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阑尾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

蔡振湘

关键词:阑尾肿瘤, 阑尾炎, 手术
摘要:目的 探讨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要点.方法 对我院25例经病理证实为阑尾肿瘤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观察其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有效率为76.0%;随访时间5~7年,死亡3例.结论 对于有可疑症状的患者,应加以重视,术中怀疑病变时立即送检,以确定正确的术式,降低患者术后复发率和延长生存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锁定钢板与带锁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与锁定钢板用于股骨复杂骨折的疗效.方法 搜集我院根据AO分型为较复杂的股骨各段骨折并经经带锁髓内钉固定和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病例69例,从手术并发症、患者满意度方面进行比较并综合分析.结果 经卡方检验,两纽在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满意率两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锁定钢板内固定并发症较少且满意度高.结论 锁定钢板固定股骨复杂骨折疗效优于带锁髓内钉固定.

    作者:李建国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6年11月就诊于我科的34例眼底病患者(36眼),其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7例(17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例(6眼),视网膜中央静网阻塞5例(5眼),老年性黄斑变性6例(8眼),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一日三次,每次三粒,服用一个月.结果 治疗后平均视力0.5.出凝血时间较用药前缩短,用药后视网膜、黄斑部出血部分吸收、消退;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眼底情况好转,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是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艳玲;赵露;付智勇;洪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极固宁治疗牙本质过敏的临床体会

    牙本质过敏症又称过敏性牙本质,主要临床表现为刺激痛,刷牙、咬硬物、酸甜冷热等刺激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其特点是发作迅速,疼痛尖锐,时间短暂.目前临床所用脱敏药物多种多样,但疗效报道不一[1].近年来,我们采用极固宁脱敏凝胶治疗牙本质过敏症,并作了疗效随访,结果表明极固宁是治疗牙本质过敏较好的药物.现报告如下.

    作者:武红颖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证实,动态血压监测比随测血压值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更明显,而其中血压昼夜节律更是一个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1].

    作者:陈小节;鞠传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烧伤脓毒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36例烧伤患者随机分成CVVH组1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方法 ,CVVH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进行CVVH治疗.两组均同时监测血白细胞、肌酐、尿素氮、钾离子、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IL-6和内毒素(LPS)浓度等指标及并发症.结果 CVVH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CVVH对烧伤脓毒症患者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董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目的 观察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一般保肝治疗+苦参素)和对照组(一般保肝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和Ⅳ型胶原(C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HA、LN、PC-Ⅲ和CⅣ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 苦参素是能降低肝纤维化指标,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管仁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医源性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医源性损伤的原因,减少和预防胆囊切除术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10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腹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共2239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共发生医源性损伤9例,对每例医源性损伤均进行分析.结果 9例医源性损伤均可避免.结论 胆囊切除术应重视解剖,是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作者:李旭;杨忠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疥疮348例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近年疥疮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2年4月至2006年6月间疥疮患者初诊的348例详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疥疮见于任何年龄,发病多见于青少年.以14~21岁为主.21岁至34岁34例,婴幼儿30例,大于60岁17例.85.2%为住校初高中学生,其中男中学生占89.1%,中专和大专以上学生占1.2%,农民占2.8%,出差人员占1.6%.一年四季可发病,以春夏季为主.皮损主要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皱襞、细嫩处.婴儿可有全身皮损,68.4%继发阴囊,包皮和龟头疥疮结节.72.60%患者起病初按皮炎湿疹治疗可暂时缓解症状,但皮损无减少或进行性增多.继发马拉色菌毛囊炎62例,疖43例,柯兴病24例,痤疮14例,接触性皮炎9例.经林旦软膏、硫磺软膏、达可罗宁霜治疗有效.疥疮结节激素外用及皮损内注射均可治愈.结论 近年疥疮可见于任何年龄,以初中至高中及大中专院校住集体宿舍青少年为主.农民工和出差人员感染亦不能忽视.林旦软膏和硫磺软膏药可治愈本病,激素皮损内注射可治愈疥疮结节.

    作者:郭强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方法治疗2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方法 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竭患者血液透析中皮肤瘙痒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5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4例,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低分子量肝素作为抗凝方法 ,而对照组采用普通肝素作为抗凝方法 进行血液透析.结果 治疗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症状改善达22例,占84.6%;对照组皮肤瘙痒症状改善仅9例,占37.5%.结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能有效改善和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作者:王地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经鼻腔鼻泪管扩张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利用硅胶管通过下鼻道植入鼻泪管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23眼)慢性泪囊炎患者进行鼻泪管逆行扩张置管术治疗,连续观察6~12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20眼溢泪消失,1眼冲洗通畅,溢泪减轻,1眼炎症堵塞硅胶管,1眼出现下鼻道渗血,取出硅胶管后出血消失,有效率86.96%.结论 经鼻腔鼻泪管扩张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近期疗效好,而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患者痛苦小,其依从性好.

