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硫普罗宁与甘草酸二铵联合治疗中度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戴建龙

关键词:硫普罗宁, 甘草酸二铵, 联合治疗, 慢性乙型肝炎, 肝细胞膜, 氧化自由基, 现报告如下, 清除自由基, 有毒物质, 现代医学, 免疫状况, 肝炎病毒, 毒性作用, 转氨酶, 外源性, 甘利欣, 体内, 疗效, 功效, 保护
摘要:现代医学认为肝炎的发生与自身免疫状况、体内氧化自由基的产生,以及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的破坏有关.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5年8月采用有清除自由基、保护肝细胞膜、解除外源性有毒物质的毒性作用的硫普罗宁与具有显著降低转氨酶的功效甘草酸二铵(甘利欣)联合治疗中度慢性乙型肝炎35例,取得了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针吸细胞学诊断法在体表肿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学在体表肿物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北京丰台区长辛店医院外科与北京友谊医院病理科合作,对乳腺﹑甲状腺等体表肿物行针吸细胞学诊断的30例病人.结果针吸细胞学诊断与手术后肿物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为96.67%.结论针吸细胞学诊断法对体表肿物的诊断及其后的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王晓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颅脑损伤致吞咽障碍进食促进技巧

    颅脑损伤后出现的吞咽障碍系神经源性吞咽困难,是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与吞咽功能有关的肌肉无力、不协调、瘫痪或运动不精确所致[1].吞咽障碍不仅可引起营养不良、误吸、误咽,导致肺部感染,甚至窒息等,而且长期鼻饲会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与并发症.我科2002年8月至2005年4月,共收治颅脑损伤患者88例,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朱静;张元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老年人非心脏手术并发急性心肌梗死37例临床分析

    据调查,非心脏手术人群中,3.9%患有缺血性心脏病,其中16.4%在围术期发生心脏并发症.在老年患者,心肺并发症成为围手术期主要致死性因素,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更是直接威胁着病人的生命.

    作者:焦凤珍;徐春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复发性口疮与患者细胞免疫水平的关系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方法测定3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结果复发性口疮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均低于正常人(P《0.01).针对提高机体细胞免疫水平进行相应治疗,复发的次数相对减低,复发的间隔时间也随之而延长.结论复发性口疮发病机理可能与机体T细胞免疫水平有关, 免疫功能降低是病因之一.

    作者:陈梦云;陈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T诊断腹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诊断腹膜间皮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1例腹膜间皮瘤的CT表现,并与大体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主要CT表现包括:腹水(21例,100%);腹膜不规则黏连(17例,80.9%);腹膜结节(7例,33.3%);大网膜受累(14例,66.7%);肠系膜受累(15例,71%);盆腔肿块(12例,57.1%)和胸膜受累(10例,47.7%).结论腹膜间皮瘤早期腹膜病变CT检查不易发现,当腹膜、大网膜和肠系膜广泛增厚黏连时,CT检查可提示此病的诊断,但不易与卵巢癌和转移瘤鉴别,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学.

    作者:戴燕彬;卓岳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老年人晚期癌痛的观察

    目的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对》70岁老年晚期癌痛病人止痛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观察42例年龄》70岁的晚期肿瘤并中度以上疼痛患者,使用芬太尼透皮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合适剂量及其安全性.结果完全缓解(CR)32例,部分缓解(PR)8例,轻度缓解(MR)2例,总有效率100%,CR+PR 95.25%;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便秘.结论芬太尼透皮贴能有效的控制老年晚期肿瘤患者中度以上疼痛,剂量以2.5 mg为常用,特别适用于不能口服药物及使用吗啡控释片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不良反应较少,多在一周内消失,老年病人使用安全,能有效地提高老年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作者:翟艳辉;李莹;董瑜;黎苗;杨朝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辛伐他丁的降脂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辛伐他丁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30例门诊高脂血症患者予晚间服辛伐他丁,剂量20 mg,共8周,观察用药前后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一C)、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变化.结果治疗4周和8周后TG、TC、LDL-C均较前明显下降(P《0.01),HDL-C明显提高(P》0.05),治疗前后ALT无明显变化,整个治疗过程的严重不良反应有: 2例出现轻微的ATL升高,占6.7%,停药后1周复查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及CPK无显著变化.不良反应轻,未出现肝功能、肾功能改变或加重的情况,能持续用药.结论辛伐他丁对高脂血症患者降脂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作者:徐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尖锐湿疣30例的临床体会

    尖锐湿疣又称肛门生殖器疣、尖圭湿疣、性病疣,临床表现形态多样,根治困难,容易复发[1].笔者2000~2004年,自拟除疣汤加减,内服外熏,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尖锐湿疣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万吉;李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无锡市滨湖区2005年麻疹疫情监测分析

    滨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麻疹减毒活疫苗(MV)纳入计划免疫后,麻疹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随着流行周期的延长,流动人口的增加,近年来麻疹发病有升高趋势.2005年我区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共报告麻疹病例81例,比去年同期上升88%,麻疹病例报告数有较大幅度上升,现就疫情监测分析进行探讨.

