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联
目的对比研究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护理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舒适度.方法 使用3M透明敷贴(9546HP型)或3M普通透明敷贴(1626型)对60例患者固定深静脉穿刺点,观察局部并发症和患者反映,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使用3M透明敷贴(9546HP型)固定穿刺点者并发症的发生远低于使用3M普通透明敷贴者,患者反映舒适度较好.结论 使用3M透明敷贴(9546HP型)可预防并降低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并发症的发生,延长敷贴使用时间,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黎艳;李燕;赵婉文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医疗行为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行为,医师执业兼具科学性和社会性,医师执业权利是获得医师资格和注册许可的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享有的权利,医师执业过程中的权利应该得到充分的保障,医师执业权利的保障需要医师自身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李武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困难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综合分析急诊抢救入院的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困难患者60例,针对不同呼吸困难原因,实施相应护理.结果 治愈45例(占75 0%),死亡15例(占25 0%),死因有急性肺水肿、阿托品用量不足或减量过快,呼吸道痰阻,脑水肿,阿托品过量、中间综合征.结论 呼吸困难发生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全过程,且几率高、原因多.区别类型及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饶小梅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瓦尔萨尔瓦试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精索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 对临床怀疑为精索静脉曲张的180例患者所进行的超声检查,分析总结瓦尔萨尔瓦试验对精索静脉的形态、大小、回声及血流等情况的影响.结果 精索静脉曲张发病率较高,左侧静脉曲张多见,彩色多普勒与瓦尔萨尔瓦(Valsalva)试验相结合,能大大提高精索静脉曲张的检出率,提高诊断的准确率.结论 瓦尔萨尔瓦试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及分级中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杜慕萱;孙颖;孔瑞卿;张展东;张晓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1例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大面积溃疡创面患者的护理.方法 患者分别经3次腰、臀、骶尾部创面清创和封闭负压吸引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重点加强对封闭式负压引流的管理,保持VSD负压引流通畅,及时解除负压失效及引流不畅的原因.结果 感染创面的坏死组织得到彻底清除,有效地控制了全身感染,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给予创面清创、腹部取皮游离植皮术治疗,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住院48 d治愈出院.
作者:邓高丽;郭洪娟;李建云;谭秀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与护生实习效果间的关联.方法 对近两年的实习生进行规范的岗前培训、抓好师资培养、建立考核奖惩制度.结果护生遵守劳动纪律的自觉性更高,工作主动性增强,理论、操作成绩考核合格.结论 加强带教管理,巩固了护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基本操作技能,真正做到手脑并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陈红英 刊期: 2009年第10期
诊断学是临床医学各学科的基础,是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功的重要学科.在临床实践教学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医学教育发展和影响医学人才培养瓶颈的现实背景下,本文分析了诊断学的教学特点和现状,指出发展模拟医学教育技术,在诊断学实践教学中运用电子标准化病人系统,对于解决教学资源缺乏,保障实践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李晓丹;李伟峰;李玉华;傅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病案管理中的广泛应用,病案信息即从静态趋向动态,病案更深、更广的信息内容将进一步被利用,病案信息更好为医院管理、医、教、研、患者、医疗保险及社会服务,如何积极开发和利用病案资源,是新形势下每一个病案管理人员应该面对和重视的问题.
作者:劳海彬;谢菲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蝮伤咬伤的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1995~2009年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32例,采用抗蝮蛇血清结合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治疗.结果 本组治愈28例,占87 5%,死亡4例,占12 5 %.结论伤后早期有效的排毒、解毒、保护和改善心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是提高蝮蛇咬伤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黎曙光;何晃养;赵坤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总结18F-FDG(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显像诊断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设法改善图像质量.方法 94例肿瘤病人常规行18F-FDG显像.随机分为两组:有健康教育组49例患者检查前一天晚口服等渗溶液行清洁肠道,无健康教育组45例患者检查前未行清洁肠道,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检查前有健康教育及有清洁肠道,肿瘤显像清晰度满意.检查前无健康教育及无清洁肠道肿瘤显像清晰度欠满意.结论设法放松患者情绪、 控制血糖水平、检查前行清洁肠道对保障18F-FDG肿瘤代谢显像质量、实现影像分析并终作出正确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继珍;范义湘;高梅菊;李科斌;刘青竹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儿童肺隔离症的X线和CT影像学特征.方法 搜集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儿童肺隔离症10例,所有病例都摄有胸部正侧位片,4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6例,囊性病变4例;CT检查4例均表现为肺内肿块影,且现异常动脉供血.结论 胸部平片是诊断肺隔离症的方法,可提供本病的重要线索.CT增强扫描由于能够显示异常供血动脉和评价肺实质改变,是肺隔离症的佳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罗源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采用布地奈德远端结肠局部用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半流质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口服柳氮磺吡啶1g qid、复方谷氨酰胺颗粒1小包 tid 连用4 w;布地奈德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2 mg加入100 ml 0 9%生理盐水溶液保留灌肠,上下午各一次,连续2 w,2 w后改为晚间睡前30 min,每日一次.根据用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纤维结肠镜的变化来评定疗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肾功能以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及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 6%、64 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远端结肠局部用药治疗可以较快控制病情,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种较好的方案.
