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手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

孙光荣

关键词:小儿, 肱骨髁上骨折, 非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 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方法 采用手法整复,屈肘90°、前臂旋后90°和外展15°~25°用超肘夹板矫形固定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78例.结果 经9个月至8年随访观察,75例外形和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占96.15%;3例发生不同程度肘内翻畸形,占3.85%,未发生其他并发症.结论 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可降低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发生,是治疗小儿伸直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 .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手术的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 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分为骶管阻滞组(A组),基础麻醉(氯胺酮)组(B组),每组30例.比较术中切皮时躁动、牵拉反应、恶心、呕吐、术后苏醒.结果 A组麻醉镇痛肌松效果优于B组,且麻醉管理安全,术后苏醒早,安静无痛不烦躁.结论 骶管阻滞镇痛肌松效果确切,镇静深度适宜,无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为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

    作者:蒋益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胰腺损伤20例诊治体会

    胰腺位于腹膜后,解剖部位深而隐蔽,临床上胰腺损伤少见,仅占腹部外伤1%~6%[1].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胰腺损伤发生率有上升趋势.由于胰腺本身特殊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延误诊断及治疗将会导致严重并发症,重视胰腺损伤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作者:蒋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YL-1型血肿粉碎穿刺针治疗脑出血48例临床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均高,内科保守治疗迄今为止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方法.本院1998年4月至2006年5月对出血量在30 ml以上的天幕上脑出血患者88例随机使用YL~1型血肿粉碎空刺针引流血肿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文寿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肾移植后并发肝损害的护理

    肝脏损害是肾移植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移植肾的存活.2005~2006年在我院施行的肾移植26例中,有6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在临床护理中我们体会到,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准确鉴别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肾移植术后的肝脏损害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常秀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17例治疗体会

    外科治疗的肝脓肿主要为细菌性肝脓肿,随着CT、超声等影像学诊断的发展,使肝脓肿穿刺引流术或置管引流术成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且多数病人经此法治疗获得满意效果.我院自2000年6月至今共用采用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治疗肝脓肿17例,均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汪允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吡柔比星联合白细胞介素Ⅱ膀胱灌注防治浅表性膀胱癌复发的研究

    目的 探讨吡柔比星联合白细胞介素Ⅱ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入选标准的66例患者,术后2周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吡柔比星(THP)+白细胞介素Ⅱ(IL-Ⅱ)组31例,THP 30 mg+IL-Ⅱ10万Iu+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THP组35例THP 30 mg+5%葡萄溶液40 ml膀胱灌注.每周1次共8次,以后每月1次,共1年,每次药物在膀胱内保留40 min,每3个月膀胱镜检查是否有膀胱肿瘤复发,并记录全身及局部情况.结果 66例浅表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术后随访时间6~30个月.THP+IL-Ⅱ组31例患者中复发4例,THP组35例患者中复发12例,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THP 联合IL-Ⅱ灌注化疗对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可能优于单用THP,但是其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是否适宜广泛应用还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葛波;杨燕伟;张天禹;高漓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精子活力与精子畸形率及抗精子抗体关系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精子活力与精子畸形率及抗精子抗体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抗精子抗体(AsAb).结果 精子活力与精子畸形率及抗精子抗体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AsAb对精子活动率及畸形率有明显影响,精子形态也同时影响其活动率.

    作者:鲍鑫;刘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骨蜡的处方改进

    目的 通过实验调节骨蜡的硬度以找到合适的骨蜡处方.方法 骨蜡的硬度与石蜡、白凡士林之间的配比有关,拟通过改变处方组份的比例而使其适合于临床使用.结果 实验结果 筛选两张处方,处方1:石蜡32 g,白凡士林18g,苯酚1 g,适用于10~20℃.处方2:石蜡34 g,白凡士林16 g,苯酚1 g,适用于21~30℃.两张处方其硬度、黏度、细度、可塑性均较好.结论 根据使用环境温度选择合适的处方用于临床骨止血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蒋永春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人根龋331例诊治体会

    根龋是老年人常见牙体病之一.随着年龄增加,牙龈逐渐退缩,根部牙骨质或牙本质暴露,在口腔卫生不良的情况下,牙根面容易堆积菌斑,导致根面龋即根龋[1].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根龋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根龋位置隐蔽,难以早期发现.本文就2003~2005年我院门诊初诊的老年人根龋进行临床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金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理念在外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结合当前外科学基础实验教学的实际,从实验室实践条件、实践方式、实践考核与反馈等多个角度论述基于实践的学习与提高(PBLI)理念在外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体现了PBLI教学新理念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作者:黄华兴;王水;史京萍;刘武;徐皓;肇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免疫功能影响的观察

