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科学教学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邓凤珠

关键词:培养, 自信心
摘要:自信是获得学习成功的重要保证.本文就卫生职业学校学生自信心现状、原因及如何在内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进行探讨.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素E1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经常规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5~7 d后,心力衰竭无好转的患者,在原来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前列腺素E1 100 mg/d,10~14 d,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超声心动图,血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93.3%,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一例发生静脉炎.结论前列腺素E1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

    作者:何松彬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电子阴道镜的应用价值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对外阴、阴道、宫颈部位的病变,电子阴道镜成为一种简便易行的检查及诊断手段.它可使病人无痛苦,减少交叉感染,并在它的视野下进行可靠的活检取材.我院于2005年6月至2005年12月共对383例患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对癌前病变可以早发现,早诊断,从而达到早治疗、提高疾病治愈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詹龙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氨基酸螯合钙治疗孕妇缺钙临床对比观察

    妊娠期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对钙的需要量增加,孕妇缺钙及孕期需要补钙已被公认.我们用乐力氨基酸螯合钙改善孕妇的临床缺钙症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婷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腋横纹肌小切口膨胀法副乳乳腺切除术

    目的探讨副乳腺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美容外科技术,在肿胀麻醉下应用腋横纹小切口潜行切除副乳腺.结果自2000年至2005年11月应用此法在门诊切除副乳腺180个,共103个病人.42例病人随诊6~24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瘢痕不明显,术后外观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在门诊应用美容外科技术,采用局部肿胀麻醉技术下行腋横纹小切口潜行切除副乳腺是一种副乳房切除的良好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损伤轻,出血少,恢复快,符合美学和微创要求,病人乐于接受.

    作者:毛运春;王元喜;吴国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破裂金属异物残留1例的手术护理

    总结我院成功救治1例右颈总动脉、颈内静脉破裂,金属异物残留手术的护理配合经验,认为术前充分做好病情评估、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备物齐全,术中高质量的配合,是保证危急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蔡友娟;梅松春;彭爱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疗意义

    目的探讨骨源性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对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诊疗意义.方法采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对246例拟诊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者进行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测定,根据检测结果采用适当的治疗方法.结果全部病例症状消失,体征减轻,终全部治愈.结论骨源性碱性磷酸酶检测简便、快速、特异、结果可靠,对临床诊断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极具指导价值.

    作者:黄繁林;梁若虹;郗俊平;黄碧林;黄楚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鼻内镜手术术前处理与出血情况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手术时机与术中出血情况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手术治疗的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133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76例:术前用抗生素,局部运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及血管减充剂(不超过7天).B组57例:术前未用任何药物.两组均行鼻内镜下慢性鼻窦炎手术.结果 A、B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6.18±23.08)ml、(132.72±45.51)m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或合并鼻息肉)行鼻内镜手术前应行准备性治疗,择期手术,可减少术中出血.

    作者:常明章;王鸿香;张碧茹;周剑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拔T型引流管致胆漏1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T型引流管拔除后致胆漏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T型管拔除致胆漏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经保守治疗和体外置管或联合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愈;2例经手术治疗治愈;全组治愈率100%(18/18).结论 T型引流管拔除后致胆漏的原因是多种因素所致,需综合考虑,全面预防;T管拔除后胆漏首选保守治疗和体外置管或联合内镜治疗,必要时手术治疗仍是有效和可靠的.

    作者:石楚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类(RA)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4+、CD25+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探索其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色荧光抗体标记法,以流式细胞仪对22例RA患者和18例正常人外周血CD4+CD25+、CD4+、CD25+淋巴细胞亚群等进行检测,以CD25抗原荧光强度10的细胞定义为CD 25 high细胞,分析其百分率和荧光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RA患者外周血CD4+CD25+细胞、CD4+CD25high细胞和CD25+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0.33±4.41 vs 8.92±3.21,0.57±0.39 vs 0.44±0.22,14.17±5.05 vs 13.91±3.38,P>0.05),而CD4+细胞数较正常增高(39.13±3.77 vs 33.83±7.22,P<0.05);活动组RA患者外周血CD4+、CD25+荧光抗原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7.69±3.44 vs 5.20±0.91和3.27±0.77vs 2.61±0.24,P<0.05),亦高于稳定组患者(P<0.05).结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和病情判断等无重要意义,而CD4+T细胞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作者:蔡文虹;孙保东;梁婷婷;肖学吕;谭艳红;刘冬舟;冯小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国内外儿童眼科用药现状对比

    眼部是人体重要的器官.在日常工作中,眼科用药要做到特别仔细,尤其是儿童,更需要面面俱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儿童眼科用药的使用价值不断拓展,并不断开发出新的功效,做到药效高、价格低,顺应了儿童眼科用药的潮流.我国儿童眼科用药在80年代初期开始起步,到现在已逐步完善起来.

