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云
作者:《汕头市中心医院院报》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侧胸壁岛状皮瓣修复腋胸/背部瘢痕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充分松解切除腋背或腋胸部瘢痕后,应用侧胸壁岛状皮瓣顺行转移修复,并随访观察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996年1月~2003年11月共应用侧胸壁岛状皮瓣顺行转移修复腋背部瘢痕挛缩畸形7例,腋胸部瘢痕挛缩畸形6例,所有皮瓣均一期成活,13例病人随访6~18月,腋部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侧胸壁岛状皮瓣顺行转移是修复中、重度腋胸/背部瘢痕挛缩畸形的良好方法.
作者:苏顺清;戴新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社会发展和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院内外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面对多元化、多层次、复杂化的医疗市场的变化和需求,面对病人不断增强的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服务要求,面对医疗服务观念的变化,面对影响医务人员的各个阶层的服务对象的各种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加强医院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营造良好的医院文化氛围,在医院管理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朱耀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提高,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已从技术和服务的竞争向更高层次的文化竞争发展,所以要想立于不败之地,树立文化管理意识,建设高层次医院文化,打造医院品牌是必由之路.
作者:钟晓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简述了创新是医院发展的主要动力,明确了替代、创造与创新的概念和区别;阐述了医院创新表现的主要内容特征;提出了应建立的医院创新表现的评估体系.
作者:赵东海;胡金明;沙述慧;张晓希;王相林;施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更好地做好内源性眼内炎患者的护理,探讨内源性眼内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8例(眼)内源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并发症、治疗效果和预后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探讨取得较好疗效的护理方法.结果 28例内源性眼内炎患者中,能找到原发感染灶的占67.9%,免疫力低下,能找到全身系统疾病的占57.1%;白内障和视网膜脱离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其预后与能否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关,并由此得到相应较佳的护理方法: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协助做好相关检查,找到原发感染灶,使其尽快确诊和进行有效治疗;注意观察治疗效果与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并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做好相关护理和饮食护理等.结论内源性眼内炎是一种严重危害视功能的眼科急症,做好相应充分适当的护理,对进行有效治疗和提高疗效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谭素芬;邓杏灵;胡淑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的早期诊断方法以及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使用食管测压测定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LESRP)及松弛率(LESRR)等早期诊断贲门失弛缓症,并设计参考对照组,采取H+B(Heller和Belsey)的改良手术方式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结果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压力(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压(LESRP)及松弛率(LESRR)明显降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测压可有效早期诊断贲门失弛缓症,H+B的改良手术方式有效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防止术后并发症.
作者:林进国;谭郁宏;黄继胜;何伟良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应用血管移位在撕脱性断指再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邻指自体血管移位对10例撕脱性断指的血管进行移植吻合.结果 10例断指均获得存活.结论血管移位在撕脱性断指再植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血管吻合时应遵循显微外科原则.
作者:林世磅;余东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每年在同一时间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监测,了解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以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发生原因,改进工作不足环节.方法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培训基地要求,制定统一表格,采取床边调查及查阅病历相结合,得出结果予以统计.结果 3年现患率调查病人数超过95%,2001年调查人数97%,2002年为97.8%,2003年为96.4%;达到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控网要求的90%.3年现患率结果2001年现患率为7.4%,2002年现患率为7.0%,2003现患率为6.7%.结论现患率监测比连续性调查医院感染率明显增高;医院感染部位调查依次为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黏膜感染、泌尿道感染;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现患率监测结果显示3年结果均未超过50%.
作者:杨雪英;陈华;李志伟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心肌酶谱改变与临床表现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7例新生儿窒息病例分为窒息组、窒息并心肌损害组,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并按窒息轻重分为两组,分别测定GOT、LDH、HBDH、CPK、CKMB 5种心肌酶,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窒息组较无窒息组除CKMB外其余4种酶均升高(P<0.01),窒息并心肌损害组心肌5种酶均升高(P<0.01),各种酶的含量随病情的加重而升高(P<0.05).结论心肌酶谱的测定尤其CKMB的测定对窒息并发心肌损害具有协助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实用价值.
