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28例闭合性踝关节骨折治疗体会

夏鸿;赵林;李军;温子生;李建华

关键词:闭合性, 踝关节骨折, 创伤性关节炎, 手术内固定, 关节内骨折, 骨牵引复位, 治疗体会, 手法复位, 康复锻炼, 交通事故, 骨折病人, 工伤事故, 行业, 疗效, 建筑, 继发, 患者, 功能, 工矿
摘要:随着交通、建筑、工矿等各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引起的踝关节骨折日渐增多,已成为常见的骨关节内骨折之一,目前约占各种骨折的4%,且易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影响患足的功能和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我院自1998年7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闭合性踝关节骨折病人128例,其中58例通过早期手法复位,14例行跟骨牵引复位,56例行手术内固定,康复锻炼.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现代医院杂志相关文献
  • 健肾方冲剂防治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中药健肾方冲剂治疗去卵巢小鼠骨质疏松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 60只雌性小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健肾方防治组(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及尼尔雌醇防治组.除正常组其余各组均切除卵巢.实验前后检测血清E2、IL-6、BGP、ALP含量,实验结束前检测骨密度.结果 健肾方防治组骨密度和血清E2含量高于模型组,血清IL-6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这说明去卵巢引起骨吸收加速,这可能与E2的水平较低及IL-6水平较高有关.E2含量的下降引起IL-6分泌细胞的活性增加,导致IL-6含量上升.从而使骨吸收增加,导致骨密度下降.结论 健肾方冲剂可防止去卵巢后的骨吸收,这可能与其提高体内E2含量有关,E2含量的提高,使IL-6分泌细胞活性下降,IL-6分泌减少,从而抑制骨吸收.

    作者:石晶;李保林;利云峰;杨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磁疗对减轻乳腺增生性疼痛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磁疗治疗乳腺增生性疼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乳腺科乳腺增生病例共100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给与口服小金丸治疗.试验组另给与磁疗联合治疗.结果 一个疗程后(15天),试验组乳房疼痛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p<0.01).结论 乳腺增生在用药治疗的同时给与磁疗可以减轻乳房疼痛程度.

    作者:钟春嫦;刘洁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硬腰二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应激的观察

    目的 观察硬腰二点法和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对血糖(Glu)、皮质醇(Cot)和IL26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40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点穿刺法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A)组和全麻(B)组,每组20例.监测麻醉前(T1),手术开始即刻(T2),气腹后5 min(T3)、气腹后30min(T4)各时点血糖(Glu)、皮质醇(Cor)和IL26浓度并记录HR、SBP、DBP值.结果 术中A组血糖、皮质醇、IL26无明显变化(p>0.05),而B组升高(P<0.05).结论 硬腰二点法较全身麻醉能较好地抑制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

    作者:黄志良;杨文科;翁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抓好三基三严训练提高护士整体素质

    探讨抓好三基训练,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的实践效果.认为训练是医院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充分发挥组织、计划、培训的职能作用,针对护理人员缺编,整体素质偏低的问题,采用三基三严的训练,护理部在建立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组织、计划、培训的职能作用,符合科学质量管理的要求,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护士整体素质的提高.

    作者:李润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改良捆绑生物型内固定治疗锁骨长斜形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捆绑生物型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长斜形骨折的方法 及效果.方法 对19例锁骨长斜形骨折患者术中骨折复位后在重叠的骨折端内外侧各钻一孔并用DG手术缝合线贯扎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8.3个月,X线示骨折愈合,愈合时间6~8周,平均6.2周,无畸形或延期愈合及并发症发生,外观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改良生物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长斜形骨折是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不需二次手术取内固定物,且疗效较佳的手术方法 .

