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富贵;张杨;温冬香;廖晓卿;何福玉;彭倩
目的 比较剖宫产术后3种不同镇痛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剖宫产患者355例,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镇痛组(115例): 首剂吗啡2 mg+质量分数为9 g/L的氯化钠共5 mL硬膜外腔注入,维持使用盐酸罗派卡因150 mg +吗啡6 mg+质量分数为9 g/L的氯化钠混合液100 mL经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静脉镇痛组(120例):首剂舒芬太尼10 μg+质量分数为9 g/L的氯化钠10 mL缓慢静注,维持使用舒芬太尼120 μg+右美托咪定100 μg+质量分数为9 g/L的氯化钠混合液100 mL经静脉留置针患者自控镇痛(PCIA);多模式镇痛组(120例):首剂吗啡2 mg+质量分数为9 g/L的氯化钠共5 mL硬膜外腔注入,维持使用舒芬太尼120 μg+右美托咪定100 μg+质量分数为9 g/L的氯化钠混合液100 mL经静脉留置针患者自控镇痛(PCIA);3组产妇的镇痛泵为同一类型,恒定速度为2 mL/h,PCA 每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①术后1、2、6、12、24、48 h的VAS评分;②术后1、2、6、12、24h的HR和MAP;③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恶心、皮肤瘙痒、呼吸抑制)发生情况及总体满意度.结果 静脉镇痛组产妇在术后6 h的HR和MAP较硬膜外镇痛组、多模式镇痛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膜外镇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术后1、2、6、12、24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静脉镇痛组(P<0.05);静脉镇痛组和多模式镇痛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硬膜外镇痛组少(P<0.01),静脉镇痛组、多模式镇痛组的总体满意度明显好于硬膜外镇痛组(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应用多模式镇痛具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能提高剖宫产术后满意度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黄坚;唐波;黄晓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MEWS、SIRS和MEES系统综合用于急诊内科患者48h内病情评估的价值,为急诊科护理工作的预先开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急诊科留观区收治的符合调查要求的内科疾病患者165例,比较病情稳定和不稳定患者MEWS、SIRS、MEES评分系统各指标得分的差异,分析3个系统串联使用用于病情评估的准确率,并构建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 急诊留观室内科患者165例中实际病情稳定的患者118例(占71.52%)、不稳定的47例(占28.48%);病情稳定和不稳定患者MEWS评分各指标和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IRS评分各指标和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ES评分各指标和总分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MEWS评分、SIRS评分、MEES评分、3评分系统串联分别用于患者病情评估的准确度依次为:80.85%、65.96%、59.57%、97.87%,约登指数依次为0.30、0.33、0.22、0.90;各评分系统评定结果与患者病情所拟合的多因素回归方程有统计学意义(Chi-Square检验,x2=140.193,P=0.000),各评分系统对结果影响大小依次为:SIRS评分Exp(B)=4.914、MEWS评分Exp(B)=3.916、MEES评分Exp(B)=3.575.结论 3个评分系统用于急诊科所收治的内科患者进行48h内病情稳定性的评估,准确率从大到小依次是:MEWS、SIRS、MEES评分系统;3个评分系统的串联使用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性,所拟合的多因素回顾模型可尝试用于患者入院后48h病情稳定性的预判.
作者:麦红;孔爱红;叶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实行临床路径指标考核与实施临床路径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2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 13个病种作为对照组,2015年1月-12月实施临床路径考核后同样病种作为观察组,对入径率、完成率、临床路径完成人数占出院人数的百分比、平均住院日变化等4项指标的数据进行考核前后指标比较.结果 入径率、完成率、覆盖率等指标较考核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住院日明显下降.结论 实行临床路径指标考核与实施临床路径间可相互促进,有利于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作者:帕提古丽·尼亚孜;杨莹;蔡俊秀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移动式云端健康管理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心病患者中可能获益的预期现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6年12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120例PCI术后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医患关系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85.0%的患者、信息知识来源于主管医生的患者和医患关系较好的患者认为移动式云端健康平台能有效监测PCI病情变化.而男性患者、年龄较小患者、文化程度较低患者更倾向于相信移动式云端健康平台.结论 多数患者认为移动式云端健康管理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监测存在准确的获益预期,且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医患关系及对移动式健康管理平台信息知识的了解有关.
