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延新;李维山;赵琰
医院工作是以医务人员的科学技术才能为人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医疗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医院内部各种人才(不仅包括医疗护理人才,而且包括医技、后勤、管理、政工等各方面的人才)有机构成的综合效应,特别是取决于业务技术骨干的技术水平和主要管理干部的管理才能.
作者:黄灶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出现中间综合征(IMS)是中毒者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IMS是发生于胆碱能危象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之间,以隔肌以上肌无力为特征的综合征,重者发生呼吸机麻痹,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技术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方法 对216例有肾绞痛患者进行二维超声检查,并采用CDFI观察、比较两侧输尿管喷尿情况.结果 211例患者确诊,漏诊5例;大部分患侧输尿管喷尿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喷尿消失19例,喷尿形态失常或频率减慢125例,喷尿无改变67例.结论 应用CDFI有利于提高输尿管结石的检出率,特别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及无肾积水者.
作者:陆建元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使护士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紧密联系工作,在实践工作中得到进一步提高.方法 制定适合本院护士的实习计划和带教方法 ,及时发现实习护士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结果 通过我们的带教方法 ,实习护士能够很好地将学到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结论 经过实践,我院总结的临床带教方法 ,行之有效,取得了较好的带教效果.
作者:张聪琴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对隐裂牙的不同临床治疗来观察其疗效,以求获得较好的治疗方法 和治疗时机.方法 对100颗隐裂牙分别采取窝沟封闭法、安抚充填法、根管治疗法并追踪观察.结果 经过5年来追踪观察100颗隐裂牙的治疗效果,其中窝沟封闭法12颗,成功10颗,成功率83.3%;安抚充填法32颗,成功24颗,成功率75%;根管治疗法56颗,成功51颗,成功率91%.结论 对隐裂牙的早发现早治疗以及综合治疗至关重要,对裂纹较深并有牙髓症状的要及时治疗,疗效好,患牙保存使用率高.
作者:郭大红;李凤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 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方法 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用超肘夹板矫形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78例.结果 经9个月至8年随访观察,75例外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占96.15%;3例发生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占3.85%,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可降低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
作者:孙光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2月至2006年11月就诊于我科的34例眼底病患者(36眼),其中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17例(17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例(6眼),视网膜中央静网阻塞5例(5眼),老年性黄斑变性6例(8眼),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一日三次,每次三粒,服用一个月.结果 治疗后平均视力0.5.出凝血时间较用药前缩短,用药后视网膜、黄斑部出血部分吸收、消退;视网膜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眼底病,患者视力明显提高,眼底情况好转,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是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王艳玲;赵露;付智勇;洪慧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体外引流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与病情观察.各种引流管需接引流袋,有的引流管放置时间较长,且需每天更换引流袋.目前临床上患者留置的引流袋或尿袋常用绳子将引流袋绑在床沿下,更换引流袋时,护士需一手解开绳结,另一手托住引流袋,有时遇到绳子死结时,需用剪刀剪开或徒手解结,这样既费力又耗时.
作者:林菁;王小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诊断烟雾病的方法 和经验.方法 使用EME 8080 TCD脑血流检查仪对3例烟雾病进行颅内外血管检查.4 MHz探头在颈部检查颈总动脉、颈外动脉及锁骨下动脉.2 MHz探头经颞窗检查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经枕窗检查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全长,经眼窗检查眼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部.结果 TCD检查中可见的多条低流速、频谱紊乱的血流信号.结论 TCD具有无创、操作简便、检查费用低、易重复特点,可成为,临床诊断烟雾病的一种方法 .
作者:吴凌峰;谭丽;高幼奇;谢旭芳;张昆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胃癌好发于中、老年人,但近年来胃癌的发病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我院自1996年至2006年胃镜检查30185例,检出胃癌809例,占2.68%,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735例胃癌患者,按不同年龄组比较临床、内镜、病理及术后生存期,寻找各年龄组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王新仁;熊欣荣;徐惠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液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男性不育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组)及42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精液参数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前列腺炎患者精子顶体酶活性、活精子率及a+b级精子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精液pH、密度及畸形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通过改变精液质量,降低精子活力及受精能力而导致不育.
作者:白勇;李轩;张若愚;钟树怀;任卫红;米其武;温庆辉;廖敦;潘志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肿瘤病人在手术、放疗及化疗后,免疫功能低下,肿瘤细胞负荷低,此时运用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已取得了确切的疗效[1].但是肿瘤患者在应用细胞过继性免疫治疗进行单个核细胞采集(简称单采)时,常常因为化疗后血管细,血管弹性差,导致静脉穿刺失败;或因凝血机制异常等原因,导致血液流速缓慢,机器出现低血流报警,而导致单采不能正常进行.
