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敏枝
目的 对在校高三学生眼健康状况中的近视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为青少年眼保健提供基本资料.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非散瞳情况下对高三学生567人双眼近视程度等指标进行采集.结果 ①在校高三学生(17~19岁)在正常动态情况下近视检出率为83.4%,其中男生为79.8%,女生为89.0%,女生高于男生.②重点学校二中近视检出率90.3%,普通中学七中近视检出率74.6%,二中高于七中.③轻度近视与中度近视的发病率分别为52.6%、40.2%,构成了在校学生近视的主体.男女生近视程度基本一致.结论 男女生不同的发育状态使男女生近视患病率不同,女生高于男生.繁重的用眼任务是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使重点中学的近视患病率高于普通中学.应针对中小学生这一人群的眼屈光状态,采取综合手段进行医疗干预.
作者:蔡晖;佘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欧美国家的发病率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全球每年有100万新发病例.我国虽属乳腺癌相对低发地区,但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在某些城市已升至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而且有多于60%的患者终发生血行转移.因此,化疗在乳腺癌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紫杉醇是新一代抗微管药物,它具有独特抗肿瘤活性,抗肿瘤谱广,且疗效显著,尤其对乳腺癌和卵巢癌效果显著.本试验采用紫杉醇(TAX)联合卡铂(CBP)治疗晚期乳腺癌4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奚蕾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结合文献就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临床、病理、影象和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回顾.方法 分析2例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资料,以反复右耳听力下降和右面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MRI和CT显示右颞骨占位和弥漫性骨质破坏.结果 组织学改变提示肿瘤源自内耳内淋巴囊,属于罕见低级别肿瘤.结论 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是位于后或中颅凹、伴有颞骨破坏、双侧听力下降及面神经麻痹的一种罕见肿瘤,这种肿瘤需要和发生在临近的中耳腺瘤、颈静脉副节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膜瘤以及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鉴别.
作者:张建英;昌红;刁小莉;曲丛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2005年6月,我科收治了一例盲人烧伤患者,胸腹部Ⅱ度Ⅲ度烫伤10%占体表总面积(TBSA),糖尿病史13年,空腹血糖14.8 mmol/L,双目失明2年.入院后通过系统降糖治疗,采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技术,创面于伤后38 d全部愈合,有少许色素沉着,无瘢痕增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云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温病学是中医课程的主干课,是一门临床基础课.本文从教师理论水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提高温病学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作者:胡亚莉;郑洁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血糖水平与临床特点及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112例急性脑梗死分为两组,糖尿病组66例,非糖尿病组46例,对照分析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水平与临床表现、急性期损害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性脑梗死多灶性、并发症、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组.结论 2型糖尿病和并脑梗死的临床症状轻重及病情转归与入院时血糖水平密切相关,积极控制血糖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作者:邱丽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析32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和36例剖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剖腹组)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 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腹腔镜组除手术时间较剖腹组稍长外(P<0.01),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剖腹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蔡蕴华;陈兰荭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中青年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中青年脑出血患者危险因素、诱发因素、始发症状、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和死亡原因等,并与同期住院的126例老年脑出血患者比较.结果 中青年脑出血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吸烟、酗酒比例高于老年脑出血组;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头痛症状典型;并发症少但急性期病死率高于老年患者.结论 中青年脑出血患者发病多有明显的诱因,头痛症状典型,出血部位多为单发,并有一定的好发部位,并发症少低于老年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于老年患者.
作者:汪代杰;袁云华;胡慧;匡佩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Kell血型系统是人类第三大血型系统,仅次于ABO和Rh血型系统.运用抗-Kell对上海地区的无偿献血者进行筛选,发现1例罕见的K0表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肝脾损伤所致腹腔内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总结近5年来我院诊治的243例腹部钝性损伤经手术证实为腹腔内出血病例,特别对67例非肝脾损伤所引起的腹腔内出血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当腹部钝性损伤时,网膜、肠系膜血管损伤、腹膜的损伤和腹膜后血肿伴破裂均可引起腹膜内出血.结论 对腹部钝性损伤的病人,要排除肝脾损伤并严密、仔细观察病情,有手术指征及时探查处理,避免漏诊腹腔内出血,造成严重后果.
