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杨平;王晓红;周立民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在尘肺患者不同阶段、不同类型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对70例尘肺患者,其中矽肺42例、煤工尘肺28例,壹期病例46例、贰期病例17例,叁期病例7例,以及40例同期健康检查者,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血清TNF-α和IL-6检测.结果 尘肺组血清TNF-α水平(22.31±5.35) ng/L低于对照组(45.63±8.32)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IL-6水平( 18.78±2.46) ng/L高于对照组(10.74±3.71) 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和煤工尘肺组中随着期别的升高,血清TNF-α水平反而降低(P<0.05);而其血清IL-6水平升高(P<0.05).结论 TNF-α和IL-6表达水平对于尘肺病的病情进展以及疗效观察分析有重要的意义,为尘肺病的预警和健康监护提供有意义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娟;郝小惠;范雪云;刘亚楠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矽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某冶炼厂曾在本院住院的矽肺合并呼吸衰竭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另33例矽肺合并呼吸衰竭未行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患者为对照组,7年后观察2组患者呼吸衰竭的复发率,病死率,动脉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血红蛋白(Hb)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7年病死率、呼吸衰竭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动脉PO,高于对照组,动脉血PCO2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Hb定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矽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长期无创呼吸机支持治疗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李志刚;巨天赋;寇宗艳;姬喜荣;张银军;郑太祖;李振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汞作业工人周围血中T细胞受体-Vβ(TCR-Vβ)亚家族表达模式的变化,了解汞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分析15例接汞工人周围血TCR-Vβ亚家族的分布情况,另选15名一般办公室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结果 15例汞作业工人周围血单核细胞(PBMC)可检测到15~23个Vβ亚家族,中位数为21个亚家族,与对照组(可检测全部24个亚家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TCR-Vβ亚家族在汞接触工人中分布具有比较集中的趋势,全部样本均未能检测到Vβ6亚家族的表达,而Vβ16表达频率低,仅为20%,Vβ12表达频率为33%,而Vβ4的表达频率则为40%.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汞接触对周围血T细胞Vβ亚家族出现选择性表达的现象,这可能是汞对T细胞损伤的一些早期表现.
作者:梁伟辉;陈少华;查显丰;吴奇峰;徐琳;李萡;李扬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肺癌已取代肝癌成为首位恶性肿瘤死亡原因,氡及其子体是仅次于吸烟的诱发肺癌的第2位致癌因素,氡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主要天然辐射源,它所致公众的照射占全部天然辐射(2.4mSv)的54%.据世界各国的统计资料,人类肺癌的10%左右可归因于氡及其子体的照射,氡是世界卫生组织( WHO)公布的19种环境致癌物之一[1],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也将氡及其子体划为一类致癌因素[2].我国每年60多万人死于肺癌,估计15%的肺癌是由氡暴露引起.
