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少兰
目的确立冰冻红细胞标准制备方法.方法通过比较手工法及洗血仪制备程序及冰冻红细胞质检结果,探索出适制备方法.结果洗血仪制备产品的上清游离Hb、甘油残余量、红细胞回收率等指标优于手工法,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结论洗血仪程序可作为冰冻红细胞标准制备程序.
作者:赵阳;黎世杰;陈扬凯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IL-18在原发性高血压危象中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动态检测40例原发性高血压危象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L-18的含量,并用简单相关分析血清IL-18的含量变化与血压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危象患者血清IL-18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91.34±56.28 ng/L vs 64.81±14.33 ng/L,P<0.01);治疗后12 h后患者血清IL-18的含量则明显下降(191.34±56.28 ng/Lvs144.63±54.33 ng/L,P<0.05),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144.63±54.33 ng/L vs 64.81±14.33 ng/L,P<0.01);治疗3 d后病人的血清IL-18的含量则基本恢复致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81.67±37.53 ng/L vs 64.81±14.33 ng/L,P>0.05).且危象期患者的血清IL-18的含量与收缩压呈明显的正相关性(r=0.48,P<0.05),但与舒张压之间则无明显的相关性(r=0.24,P>0.05).血清IL-18的含量随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危重而升高,血压下降而下降,且与其收缩血压呈明显的正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IL-18可能参与了原发性高血压危象的发病机制,检测患者的血清IL-18的含量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效果.
作者:李高松;马中富;梨镇垣;唐皓;叶海宁;梁艳冰;曾春;刘秀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73年Jones[1]首先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例棘阿米巴性角膜炎(Acanthamoeba keratitis,AK),直至80年代中期本病仍属一种罕见的寄生虫性眼病,但自1985年角膜接触镜(contact lens CL)的推广普及,由棘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眼角膜病报道逐渐增多.金秀英于1992年[2]首先报道了我国第一例棘阿米巴角膜炎病例,是由角膜接触镜配戴不当而致,自此,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报道呈快速上升趋势.本文就近10年来我国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恩英;徐克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综述了疟疾的现状、恶性疟原虫基因组的特点及其研究意义.
作者:伍忠銮;余新炳;吴忠道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2年底,在中国等地爆发的SARS令我们更加关注野生动物新现传染病.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野生动物新现传染病对人类健康,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影响.
作者:方顺丽;伦照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肝破裂预后与肝破裂本身的类型、程度有关外,更与急救措施是否及时、得力以及合并伤情况有关.方法采用单纯缝合、大网膜填塞、缝合并用明胶海绵压迫、不规则肝部分切除,纱布填塞、肝右动脉结扎、肝固有动脉结扎、大网膜纱布填塞附加胆总管减压.结果痊愈43例,死亡5例,1例死于早期失血性休克,另4例死于腹腔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及时有效的复苏,做好肝实质损伤后出血的局部处理是救治肝破裂的关键.
作者:刘国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深圳市大鹏镇1993~2001年疟疾预防和控制工作,为进一步实施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深圳市大鹏镇近年来疟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1993~2001年间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防治工作,该地区的疟疾发病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现已基本实现零病例.结论疟疾预防控制工作经证实有效,应该进一步加强.
作者:陈维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ARS期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方法对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的100名曾在SARS一线工作的护理人员进行自编的问卷调查及SCL-90及成人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结果(1)EPQ各因子分在不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2)SCL-90各因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3)回归分析显示有显著性意义的因子依次为人际敏感、焦虑、抑郁、躯体化、内外向、掩饰虚假和情绪稳定性.结论健康的心理状态,良好的个性是抵御突发事件对护理人员不良心理影响的重要因素,前者更为重要.