作者:王章勇;李文化;曾景亭;覃双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在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并探讨各自优缺点.方法 将我院150例声带息肉患者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单纯全麻组和联合麻醉组,分别测定麻醉前、术中、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和氧饱和度(SpO2).结果 三组的SpO2水平较麻醉前明显升高(P<0.05);联合麻醉组NE水平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硬膜外麻醉、单纯全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联合麻醉用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麻醉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刘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由于心脏病病程长,疾病常常反复发作,患者常伴随严重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忧郁等,同时,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又会对心脏功能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因此,对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非常重要,心理护理在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心理护理可以让患者了解自己的问题,学会自我保健的方法,增强应付疾病的信心,减轻精神紧张,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通过对1 079例心脏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因素分析和实施心理护理,收到满意临床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治疗大龄弱视儿童的疗效.方法 37例9~16岁弱视儿童,口服左旋多巴联合综合治疗.于服药前、服药后3个月检查视力,同步检测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结果 口服左旋多巴3个月后弱视眼视力改善.P-VEP的P100和N75潜伏期缩短,P100振幅提高.结论 左旋多巴对改善大龄弱视儿童视功能有一定积极作用.
作者:蔡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甲亢性心脏病临床特征,探讨容易发生的误诊因素.方法 对43例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为18.6%,多发生于无高代谢综合征的老年患者.心律失常37例(86.1%;心脏扩大者15例(34.9%);心袁13例(30.2%).房颤占甲亢性心脏病人的65.1%.结论 甲亢性心脏病误诊率高.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心脏扩大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注意甲状腺功能检查.
作者:韦克金;刘建义;郝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iAg和e抗原(HBeAg)的关系以及临床检测意义.方法 联合检测320例HBsAg阳性血清标本的Pre-SlAg、HBeAg.结果 乙肝表抗原(HBeAg)(+)中Pre-S1Ag阳性占95.2%;HBeAg(-)中Pre-S1Ag阳性41例,占31.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Pre-SlAg检测可作为对乙肝五项检测的补充.
作者:张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大鼠臂丛下干压迫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在脊髓后角表达的变化.方法 压迫大鼠右侧臂丛下干,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左,右侧脊髓后角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阳性神经结构.结果 与左侧(正常侧)相比,臂丛下干右侧(压迫侧)的脊髓后角Ⅰ,Ⅱ层nNOS免疫阳性结构数量减少.结论 脊髓后角Ⅰ,Ⅱ层一氧化氮(NO)神经结构参与调制臂丛压迫的疼痛发生.
作者:刘延辉;王晖;李云峰;何建新;陆坚;王劼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复位失败原因,防止过度灌肠导致并发症的出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复位失败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空气灌肠复位失败34例均经手术复位,术中见回结型18例,回回结型14例,回回型2例,8例肠坏死.结论 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与患儿病程长、复杂型的肠套叠、肠管坏死、全身情况差等因素密切相关;对于复位失败的病例应及时手术治疗,不应强行复位,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廖凯男;徐陶;彭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逆行交锁髓内钉(GSH)与解剖型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 49例股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另一组采用解剖型钢板治疗.结果 经16个月的随访,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组骨折愈合率95.6%,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钢板治疗组骨折愈合率81.8%,骨折平均愈合时间6.4个月.逆行交锁髓内钉术后无肺炎、深静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并发症 结论 髓内钉愈合率高于钢板,但膝关节僵硬发生率高股骨远端髁上和(或)髁间骨折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关节面解剖对位良好,固定牢靠,术后即能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作者:陈晓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方法.方法 对30例中15例应用贝复舒+无环鸟苷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15例中有效率为91%,而对照组15例中有效率为71%.结论 贝复舒+无环鸟苷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值得推广.
作者:杨豫湘;蔡晖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73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血管病变的情况分为无血管病变组(n=22)、微血管病变组(n=25)、大血管病变组(n=26),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并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和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结果 糖尿病各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均逐渐升高,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三酰甘油、血压呈正相关(r=0.46、0.52和0.47,P<0.0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也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三酰甘油呈正相关(r=0.43和0.48,P<0.01).结论 细胞表面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在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预测和监测指标.
作者:张继红;马存根;吕秀梅;李占海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