    作者:黄彦;梁月屏;胡海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脑脊液和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脑脊液和血清中腺苷脱氨醇(ADA)的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80例结核性脑膜炎组及25例非结核性脑膜炎组的脑脊液和血清中ADA的检测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ADA平均水平(12.08±9.12)U/L,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2.12±1.05)U/L,有显著差异(p<0.01).结核性脑膜炎组血清ADA平均水平(15.45±6.21)U/L,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脑膜炎组(10.22±8.36)U/L,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核性脑膜炎组脑脊液ADA测定以大于8 u/L作为阳性界限值,敏感性仅为57.8%,特异性为96%.若以大于6 u/L作为阳性界限值,敏感性为81.25%,特异性为92%.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中腺苷脱氨酶(ADA)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邹永红;陈志成;方毅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思考

    论述网络环境下医院图书馆应拓展的网络服务内容的基础上,针对传统读者服务的弊端,提出了从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人员等方面深化读者服务的措施.

    作者:王小亮;徐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产后出血16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发生原因、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广州市花都区花山医院近5年住院分娩发生的167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4.28%.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及胎盘因素是目前主要的产后出血原因;产后2小时内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期;剖宫产的产后出血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p<0.05),其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产后2小时内的观察处理及提高剖宫产操作技巧是预防产后出血的重要环节;减少产后出血的关键是预防和纠正宫缩乏力.

    作者:陈建优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应用简易加温器进行肠内营养液加温的体会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液的佳加温方法 .方法 输入肠内营养液的浓度与速度在相同的条件下,将行肠内营养液辅助治疗的120例危重及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Ⅰ组输入肠内营养液时用简易加温器,Ⅱ组使用热水袋加温,Ⅲ组使用营养袋加入热水加温.结果 Ⅰ组输入的营养液温度恒定不变,Ⅱ、Ⅲ组输入的营养液温度不恒定,p<0.01,有显著性差异,又因热水温度下降而需要频繁更换热水;Ⅰ组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情况明显低于Ⅱ、Ⅲ组,p<0.01,有显著性差异;Ⅰ组操作简单而且不影响病人活动,Ⅱ组操作简单但影响病人活动并有意外烫伤的危险,Ⅲ组在更换热水时护士操作复杂并有污染营养液的可能.结论 简易加温器能保证肠内营养液的恒定温度,操作简便易于推广,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肠内营养液辅助治疗的效果.

    作者:杨少仪;廖旭嘉;麦洁珍;欧阳惠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带蒂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目的 探讨带蒂阴囊皮瓣尿道成形术后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68例尿道下裂惠儿行尿道成形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术后通过加强对阴茎和会阴部皮肤的护理,特别做好引流管的护理及饮食指导等,68例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2%),一期手术成功率较高(86.8%).结论 术后恰当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罗友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帕罗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伴焦虑抑郁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帕罗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伴焦虑抑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分别对60例血管性痴呆伴焦虑抑都患者进行抑郁评定量表和焦虑评定量表评分以了解其心理状态,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疗程均为6周.疗程结束后1周再进行上述量表评分.结果 患者接受帕罗西汀治疗6周后,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主要症状分亦明显降低,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应用帕罗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伴焦虑抑郁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作者:陈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强化多因素干预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强化多因素干预对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随访研究方法 ,在无临床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人群,研究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干预对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结果 ①强化多因素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出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消退,强化多因素干预组下降更加明显(P=0.02),CIMT的下降与强化多因素干预有关.②强化多因素干预组白介素-6(P=0.04)和C反应蛋白(P=0.02)的下降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 强化多因素干预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CIMT消退呈明显相关.

    作者:张震宇;莫丽娟;金文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应用平衡计分卡建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

    广东省惠东县人民医院近几年在绩效管理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尝试,先后出台了<成本核算与奖金分配方案>、<专业技术人员聘用规定>、<工作缺陷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方案,促进了医院基础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增长.但与现代医院管理相比,医院的绩效管理还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与景惠管理研究院合作,通过学习平衡计分卡考核体系,探索在医院应用平衡计分卡实施绩效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李继友;陈碧环;罗旭东;张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胎膜早破1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的病因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住院分娩1080例中的140例胎膜早破病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40例胎膜早破孕妇中,有宫腔手术史者99例,占70.83%;有孕前、孕期感染史者90例,占64.98%;有臀位、头盆不称等其他因素30例,占21.43%.发现胎膜早破感染的孕妇剖宫产、宫腔感染、胎儿窘迫、早产、产后出血、继发性羊水过少、产褥感染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有明显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宫腔手术史、孕前、孕期有感染史为胎膜早破的主要病因.胎膜早破可导致剖宫产率、胎儿窘迫、产褥感染率、早产率升高.

