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华;刘文英;彭强;周昉
人工流产术是终止早期妊娠常用的方法,虽然手术简单,历时短,但给受术者带来很大痛苦.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文关怀的崇尚,,越来越多的妇女希望在镇痛和麻醉的情况下手术,尤其是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效果确切,能满足患者无痛与无知的要求,从而倍受关注.现将全麻在人流术中的应用现简述如下.
作者:舒兰香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皮肤病,多发生于患者胸部和腰部.近几年来女性外阴部带状疱疹在临床时有发生,我院妇科门诊自2001年4月至2006年5月共接诊外阴带状疱疹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志亚;于淑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从疾病治疗、消毒杀菌、毒性研究、生理作用等方面讨论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臭氧医学方面的研究与进展.
作者:陈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现阶段我国农村卫生医疗体制其中一个基本特点是以行政区域设立中心卫生院,农村中心卫生院既担负着本辖区人民群众的医疗救护任务,同时肩负着预防、保健、妇幼卫生工作.人员少、任务重,要想完成好卫生院各项工作任务,搞好药品的预测性储备工作十分重要.
作者:后文凯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当好一名护士,必须提高自身的素质,保持自身健康,有好的情绪,才能对病人热情.但是从我国的调查和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是不够令人满意的.一项调查发现,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一般人群差,其中30~40岁是心理障碍的发生高峰期,表现出躯体化,抑郁和强迫等症状.
作者:卢先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慢性胆囊炎与胆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患者及正常人各20例采用超声法进行脂餐前后胆囊容积及排空率的测定.结果 结石组较对照组脂餐前、餐后各期胆囊容积增大,排空率降低(P<0.05).慢性胆囊炎组餐后胆容积及排空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空腹容积显著增大(P<0.05).结论 慢性胆囊炎患者存在胆囊运动功能异常,这种异常可能是胆囊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
作者:刘会敏;曹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术目前已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在抢救危重患者的快速输液、中心静脉压监测、长期输液治疗、外周静脉穿刺困难、心脏心内膜起搏术和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我院胸外科于2005年6月至2006年6月所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术350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肖家荣;谢昭华;冉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青壮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45岁及45岁以下的AMI患者25例,并与同期随机选择的60岁以上AMI患者25例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 青壮年组吸烟者、高甘油三酯血症者明显多于对照组(80% vs.32%,36% vs.0,P<0.05),而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 vs.68%,8% vs.32%,P<0.05).青壮年组冠脉造影显示以单支病变为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72% vs.20%,P<0.05).结论 青壮年AMI多为单支病变,吸烟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症也是青壮年AMI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李颀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参附注射液源于参附汤,有效成份是人参皂甙、乌头原碱等.近些年来人们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有心肌保护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动物实验证实:人参存在使附子类似受体兴奋剂的正性频率作用失去,保留正性肌力作用[1].有结果显示参附注射液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还有研究发现参附注射液对肺缺血/再灌注保护、内毒素致肺损伤的保护、循环功能的稳定、增强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均有疗效.现就有关报道做一简单阐述.
作者:罗学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左房内径变化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非心房颤动组、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持续性心房颤动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人左房内径增大者,心房颤动及二尖瓣返流发生率明显高于左房内径正常者(P<0.01).结论 冠心病人左房内径增大者,心房颤动发率高.
作者:马本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2005年1月至2007年4月来本院采用微创小骨窗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壳核出血58例,6个月后存活率88%,死亡率12%,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陇平;左明武;陈宁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妇科腹腔镜技术在子宫切除术中已广泛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比较优点很多:如腹壁切口小、肿瘤分期明确可立即治疗、减轻术后疼痛、康复时间短、腹腔脏器恢复快等[1].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做腹腔镜手术326例,发生并发症的患者40例,现就该术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预防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郑敏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脑损伤,其病情复杂,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我院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原发性脑干损伤病人40例,采用系统的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汤志高;邵步云;杨国辉;谢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早产是指孕28~37周之内终止妊娠者.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早产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达5%~10%[1].本文回顾分析榆林市一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早产140例,对其社会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干预措施.
作者:安进;张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经颞侧小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的手术技巧、术后视力、并发症及术后散光情况.方法对160例(160只眼)白内障患者行经颞侧巩膜隧道小切口(非碎核)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术,同时植入硬质后房型人工晶体160只眼,观察术后第1天和术后6周裸眼视力,并发症及术前和术后6周时术眼的散光对比.结果 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3者142只眼(88.7%),≥0.5者112只眼(70%),术中后囊破裂者1只眼(0.41%),角膜水肿24只眼(15%).术后6周,裸眼视力≥0.3者143只眼(89%).≥0.5者120只眼(75%),术前160只眼均行角膜曲率检查,术后6周有96%患者参加随访,并行角膜曲率检查,未发现术前、术后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手法颞侧小切口无缝线白内障摘除手术容易掌握,疗效可靠、术后散光小、投资少,是值得在基层医院、贫困地区及防盲治盲工作中推行的手术方式.
作者:郭振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 156例脊柱结核患者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患者术后1~2周症状基本缓解并下床行走,术后6-8周日常生活基本自理,术后6个月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平均随访18个月,未有结核病灶复发.结论 有效应用抗结核药物是脊柱结核手术成功的前提,坚强内固定有利于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抗结核药物和病灶彻底清除是内固定安全植入的前提.脊柱结核的外科治疗应该是病灶清除、减压矫形、植骨融合和坚强固定.
作者:唐伟;刘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500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探讨其对冠心病等相关疾病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2003年5月至2007年5月500例患者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定.结果 显示阳性100例,占20.0%,假阳性50例(10.0%),受试患者无1例发生昏厥、低血压和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结论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是诊断冠心病等相关疾病的一项重要手段.
作者:李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国外从1979年开始研究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ADM包括有同种异体和异种异体两类,作为皮肤替代物早期主要应用于烧伤患者的创面覆盖,近些年开始在烧伤整形、头颈外科、牙周病学等领域进行广泛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本文主要对ADM的研究进展并主要对其在口腔颌面外科的研究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杨军成;郑光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一位来自日本的青年海外协力队员在我科进行了为期两年的以普及整体护理为目标的学术交流.众所周知,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它要求护士在为病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重病人的情绪、想法和感受,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使病人主动参与配合护理活动;要求护士深入地接触病人,主动、自觉地发现病人的问题,从而提供确切可行的护理与服务[1].
作者:邓世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严惩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12例严重室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心律失常类型判断,并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直流电复律等治疗.结果 多数患者于入院后数小时至24h内得到有效控制,严重心律失常未再发作,无明显副作用及后遗症.结论 对各种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首先必须明确类型,找出可能病因及诱因.根据不同类型进行药物或直流电复律等抢救治疗.
作者:魏二福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