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红;黄振宇;张雯;钱绍诚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手术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CT、CT血管造影(CTA)、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手术病理确诊的32例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手术抢救和治疗效果.结果 开颅行血肿清除加畸形血管切除18例.血肿清除加部分血管电凝术3例.单纯脑室单侧或双侧引流术11例.恢复工作27例,生活不能自理2例,死亡3例.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急性期外科手术的正确选择和恰当处理是关键.争取在血肿清除同时切除畸形血管是首选方法.术后常规行DSA全脑血管造影术.
作者:陈平;周克城;李锋;史志东;李朝举;吴启华;陈旭鸿;黎映静;温汉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腺性膀胱炎的治疗方法,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57例腺性膀胱炎患者均行经尿道电切,术后随机分为三组,两组分别给予不同的药物灌注(丝裂霉素和吡柔比星),一组不给予任何处理.随访观察症状缓解程度和膀胱镜病检结果至少1年.结果 46例完成了随访调查,占80.7%.电切加膀胱灌注组与单纯电切组有效数分别为28/33、7/13,治疗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个灌注治疗组治疗后膀胱镜病检阴性例数分别为14/17与14/16,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03).结论 经尿道电切加膀胱药物灌注的治疗效果好于单纯电切治疗的效果.但是电切术后不同的膀胱灌注药物的效果是相似的.
作者:乔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发病年龄、好发部位、瘘管情况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1997年5月至2004年5月收治住院手术的38例甲状舌管囊肿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甲状舌管囊肿在童年发病,位于舌骨平面的24例,多在中线上,3例有瘘管与颈部皮肤相通,36例(94.74%)有深部索带状管道.结论 甲状舌管囊肿多在童年发病,无性别差异.囊肿位于舌骨水平的多.有体表瘘孔的病例少,但易感染.多数有深部索带型管道.手术是主要有效的治疗方法 .
作者:陈展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普通阿司匹林与林肠溶片阿司匹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服用普通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及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两种药物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刺激所致不良反应多见,而上消化道出血、出皮疹、过敏则少见.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拜阿司灵比普通阿司匹林更安全,临床上拜阿司灵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普通阿司匹林.
作者:新怡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总结病例及回顾文献探讨乳腺分叶状肿瘤病理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过去10年中15例次乳腺分叶状肿瘤诊断治疗状况.结论 乳腺分叶状肿瘤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在不同次手术治疗后可以发生转变.治疗以手术为主可辅以内分泌治疗
作者:屈翔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特别是外科ICU因接收的病人为病情危重复杂、多接受侵入性诊疗、抵抗力低,而使得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普通病房.因此我院根据有关标准和要求,完善质控组织、落实质控措施、制定控制医院感染的具体方法和要求、全员进行学习、严格规章制度的落实和执行,并定时进行效果监测,发现不合标准者,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有效地控制与预防了重症监护室的医院感染.
作者:吴温玉;陈莲芳;欧阳金秀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检测尿微量蛋白对早期诊断儿童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创伤儿童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微量转铁蛋白(TRF)、微量免疫球蛋白G(Ig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4种微量蛋白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 创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儿童创伤后肾小管、肾小球有不同程度损伤,尿液中微量蛋白是诊断儿童肾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肾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程度.
作者:黄子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应用99Tcm-MDP放射性骨显像评价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与珊瑚人工骨在体外复合后植入狗缺损牙槽骨中后的成骨效应.方法 拔除12只成年狗两侧上颌第二及第三切牙,并去除牙槽窝之间的牙槽间隔,一侧随即植入复合骨,对侧植入珊瑚骨作为对照.并于分别于植入后4、8、12周后取材,采用组织学观察、图像分析和99Tcm-MDP核素骨显像等方法比较两种类型的骨移植材料在牙槽窝中的骨修复能力.结果 复合骨植入牙槽骨后,材料被逐渐降解吸收,新骨不断生成,12周后,植入材料完全被成熟的骨组织取代;图像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间复合骨组新骨形成的比值显著高于单纯珊瑚骨组(P<0.05);4周和8周复合骨组核素浓聚程度高于珊瑚骨组,12周两组核素浓聚程度差异不明显.结论 99Tcm-MDP放射性骨显像能早期判断移植骨的成活情况及成骨效果.
作者:严宁;李小兰;孔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提高复杂性后尿道狭窄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采用此法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或闭锁患者32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随访1~9年,28例排尿通畅,3例近期行扩尿道治疗.1例失败,原因为放置尿道金属支撑架,且骨盆结构明显变形.术后性功能无明显改变.结论 尿道拖入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效果满意,对性功能无影响.