作者:易利人;黄焕章;周丹;李艳嫦;韩雪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应用于黄体期避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门诊就诊的身体健康、无甾体避孕药禁忌症,无保护性生活超过120h,或在同一周期中有多次性生活的妇女,自愿要求避孕以避免非意愿妊娠,并保证服药至下次月经不再同房或坚持使用屏障避孕者,有效观察人数68人.在下次预期月经来潮前10d之内,口服米非司酮25mg,早晚两次,连服2d,总量为100mg.48h后口服米索前列醇400μg.月经提前来潮,按时,延迟来潮均为成功,尿HCG(+)、B超证实孕囊大小与月经相符为失败.结果68例中有4例妊娠,总有效率为94.1%.妊娠率与服药前的性生活次数呈正相关,次数越多怀孕的机率越大.副反应轻微,一般不必处理.月经改变以月经延迟多见.结论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用于黄体期,为那些无保护性生活超过120h或同一周期有多次性生活的妇女,尤其青少年、未产者、不适宜IUD避孕者,提供了一种预防非意愿妊娠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涂冬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N-甲基-N-亚硝脲(N-methyl-N-nitrosourea,MNU)对SD大鼠光感受器细胞毒性作用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雌性SD大鼠76只,分12组,正常对照组4只,其余组各6只.于大鼠生后50d,分别一次腹腔注射MNU 40mg/kg、60mg/kg和80mg/kg.在MNU处理后24h、48h、3d和7d,处死大鼠,取眼球,做组织学检查.结果不同剂量的MNU均引起视网膜损伤,其损伤的程度与MNU剂量呈正比.作用24h后,可见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核固缩和光感受器细胞外节部定向障碍;48h或3d后,可见光感受器细胞丧失;7d后,外颗粒层和光感受层仅剩下少数几层或几乎完全消失.结论MNU对大鼠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该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作者:林少春;杨锦南;陈慷;胡世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理康复护理.方法将86例脑卒中患者分自理组及非自理组,并采用三种不同方法了解其是否有情绪障碍.结果86例患者有58例出现情绪障碍,非自理组明显高于自理组.通过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康复护理,出院时有56例情绪障碍消失,占96.5%.结论早发现、早处理脑卒中患者的情绪障碍对其整体康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少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基因芯片(或DNA芯片、微阵列)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在1cm左右的芯片上可以同时分析几百至数万个基因,具有高通量、快速获取有关生物学信息的特点,在基因表达谱分析、疾病诊断和预测、病原体检测、药物筛选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病毒性肝炎是一种重要传染病,基因芯片将在肝炎病毒的检测中显示其价值.
作者:陈伟;李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近年来新开展采用自体足底皮移植修复眼睑缺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自体足底皮的取材制备与保存方法,足底皮移植修复眼睑缺损术前后护理.结果手术前后恰当的护理措施,可促进手术的成功,效果满意.结论采用自体足底皮来修复眼睑的形态和功能,使患者保留了美丽,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作者:李熔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华支睾吸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的质量控制体系,并以此对试剂盒进行质量监控.方法建立了由200份确诊病人血清混合而成的阳性质控品和由200份非流行区健康人血清混合而成的阴性质控品,确定了包括对阳性质控品和阴性质控品的检测标准.结果对10年104批次共101万人份的诊断试剂盒进行了监测,阳性质控品和阴性质控品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444和0.066,总阳性质控品和总阴性质控品变异系数分别为7.60%和10.72%.结论华支睾吸虫病快速诊断试剂盒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质量监测体系也是一种性能可靠、行之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
作者:崔惠儿;胡绍良;潘波;方悦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的抗原性及其序列.方法利用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Ts-Ig)筛选噬菌体12肽库,以旋毛虫幼虫抗原(TsA)为对照,通过ELISA鉴定筛选所获抗原模拟表位(T1-T6)的抗原性,同时检测这些模拟抗原的DNA序列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结果T1-T6灵敏性及特异性与TsA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T3,T6与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高于TsA(P<0.05),T6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亦高于TsA(P<0.05).T1-T6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同源性,其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均相同,依次为:苯丙氨酸(F),天冬酰胺(N),脯氨酸(P).结论筛选噬菌体12肽库获得的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有望发展成为新型旋毛虫病诊断抗原,而F,N,P三个氨基酸残基可能与其较好的抗原性有关.