    作者:胡庆华;刘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脑出血48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内科保守治疗迄今为止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方法.本院1998年4月至2006年5月对出血量在30 ml以上的天幕上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使用YL~1型血肿粉碎空刺针引流血肿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文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视网膜脱离病人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对视网膜脱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意义.方法 加强对38例视网膜脱离病人围手术期的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休息饮食护理及术前准备;术后强迫卧位的护理、心理疏导、病情观察、眼部护理及针对性的出院指导.结果 3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术后无感染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加强视网膜脱离围手术期病人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提高患者自我调节、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了再次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机会.

    作者:陈朝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神经移位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合并的足跟溃疡

    目的 观察隐神经移位至腓肠神经治疗足跟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因马尾神经损伤后导致足跟部溃疡长期不愈的9例患者,采用踝内侧的隐神经移位至外侧的腓肠神经上.结果 术后9例患者随访10~55个月,平均34个月,患者足跟、足底外侧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足跟溃疡逐渐愈合,无复发.结论 对神经源性的足跟外侧部溃疡,行隐神经-腓肠神经移位术效果肯定.

    作者:贾连军;于跃江;曾志利;樊飞;刁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直肠癌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直肠癌在临床诊治中出现的误诊误治的原因,探讨提高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的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至2006年11月我院共收治误诊误治直肠癌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痔16例,慢性肠炎8例,细菌性痢疾1例.经治疗后,1例单发直肠腺瘤恶变局部黏膜下切除,18例直肠癌经手术治愈或缓解,6例直肠癌行姑息手术.结论 重视直肠指诊是避免直肠癌误诊不可或缺少的重要手段,是直肠肛管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同时,应加强医生业务水平、提高医生职业道德素养.

    作者:侯闵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原发性输卵管癌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2例

    目的 探讨原发性输卵管癌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误诊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原发性输卵管癌患者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术前均误诊为盆腔炎性包块,均通过术中快速病理发现为输卵管癌,均行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结论 原发性输卵管癌不易早期发现,且容易误诊.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同时结合超声等辅助检查进行全面分析,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改善预后和提高远期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李真;岳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芦荟对胃癌发生的干扰作用

    芦荟是一种多年生百合科多肉质的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沿海.我国从唐朝开始就记载了芦荟在医药中的应用情况[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芦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芦荟蕴含75种元素,与人体细胞所需物质几乎完全吻合,其含有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中的7种,次要氨基酸12种的11种,另外还有多种多糖、维生素、矿物质等[2].

    作者:张延新;李维山;赵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康复训练辅以药物治疗小儿脑瘫106例观察

    小儿脑瘫是一种出生前到出生后发育时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障碍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肢体的神经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障碍同时伴有视力、语言、视听觉、摄食、癫痫等障碍[1].

    作者:薛菊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肾移植后并发肝损害的护理

    肝脏损害是肾移植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移植肾的存活.2005~2006年在我院施行的肾移植26例中,有6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在临床护理中我们体会到,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准确鉴别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肾移植术后的肝脏损害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常秀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20%甘露醇、山茛蓉碱、2%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合用治疗眩晕症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20%甘露醇、山莨蓉碱、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药物混合静脉滴注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64例眩晕病人作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入院的48例眩晕病人为对照组.20%甘露醇针250 ml、山莨蓉碱针5 mg、2%利多卡因10 ml、地塞米松针5 mg混合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纳络酮0.8 ml合用川芎嗪12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和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7 d为一个疗程[1].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与出现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4%,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出现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达到完全缓解、显效、有效效果的患者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20%甘露醇、山莨蓉碱、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药物混合静脉滴注治疗眩晕症,时间短,见效快,疗效确切,价格低廉,适应范围广.

    作者:刘真文;彭和平;彭新英;梁宝珍;王金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三种含铂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三种抗癌药(长春瑞滨、吉西他滨和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70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按治疗方法 分为3组化疗,长春瑞滨联合顺铂(NP)组24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组25例,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TP)组21例,3组患者资料具备可比性,3组患者采用对应药物进行治疗,均以21d为一周期,连续应用两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NP组总有效率29.2%(7/24),GP组总有效率40.0%(10/25),TP组总有效率33.3%(7/21),3组方案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毒性反应方面,3组均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下降及贫血发生率相近.NP组Ⅰ~Ⅱ度静脉炎(14.6%)较其他两组多,GP组Ⅲ~Ⅳ度血小板降低(16%)较其他两组严重,TP组Ⅰ~Ⅱ度外周神经毒性(38.1%)较其他两组多.结论 用于晚期NSCLC一线化疗,NP、GP、TP三种方案近期疗效相似,但毒性存在差异,故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王蓉;束永前;刘连科;刘永彪;刘平;黄普文;殷咏梅;卢凯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