作者:谭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局部封闭和双柏散外敷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31例网球肘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以局部封闭和双柏散外敷,对照组以活络油和理疗(超短波),观察其有效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3%);观察组复发率(4.7%),明显低于对照组(59.4%).结论局部封闭和双柏散外敷治疗网球肘痊愈效率高,复发率低.
作者:林关聪;陈华;龙炳新;李国佩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宫外孕并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50例宫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病例.结果与结论提出建立妇科急救制度、培养护理急救专科护士、制定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护理流程图,加强术后护理等措施是提高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抢救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肖俊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放弃治疗患儿血液白细胞总数、血气分析及血清离子浓度变化,为临床及时抢救患儿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X线诊断证实的22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血液检查结果,其中放弃治疗组患者7例,治愈组患者15例.结果肺透明膜病放弃治疗组与治愈组患儿血液检查结果均是:高钾、高二氧化碳分压和白细胞总数增高,pH值降低、低氧分压和低剩余碱,但两组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气分析和血清钾离子分析是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实验室辅助诊断的主要方法,肺透明膜病患儿父母不应向医生提出放弃治疗患儿要求.
作者:莫建坤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汕尾健康》编辑部 刊期: 2005年第01期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了医院信息系统在我国的全面实施,给医院各项工作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帮助和便利,增大了医疗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与此同时,医院信息系统潜在的风险,给医院的正常工作留下了一些安全隐患及影响社会、经济效益的因素,甚至可能造成医患纠纷.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且未雨绸缪,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韩荣龙;张传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考察<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我院肿瘤科部分患者止痛药使用的种类、用药日数、用药频数和用药剂型、剂量,从而评价该类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与结论调查表明,我院肿瘤患者止痛药应用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临床仍需进一步贯彻执行<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规范对癌痛的评估和治疗.
作者:龙华;陈吉生;梁少媚 刊期: 2005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骨髓炎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菌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收住的骨髓炎病人进行穿刺取样,进行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96例骨髓炎标本中有66株细菌生长,总有菌率为68.75%,共培养出9种细菌,66株细菌,其中4例培养出3株,9例培养出2株,36例培养出1株,均为需氧菌生长.本组调查资料G+球菌占34株,占51.52%,G-杆菌29株,占43.94%,真菌4株,占6.06%.结论病原菌分布66株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51.52%,在革兰氏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首位;抗菌药物不能代替手术治疗,应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及时进行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局部长期维持有效抗菌药物浓度及保持高效成骨活性是一期植骨治疗慢性骨髓炎的前提条件;从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抗菌药物已产生了耐药性,药物敏感率下降,必须引起人们关注.
作者:颜志坚;麦伟;李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16基因结构及表达异常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利用免疫组化、PCR-SSCP方法检测了p16基因的表达水平及第2外显子突变,并将以上结果与52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病理因素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p16基因第2外显子缺失/突变率为23.1%(12/52),p16蛋白丢失率为53.8%(28/52),基因的缺失和蛋白的丢失与肺癌的转移和分期有关.结论 p16基因突变及表达异常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该基因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指标.
作者:彭秀斌;罗云辉;杜中立;黄世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肺结核咯血病人止血药的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第一诊断为肺结核咯血的住院病历100份,对止血药的利用情况及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病例使用止血药共计13种,肾上腺色腙(针、片)、氨基己酸(针、片),垂体后叶素、氨甲苯酸针分居止血药的第一、二、三、四位.②垂体后叶是大咯血首选药物,止血效果好.③止血药的联合用药占79.0%.④病例多联合抗感染治疗.结论止血药的选用及止血效果与止血药的药理特点、病人基础疾病临床特点有关.
作者:钟洪兰;谢立;黄乐珊 刊期: 200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