作者:潘虹;姜昌富;李天群;雷家慧;时红波;魏兰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恶性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重组蛋白纯化和复性的佳条件.方法重组质粒PGEX-4T-1-LDH在E coli BL21中表达,表达产物用酶裂解法洗涤、变性、复性、Q-Sepharose High Performance离子交换层析方法纯化.结果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其纯度达到95%.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纯化效果好.
作者:李莉;宁云山;吴英松;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在流行期间,做好发热病人隔离留院进行医学观察,是保证不漏掉1个病人,防止SARS疫情扩散的有效措施,也是稳定社会,安定人心的一项重要手段.
作者:陈建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经口感染弓形虫速殖子小鼠血清及肠道分泌物中IgA含量的变化,探讨肠道粘膜免疫应答机制.方法将6~8周龄BALB/c小鼠10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感染组.感染组灌胃接种RH株弓形虫速殖子5×104个/只,对照组给予等量PBS.于感染后第2、4、6、8、10、13、16、19、22、25天,每组各5只小鼠分别处死,摘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收集肠道冲洗液,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肠液IgA含量.结果对照组血清IgA抗体于第4~8天缓慢升高后保持平稳;感染组小鼠血清IgA水平从第8天起迅速升高,第10天达到高峰,之后迅速下降并接近对照组的水平,第25天再度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血清IgA水平在第10、25天显著升高(P<0.01).肠液IgA含量明显高于血清,两组小鼠肠道冲洗液中的IgA抗体于第4、6天逐渐升高之后,对照组保持平稳,而感染组于第8天骤然下降并低于升高前的水平,之后又迅速升高,于第13天达到峰值,随后下降并接近对照组水平;第8和13天感染组IgA抗体含量显著低于和高于(P<0.01)对照组.结论BALB/c小鼠经口感染弓形虫,可有效诱导肠道粘膜的免疫应答,产生高水平的IgA抗体,发挥局部抗虫作用;提示IgA抗体产生变化规律与虫株毒力及小鼠免疫反应特性等因素有关.
作者:韩剑峰;殷国荣;刘红丽;申金雁;元海军;沈嬿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徐闻县目前疟疾防治工作状况,为今后制定疟疾防治规划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徐闻县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3个乡镇9个管区作为调查点,采用工作人员逐户上门问卷调查;对医疗机构和私人诊所抽查处方和血检登记;学生疟防知识问卷调查等.结果共调查121543人,发现2002年有疟史22人(其中恶性疟5人),发病率为1.81/万;三个镇同期报告疟疾疫情为0,漏报率为100%.三个镇共问卷中小学生928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67人,知晓率7.22%;村民走访4540人,其中知晓疟防知识231人,知晓率5.13%.结论徐闻县各镇普遍存在疟疾疫情漏报,村民和学生疟防知识贫乏,自我保护意识差,各卫生院缺乏镜检器材和检验员镜检技术差.
作者:林荣幸;潘波;邹勉;懂家纯;周大森;张启明;吴军;吴文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确保血液质量与临床用血安全和无偿献血制度可持续发展.方法采用体检时心理咨询与问卷调查方法对2100例无偿献血者各种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结果2100例无偿献血者中,各种心理状态归纳如下:发扬救死扶伤精神的心理43.14%占主要;健康投资心理14.05%;防病心理11.33%;体检心理19.67%;尝试心理4.29%;惧痛心理3.29%;隐匿心理1.81%;其他2.43%.结论加强<献血法>及血液生理知识的宣传,尤其是领导层宣传;提高献血者的献血意识;提高医护人员素质和高效优质的服务,确保献血者心身健康,以利于安全献血.
作者:周银素;林锦源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