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脑血管病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观察与护理

黄金萍;胡锦华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严重并发症, 现报告如下, 上消化道血, 观察及护理, 致残率, 死亡率, 发病率, 临床, 急症, 患者
摘要:急性脑血管病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高.上消化道血出是急性脑血管病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我科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396例,对其中75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观察及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胆碱脂酶测定对肝病诊疗价值的探讨

    现有的肝脏功能测定项目中,多选择肝细胞破坏后所释放出的酶以及对胆汁代谢有关的一些项目,对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方面的酶试验重视不够.胆碱脂酶(chE)由真胆碱脂酶(AchE)和拟胆碱脂酶(PchE)两部分组成,二者均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酸[1].血清中的chE以来源于肝脏的PchE为主,而来源于神经细胞和新生红细胞的AchE含量甚微[2],PchE由肝脏生成入血液,是反映肝实质合成功能的主要酶类.为此,我们对50例正常人及209例肝脏患者进行chE测定,并同时测定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蛋白质及白球蛋白比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范宏兵;曹宁娟;高玉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由于心脏病病程长,疾病常常反复发作,患者常伴随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忧郁等,同时,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又会对心脏功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对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的问题,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增强应付疾病的信心,减轻精神紧张,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1 079例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因素分析和实施心理护理,收到满意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缺氧诱导因子HIF-1α、3α在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和意义

    目的 探讨缺氧在血管瘤不同时期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24例增生期血管瘤和18例消退期血管瘤中缺氧染色阳性率,HIF-1α、HIF-3α、VEGF、Ki-67和细胞凋亡表达情况.结果 24例增生期血管瘤中缺氧染色阳性率为80%(19/24),HIF-1α阳性指数为(23.40±4.73)、HIF-3α为(7.90±2.15)、VEGF为(16.90±3.34)、Ki-67为(57.60±11.33)、细胞凋亡指数为(4.50±1.51);而消退期血管瘤中缺氧染色阳性率为90%(16/18),HIF-1α为(9.50±2.67)、HIF-3α为(19.80±2.43)、VEGF为(2.70±0.32)、Ki-67为(11.20±2.65)、细胞凋亡指数为(11.40±2.67).不同时期血管瘤表达的HIF-1α、HIF-3α、VEGF、Ki-67、细胞凋亡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缺氧是血管瘤不同时期的普遍现象,但对增殖期血管瘤的作用是通过HIF-1α促进内皮细胞繁殖,而对消退期血管瘤是通过HIF-3α促进其凋亡.

    作者:李先华;刘文英;彭强;周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心静脉导管在恶性胸腹水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恶性胸腹水,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由中心静脉导管组(1套)、引流袋组成的闭式引流装置对68例胸腹水患者进行引流、治疗及细胞学检查.结果 68例患者中56例胸水完全缓解(CR)18例,部分缓解(PR)23例,有效率73.2%;12例腹水CR 3例,PR 5例,有效率66.6%;细胞学检查10例,6例确诊.液体引流量多胸水5 600ml、腹水3 500 ml,少胸水1 200ml、腹水1 800 ml.结论 由中心静脉导管和引流袋组成的引流装置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易行、有效的、患者易接受、值得推广的引流方式.

    作者:周林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

    目的 评价小剂量红霉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的疗效.方法 将诊断明确的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红霉素3~5 mg/(kg·d)缓慢静脉滴注,1次/d,连用4~10 d.结果 治疗组呕吐症状缓解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小儿胃食管反流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6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病因与疗效.方法 联合应用小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小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输注浓缩机采血小板的综合治疗,按完全反应、完部分应、无反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经上述综合治疗,完全反应19例,占52.8%;部分反应13例,占36.1%;无反应4例,占8.3%.结论 小剂量IVIG联合小剂量皮质激素及输注血小板为治疗ITP的有效疗法;骨髓中巨核细胞越多,病人的预后越好.

    作者:李雯;高清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内镜诊断27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分析

    目的 对我院胃镜检查中发现胆汁反流性胃炎高发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共进行胃镜检查703例,均用PENTAX 2930K型电子胃镜作检查,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内镜下可见有胆汁从十二指肠反流入胃腔(安静状态下)胃黏液湖呈黄色或黄绿色胆汁样,黏膜上有胆汁淤斑,黏膜充血、水肿、变脆或糜烂.结果 内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279例(39.7%).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主要与胆囊疾病、胃排空障碍有关,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糜烂程度成正相关.

