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广成;秦德华;赵普学
后颅窝容量较小,为脑脊液经第四脑室流入蛛网膜下腔的孔道所在,并有重要生命中枢延髓位于其间,当发生占位性病变时诱发小脑扁桃体疝而危及生命.我院自2000~2005年共收住外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48例,占我院同期收治硬膜外血肿患者3.80%(48/1 261).现分析探讨其治疗方法.
作者:邱耀忠;宋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并发社性肺区获得炎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的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140例老年COPD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痰培养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 140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者共有80例,共获得致病菌株85株,革兰阴性杆菌占55.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多(21.2%),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以肺炎链球菌多(16.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三代头孢霉素耐药严重,对头孢他定、头孢哌酮/舒巴坦或碳青霉烯类的抗生素较敏感.而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结论 老年COPD患者并发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常见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且耐药严重,临床选择抗生素时应加以注意.
作者:刘媛媛;曾飞球;徐平;黄晓春;李延红;宋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聚维酮碘液的稳定性和贮存期.方法 查阅有关医药期刊.结果 聚维酮碘溶液的稳定性受温?度、pH值、光线、浓度、包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结论 聚维酮碘溶液不稳定,低浓度聚维酮碘溶液,宜现配现用.贮存期因厂家不同各不相同.
作者:邹国省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检测尿微量蛋白对早期诊断儿童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创伤儿童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微量转铁蛋白(TRF)、微量免疫球蛋白G(IgG)和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等4种微量蛋白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果 创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儿童创伤后肾小管、肾小球有不同程度损伤,尿液中微量蛋白是诊断儿童肾功能的敏感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肾损伤的部位和损伤程度.
作者:黄子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MMC)、异环磷酰胺(IFO)(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 4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35 mg/m2,MMC 6 mg/m2,IFO 1200mg~1400mg/m2静脉滴注,3周为一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45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23例,稳定(SD)15例,进展(PD)10例.随访5年,死亡3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2月,1年生存率达51%.结论 丝裂霉素和异环磷酰胺联合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泉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与缬沙坦联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 8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予缬沙坦口服,观察组40例在缬沙坦基础上,每日静脉给予刺五加注射液60 ml滴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后24 h尿蛋白(UEAR)均有显著性减少(P<0.05),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衰有相互协同的作用,疗效优于缬沙坦组.
作者:王桂梅;孙喜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开塞露诱导产后尿潴留患者排尿的疗效和护理.方法 100例顺产产后尿潴留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均采用开塞露塞肛诱导排尿,而对照组采用听流水声、腹部热敷、腹部按摩等传统方法诱导患者排尿.通过比较患者排尿情况了解诱导排尿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8%,对照组有效率为50%,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开塞露诱导排尿,成功率高,操作简便,无不良反应.
作者:朱庭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银杏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银杏注射液组(治疗组48例)和复方丹参注射液组(对照组50例)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6%,对照组总有效率58.0%,两组相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银杏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裴韶青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乌体林斯联合维生素A+D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 将5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用乌体林斯注射液1.72μg肌注,每周1次,共用12周,联合应用口服维生素A+D,1粒1次,1次/d,连用1年,患儿有呼吸道感染时同时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治疗;对照组不用乌体林斯及维生素A+D,其它用药同治疗组.测定两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的变化,并随访1年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IgG、IgM、IgA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变化不明显.结论 乌体林斯注射液联合维生素A+D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莫楚溪;温冬娣;曹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方法 80例ASA Ⅰ~Ⅲ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术后PCIA镇痛,随机分为4组(n=20)观察术后24小时内(2 h,4 h,8 h,20 h,24h)的镇痛评分(VAS),PCA使用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 h、4 hIV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Ⅰ、Ⅱ、Ⅲ组(P<0.05),术后8、20、24 h时的VAS评分四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4小时内PCA按压次数Ⅳ组明显多于Ⅰ、Ⅱ、Ⅲ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Ⅲ组、Ⅳ组低于Ⅰ组、Ⅱ组(P<0.05),嗜睡的发生率Ⅲ组、Ⅳ组低于Ⅰ组(P<0.05).三组镇痛期间均无呼吸抑制、异常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氟比洛芬酯伍用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应良好,且能减少50%的芬太尼用量,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楼怡;蔡云彪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比较普通阿司匹林与林肠溶片阿司匹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的差异.方法 对我院近3年来服用普通阿司匹林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统计及分析,比较不良反应.结果 两种药物在临床上的不良反应以胃肠道刺激所致不良反应多见,而上消化道出血、出皮疹、过敏则少见.结论 在临床上使用拜阿司灵比普通阿司匹林更安全,临床上拜阿司灵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普通阿司匹林.
