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与精子顶体酶活性的相关性及其在不育中的意义

白勇;李轩;张若愚;钟树怀;任卫红;米其武;温庆辉;廖敦;潘志坚

关键词:不育,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顶体酶活性, 精液质量
摘要:目的 观察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精子顶体酶活性及精液参数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男性不育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100例男性不育合并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观察组)及42例正常生育男性(对照组)的精液参数及精子顶体酶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前列腺炎患者精子顶体酶活性、活精子率及a+b级精子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精液pH、密度及畸形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以通过改变精液质量,降低精子活力及受精能力而导致不育.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移植后并发肝损害的护理

    肝脏损害是肾移植术后出现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直接影响移植肾的存活.2005~2006年在我院施行的肾移植26例中,有6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在临床护理中我们体会到,积极预防、早期发现、准确鉴别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肾移植术后的肝脏损害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此,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常秀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9例护理体会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出现中间综合征(IMS)是中毒者中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IMS是发生于胆碱能危象与迟发性周围神经病变之间,以隔肌以上肌无力为特征的综合征,重者发生呼吸机麻痹,导致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我科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救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间综合征39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护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建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GF-Ⅰ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观察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用线栓法将肾性高血压与正常血压大鼠制备成脑缺血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的表达.结果 IGF-Ⅰ表达主要位于缺血周边区,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IGF-Ⅰ在各灌注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正常血压大鼠.结论 高血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GF-Ⅰ表达降低可能是高血压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

    作者:刁慧芳;赵敏;赵晓霞;庞晋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饮食干预高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饮食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102例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饮食方面指导,给予科学合理的饮食干预.结果 饮食干预3个月后患者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结论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高血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饮食干预,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压.

    作者:叶雪梅;吕玉娣;邓金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两种不同融合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 分析比较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加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对48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7例(A组)与后外侧加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组21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X线影像学结果 及并发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随访时间1~6年,A组临床疗效优良率88.9%,骨融合率74.1%.B组临床疗效优良率90.5%,骨融合率95.2%.对于椎间盘摘除,A组骨融合率53.7%,B组骨融合率95.2%.两组椎间盘摘除骨融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后外侧植骨融合与后外侧加椎间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但对于椎间盘摘除者,B组融合率明显高于A组.

    作者:吴炳华;罗明华;凌强;邓高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早期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并呈上升趋势,高血压脑出血大多数发生于老年人,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1],其早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大小便失禁等.据统计,在我国脑出血约占脑卒中21%~48%,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高血压脑出血发病率为50.6~80.7/10万人口[2],它正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作者:刘清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静脉滴注大剂量肌苷对慢性肺源性低氧血症疗效观察

    慢性肺源性低氧血症,常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如老慢支、肺气肿等)所致,并发感染时,可急速加重,引起患者咳嗽、咳痰、胸闷,气喘、心慌、头昏乏力、腹胀、纳差、烦躁不安、全身皮肤和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两肺喘鸣、心率较快、甚至不能平卧,实验室检查,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90%),二氧化碳结合力升高(>35mmol/L).

    作者:李立;王昌龄;茹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医源性损伤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医源性损伤的原因,减少和预防胆囊切除术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方法 回顾总结我科10年来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开腹胆囊切除术(OC)、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共2239例胆囊切除术患者,共发生医源性损伤9例,对每例医源性损伤均进行分析.结果 9例医源性损伤均可避免.结论 胆囊切除术应重视解剖,是避免医源性损伤的关键.

    作者:李旭;杨忠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镁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镁的变化.方法 对100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日本东芝TBA-40R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单试剂准确测试血镁浓度,以观察血镁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血镁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血镁大多会降低,临床应及时检测分析后进行治疗纠正.

    作者:吴甲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神经移位治疗马尾神经损伤后合并的足跟溃疡

    目的 观察隐神经移位至腓肠神经治疗足跟部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因马尾神经损伤后导致足跟部溃疡长期不愈的9例患者,采用踝内侧的隐神经移位至外侧的腓肠神经上.结果 术后9例患者随访10~55个月,平均34个月,患者足跟、足底外侧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足跟溃疡逐渐愈合,无复发.结论 对神经源性的足跟外侧部溃疡,行隐神经-腓肠神经移位术效果肯定.

    作者:贾连军;于跃江;曾志利;樊飞;刁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 观察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以直乙结肠为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0例,治疗组20例用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SASP治疗3个月,并与单纯用西药SASP治疗的对照组20例患者比较,观察症状改善时间、痊愈率和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症状改善时间亦有不同程度的缩短.结论 白头翁汤加减灌肠联合SASP治疗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

    作者:汤瑜;姚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医院实施风险管理计划初探

    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之中,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时刻都会出现一定的危机和风险.除了医疗活动时刻存在的高风险,医院的发展策略、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同样隐藏着巨大的风险[1].风险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内容,面对新形势,如何驾驭风险,把握未来,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医院管理者应引起关注和重视的课题.