作者:余刚;周华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84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临床药物治疗及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入选治疗前24h及治疗后6~8周进行ADL的测评.结果 经6~8周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其改善幅度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ADL的基本自理恢复率为64%,对照组为23.53%,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能明显降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残疾,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Barthel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作者:肖春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深圳市社区口腔保健模式.方法 总结深圳市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成果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口腔保健室的优越性.结果 深圳市已形成了全市性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口腔保健室管理规范.结论 规范和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口腔保健室,形成深圳市的口腔保健网络,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
作者:石启明;刘寿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1998年至2005年8年间3662例剖产率指征及其掌握情况.方法 对3662例剖宫产病例分两阶段(1998~2001年与2002~2005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8~2001年剖宫产率为38.0%,指征依次为难产、妊娠并发症合并症、胎儿宫内窘迫、臂位、剖宫产史、社会因素及其他;2002~2005年难产、妇娠并发症合并和社会因素居前3位,其中2004年社会因素剖宫率更达20.6%居第2位.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率11.5~16.6%,在两阶段中分别居3、4位,变化不大.结论 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胎儿宫内窘迫也是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因此,只有提高医务人员和孕产妇对剖宫产的认识,合理掌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保健和产时监护,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供陪伴分娩和分娩镇痛,提高阴道分娩的安全性,使母婴结局良好,才可望使迅速增高的剖宫产率得到控制并下降至理想水平.
作者:吴江梅;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前各中小医院生化检验采血器材多为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一次性塑料试管,故血液在体外不能有效地启动内源凝血系统(也不能有效地启动外源凝血系统,因为注射器一次性到位采集静脉血,故血样标本中的凝血因子Ⅲ极少),而使血标本迅速凝固.
作者:强卫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方法对淋病的疗效.方法 120例淋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青霉素640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三天,并用中药清淋汤3服,治疗三天,辅以外用肤阴洁药液外洗,每日三次;对照组用青霉素640万单位,加入10%葡萄糖液3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三天.结果 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法是治疗淋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秀超;李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小儿后颅窝肿瘤中常见的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CT诊断及误诊原因,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手术后诊断为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CT图像资料.所有患儿均有完整的术前CT扫描图像和术后复查资料.结果 髓母细胞瘤25例,室管膜瘤9例,肿瘤形状为圆形或卵圆形9例,不规则形5例.肿瘤位于小脑蚓部24例,小脑半球1例.肿瘤边界清楚16例,边界不清9例.4例肿瘤内出现囊变,24例均无出血及钙化,轻微钙化一例,瘤周水肿14例,第四脑室受压变形21例,完全消失4例,25例均出现幕上脑积水,均未见脑脊液种植及转移.平扫时肿瘤实质部分为等或稍高密度13例,高于脑实质密度1例,但瘤内可见低密度囊变.增强扫描是肿瘤实质部分呈均匀明显强化2例,中等增强21例,轻微增强2例.误诊6例.结论 对非典型表现的髓母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CT鉴别诊断常有困难.尤其是对位于后颅凹,脑干中线靠近颅底的小囊性肿瘤CT不易明确诊断,应进行MR检查.以便能使用多平面轴位和多参数诊断,指导临床手术和提供更多临床信息.
作者:李鹤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由于肺脏的解剖关系,很多器官的肿瘤都可以发生肺脏转移,而肺转移癌的化疗效果至今尚不能令人满意.手术切除转移灶也仅仅限于单发或位于一叶或一侧肺内的多发转移,因此,积极探索肺转移癌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丁广成;秦德华;赵普学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给氧、解痉平喘、退热等综合方法治疗,治疗组加用干扰素肌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止咳、平喘、退热时间及总疗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 干扰素治疗毛细支气管炎起效快,效果好,疗程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辉隆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后尿道包括前列腺部及膜部尿道,位于骨盆内.后尿道断裂并发于骨盆骨折,有时发生于医源性损伤,以骨盆骨折损伤多见.由于骨盆变形,盆底肌肉韧带牵拉,耻骨前列腺韧带受到急剧的?牵拉,而被撕裂或连同前列腺突出移位,改变前列腺尿道与膜部尿道交接处撕裂或断裂[1].
作者:冯丽颜;周小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焦虑和恐惧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术后恢复.护士应通过与病人的接触、观察和交谈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和忧虑,同时通过提供信息端正病人不正确的认识,帮助病人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
作者: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对QT间期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 34例AMI患者分为溶栓再通组,未通组及非溶栓组,测定其溶栓前后的QTd,并与非溶栓组QTd比较.结果 AMI患者溶栓前QTd溶栓组(83.28±11.15)ms,与非溶栓组(84.25±11.23)ms,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再通后,QTd明显减少.溶栓未通组及非溶栓组(48.43±7.12)ms,(49.11±8.29)ms,显著高于溶栓再通组(39.21±6.23)ms(P<0.05),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及猝死组(95.81±9.52)ms的QTd明显长于无VT,VF及非猝死者(75.97±9.33)ms(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再通后,随心肌缺血改善,QTd明显改善,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作者:王少军;黄登鹏;彭卫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