作者:熊海燕;冷梅芳;胡婷婷;靳文;刘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在治疗前后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不同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探讨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关系,并结合临床研究选取佳的治疗方案.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6例TAO患者和30名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群数量,同时利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的水平.TAO患者中36人为治疗前组、16人只使用甲巯咪唑治疗作为常规治疗组,15人使用甲巯咪唑和强的松联合治疗作为强化治疗组,同时观察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 测定得出TAO治疗前组髓样树突状细胞(pDC)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mDC)值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4种细胞因子水平均出现明显变化.强化治疗组pDC、mDC及细胞因子水平进一步改善,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实际临床中,强化治疗组TAO病情好转率同样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 TAO同时存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紊乱,使用甲巯咪唑联合强的松的强化治疗方案能有效地调节机体免疫状态,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吴嘉;孙春明;谢谦;徐秀双;袁建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疾病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系统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接受手术治疗的84例乳腺纤维瘤疾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系统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例数、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对手术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仅有1例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例,组间差异显著(P<0.05);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手术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5.2%,高于对照组的78.6%,差异显著(P<0.05).结论 乳腺纤维瘤疾病患者在手术期间接受系统化护理,可以维护围手术期患者安全,缩短术后治疗时间.
作者:陈二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浆中降钙素原(PCT)水平与临床预后相关性.方法 收集78例符合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患者资料,并根据降钙素原水平由低到高分组为A、B、C和D四组,所有患者根据各自病情采用对应的方法分别治疗后随访1年,记录1年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4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5.6%、10.0%、18.2%、52.9%,D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3组,组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血浆中降钙素原值高低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预后具有确定的相关性.
作者:梁家志;陈志勇;张志广;廖尚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不同体位超声引导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不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近需要接受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手外伤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随机分成侧卧位组与仰卧位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实施麻醉的操作难易程度、麻醉操作所需要的时间长短三个方面的内容.结果 侧卧位组的患者舒适度比仰卧位组高(P<0.05);侧卧位组麻醉操作易于仰卧位组(P<0.05);侧卧位组麻醉操作时间小于仰卧位组(P<0.05).结论 侧卧位超声引导下实施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并能降低麻醉操作难度,缩短麻醉时间.
作者:苏雪敏;刘燕君;黄琳;胡琳;刘优凤;冯丽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对医院临床支持系统中输送外包服务实施系统综合监督考核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医院支持系统中医疗输送工作特点及工作性质,从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及安全管理、时效管理及不良事件管理等5要素系统制定医疗输送外包服务综合指标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与每月外包服务费挂钩,并作为下一年度是否续约的重要参考.结果 医疗输送外包服务综合监督指标考核的实施与考核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外包公司在医院支持系统中的项目管理,提高了医疗输送服务质量,显著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及患者的满意度.结论 建立系统、客观、有效的指标考核体系,并直接与服务费挂钩,能在保障患者安全、保证服务质量的同时充分调动外包公司员工的工作能动性,达到患者、医院、公司三赢的目的.
作者:张容;贺冬梅;赖敏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CAD辅助设计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全膝假体治疗股骨下段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骨科自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3例股骨下段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例采用CAD辅助设计和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全膝假体重建术,对照组7例应用常规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术中手术出血量、1年后复发率、肿瘤瘤段切除长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膝关节MSTS功能评分比较及一年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42.86%,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AD辅助设计个性化非限制性肿瘤型全膝假体治疗股骨下段恶性肿瘤,并发症发生率低,能提高患者关节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刘辉亮;黄敏强;丁焕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公立医院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文章立足于公立医院养老保险改革实施现状进行阐述,综合分析了公立医院养老保险改革在参保对象、经费来源、缴费基数、账户流通、职业年金等5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推进公立医院养老保险改革平稳过渡提供政策性建议和参考.
作者:何晶晶;邱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对福建省某医院体检人数进行预测,为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的合理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针对单一系统云灰色模型和多项式回归模型存在的不足,建立了一种基于优加权组合的体检人数预测模型.以福建省某医院2009-2016年各季度体检人数为基础,考虑各季度体检人数的分布特性,采用两个单一子模型对体检人数分季度进行预测;通过优加权法得到各模型的权值系数,构建组合预测模型,并采用实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预测未来几年内各季度的体检人数.结果 该院2017-2019年各季度体检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7-2019年的年体检人数预测值分别为108 858、114 663和124 150人.结论 优加权组合预测模型比单一系统云灰色模型和多项式回归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为医院体检人数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也可为医院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王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荔湾区儿童父母对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防控手足口病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在广州市荔湾区岭南街规划免疫门诊进行预防接种的566名0~5岁儿童父母进行调查.结果 儿童父母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86.36%;不同性别、文化程度、户籍的父母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取手足口病防治知识的首要实际来源途径和期望来源途径均是医生告知.结论 应根据人群的不同,利用不同的途径去宣传手足口病防治知识.