    作者:邓竹青;宣凌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烦躁病人静脉输液固定新方法

    使用两种新的固定方法为烦躁不安的病人输液,对于减少穿刺部位的磨擦及受压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作者:梁秀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尿道膀胱颈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梗阻(附120例报告)

    女性膀胱颈梗阻是一组由不同原因,不同发病机制病变所致的综合征,患者大多以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有的则以排尿不尽感及下腹不适、排尿不畅感为主要症状就诊,有些患者则发展至上尿路积水及肾功能受损.多见于曾有反复泌尿系感染,多产史的中老年妇女,其主要原因是膀胱颈纤维组织增生,膀胱颈部肌肉肥厚,慢性炎症所致的硬化以及老年女性激素平衡失调所致的尿道周围腺体增生.

    作者:郭晋宁;陈博君;闫若东;朴仁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法复位穿防外旋鞋治疗人工全髋关节脱位的体会

    随着目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增多,人工髋关节脱位并非少见.我科自2002年10月至2005年6月采用手法复位治疗人工全髋关节脱位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彬;谢军;王义兴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产科急症子宫切除20例分析

    目的探讨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手术指征、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间20例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病例.结果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发生率占分娩数0.19%,手术指征为产科大出血,胎盘因素占首位45%,治愈率95%.结论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大出血,挽救产妇生命的一项重要有效的措施,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产科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作者:许少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QT离散度与冠脉病变关系的探讨

    目的探讨QT离散度与冠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164例行冠脉造影且心电资料完整者,据造影结果分为对照组(A组)43例,冠心病组(B组)121例.将B组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①单支病变组(B1组)40例,②双支病变组(B2组)49例,③三支病变组(B3组)32例.将B1组据单支病变的位置分为:①前降支组17例,②回旋支组10例,③右冠组13例,分别测定QT离散度(QTd)及校正QT离散度(QTcd )并进行比较.结果①B组与A组相比QTd与QTcd均明显延长P<0. 05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②B1、B2与B3组三组间QTd及QTcd相比P《0.05,统计学上有呈著性差异.③前降支组、回旋支组、右冠组三组间QTd及QTcd相比P》0.05,统计学上无呈著性差异.结论冠脉病变可引起QTd延长;冠脉病变支数对QTd影响明显,QTd与冠脉病变支数成正相关;单支病变的位置对QTd无影响.

    作者:张惠琪;吉伟青;张进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根治降低消化性溃疡术后复发率

    感染与消化性溃疡被认为存在密切的关系.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后虽然溃疡创面得以切除,但导致溃疡的致病因素仍然存在,因此术后溃疡复发率较高.我院自1995年以来对137例合并Hp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手术后进行了Hp的根治,较好地降低了术后溃疡的复发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庞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胃肠道肿瘤术后肠内外营养支持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的合理途径.方法选取129例胃肠肿瘤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并给予肠外营养(PN)或PN+肠内营养(EN)进行营养支持.并对支持前后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给予PN+EN进行营养支持的84例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免疫指标、肝肾功能及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单纯给予PN组的病人.结论早期合理给予PN+EN有助于胃肠道肿瘤患者早期的胃肠功能恢复、营养状态的改善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邱志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黄芪和香丹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30例

    慢性肺心病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其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棘手,对人的健康危害极大.我院近5年来用黄芪和香丹注射液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月凉;杨汉忠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诊断肿瘤的应用

    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是恶性肿瘤细胞及周边毛细血管大量扩增的物质基础,具有恶性肿瘤的特异性,在恶性肿瘤形成早期,即释放到血液中并达到一定的浓度.因此测定血清中TSGF含量对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004年我们选用四种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进行检测,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作者:许文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高尿酸血症综合系统管理分析

    目的评价社区系统管理对高尿酸血症人群的防治效果,探索高尿酸血症的社区健康促进对策,以促进患者积极的参与健康维护,降低高尿酸血症对人体的危害,避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方法对2003年中山市居民2906人进行调查,发现高尿酸血症患者896例,对其进行综合干预.内容包括:上网登记、健康教育、指导用药、定期检测、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干预.结果干预前、后896例患者的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饮食情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尿酸、体质指数(BMI)、血压均值间差别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社区综合系统管理对高尿酸血症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加强社区综合系统管理应该成为全民健康政策的重要内容.

    作者:杨玉霞;刘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免疫组织化学胶片制作方法的改进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中,由于胶片制作不当而造成掉片和非特异性着色现象在日常工作中时有发生,对此,我们在胶片制作过程,总结了一些经验,作了一些改进,以提高胶片质量,经长期实践,显示效果不错,现将此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秀静;陈书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