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慧华
目的 探讨丘脑出血后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理.方法 对收治的126例急性丘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1.4%.其中92.2%的脑心综合征发生在发病后的12~72 h内.其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非低钾性U波,类心肌梗死或缺血,各类型心律失常.心肌酶谱异常为47.3%,脑心综合征病死率为36.6%,高于无发生脑心综合征患者25.0%(p<0.05).并且随着丘脑出血病情的好转而好转.结论 丘脑出血中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高,并有脑心综合征的丘脑出血患者的死亡率增高.
作者:黄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临床一线护理人力资源的培训与开发效果.方法 对25名高年资护士进行为期2年的临床综合技能培训.培训前进行综合能力测试,根据岗位要求,个人测试结果,建立培训目标,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确定经过培训的护士预期达到的工作绩效,选择培训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后评价培训的效果.结果 25人全部达到预期培训目标.结论 临床一线护理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要根据岗位要求及个人培训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可有效地提高高年资护士的临床综合技能,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有效规避临床护理工作的风险,对保证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素虹;卢素芬;黄思建;黄雯;连玉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NAF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胰岛素抵抗(IR)相关因素.方法 筛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167例,糖尿病合并NAFLD组(T2DMN组)66例,糖尿病不合并NAFLD组(T2DM组)101例,分析两组临床特征与胰岛素抵抗(IR)相关因素.结果 ①T2DMN组的BMI 、WC、2hPG、FINS、TG、ALT、γ-GGT及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组,HDL-C明显低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WC和TG是影响T2DM合并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893和1.659,p均<0.05);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FINS 和WC是影响T2DMN患者IR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具有更明显的代谢综合征特征及IR.
作者:叶建红;谢文;魏爱生;郅敏;刘天;郎江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应用诺和锐30治疗32例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疗程12周.结果 诺和锐30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好于治疗前,且低血糖发作次数少.结论 诺和锐30能显著降低口服降糖药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胰岛素类似物.
作者:曾丰年;林悦青;黄吉雄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和总结胃癌全胃切除术治疗经验.方法 对本院142例胃癌病人采取全胃切除,其中根治性切除术110例, 姑息性切除术32例.结果 术后5年生存率为38.7%(55/142) ;术后并发症36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合理掌握全胃切除术及联合脏器切除适应证,选择合适的手术路径及消化道重建方式,提高手术操作技巧,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蒋敦厚;梁楚强;黄艳;周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外环下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86例病人经外环下结扎29例,腹膜后结扎12例,腹股沟结扎45例.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5年,外环下结扎组无1例复发,腹膜后结扎组1例复发,腹股沟结扎组5例复发;精子质量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经外环下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是一种简单可行、疗效确切的改良方法.
作者:卢斌;钟德生;韩垂栋;凌云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艾滋病毒感染孕妇住院分娩的防护措施和护理要点.方法 2001年1月~2006年6月在我科分娩的9例妊娠合并艾滋病感染孕妇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进行心理护理及专科护理.结果 9例艾滋病毒感染孕妇经过精心护理及合理治疗后恢复良好,如期出院.结论 对艾滋病毒感染孕妇住院分娩时既要关注到孕妇分娩期的生理变化及母婴安全, 又要做好对HIV的防护工作,护理的关健在于采取严密的预防措施,实施有针对性护理,防止艾滋病的传播,以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提高围产儿存活率.
作者:周敏卿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中国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本文创新地以 SWOT分析为基础,从国家卫生改革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管理两方面,具体分析、阐述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各种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并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改革到国家统筹建设的思路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方案.
作者:陈炜锋;许强;方小衡 刊期: 2007年第07期
为提高临床护理带教的科学化水平,增进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作用,借鉴国外教育目标理论,将目标教学法应用于护生临床实习带教.笔者介绍了日目标的编制和实施方法,并对实施进行了效果评价.结果 表明:该教学法运用于临床护生带教,对师生双方均可发挥导向、标准、激励、沟通功能,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实习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护理实践教学趋向目标化、规范化、系统化,减少学生已掌握知识的重复教学,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考评, 有助于临床带教老师从经验化走向科学化.
作者:张朝晖;蔡金辉;关锦美;陈燕珍;曾晓琴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及护理,有效地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采取护理措施后38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栓塞及狭窄的患者中17例内瘘再通畅,血流量≥200 ml/min,重新造瘘16例,改为持久性颈内静脉置管5例.结论 引起内瘘栓塞及狭窄的主要原因有患者血液粘度增加,内瘘局部血肿压迫,透析中低血压,内瘘使用过早及内瘘穿刺不当与包扎过紧等.护理重点在于医护人员要熟悉每个患者内瘘使用情况;注意血透中的超滤速度;尽早发现内瘘不畅并予以活血、溶栓等处理,尽可能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
作者:叶映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咪唑安定麻醉前用药对静脉局部麻醉止血带反应的影响.方法 上肢远端手术成年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咪唑安定组(M组),0.9%生理盐水组(S组),每组30人.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测量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松止血带感觉运动恢复时间;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及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需辅助用镇痛药的例数;术后要求镇痛的时间;有无麻醉后惊厥、恶心呕吐发生.结果 两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松止血带感觉动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M组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更晚且止血带引起疼痛(VAS)评分更低,两组比较分别为p<0.01、p<0.05.术中辅助用哌替啶例数:M组3例、S组5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组血流动力学平稳,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咪唑安定麻醉前给药可延缓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加强改善麻醉效果.