作者:杨少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实施无痛病房护理管理模式,缓解四肢骨折手术患者的疼痛.方法 选择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四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199例,按入院号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镇痛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无痛病房护理工作模式,包括:人员培训与考核,对患者及家属的疼痛教育,实施疼痛干预.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NRS评分在术后第1、2、3天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睡眠状况在术后第1、2天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术后第3天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第3天的功能锻炼依从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实施骨科无痛病房护理管理,对于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飘环;叶劲;邹仲兵;潘秀娟;张秋玲;阳卫兰;黄永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Zimmer种植系统在无牙颌即刻负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牙列缺失患者27例,平均年龄为(56.0±6.5)岁,共植入Zimmer TSV种植体158枚,其中132枚用于即刻负重.在术后1 w内完成临时修复体,并进行即刻负重,所有的临时修复体均采用螺丝固位,6个月后完成永久修复.在即刻负重后的6、12个月进行随访.评估种植体的存留率、修复体的功能及种植体边缘牙槽骨吸收.结果 所有进行即刻负重的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未出现种植体及基台松动脱落的情况,修复体功能正常.X线检查示:在进行即刻负重后6、12个月,颈部牙槽骨吸分别为(0.45±0.21)、(0.55±0.12)mm.结论 Zimmer种植系统在无牙颌即刻负重中的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万蕾;卢海宾;张雪洋;容明灯;黄雁红;苏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放射治疗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49例NSCLC脑转移患者,分为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其中24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组)和25例接受放射治疗同步TMZ (综合治疗组),均予以全脑放疗,总剂量36~40 Gy,每次1.8~2.0 Gy,5次/周,对局部病灶推量至56~60 Gy.综合治疗组患者于放疗第1天开始给予替莫唑胺75 mg·m-2口服治疗,直至放疗结束.观察两组颅内病灶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49例患者全部完成颅脑的放射治疗,25例综合治疗组患者全部完成同步替莫唑胺化疗.单纯放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5.8%和76.0%,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4.6和6.7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6.5和8.9个月.患者的毒副反应轻,均可耐受.结论 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是治疗NSCLC脑转移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安全性良好,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联合治疗.
作者:万明辉;李建锋;易炜;何芬;孙建聪;牛道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健身气功音乐引导下逆腹式呼吸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对脑梗死并发尿失禁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无昏迷的脑梗死并发尿失禁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健身气功音乐引导下逆腹式呼吸联合整体护理(35例),对照组实施整体护理(34例).干预4 w后评价患者尿失禁治疗效果,并使用尿失禁生活质量(I-QOL)问卷进行评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4 w后,观察组在尿失禁干预效果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身气功音乐引导下逆腹式呼吸联合整体护理干预能改善脑梗死并发尿失禁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言丽萍;吴煜坚;柯永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本文以某大医院药房运行实践为例,介绍该院门诊药房自动化实施情况以及成效,进而探析我国建设大医院自动化药房面临的问题,为医院自动化药房的建设和实施提供参考.
作者:叶俊鹏;林崇健;陈孝;陈杰;何思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改良斜轴位MRI扫描在距腓前韧带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5年5月-2016年12月门诊踝关节损伤患者180例,采用斜轴位MRI扫描随机分为3组:踝关节中立体位(A组)、内旋10°~15°(B组)、内旋20°~25°(C组).使用以上参数获取斜轴位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扫描线平行距腓前韧带(与踝关节轴面成20°).对各组病例的图像显示效果等级作出评定.结果 距腓前韧带全长的显示以踝关节内旋10°~15°效果佳,其次是内旋20°~25°和中立体位,两者显示效果相当;踝关节内旋10°~15°在显示 0~3级损伤的分级诊断中也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MRI评价距腓前韧带时,选择适当的扫描角度及体位可以达到佳的显示效果.
作者:许新明;林婉韶;庄志雄;曹欣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耐多药结核病患者人口特征分析,初步探索本市耐用多药结核病流行规律.方法 依托本院广东地区结核病生物样本库信息资料系统,对2009-2015年来就诊且相关资料齐备的402例耐多药结核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性别构成、户籍类别、居住地域分布、年龄结构等方面探讨其人口学特点.结果 在402例耐多药结核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2.12.其中:广州市户籍人口患者占56.96%(229/402)、广东省内流动人口患者占15.92%(64/402)、广东省外流动人口患者占27.11%(109/402);中心城区人口和城市郊区人口患者分别占56.72%(228/402)和43.28%(174/402);少年(<15岁)、青年(15~44岁)、中年(45~64岁)、老年(≥65岁)年龄别患者分别占0.25%(1/402)、57.96%(233/402)、30.85%(124/402)、10.95%(44/402).结论 广州市耐多药结核病流行具有以中青年为主、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心区居住与流动人口所占例大等人口学特点,预示其控制难度大,必须高度关注并采取强力措施以遏制耐多药结核病的蔓延.
作者:吴玲;刘志辉;雷杰;王楠;牛群;谭守勇;邝浩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