程度是重症肝病并发真菌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P<0.01).结论重症肝病患者院内真菌感染混合细菌感染预后差,死亡率极高;医院感染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有一定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预防和治疗医院真菌感染需采取综合措施.

    作者:张春兰;陈万山;范慧敏;张健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万乃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万乃洛韦治疗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8例中老年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万乃洛韦,每次300mg,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口服阿昔洛韦,每次200mg,每日5次.两组疗程均为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9.9,P<0.01);患者各项症状、体征、消退时间,治疗组明显较对照组缩短(P<0.01);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显著性(x2=9.9,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5%,对照组为1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万乃洛韦治疗中老年人带状疱疹疗效优于阿昔洛韦组,而且起效快、疗程短、安全.

    作者:陈焕英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临床价值的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治疗中晚期直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将93例不能施行Ⅰ期根治术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组(研究组48例)和静脉化疗组(对照组45例),两组患者除术前化疗给药方式不同外,其它治疗相同,密切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结果研究组症状明显减轻,肿块缩小,有效率(CR+PR)为83.3%.其中28例经化疗后能行Ⅱ期根治术,经随访5年生存率为45.8%,其中3例术后生存已超过8年.对照组有效率为40%(P<0.01),5例行Ⅱ期根治术,其余只能行姑息手术,5年生存率为22.2%(P<0.01).结论动脉灌注化疗安全、有效,可改善直肠癌临床症状,抑制癌转移,提高手术切除率及生存率.

    作者:余新华;李毅刚;朱应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紫杉醇135 mg/m2,静滴3h,顺铂25mg/m2静滴,均第1天完成;共6~9个疗程,且在第2疗程后3周按乳腺癌根治术方式行手术切除治疗.结果CR18例(Ⅲ期15例,Ⅳ期3例),PR 17例(Ⅲ期12例,Ⅳ期5例),NC 6例(Ⅳ期),PD 1例(Ⅳ期);有效率RR(CR+PR)83.3%.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肌肉关节疼痛、胃肠道反应及周围神经痛.结论TP方案新辅助化疗治疗Ⅲ、Ⅳ期乳腺癌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耐受.

    作者:罗智辉;孔令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清远市2003~2004年HIV/AIDS监测

    目的了解清远市HIV/AIDS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4年的常规监测、哨点监测和人行为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市2003~2004年共监测各类人群45 716人次,检出HIV感染者89例,检出率为19.47/万.感染者仍以吸毒人群为主(62.92%);感染者中以20~39岁的青壮年比例居多(70.78%),经性传播的感染例数是1999~2002年的3倍.结论清远市注射吸毒人群HIV检出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经性传播感染例数呈明显上升趋势,表明清远市HIV流行速率明显加快,控制吸毒和卖淫活动,提高各类人群的自我防范意识是减低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手段.

    作者:朱旭豪;海岗;孙小康;李昌海;黄燕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