    作者:张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儿童龋患率效果评价

    龋齿是危害少年儿童口腔健康的常见疾病,我国儿童龋患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学龄前儿童是龋齿发病高峰期.为评价开展健康教育对降低儿童龋患率的效果,我县于2001年开始,对441名学龄前3岁幼儿,实施健康教育干预4年效果评价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振岗;张栋;张树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综合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IA)临床诊断及综合治疗手段,提高DIA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将96例DIA病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脱水、止血、及神经营养及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亚低温、镁离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神经节苷酯的综合治疗.患者于伤后7 d进行颅内压测定,1个月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6个月作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评估预后.结果综合治疗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给予亚低温、镁离子、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神经节苷酯的综合治疗能有效抑制轴索继发性损伤的发生、发展.明显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林其昌;林少华;黄汉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分析和对策探讨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部分国家教学医院儿科用药不合理应用情况的调查表明,加拿大外科不合理用药占63%,儿内科不合理用药占30%.科威特儿科住院病人不合理用药占39%.

    作者:洪昆;刘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血栓素、前列腺素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血栓素(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I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冠心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中TXB2和6-Keto-PGFIα.结果冠心病88例血浆TXB2含量(95.30±23.41)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03±13.40)pg/ml,P<0.05;而血浆6-Keto-PGFIα的含量(47.51±18.30)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9.63±18.60)pg/ml,P<0.05;TXB2/6-Keto-PGFIα的(2.0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3).急性心肌梗死组37例血浆TXB2含量:(90.50±13.51)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4.03±13.40)pg/ml,P<0.05;而血浆TXB2/6-Keto-PGFIα的含量:(40.60±13.51)pg/m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9.63±18.60)pg/ml,P<0.05.TXB2/6-Keto-PGFIα的(2.2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83).结论 测定血循环中TXB2和6-Keto-PGFIα的含量及它们的比值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范甲卯;张健;谢权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X线直接辐射数字成像(DR)技术分析

    自从1895年伦琴发现X线以后,X线很快的被应用于疾病诊断,形成放射诊断学(diagnostic rosdiology),并奠定了医学影像学(medical imaging)的基础[1].医学影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检查范围,提高了诊断水平,而且可以对某些疾病进行治疗.成为医疗工作中的重要手段.

    作者:杨英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肾炎尿毒症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与临床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其临床的相关性.方法检查慢性肾炎、尿毒症患者28例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正常对照组22例比较.结果慢性肾炎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均增高.尿毒症的疾病过程中有不同程度的血液流变学改变.结论早期应用降黏药物治疗,尿毒症组的血液黏度随肾功能的减退而降低,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指标.

    作者:曾日新;黄开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绝经后妇女阴道流血50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50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02例绝经后阴道流血病人中,非器质性病变61例,占12.15%;良性病变374例,占74.50%;恶性病变66例,占13.15%.患者年龄>60岁、流血距绝经时间>10年、子宫内膜后度>7 mm者,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大部分是良性病变,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肿瘤人的发生率越高.

    作者:陶爱根;张映辉;范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本地自产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维生素C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必需化合物,对缺铁性贫血和坏血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1].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主要由蔬菜水果提供,测定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对评价人群维生素C摄入量有重要意义.因品种、栽培方法和地区不同,食物中维生素C的含量差异甚大.以往本县对各种食物中的维生素C未进行过较系统的测定,本文用邻苯二胺荧光分光光度法对本县自产的常见蔬菜、水果中维生素C进行了测定,方法灵敏、准确度高,为不同人群的膳食计划制定和有关科研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数据.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明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在难治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4月1日至11月31日6例严重产后出血患者用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的疗效.结果 6例中3例患者严重子宫收缩乏力,3例胎盘因素出血,采用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止血均取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切除子宫.结论改良B-Lynch压缩缝合术是治疗产后出血,尤其是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丽平;吴瑞芳;郭燕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原发性肝癌328例的治疗分析

    目的研究肝癌病变临床转化过程,分析肝癌死亡常见原因,探讨肝癌合理治疗模式,寻求肝癌有效预防和阻断方法.方法总结分析2001~2005年度328例肝癌临床资料,讨论肝癌防治观点.结果我国肝癌多在肝硬化等慢性肝病基础上发生;HBV感染可呈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病谱演变;肝癌是HBV持续感染者的后结果和重要死因.结论我国肝癌发病率较高,且有逐年增加趋势,手术切除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介入治疗、聚能刀、光子刀、氩氮刀及超声聚焦刀等对缩小肿瘤亦有一定效果,但均不能彻底清除肿瘤,复发率较高.肝癌治疗的有效方法是减少HBV感染机会,阻断无症状携带者、肝炎及肝硬化病情进展,抑制肝癌转化.

    作者:黄维;张庆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