作者:张守志;梁莉;雷淑洁;孙全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镉对蛋白磷酸酶2A(PP2A)的B55δ亚基高表达和不同多态性单体型调控高表达的肝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与核因子-kappaB(NF-κB)活化的关系.方法 选择永生化人正常肝L02细胞,采用B55δ编码基因PPP2R2D序列构建高表达的L02-2R2Dc细胞、与不同启动子区单体型调控高表达的L02-2R2D-PC1和L02-2R2D-PC3细胞株,以导入空载体的L02-pBabe为对照细胞.各细胞给予5~80 μmol/L的氯化镉(CdCl2)处理建立细胞模型.噻唑蓝法检测各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蛋白免疫印迹(Westem hlotting)检测细胞核内NF-κBp65蛋白的活化情况;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环氧合酶-2(COX-2)基因mRNA水平的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dCl2组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镉水平增高呈剂量依赖性增高(Pearson's r均P<0.05);与CdCl2组比较,冈田酸+ CdCl2组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CdCl2组细胞G1期比例下降、S期比例增加(P<0.05);胞核p65蛋白水平增高,COX-2 mRNA水平上调;这种效应在不同细胞株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镉可引起PP2A-B55δ高表达的人肝L02细胞增殖功能抑制并导致细胞周期S期阻滞,这种效应与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
作者:胡耀明;陈慧峰;罗洁;李晓杰;陈宇曦;林丽娜;麦剑荣;陈雯;林忠宁;林育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治疗职业性噪声聋(ONID)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4例ONID患者进行高压氧治疗20d,于治疗终结时或每1疗程后对患者的听力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记录并分析患者听力的改善情况.结果 64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56%.轻、中度患者的有效率(94.12%、89.66%)明显优于重度患者(38.89%,P<0.05);病程<1年、~5年患者的有效率(93.33%、85.71%)明显优于~10年(71.43%)及>10年患者(14.29%,P<0.05).结论 ONID患者应尽早治疗,高压氧治疗ONID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斌;郑倩玲;黄家文;郭娟;张宗军;吴奇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优化大鼠海马组织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2-DE)的实验条件.方法 分离并比较不同大鼠海马组织总蛋白的制备方法,pH 3~10非线性胶条(NL)、pH4~7的2种不同pH梯度预制胶条,300、700 μg不同质量蛋白上样量,保存2个月及保存1年的标本对2-DE效果的影响.结果 本研究采用裂解液及样本制备方法所得蛋白适于2-DE,海马组织总蛋白等电点(PI)主要在4~8;与300 μg相比,700μg蛋白上样量对于信噪比控制效果更理想;新鲜标本中影响聚焦的物质较少,凝胶横纹少.结论 新鲜海马组织匀浆经多次低温重复离心制备的蛋白,采用pH 4 ~7预制胶条(24 cm)及700 μg上样量获得的2-DE图谱更理想.
作者:陆彩玲;王金子;唐深;胡峰;付强;李习艺;郭松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化学物职业接触限值(OEL)与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探讨职业接触定量化的界定.方法 搜集中国、美国、欧洲化学物OEL与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30种化学物的45对OEL和环境浓度限值.OEL和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几何均数分别为2.09 mg/m3和0.01 mg/m3,OEL是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的200.17倍.2限值回归方程为lgy=1.182 lgx-2.36[决定系数(R2)=0.567].2限值概率密度函数曲线交点浓度值为0.092 9 mg/m3,是OEL的1/22.45,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8.93倍.当浓度取1/20 OEL时,该浓度低于对应的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比例为20%.结论 当工作场所化学物浓度高于OEL 1/10时,可定义为职业接触.
作者:田昊渊;黄汉林;郑玉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参数对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79例慢性正己烷中毒患者和38名正常人员的神经传导参数[潜伏期(DL)、波幅(AMP)、传导速度(CV)],按照正常、轻、中、重度中毒分组并对3项参数进行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3项参数在慢性正己烷中毒诊断中的价值并找出其临床诊断界值(Cut off值).结果 ①3项参数在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的不同神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研究选择腓神经运动参数作进一步分析,CV在任何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L中度中毒组与重度中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P仅在轻度中毒组与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任何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ROC分析显示,除了中度中毒组与重度中毒组中DL、AMP 2个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UC) <0.7以外(P>0.05),其他各组中3个参数的AUC均>0.7(P <0.05);CV的AUC值在各组中大或较大.结论 3项参数在慢性正己烷中毒的诊断和分级中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其中运动神经CV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司徒洁;杨学琴;朱德香;张健杰;邱少宏;邓立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前,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及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通路是毒理学研究中的热点.当毒物进入机体后,将影响内质网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干扰和破坏机体的内稳态,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反应,甚至危及生命.但机体有防御机制,由毒物引起的ERS可通过诱发UPR来维持内质网稳态和恢复细胞功能,是细胞适应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ERS以及相伴随的UPR对决定细胞的结局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UPR信号通路的组成、激活机制和调控机制等内容.
