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的改革对策

陈志群

关键词:护理质量管理, 改革对策, 质量管理机制, 护理管理者, 医学模式, 社会经济, 谋求发展, 机遇, 护理学科, 管理学科, 转变, 制面, 医院, 健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身心整体的健康更加重视,对护理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同时,护理学科和医院管理学科的发展,使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面临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现代护理管理者应及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发展,使护理的质量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鞘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cDNA的克隆

    目的从海鞘体内分离可能存在的编码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GRK)的cDNA克隆,确定其分子特征、研究其转录产物表达情况.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序列分析、3′ RACE等方法.结果得到了海鞘的一种GRKcDNA克隆,将其命名为Ci-GRK1.从序列分析及分子遗传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Ci-GRK1与人类GRK5的同源性高,其次是果蝇GRK2.Ci-GRK1mRNA在海鞘胚胎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及其在幼虫体内均有表达.结论 Ci-GRK1有可能在海鞘胚胎发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韩春艳;钟雪云;日下部岳广;津田基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源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病毒部分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目的从我国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中寻找贾第虫病毒.方法对人源贾第鞭毛虫北京株进行了体外纯培养,将其总核酸电泳,并用DNA酶和RNA酶处理.根据已发表的蓝氏贾第虫病毒基因序列合成一对引物并进行RT-PCR,将产物回收后连接到Pmd18-T载体上进行克隆并测序,通过BLAST对Gen Bank进行同源性搜索.结果在贾第虫总核酸电泳图谱上观察到一个分子量约7.0kb的片段.该核酸不能被DNA酶(100μg/ml)降解.但可被RNA酶(10μg/ml)降解.经RT-PCR扩增后得到1条预计856bp的片段,所得序列与蓝氏贾第虫病毒基因同源性为98%.结论在我国人源贾第鞭毛虫北京株中发现贾第虫病毒,该病毒属于蓝氏贾第虫病毒.

    作者:田宗成;张西臣;李建华;尹继刚;杨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80例急性血吸虫病人吡喹酮疗效的追踪观察

    目的现场评价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的效果.方法 80例急性血吸虫病人经吡喹酮治疗后的次年开始,采用询检、体检、肝功能检查和B超以及粪检、IHA、ELISA等诊断方法进行6年随访追踪观察.结果以粪检阳性是否转阴作为治愈与否的标准,治后4年治愈率为100%;血清免疫学实验2年内无明显转阴,自第3年起部分转阴,治后5年IHA和ELISA的阴转率分别达到93.4%和90.0%.观察期间,粪检完全转阴后,仍然有2例急血病人转化为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结论吡喹酮有效治疗急性血吸虫病人后,辅以正常的护肝治疗仍然不能完全阻断晚期病人的发生.

    作者:廖治军;汪世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吸虫肺期童虫抗原的应用前景

    候选抗原分子的筛选仍然是血吸虫病疫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就血吸虫童虫抗原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疫苗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孟玮;吴忠道;余新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开平市1993~2000年应用阿苯哒唑驱虫糖防治肠道线虫感染效果研究

    目的人体寄生虫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根据广东省寄生虫病防治规划要求,探索大规模集体防治肠道线虫病方法,开展本项目研究.方法第一阶段,1993~1997年在全市中小学校、幼儿园学生中开展每年1次集体服食阿苯哒唑驱虫糖防治肠道线虫感染;第二阶段,1998~2000年在全市居民中开展每年1次集体服食阿苯哒唑驱虫糖防治肠道线虫感染.服食驱虫糖前后,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改良加藤氏法等方法粪检,观察防治效果.结果 1993~2000年共有1244317人次服食,学生服食率高达94.0~96.4%,居民服食率达56.0~93.6%.人群肠道线虫感染率由1993年服药前的54.9%降至2000年的6.1%.其中蛔虫由32.7%降至4.6%,钩虫由11.6%降至0.4%,鞭虫由13.6%降至1.7%,蛲虫由14.5%降至2.4%,治愈了32.7万人次,防治效果显著.结论阿苯哒唑为广谱低毒的防治寄生虫病药物,药糖香甜可口,副反应轻(副反应率3.0%),适合于大规模防治肠道线虫感染.

    作者:吴松润;司徒荣阮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后基因组时代的疟疾研究

    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测序有望带来疟疾研究方法的革命.除了简单的基因发现,基因组测序将便于综合鉴定寄生虫发育阶段的基因表达、病理,以及对药物治疗和宿主遗传背景等环境变量的反应.本文综述了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测序计划的近况和为功能基因组学开发的生物信息学及其分析工具的应用,其目的是根据对疟原虫生物学的深入观察,确定合理的、基于信息的、新的防治策略和目标.