    作者:周锐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彩超引导下肺外周性占位介入活检的临床意义

    目的 彩超引导下自动活检肺外周占位的临床意义及其优势.方法 彩超引导下用巴德可调式半自动活检枪用18G活检针对31例肺外周型占位病灶进行穿刺活检,根据病灶大小对每个病灶穿刺2到4针取组织送检.结果 成功率97%(31/32),全部获得病理结果,其中鳞癌10例,小细胞肺癌4例,低分化腺癌3例,腺癌2例,类癌1例,肉瘤1类,肺纤维化1例,炎性7例,炎性假瘤2例,并发症9.7%(3/3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彩超引导下自动活检术在肺外周型占位中操作简单安全,成功率高,诊断迅速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俊杰;魏战友;张洪岗;王国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深部鼻出血96例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鼻出血的优越性.方法 将鼻内窥镜与微波凝固术联合应用治疗深部鼻出血96例.结果 一次性治愈94例,二次治愈2例,术中视野清晰,手术方便,无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1年,原出血部位无再出血,有效率100%.结论 鼻内窥镜下微波凝固术治疗鼻出血,具有视野清晰,出血部位明确,一次性止血治愈率高,术后鼻腔不用填塞,轻病人痛苦轻等优点.

    作者:刘新敏;梁凤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参附注射液药理作用研究

    参附注射液源于参附汤,有效成份是人参皂甙、乌头原碱等.近些年来人们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有心肌保护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动物实验证实:人参存在使附子类似受体兴奋剂的正性频率作用失去,保留正性肌力作用[1].有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还有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对肺缺血/再灌注保护、内毒素致肺损伤的保护、循环功能的稳定、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均有疗效.现就有关报道做一简单阐述.

    作者:罗学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8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TP)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 对8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观察、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8例SPTP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38.5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上腹痛或无症状.肿块位于胰尾4例,胰头和胰体各2例.肿块大小3cm×3 cm×2.7 cm~12 cm×11 cm×10 cm.8例均有包膜,切面见囊实性区混合.组织学:肿瘤有实性区、囊性区及假乳头区.假乳头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周围排列,以纤细的纤维血管为轴心形成假乳头结构.免疫组化:抗胰蛋白(α-1-AT)、抗糜蛋白(α-1-AACT)、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波形蛋白(VIM)阳性,胰酶等阴性.结论 SPTP好发于年青女性,有特征性的假乳头结构.α-1-AT、α-1-AACT、VIM阳性,胰酶(-)、Insulin阴性.掌握以上要点有助于病理诊断.

    作者:周冬梅;陈刚;郑雄伟;郑天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63例体会

    目的 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seldingers技术对63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单侧股动脉插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确认子宫动脉及肌瘤所在位置后,注射真丝线段及明胶海绵颗粒分别栓塞双侧子宫动脉.结果 栓塞后6个月、12个月子宫体积缩小率分别为67.3%、75.9%,肌瘤体积缩小率分别为72.8%、81.5%,月经量明显减少,贫血状况及压迫症状改善.结论 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微创、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保留了子宫,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舒细芬;冯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微创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58例

    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来本院采用微创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58例,6个月后存活率88%,死亡率12%,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陇平;左明武;陈宁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胃肠道间质瘤CT诊断的研究进展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为一组独立起源于胃肠道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病理形态复杂多样,其病理特点和生物学行为不同于其他间叶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2004年前关于此病的CT诊断的文献报道较少,2006年后大量关于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学检查的文献报道出现,现就近两年的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戚绍林;张德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两种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两种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36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随即分为两组.A组:口服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0 g)+甲硝唑(0.4 g),2次/日,服用7 d.B组:口服枸橼酸铋钾(240 mg)+呋喃唑酮(0.1 g)+克拉霉素(0.5 g),2次/日,服用7 d.观察记录Hp根除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Hp根除率分别为88.1%和91.7%,没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率A组大于B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两种三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枸橼酸铋钾组不良反应更小,根除率更高,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彭强;陈超霞;彭大川;姚旸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青年人胃癌5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人胃癌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对50例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青年人胃癌的部位多位于胃窦及胃体部.结论 了解青年人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此外,青年人胃癌早期症状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误诊.

    作者:解喜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三黄肿痛膏在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三黄肿痛膏敷治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本科自1990年9月至2003年4月接收闭合性骨折合并软组织损伤350例,运用三黄肿痛膏外敷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愈178例(50.86%),显效138例(39.43%),好转30例(8.57%),总有效率达98.87%.结论 运用自制三黄肿痛膏方法简单,患者易接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慢性胆囊炎与胆结石形成关系的超声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胆囊炎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采用超声法进行脂餐前后胆囊容积及排空率的测定.结果 结石组较对照组脂餐前、餐后各期胆囊容积增大,排空率降低(P<0.05).慢性胆囊炎组餐后胆容积及排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空腹容积显著增大(P<0.05).结论 慢性胆囊炎患者存在胆囊运动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会敏;曹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病人的反复机械通气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反复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严重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作用、临床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1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性呼吸衰竭病人采用反复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脱机拔管成功率达86%,首次通气后的平均存活时间>1 093 d,中位生存期为1 673 d,1年生存率为73%,2年生存率为64%,3年生存率为33%.结论 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正确掌握机械通气的指征,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经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武捷;胡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早产发生的社会因素及预防

    早产是指孕28~37周之内终止妊娠者.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早产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达5%~10%[1].本文回顾分析榆林市一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早产140例,对其社会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干预措施.

    作者:安进;张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