作者:周雪琼;贺凌飞;余日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深圳市龙岗区突发性职业中毒监测预警系统.方法 收集分析本市龙岗区职业病资料,调查3 617家企业,根据国家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标准对本辖区用人单位工作场所存在的化学和粉尘因素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和研究职业中毒事件发生特征、影响因素,采用风险评估方法从早期发现职业中毒隐患.结果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突发性职业病危害监测和中毒预警系统并试运行近2年,期间年职业病发病人数20人,少于1995-2009年的年平均发病人数30人;职业病发病呈现散发状态,急性职业病发病明显减少,运行期间没有发生重大职业中毒事故,也无职业中毒死亡人员.结论 本市龙岗区职业病危害监测和中毒预警系统的建立和运用,能有效预防、控制和减轻职业危害和急性职业中毒事件对社会的影响.
作者:冯志明;陈秋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用直接进样-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铅水平.方法尿样加入到硝酸溶液中振摇混匀后,直接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尿铅水平.结果 本法在0.90~300.00 μg/L线性关系良好,相对标准偏差为3.09% ~6.84%,检出限0.90 μg/L,加标回收率为93.9%~ 102.0%,平均回收率为97.4%.结论 本法准确、可靠、灵敏、操作简单快捷,适合基层单位普遍应用.
作者:王军军;黄灿东;李歆;杨雪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DMLT)患者肝脏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超声测值与肝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47例DMLT患者为病例组,并结合肝功能指标和临床症状进行分组;另选取50例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准确量取2组门脉主干流速剖面,检测门脉主干(pv)、门脉左支矢状部(upv)和右支主干(rpv)的平均流速、流量和血流方向,计算门静脉主干充血指数(CI),并与肝损害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DMLT肝损害轻度组pv、upv流速、血流方向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pv、upv流速、流量及血流方向变化与对照组和轻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rpv的流速及血流方向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静脉血流量(Qpv)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值随着肝损害程度逐渐增高,经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显示呈正相关性(P<0.01).结论 DMLT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能反映肝损害程度,对DMLT的临床治疗评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丽华;杨丽文;李敏;黄丽蓉;梁晓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广东省正常人群全血中锰(Mn)、钴(Co)、硒(Se)的正常水平,为广东人群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确定提供依据,同时探讨性别、年龄及地区对血中元素的影响.方法 根据广东省地理状况,将其分成4个区域,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从各区选择一个点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点.对非职业性接触金属元素的正常人群中年龄>6岁的2 559名研究对象进行采样.采集的血样经稀释10倍后,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进行检测,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处理.结果 广东省正常人群全血中Mn、Co、Se的几何均数分别为11.97、0.31、165.90 μg/L,其正常参考值依次为6.24~ 22.98、0.13 ~0.71、102.03~270.08μg/L.其中全血Mn、Co女性组高于男性组(P<0.05),全血Se男性组高于女性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血中Se水平可能与年龄呈正相关.结论 与其他地区的调查研究相比,广东省正常人群全血Mn、Se水平较高,而血Co水平基本一致.
作者:刘成武;黄汉林;李娟;张爱华;董明;吴邦华;潘巧裕;赖关朝;陈慈珊;邱新香;黄丽屏;丁春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7-氨基头孢烷酸(7-ACA)致职业性哮喘的临床特点,为研究其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8例7-ACA致职业性哮喘患者的发病特点和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发病均有约数月到数年不等的潜伏期;病前期均出现过敏性鼻炎,或常伴有其他变态反应表现,临床类型均表现为速发型;哮喘早期发作与接触7 -ACA明显相关,短时间、低浓度接触亦可致哮喘发作,脱离接触或假日不发病.结论 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及时脱离致哮喘工作场所是控制本病的关键.
作者:樊春月;夏丽华;张莹;朗丽;王艳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手臂振动病病例冷水复温率情况,探讨接触振动(简称接振)时间与冷水复温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收集79例手臂振动病病例资料,分析其冷水复温率水平及构成,并按接振时间进行分组,分析接振时间与冷水复温率的相关性.结果 左右手冷水复温率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min冷水复温率异常与接振时间不相关(P=0.83),10 min冷水复温率异常与接振时间不相关(P=0.05),其中接振时间在≥20 001 h和5 001~10 000 h组异常检出率较高.结论 接振时间与冷水复温率无直线相关关系,在疾病发展的某些阶段冷水复温实验可能存在敏感性差的问题.