    作者:王少梅;车伟英;李永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病案全程管理与防范医疗纠纷

    目的 通过加强病案全程管理,杜绝或减少由此而引起的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 强化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健全相关制度,加强病案环节和终末的质量监控,保证病案的完整.结果 通过病案全程管理,使病案从形成到归档各环节得以完善.结论 加强病案全程管理,促进了医院的管理水平,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

    作者:麦芬兰;陈悦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导乐分娩产妇平均住院日及费用统计分析

    目的 对导乐分娩与非导乐分娩住院病例平均住院日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导乐分娩这一技术对患者、医院、社会的影响.方法 抽样调查,分组对比,多因素分析.结果 导乐分娩降低了剖宫产率、缩短平均住院日、减少住院分娩费用.结论 患者及家庭未因导乐分娩服务而增加住院分娩费用、时间、体力、精力方面的投入.

    作者:漆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两种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能比较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剖宫产术的麻醉效能和母婴安全,以探索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剖宫产术的佳浓度.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将46例足月单胎初产妇等分为二组:0.5%罗哌卡因组(A组),0.75%罗哌卡因组(B组).观察项目包括基本指标(HR、BP、SpO2、胎心音等)、N阻滞效能(感觉与运动N阻滞)、新生儿1 min和5 min阿氏(Apgar)评分.结果 发现B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对运动N阻滞强度也大于A组(p<0.05),未出现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0~3分的情况,5 min时全部达8分以上,二组间在新生儿阿氏(Apgar)评分方面无统计学意义,也未发现产妇有髓鞘损伤的相关症状体征.结论 0.75%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剖宫产术时,其麻醉效能强于0.5%罗哌卡因,二者对母婴均具较好的安全性.

    作者:郑君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 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与护理经验.方法 对48例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进行评估,术后进行早期的主动和被动的功能锻炼.结果 达到减少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早期康复.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是防止DVT形成,手术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李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仰卧运动减压法预防下肢骨折牵引病人压疮的护理

    目的 探讨通过护士指导下肢骨折牵引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替代护士被动为患者翻身预防压疮的效果.方法 将2005年8月~2006年7月252例骨牵引病人作为观察组,2006年8月~2007年7月263例骨牵引病人作为实验组.观察组病人以传统的翻身法预防压疮,实验组病人以仰卧运动减压法配合渭良伤科油替代被动翻身预防压疮.结果 实验组能理想的达到预防压疮的效果,压疮发生率明显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 下肢骨折牵引患者仰卧运动减压法配合渭良伤科油预防压疮的发生明显优于传统翻身防压疮效果.

    作者:冯周莲;康玉闻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HBV DNA在抗病毒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评价HBV DNA在抗病毒疗效评价中的临床意义,提出深入开展HBVcccDNA检测的必要性.方法 对已取得抗病毒疗效的60例慢性乙肝患者进行追踪、随访HBV DNA、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尽管HBV DNA测定持续阴性,但仍有部分患者肝功能或肝纤维化指标不能维持正常稳定;取得抗病毒疗效的患者停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HBV DNA复阳率增多.结论 HBV DNA在目前临床工作中作为指导抗病毒治疗终点评判指标有其局限性,不宜作为评价抗病毒药物治疗终点的可靠依据.

    作者:冯媼;卓树洪;何玮;黄远明;叶晓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现代医院杂志

现代医院杂志

主管:广东省医院协会

主办:广东省医院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