作者:郭影靓;骆智宇;薛建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肿块的实验室检查与手术指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59例甲状腺病例,术前均经B超、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及术中冰冻切片检查.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诊断结果甲状腺良性病变698例,61例甲状腺癌.结论 术前对甲状腺肿块应进行充分的实验室检查,单一个甲状腺肿块应积极手术治疗,避免再次根治术痛苦.
作者:禤贰文;邓永洪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外翻改良开窗术治疗先天性巨大肝囊肿的经验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7年3月间11例先天性巨大肝囊肿患者行外翻改良开窗术病例资料.结果 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11例中术后获随诊7 例,随访时间为1个月~6 年,平均为3.5 年.随访时症状均已消失,B超复查无肝囊肿复发.结论 外翻改良式开窗术是治疗先天性巨大肝囊肿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右肝膈面裸区的巨大肝囊肿病例.
作者:卢国林;刘建伟;矫立仁;陈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提高采血技术,加强宣教与护理,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方法 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海珠分院妇产科1 445例新生儿筛查情况.结果 应筛查1 445例新生儿,实际筛查1 412例,筛查率97.71%,其中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23例,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5例,苯丙酮尿症(PKU)0例.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阳性的发现和治疗及时与否,取决于筛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其中采血、登记、实验室技术、资料保管非常重要.
作者:郑瑛;区惠红;余慧雯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不同术式的近期效果.方法 对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行保守性手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手术均在腔镜下顺利完成,发生持续性妊娠率2%(1/38).结论 输卵管妊娠是腹腔镜手术的佳适应证,镜下开窗术是标准的保守性手术,对年轻有生育要求者更具临床价值,而伞端挤压术发生持续妊娠的倾向性大,应尽量避免.
作者:罗小卿;姚宇玲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医疗设备档案是医疗设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设备科工作的结晶,是院领导购置设备的决策依据,是对医疗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维修、保养、升级改造等工作的重要保障.
作者:陈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80例足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进行CT检查、诊断及复查,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诊断价值及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进行了CT扫描,初次扫描时间为生后1~14天,其中有61例在生后3个月内进行了CT复查.结果 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轻度33例,中度38例,重度9例,其中随访复查的61例中,正常32例,单纯脑沟加深14例,脑软化6例,脑穿通畸形6例,脑萎缩7例,死亡1例.结论 CT能准确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分类和程度,对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黄智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早期诊断和更有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方法 分析1992~2006年53例新生儿肺出血临床资料,以是否予机械通气治疗分为甲组(常规治疗组)及乙组(联合机械通气组).结果 对甲乙组原发病、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原发病无明显差别,临床表现体温不升甲组高于乙组,乙组发现肺出血的方式以气管内吸引为主,乙组死亡率低于甲组.结论 早期诊断及预防、呼吸机的应用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郭芳;黄嘉言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智能发育优化模式中各项智力发展因素对整体智力发展评分结果的影响.方法 在广州市内调查年龄在2岁半以下婴幼儿486例,采用统一的问卷表,用线性回归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婴幼儿智力发展因素对婴幼儿整体智力发展评分按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适应能力、个人社交、语言、精细动作、大运动.适应能力、个人社交对婴幼儿整体智力发展评分有显著影响.结论 区分智力发展各因素的影响权重对母亲参与婴幼儿智能发育优化模式设计有重要参考意义.
作者:林文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与咪唑安定应用于糖尿病(DM)患者麻醉插管时对循环的影响.方法 DM患者4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依托咪酯(E)组和咪唑安定(M)组,每组21例.术前30 min均肌注哌替啶50 mg及东莨菪碱0.3 mg.麻醉诱导:E组给予依托咪酯0.3 mg/kg,M组予咪唑安定0.2 mg/kg,1~2 min内注射完.随后再给予芬太尼10 μg/kg,和维库溴铵0.1 mg/kg.分别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2 min及气管插管后2 min的HR、MAP、CVP值.于诱导前、插管后30 min及手术结束采指尖血测定血糖.结果 两组在麻醉诱导后HR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插管后回升;MAP均比诱导前稍低但与诱导前比较无显著差异; CVP变化不明显.两组患者手术后的血糖稍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包括注射部位疼痛在内副作用发生率较高共9例(42.9%).结论 咪唑安定用于糖尿病人的麻醉诱导,对循环影响小且副作用少.
作者:周艳梅;张斯来;冯泉;冯可 刊期: 2007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