    作者:潘荣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14周妊娠分析

    目的 探讨抗早孕药物用于中止7~14周妊娠的分析.方法 对304例妊娠7~14周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胎儿及附属物排出后及时清宫,8 h未排出者常规手术.结果 304例病人中有220例完全流产,占72.37%.未产妇不全流产率高于经产妇.实施清宫术时宫口扩张充分,组织易于钳刮,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止7~14周妊娠,减少了引产孕妇的痛苦,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较好的终止中期妊娠的引产方法 .

    作者:汪晓刚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膜式血浆置换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及β2微球蛋白的影响

    目的 观察治疗性血浆置换(PP)前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及β2微球蛋白(β2-MG)浓度的变化,探讨PP对两者的清除效果.方法 17例维持性血透(MHD)患者,行37例次单滤法PP,于PP前、后分别取血标本及废弃血浆检测全段PTH(iPTH)、β2-MG、钾、钠、氯、钙离子,同时抽查补充液4%人白蛋白复方氯化钠溶液内钙离子等浓度,比较PP前、后其浓度改变,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PP治疗前、后iPTH分别为391.24±329.76 pg/ml、681.92±584.42 pg/ml,治疗后iPTH明显增高(P<0.005),废弃血=浆中浓度为116.00±62.72 pg/ml;治疗前后血钙分别为2.3025±0.18mmol/L、2.15±0.13 mmol/L,PP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PP治疗前、后β2-MG分别为15.56±9.03 mg/ml、13.44±8.73 mg/ml,治疗后明显下降(P<0.001),废弃的血浆中浓度为13.48±10.13 mg/ml.结论 单滤法PP后血清iPTH显著升高,可能与补充液中低钙刺激储存的甲状旁腺素快速分泌有关;单滤法PP能有效清除β2-MG,其清除下降率约为17.19%.

    作者:俞香宝;毛慧娟;胡建明;沈霞;黄桂英;邢昌赢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Ⅳ、Ⅴ和Ⅵ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收集2003-2006年在我院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术前进行详细的手术设计,螺旋CT平扫及三维图像重建,制订手术方案,术中T或L型钢板固定.结果 随访10~23个月,平均18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3.3%.结论 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满意.术前结合螺旋CT检查制定详细手术计划,术中力争解剖复位.足量植骨,坚强固定,术后完备的康复计划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叔军;查正;杨朝晖;张潇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毒品依赖心理疗法的研究进展

    对吸毒成瘾的佳的治疗模式是在药理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与依赖者的生理状况,精神状态,心理稳定程度以及社会需求相匹配的心理疗法.现将治疗过程中常用的心理疗法与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杨颖;刘丽;牛春娟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中暑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附2例报告)

    体液丢失致低血容量是中暑伴休克发生的早期因素,若未及时纠正,可引起全身各脏器的供血不足,细胞能量代谢障碍,细胞膜、线粒体和溶酶体等发生一系列变化,致各脏器功能不全[1].我院2007年诊治2例中暑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钱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特点,探讨其原因和治疗要点.方法 将138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按有无糖尿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对照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病原菌分布特点、治疗及转归等比值差异.结果 糖尿病组低蛋白血症、尿蛋白阳性、电解质紊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糖尿病组以革兰阴性(G-)杆茵感染为主,痊愈、显效率明显低于非糖尿病组,死亡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等原因易发生肺炎,严格控制血糖,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吴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体会

    目的 探讨防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对619例LC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96.9%(601/619),中转开腹率为2.9%(18/619),再手术率为0.3%(3/619).中转开腹原因是Calot三角严重致密粘连解剖不清15例,难以控制的出血3例.2例胆漏再次进腹,3例胆漏经通畅引流后治愈.术后严重心律失常死亡1例,腹壁严重血肿1例,胆总管损伤3例,经置T管引流治愈.主操作孔感染16例.结论 LC术前应全面了解患者胆囊病变情况,术中规范操作,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永方;夏盛城;王爱坤;王学斌;王立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0年随访

    目的 观察干扰素a-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长期效果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按照同一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1例,应用a-2b干扰素3~5 MIU,肌内注射,连续使用2周后,隔日1次,疗程6月;对照组46例,应用一般保肝降酶药,疗程6月.治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血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影像学检查等.结果 治疗结束时和随访结束时干扰素治疗组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分别为47.1%、52.9%和60.0%、62.0%,与对照组相比干扰素组的近期、远期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资料表明干扰素治疗组的临床预后亦明显好于对照组,病情稳定率高于对照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干扰素有确切的抗病毒作用,同时能够减少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朱培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