    目的 观察乌体林斯注射液结合中药黄芪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恢复期对其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18例小儿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6例.治疗组用乌体林斯注射液1.72μg肌内注射,每周1次,共用8周,并口服中药黄芪颗粒剂,同时应用抗支原体药物及对症治疗.对照组除不加用黄芪颗粒外,其他治疗与治疗组方法 相同.治疗结束后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疗效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治疗后IgG、IgM、CD3、CD4、CD8值较治疗前差异更加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乌体林斯注射液合中药黄芪可进一步改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具有协同作用,优于单一用药,是一种疗效肯定、使用安全的免疫增强治疗方法 .

    作者:夏文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治疗的护理体会

    放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根据国内外的统计,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约70%左右需要不同程度接受放射治疗[1].但人们更重视放射治疗的实施,很少关注治疗过程中护理的重要所在,其实护理对放射治疗效果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徐素玲;孙蔚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小儿急性病毒性心肌炎65例的临床分析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是指致病因素(主要为病毒)侵犯心肌,导致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的急性炎性病变,特征为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坏死及变性,常为各种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其中部分患儿起病隐匿,进展迅猛,危及生命,有的长年不愈,可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不良.

    作者:赫羽;赵立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诊断

    甲状腺结节按病理分类,良性有腺瘤、囊肿及胶性结节等,恶性有各种类型的甲状腺癌.随着高分辨率的高频探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广泛使用,超声已成为甲状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准确率也在逐步提高.本文就高频超声对甲状腺囊性结节的诊断进行初步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凤岐;刘晓俊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宫血宁治疗早孕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临床观察

    早孕药物流产是临床常用终止早孕妊娠的方法之一,适用于妊娠49 d内B超确定宫内妊娠的孕妇.但是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仍然是临床上存在的问题.宫血宁胶囊是一种纯天然的植物制剂,具有收缩子宫,止血凉血,化瘀止痛的功效.我院用其治疗早孕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艳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14周妊娠分析

    目的 探讨抗早孕药物用于中止7~14周妊娠的分析.方法 对304例妊娠7~14周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胎儿及附属物排出后及时清宫,8 h未排出者常规手术.结果 304例病人中有220例完全流产,占72.37%.未产妇不全流产率高于经产妇.实施清宫术时宫口扩张充分,组织易于钳刮,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止7~14周妊娠,减少了引产孕妇的痛苦,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终止中期妊娠的引产方法 .

    作者:汪晓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早产儿788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早产儿患病率和影响其成活率的相关因素分析,探讨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措施.方法 将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和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6年间在我院出生的788例早产儿分为前3年组和后3年组.对每组早产儿的发生率、患病情况、死亡原因、治疗措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早产儿比较,早产发生率由前3年的2.45%上升到后3年的3.21%,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两组间不同胎龄组间比例和主要疾病种类无明显变化.胎龄愈小,死亡率愈高.改进的防治措施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通过比较,早产儿的病死率由前3年的6.35%下降到后3年的4.44%,但卡方检验尚无显著意义.结论 产后对早产儿的严密监护和综合治疗能显著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钱建青;凌万里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屈光不正患者中立体视觉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通过对屈光不正患者不同视光条件下立体视锐度和视差的分析,了解立体视觉的影响因素.方法 测量85例门诊屈光不正志愿者立体视指标,对年龄、屈光参差、远近视力、调节性辐辏与调节比(AC/A)等因素与远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及非交叉视差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远立体视锐度与四种因素均不相关;近立体视与屈光参差及近视力呈正相关;交叉视差与屈光参差及近视力呈负相关;非交叉视差与近视力呈负相关.结论 立体视功能各项指标有各自独立或共同的影响因素.立体视是受多因素影响的.

    作者:王秦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预防孕产妇死亡的临床护理回顾

    近年来,随着围产期保健工作的逐渐健全,孕产妇死亡率的发生明显下降.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4年间10例孕产妇死亡的病例进行分析,总结出预防孕产妇死亡的产科护理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芒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芦荟对胃癌发生的干扰作用

    芦荟是一种多年生百合科多肉质的草本植物,原产非洲沿海.我国从唐朝开始就记载了芦荟在医药中的应用情况[1].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芦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芦荟蕴含75种元素,与人体细胞所需物质几乎完全吻合,其含有人体必需8种氨基酸中的7种,次要氨基酸12种的11种,另外还有多种多糖、维生素、矿物质等[2].

    作者:张延新;李维山;赵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