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汶
目的:阐述肾病综合症药物治疗新进展及不良反应预防方案,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将62例肾病综合症患者作为样本,所有患者均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由药师长期指导患者用药,积极控制不良反应.结果:62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入院率1.61%.治疗后,62例患者生活质量(91.43±0.29)分、用药知识(90.68±1.34)分.与治疗前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为肾病综合症的新型治疗药物,疗效确切.药师的长期干预,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抑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军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为了使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患早日恢复身体健康,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会有怎样的效果.方法:首先选择经过我院精心治疗的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的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患62例,然后进行无区别的随机分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其中,对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模式,而对对照组采用一般性常规护理模式.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之后,分别统计两组在平均治疗时间、术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病患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平均治疗时间上,观察组的治疗时间比较短,相对而言对照组比较长;在并发症出现的概率上,观察组并发症出现概率为21%,对照组为64%;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上,观察组的自理能力比较强,对照组的比较弱;在病患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上,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程度为97%,对照组为83%.结论:为了使神经外科的重症监护病患早日恢复身体健康,采取预见性护理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患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提高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缩短医院的治疗疗程,终获得病患及其家属的满意和信任,在业界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作者:韩聃聃 刊期: 2018年第50期
产后抑郁症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属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约有15%-30%产妇均可发病,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严重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产后抑郁患者易出现持久的情绪低落,无精打采、困倦、哭泣,常因小事大发脾气等症状,但患者抑郁程度一般并不严重,一场轻松的谈话即可缓解心情,自身也能察觉情绪上不正常状态,但多归咎于他人或环境.产后抑郁患者会出现自我评价降低现象,对婴儿健康过分焦虑,对身边人充满敌意,不能协调与家人的关系;对生活缺乏信心,主动性降低,严重者会出现伤害婴儿行为;此外还可伴有躯体症状,易疲倦,性欲减退等.产后抑郁对患者生活、人际交往造成极大影响,本次研究通过对产后抑郁的发病原因及其护理研究进展进行收集,为之后的临床护理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潘红燕;平梦娴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比较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20例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与同期收治的25例脊椎结核患者的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两组患者均给予MRI检查,并对其临床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对比与分析.结果经MRI检查显示,两组患者在椎旁病变类型、椎间隙变窄发生率、骨质破坏类型及椎体塌陷或成角情况均有明显差异,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在MRI影像学特征上有明显不同.结论MRI对于布氏杆菌性脊柱炎与脊椎结核疾病有良好的鉴别诊断效果,能有效降低误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在临床中普及.
作者:刘汶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比较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以提高临床确诊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4月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经B超确诊为脂肪肝的患者163例为脂肪肝组,非脂肪肝受检者170例为非脂肪肝组,均行血常规检验,观察检验结果.结果脂肪肝组患者的WBC、RBC、MONO%、MCV、RDW、HCT和HB水平明显升高(p<0.05),LY%、PLT、P-LCR和MPV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脂肪肝与非脂肪肝患者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明显,血常规检测在临床脂肪肝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较高的意义.
作者:乐群芳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炎采用参术调中汤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60例老年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添加参术调中汤治疗,分析不同治疗后患者治疗疗效、疾病改善速度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6.67%,比对照组83.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热、咳痰咳嗽、肺部啰音、胸片炎症消除等改善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炎采用参术调中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同时更快的改善疾病速度,治疗效果更为理想.
作者:翟红;牛思哲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究提高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择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进入我院儿科实行头皮静脉穿刺治疗的256例患儿为研究主体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儿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128例;对照组患儿实行常规穿刺,观察组患儿实行改良穿刺,对比2组患儿不同位置血管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回血量.结果穿刺结果显示,经额前正中静脉部位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其成功率为96.88%;其次为颞前静脉及外眦上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相对较高;经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回血量各项指标变化幅度相比差异明显,2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小儿头皮静脉穿刺失败的原因相对复杂,例如:患儿因素及护士操作因素等,客观上要求护理人员实行经额正中静脉位置穿刺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大大提高其一次性穿刺成功率.
作者:李季桃;李丹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究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择取本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67.65%,且NFD、MoCA、MB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及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刘旭婷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就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抽取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患者(40例)为主要研究对象,给予其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观察、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腰椎功能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相较于治疗前,患者在采用了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后,其腰椎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未发生恶心、眩晕等不良反应.结论:针对腰椎关节突关节综合征患者,采用彩超引导下神经阻滞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谭雪梅;朱玲 刊期: 2018年第50期
药物中发挥药效的主要是其中添加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大多数都是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就是决定药物药效的关键因素.对于有机物而言,影响自身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自身的结构,特别是立体异构现象.立体异构有机物中分析和原子的连接顺序相同,但是因为在空间中排列方式不同出现的现象.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化学结构中立体异构现象对药物药效的影响,并且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
作者:彭瑞琪 刊期: 2018年第50期
治疗肿瘤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破坏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中常见的是恶心呕吐.恶心呕吐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进食,引起患者营养失调、代谢紊乱,从而加重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依从性显著降低,从而错失肿瘤治疗的黄金时期,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因此,了解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并积极进行护理干预意义重大.在此本文通过参阅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特对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了综述,以期减少肿瘤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增强化疗耐受性,从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刘丹;李成均;陶静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联合组30例,采用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常规组3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围术期死亡、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穿孔.结果:(1)与常规组对比,联合组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更短,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手术时间并无明显差异,P>0.05.(2)和常规组对比,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肠镜治疗结直肠癌合并肠梗阻的疗效确切,不仅缩短了住院时间,而且有利于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减少了术后多种并发症,值得应用.