作者:李金花;言克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解决老年病人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易受损,引起再次穿刺等不便的问题.方法 对我院480例患者单日采用传统的常规静脉穿刺法,双日时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对比两种方法 穿刺结果 .结果 在静脉穿刺及输液各环节采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能使周围静脉穿刺时血管及周围组织得到有效保护.结论 老年人周围静脉穿刺时应用减轻血管损伤的方法 减少了局部瘀斑与血肿,为再穿刺创造良好条件,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具有一临床意义.
作者:岳智玲;赵翠花;程明秀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小儿脑瘫是一种出生前到出生后发育时期非进行性的脑损伤,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障碍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肢体的神经出现问题,主要表现为姿势异常和运动发育障碍同时伴有视力、语言、视听觉、摄食、癫痫等障碍[1].
作者:薛菊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研究证实,动态血压监测比随测血压值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更明显,而其中血压昼夜节律更是一个与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的重要指标[1].
作者:陈小节;鞠传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乌体林斯注射液结合中药黄芪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恢复期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小儿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用乌体林斯注射液1.72μg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用8周,并口服中药黄芪颗粒剂,同时应用抗支原体药物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除不加用黄芪颗粒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方法 相同.治疗结束后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疗效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IgG、IgM、CD3、CD4、CD8值较治疗前差异更加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乌体林斯注射液合中药黄芪可进一步改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单一用药,是一种疗效肯定、使用安全的免疫增强治疗方法 .
作者:夏文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20%甘露醇、山莨蓉碱、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药物混合静脉滴注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64例眩晕病人作为治疗组,另选同期入院的48例眩晕病人为对照组.20%甘露醇针250 ml、山莨蓉碱针5 mg、2%利多卡因10 ml、地塞米松针5 mg混合静脉滴注,每日一次,2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纳络酮0.8 ml合用川芎嗪120 mg分别加入5%葡萄糖溶液和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7 d为一个疗程[1].两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比较疗效与出现起效时间.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8.4%,对照组总有效率达95.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出现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达到完全缓解、显效、有效效果的患者起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20%甘露醇、山莨蓉碱、利多卡因、地塞米松药物混合静脉滴注治疗眩晕症,时间短,见效快,疗效确切,价格低廉,适应范围广.
作者:刘真文;彭和平;彭新英;梁宝珍;王金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胰腺位于腹膜后,解剖部位深而隐蔽,临床上胰腺损伤少见,仅占腹部外伤1%~6%[1].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胰腺损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胰腺本身特殊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延误诊断及治疗将会导致严重并发症,重视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蒋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观察调强放射治疗(IMRT)鼻咽癌对腮腺的保护作用.方法 4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分为调强组20例和常规组23例,分别进行IMRT和常规放疗,其GTVnx分别为72Gy/35次和70Gy/36~37次.观察两组唾液腺分泌量和口干症的发生情况、比较调强计划和常规计划腮腺的受照剂量.结果 调强组原发肿瘤侵及区域鼻烟(GTVnx)平均剂量为71.81±1.26 Gy高于常规计划的69.38±0.26 Gy.在放疗的不同时期常规组比调强组唾液分泌量减少更为明显,发生口干症的人数较多、程度更重,差异显著;在随访三个月中调强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症有明显好转,而常规组无变化.调强组二侧腮腺受照平均剂量、50%容积剂量(D50)均明显低于常规计划,而调强组健侧的剂量明显低于患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鼻咽癌IMRT在确保肿瘤高剂量的同时,使腮腺的受照剂量减少、损伤较轻、功能恢复较早.
作者:吴堂兵;钱德军;赵明宏;夏春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变化与胃癌关系,探讨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 分别用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2例正常胃黏膜、38例浅表性胃炎、28例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10例异型增生和40例胃癌的活检组织进行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检测.结果 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和胃癌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2.1±0.5)%、(6.2±2.1)%、(9.8±3.1)%、(5.8±1.6)%和(5.3±1.5)%;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3.20±1.03)%、(12.3±3.4)%、(22.1±7.2)%、(43.5±10.7)%、(65.7±12.1)%,浅表性胃炎组、肠上皮化生组凋亡指数与增殖标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异型增生组、胃癌组凋亡指数与增殖标记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从浅表性胃炎到胃癌的演化序列中,胃上皮细胞动力学出现紊乱,这可能是胃癌发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汤建华;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