    作者:胡旭初;吴忠道;余新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宫外孕21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出血性输卵管炎致急腹症的发病特点、规律,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1月收治的21例出血性输卵管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诊断为出血性输卵管炎;13例误诊为宫外孕;5例保守治疗;16例手术治疗均治愈.结论本病发病诱因多与近期宫腔内操作或妇科手术史有关,发病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内出血少,很少发生休克;血红蛋白下降缓慢,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作者:刘月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浅谈护生毕业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是将来踏入临床工作必经的、重要的一步,而临床毕业实习又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在临床带教中,护生毕业实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实习初期不适应角色的转变,存在陌生、紧张的心理;实习时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自信;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知识有待提高;工作时沟通的技巧掌握不好;整体护理意识不够;执行规章制度不认真;见工前后思想波动大,容易出错.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帮助和解决是保障护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成为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的关键.

    作者:王思琛;张振路;邹燕薰;柯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公共场所空气消毒研究

    目的探索公共场所空气有效的消毒方法和理想的空气消毒剂.方法用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过氧乙酸和甲醛进行实验室抑菌试验和8家公共场所的现场空气消毒试验.结果 2%甲醛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伤寒杆菌的抑菌浓度低(0.0313%);现场空气消毒试验表明:优氯净(含有效氯10%,100ml/m3呼吸带高度喷雾)、过氧乙酸(5%,0.5ml/m3地面喷洒)和甲醛(0.2%,0.5ml/m3,1.0ml/m3地面喷洒)杀菌率分别为63.18%、47.98%、34.01%和69.85%.结论在公共场所进行空气消毒,用100ml/m3优氯净(含有效氯10%)实施呼吸带高度喷雾消毒,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效果,无刺激性.

    作者:魏安业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VEGF抑制血清撤离诱导的颊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目的体外实验中初步观察VEGF对血清撤离诱导的人颊鳞癌BCaCD885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CaCD885细胞培养于完全RMPI 1640(10%胎牛血清)、无血清RMPI 1640、含VEGF(50ng/ml)的无血清RMPI 1640,48h后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癌细胞形态变化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发生比率.结果无血清RMPI 1640培养组BCaCD885细胞凋亡增加,而含VEGF(50ng/ml)的无血清RMPI 1640培养组的细胞凋亡率低,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外源加入的VEGF可抑制血清撤离诱导的颊癌细胞的凋亡,提示VEGF在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多重的促进作用.

    作者:房思炼;黄洪章;陈守义;孔祥波;侯劲松;魏菁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恶性疟原虫重组HRP-Ⅱ蛋白的纯化及抗体制备

    目的制备抗恶性疟原虫HRP-Ⅱ的多抗和单抗,为疟疾免疫诊断提供良好的材料.方法 Sephacryl-200柱层析分离纯化HRP-Ⅱ融合表达蛋白;纯化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及BALB/c小鼠制备抗HRP-Ⅱ多克隆抗血清,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HRP-Ⅱ单抗;测定所获抗体的效价及其特异性反应.结果表达产物获得高度纯化,纯度达86.21%;制备的多克隆抗血清双扩效价为1∶4~1∶16;获得6株能稳定分泌抗HRP-Ⅱ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其单抗亚型均为IgG1,各株单抗均与重组HRP-Ⅱ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但只有3A3和2E7能与天然HRP-Ⅱ反应.结论获得了敏感、特异的抗HRP-Ⅱ多克隆抗血清及稳定分泌抗HRP-Ⅱ单抗的杂交瘤细胞.

    作者:王萍;郝文波;陈白虹;李明;董文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177例孕妇TORCH感染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孕妇TORCH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用ELISA方法对5018例不同孕周的孕妇进行TORCH IgM抗体检测,并对IgM阳性的孕妇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5018例中有189例TORCH-IgM(+),TORCH感染孕妇流产、死胎、胎儿畸形、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分别为35.12%、6.67%、8%、27.05%.结论孕妇TORCH感染严重影响妊娠结局.

    作者:翁慧男;赵杨;陈敦金;闻良珍;佘若菁;于滨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深圳市福田区传染病漏报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我区多年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情况,探讨法定传染病疫情的报告执行程度和漏报原因,为我区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辖区内医疗机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988年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54.90%,1988~1991年平均医疗机构漏报率为14.80%;1997年医疗机构漏报率为1.13%,1997~2000年平均医疗机构漏报率为0.98%.1988~1991年甲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5.06%,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13.70%,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病毒性肝炎,漏报率为24.20%;而1997~2000年甲、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0.98%,丙类传染病漏报率为2.10%,漏报较严重的病种是流腮,漏报率为4.86%.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报告及时率都相应提高.结论我区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传染病疫情报告仍存在漏报、迟报情况,并存在报告卡填写不完整等情况,应不断完善报告制度,提高报告质量.