作者:郎丽;陈青松;夏丽华;黄旭升;肖斌;王艳艳;陈嘉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东莨菪碱抢救急性重度杀虫双中毒(ASBP)的治疗效果.方法 60例ASBP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应用以二巯丙磺钠为主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应用以东莨菪碱为主的综合治疗.动态观测2组患者高铁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肌钙蛋白I (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肝肾功能和心电图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平均病情好转时间为(6.85±0.55)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6±2.34)h(P <0.001),治疗组治疗后高铁血红蛋白水平、cTnI、CK-MB水平、心电图、肝功能异常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或P<0.001).结论 东莨菪碱对ASBP有独到疗效,对中毒者心、脑、肝等重要器官有保护作用.
作者:何仁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深圳市职业性肌肉骨骼疾患(WMSD)发病情况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对深圳市机械加工、珠宝加工、钢结构、设备制造企业2 044名员工进行WMSD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的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工作情况进行聚类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曾患WMSD患病率56.4%,曾因患WMSD请假率7.5%;近1年患WMSD患病率48.1%,近1年因患WMSD请假率5.6%;近1周患WMSD患病率38.0%,近1周因患WMSD请假率3.7%.工作满意感评分与曾患WMSD率、年患WMSD率、周患WMSD率的比值比(OR)值分别为:0.766、0.865、0.779,消极心理情绪评分与曾患WMSD率、年患WMSD率、周患WMSD率的OR值分别为:1.406、1.458、1.455,积极心理情绪评分与曾经因患WMSD请假率的OR值为0.813,工作有危险性评分与周患WMSD率、周因患WMSD请假率的OR值分别为:1.123、1.226,支持与人际关系评分与周因患WMSD请假率的OR值为1.437.本次调查尚未发现工作任务、工作控制自评分与WMSD发生相关的统计学证据.结论 调查企业的员工WMSD患病率较高,因患WMSD的工时损失不容忽视.职业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对WMSD发生有一定影响,可从提高工作满意感,疏导化解悲观、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支持与人际关系,营造安全舒适的工作氛围等进行干预.
作者:罗孝文;沙焱;于洋;林辉;徐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某制鞋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探讨适用于职业病危害分析与控制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 通过对某制鞋企业的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识别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依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历年健康检查结果,分析其危害程度.运用HACCP原理,找出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控制点,提出预防控制技术,并验证其效果.结果 该制鞋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化学毒物、粉尘、噪声、高温、局部振动和紫外线,化学毒物主要包括苯、甲苯、二甲苯、丙酮、丁酮、乙酸乙酯、乙酸丁酯、1,2-二氯乙烷、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粉尘包括矽尘、布尘和皮革尘.检测结果显示化学毒物、粉尘、噪声、紫外线和局部振动均有超标点,超标率分别达0.6%、9.0%、43.2%、68.0%和8.0%,高温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针对危害情况,从工程防护、个人防护、管理防护三方面提出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实施监控.经验证,可有效控制制鞋业职业病危害.结论 HACCP可以运用到劳动密集型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控中,为预防、控制和监督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苏世标;靳雅丽;刘明;杨敏;张丹英;李小亮;陈建雄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年产20万吨联合制碱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检测检验等方法,评价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程度和防护措施的效果.结果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盐尘(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为0.20~2.00 mg/m3、氨TWA为0.50~24.00 mg/m3、碳酸钠TWA为0.01~14.50mg/m3、氯化铵TWA为0.01~0.10 mg/m3,泵工、冰机工接触噪声每周40h等效声级(LEX.W)为85.7 ~89.7 dB(A),部分岗位氨、碳酸钠、噪声浓度或强度超过职业接触限值.该项目总平面布局和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应急救援、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卫生用室设置及职业卫生管理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施不完善,需加强毒物和噪声控制,定期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作者:张武正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