作者:李雪松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分析小儿推拿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脾虚体质儿童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保健干预,基于此观察组接受中医推拿保健干预.对比两组体制转变、疾病发生以及体格发育指标等情况.结果: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体制转变率较对照组明显较高,而疾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较低,且P<0.05;观察组胸围、体重、腰围、身高等发育指标较对照组均显著增加,且P<0.05.结论:小儿推拿保健干预对脾虚体质儿童的效果显著,既能促进其体质恢复正常,又能促进其生长发育,还能减少疾病发生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陆茜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究微创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患者,所有患者均使用微创手术治疗方法.结果:分析本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治疗后的社会生活、躯体活动、睡眠感情与精力方面,与治疗前t值检验,p<0.05;患者治疗后,残存尿量、大尿流率、前列腺症状评分好于参照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讨论:微创手术可有效缓解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结石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章煜龙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观察分析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定时间范围在2017.05.01日到2018.04.30日的90例尿毒症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分成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在临床诊疗方式上,予以对照组常规血液透析治疗为主要治疗手段,而观察组则是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方式.将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后的Scr、IPTH、Hb、BUN各项肾功能水平数据与观察组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数据对比结束后,对照组在Scr、IPTH、Hb、BUN等肾功能水平各项数据上明显劣于观察组,P值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尿毒症患者中实施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对其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阳林玲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探究提高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逆向穿刺组(n=42例)和顺向穿刺组(n=39例)的形式将81例神经内科患者进行分组,进而对两组患者的穿刺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逆向穿刺组经过穿刺后的一次穿刺成功率7.14%明显高于顺向穿刺组经过穿刺后的一次穿刺成功率23.08%(P<0.05).结论:医护人员在神经内科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期间,为了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促使患者血管选择范围的增加,可以通过静脉留置针逆向穿刺的方式进行相应的工作.
作者:谢永芬 刊期: 2018年第50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发生于中老年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及姿势平衡障碍等运动障碍症状.帕金森病患者除表现为特殊的运动症状外,还具有一些非运动症状,如认知、 情绪和睡眠等方面的改变[1]患者由于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所引起的心脑血管症状已被相关学者关注和研究如体位性低血压为常见.帕金森病体位性低血压可引起的各种症状导致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等现象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对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有效综合护理,可进一步缓解原发病就病情进展,大程度避免由体位性低血压引起的晕厥症状,减少老年患者因晕厥导致跌倒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引起帕金森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延续护理展开综述,以期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珊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研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接受血常规检测的患者,并将选取的研究对象随机的分成两组,每组50例患者.一组采用静脉血检验,另一组采集末梢血检验,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结果:经过对选取的100名患者进行采集两种不同位置的血液,并进行血常规检验.根据检验的结果发现采集静脉血检验的一组白细胞低于采集末梢血检验的一组患者,而采集静脉血的一组检验结果显示RBC、PLT、HB、HCT检验值高于采集末梢血检验的一组,并且两组数据的差异(p0.05)没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研究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的临床价值时,经过对结果进行研究发现,采集静脉血检验的结果优化于采集末梢血的检验结果,临床应用的价值更好,因此采集静脉进行血常规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媛 刊期: 2018年第50期
目的:将输血治疗方法实施在急性大出血患者中,观察和评定应用价值及患者死亡率.方法:此文开展计算的数据来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本医院救治的70例急性大出血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予以分组,单采血小板输注治疗方法用于对照组(35例),单采血小板与冷沉淀凝血因子配合输注治疗方法用于试验组(35例),关注两组患者治疗之前和治疗24小时之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数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数值,计算两组患者死亡率.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24小时之后的凝血酶原时间数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数值比较对照组患者对应数据值下降,P<0.05,证实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死亡率(2.86%)比较对照组患者对应数据值(8.57%),P>0.05,未证实指标之间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大出血患者实施输血治疗呈现良好应用效果,且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杨晓伟;王晓俊 刊期: 2018年第50期
消化道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多发生于食管到肛门的管道,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止血.临床症状表现为内、外出血、四肢乏力、口干舌燥等.多由于消化道本身存在炎症,或机体其他病变导致消化道所致.饮食上需要减少摄入量,禁食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通过胃肠镜检查或血管造影能够诊断明确病因包括出血部位.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诱发肝性脑病.因此需要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及时做好护理与抢救工作,本文就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农丽轿 刊期: 2018年第5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