    作者:彭秀儒;李学云;周联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医学微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阐述了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特点,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优越性.指出在医学微生物学中推广应用多媒体教学是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CAI能克服传统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优化医学生物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作者:周俊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重氮乳凝法与胶体金法、聚合酶链反应诊断结核病的比较

    目的评价应用重氮乳凝试验诊断结核病的临床实用价值.方法以胶体金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为对照,分别用重氮乳凝法和胶体金法检测91份临床诊断为结核病的患者血清标本,以PCR法检测患者相应的痰标本.结果重氮乳凝法与胶体金法和PCR比较,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8.1%和89.8%;敏感性分别为96.3%和72.9%;特异性分别为97.3%和68.8%.结论重氮乳凝法可用于结核病实验室诊断,尤其适用于现场血清学初筛和基层单位使用.

    作者:曾年华;王志斌;李兴国;王珊珊;肖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医学寄生虫学教研网研制经验之我谈

    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信息载体的网站的作用日益显著,本文总结了医学寄生虫学教研网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探讨了网页制作工具的比较和选择等方面的几点经验.

    作者:陈自强;贾雍;彭鸿娟;陈晓光;华如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的改革对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身心整体的健康更加重视,对护理的需求也日益扩大.同时,护理学科和医院管理学科的发展,使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机制面临挑战.挑战与机遇并存,现代护理管理者应及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谋求发展,使护理的质量管理机制不断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作者:陈志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美洲大蠊若虫变应原的基因克隆及序列测定

    目的对美洲大蠊若虫cDNA表达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分离和鉴定美洲大蠊若虫特异性重组变应原克隆,并测定其基因序列,从而为美洲大蠊若虫重组变应原疫苗候选基因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对美洲大蠊若虫过敏的变态反应疾病患者(如哮喘、过敏性鼻炎)阳性血清,对美洲大蠊若虫cDNA文库进行免疫学筛选.使用按照重组载体入ExCell NotI/EcoRI/CIP 臂插入位点邻近区域的上、下游碱基序列设计的引物,扩增阳性噬菌斑中插入的cDNA片段.并对cDNA插入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经用阳性血清对2.3×104噬菌体斑的免疫学筛选,获得了5个阳性克隆,PCR直接序列分析表明这5个阳性克隆均为美洲大蠊若虫变应原未知基因克隆.结论该研究发现了美洲大蠊若虫变应原新基因,为进一步开展美洲大蠊若虫特异性重组变应原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志刚;黄炯烈;周珍文;李金生;杨慧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妇女解脲脲原体及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异位妊娠的关系

    目的探讨育龄妇女解脲脲原体(UU)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异位妊娠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培养法及单克隆抗体法检测63例异位妊娠患者宫颈分泌物中的解脲脲原体及沙眼衣原体,同时取同期体检的病例78例作对照.结果异位妊娠组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42.86%,CT阳性率17.46%,明显高于对照组UU阳性率17.95%,CT阳性率2.56%(P均<0.05).结论育龄妇女生殖道UU及CT感染增加异位妊娠的发生率.

    作者:陈敦金;赵杨;翁慧男;佘若菁;陈淑桂;麦燕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SAG1和IL-2基因佐剂混合免疫诱导鼠抗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目的了解编码SAG1的重组质粒和IL-2基因佐剂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反应,评价该疫苗对弓形虫的保护作用.方法编码SAG1的质粒和鼠源性IL-2表达载体以100μg的剂量免疫小鼠,3w后两次以相同的剂量加强免疫,分别以PBS和空质粒pcDNA3感染.采用ELISA法测定抗体水平、亚型、IFN-γ和IL-4的含量,PCR及原位杂交检测感染鼠中DNA的整合及降解.所有鼠均由强毒力RH株弓形虫感染.结果 SAG1表达质粒3次免疫后鼠体内特异IgG水平明显增高,IL-2表达质粒的联合使用导致IgG2a水平升高和IFN-γ的产生.混合质粒注射的小鼠抗弓形虫感染的存活时间延长.结论由SAG1 DNA诱导的免疫应答因IL-2表达质粒的共同注射而增强,DNA疫苗和适当细胞因子的共注射对抵抗弓形虫感染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观今;陈海峰;郭虹;郑焕钦;汪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