作者:刘锐;徐祥浓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医院在科技兴院方针指导下,依靠科技创新,在推动科学研究、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但医院在科学研究中仍存在科研意识不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结合不够紧密,创新意识需要提高,科研平台资源需要加强,科学研究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等问题,本文介绍工作成效并提出方案.
作者:赵立春;岳桂华;梁健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靶控丙泊酚阶梯用药伍用双红灵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门诊及住院的胃镜检查患者330例,随机分成三组.Ⅰ组为靶控输注复合双红灵药组;Ⅱ组为常规给药组;Ⅲ组为普通组.记录检查术前、术中、术后BP、HR、SpO2,胃镜插入时患者对刺激的耐受反应(躁动、恶心呕吐、呛咳).结果 Ⅰ、Ⅱ组检查中SBP、DBP变化无明显差异(均p>0 01),Ⅲ组检查中有SBP、DBP升高和HR增快,与Ⅰ、Ⅱ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p<0 01).Ⅰ、Ⅱ组检查前中SpO2变化无明显差异(均p>0 01).Ⅰ组进镜时患者发生躁动、恶心呕吐、呛咳比Ⅱ、Ⅲ组少(均p<0 01);但Ⅱ组又比Ⅲ组少(p<0 01).结论 术前先给予双红灵静注,靶控输注丙泊酚阶梯递增给药,为一种理想的无痛胃镜麻醉方法.
作者:伍元川;杨远平;叶宏立 刊期: 2009年第10期
分析医学生临床实习质量下降原因中带教水平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通过加强对临床带教老师人文知识、专业技能、带教技术等在内的针对性培训,提高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临床实习质量,培养合格医学人才.
作者:陶春牡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静脉麻加局麻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及优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采用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静脉麻加0 25%左布比卡因局部浸润麻行甲状腺手术的麻醉过程,对用药期间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麻醉效果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结果 60例患者镇痛良好,麻醉效果优良,MAP、HR麻醉后与麻醉前比较有明显下降,术中MAP、HR平稳,无肢体躁动、头晕1例、恶心2例、无呕吐、心悸、呼吸抑制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芬太尼复合曲马多静脉麻加局麻用于甲状腺手术,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既保证患者术中神志清醒,又安全有效.
作者:陈继平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胆囊结石(息肉)患者胆囊壁、息肉及胆汁的病理特点,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息肉)术中取胆汁、息肉及胆囊壁一并送病理检查.胆囊息肉及胆囊壁按病理常规操作,胆汁离心取沉渣涂片、染色镜检.结果 共送检胆囊壁活组织448例,胆囊息肉154例,胆汁298例.胆囊壁病理诊断为慢性炎症者402例(占89.7%),胆囊壁内发现华枝睾吸虫虫卵者10例、胆红素结晶61例、虫卵并结晶3例.154例息肉中胆固醇息肉149例(占96%),其它(包括炎性息肉、腺瘤样息肉等)5例,息肉伴非典型增生22例.298例胆汁中病理涂片见华枝睾吸虫虫卵者121例(占41%),见结晶者227例,并发现革兰氏阳性球菌2例,革兰氏阴性杆菌1例.结论 保胆取石(息肉)术中常规对胆囊壁活检并对息肉、胆汁进行病理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探讨病因,对胆囊结石的治疗及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蔡洪英;乔铁;梁纯恩;邓纯敏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诊救护程序化管理在抢救颅脑损伤病人中的作用,并总结其效果.方法 对192例颅脑损伤病人通过实施自行设计救护程序(伤情判断评估、呼吸道管理、循环支持、解除脑受压、对症处理、心理支持、转运)和管理模式实施早期救护.结果 对颅脑损伤病人早期及时实施救护程序和管理模式,可赢得抢救的时机,提高救护质量和效果,同时也提升急救护理队伍的应变速度和协调能力.结论 急诊救护程序化管理在提高颅脑损伤病人早期抢救成功率和护士的综合素质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吴婉梅;何红燕;程文秀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健康检查过程中对受检女性进行乳腺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的方法,提高对乳腺癌的关注度和自检率.方法对2 610名受检妇女在乳腺癌知识调查表基础上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乳腺防癌知识和乳腺自检教育,并对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受检者的乳腺癌知识增加,对乳腺的关注度和自检率提高,有利于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结论 乳腺体检医师进行乳腺癌健康教育具有专业、可信等优势,乳腺防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是行之有效的防癌措施.
作者:廖淑萍;孙岩 刊期: 2009年第10期
目的探讨CHD5基因在大肠癌组织和相应正常大肠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CHD5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大肠癌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关系.方法应用SYBR Green I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38例手术切除的大肠癌及相应癌外正常大肠组织标本中CHD5 mRNA的表达,研究CHD5基因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CHD5 mRNA表达阳性率在癌组织和癌外组织间无差异(100% vs 100%,p>0 05).大肠癌组织CHD5 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外正常组织(p<0 05).大肠癌浸润越深,癌组织CHD5 mRNA的表达量越少.随访病例中,480天的积累生存率为(92 03±4 41)%,无瘤生存率为(77 80±6 97)%.以中位数为界,将癌组织CHD5分为高、低表达组,CHD5 mRNA高、低表达组间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 89% vs 66 67%, p>0 05).结论 CHD5基因与大肠癌有关,其表达水平可能成为判断大肠癌恶性潜能的指标.大肠癌组织CHD5 mRNA的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无显著影响.
作者:赖晓波;林泳;李瑜元;聂玉强 刊期: 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