作者:新怡康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促肝细胞生长素对慢性重症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与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因子比常规疗法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的疗效提高17.5%,病死率减少22.5%(P值均<0.05).结论 常规疗法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重症肝炎疗效良好.
作者:张晋川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在组织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中,通过生物显微电镜在实验课中的应用,切片图像清楚,易观全局,便于示教,节省时间,扩大了实验内容,并且自编实验指导及实验报告,明确实验课堂目标,做到课堂目标考核与期末技能考核成绩相结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组织学实验课的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
作者:李占生;李文明;陈世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6(IL-16)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10例结核性和11例癌性胸腔积液血清和胸水中IFN-γ及IL-16水平.结果 ①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IFN-γ水平较癌性病人显著增高(P<0.001),亦较其血清IFN-γ水平显著增高(P<0.001).②无论是结核性还是癌性胸腔积液,其胸液IL-16的含量明显高于血清水平(P<0.001),且结核组的血清和胸液IL-16值均显著高于肿瘤组(P<0.001).结论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IL-16水平较癌性胸腔积液高,IL-16有可能在CD4+细胞浸润到胸腔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趋化作用.而胸液IFN-γ的水平则反映了二者不同的局部免疫状态,并有助于二者的鉴别诊断.
作者:罗烈发;敖平;刘瑞玉;胡伟娣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头针加电刺激疗法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西药治疗组和针刺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服用尼莫地平片,针刺治疗组加用双侧头针配合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5 d后的认知功能和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 针刺治疗组治疗前Fulg-Meyer评分(34.60±15.41)分,治疗后(73.61±15.41)分;西药治疗组治疗前(35.20±14.35)分,治疗后(54.40±12.41)分,针刺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与西药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前各量表分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45 d后,两组在认知功能及非认知功能各量表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针刺治疗组与西药治疗组治疗45 d时比较,各量表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头针配合电刺激疗法能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和肢体运动功能且效果较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片为佳.
作者:吴红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前各中小医院生化检验采血器材多为一次性塑料注射器和一次性塑料试管,故血液在体外不能有效地启动内源凝血系统(也不能有效地启动外源凝血系统,因为注射器一次性到位采集静脉血,故血样标本中的凝血因子Ⅲ极少),而使血标本迅速凝固.
作者:强卫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并实施针对性防范措施.结果 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保障了医患双方利益.结论 通过对潜在护理安全问题的分析、讨论及采取的一系列针对性防范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和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马小红;张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52例(56只眼)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周、1月和3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为85.71%、94.56%、96.42%.结论 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除和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满意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陈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外科手术病人的术前心理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前焦虑和恐惧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术后恢复.护士应通过与病人的接触、观察和交谈了解病人对手术的期望和忧虑,同时通过提供信息端正病人不正确的认识,帮助病人解除不必要的顾虑和恐惧.
作者:刘丹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总结局部注射长效激素曲安奈德控制手术切口瘢痕疙瘩复发的经验.方法 手术切除耳垂瘢痕疙瘩当日采用曲安奈德封闭切口.结果 20例病人切口一期愈合,未见复发.结论 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能有效的预防切口真皮内瘢痕增生,控制复发.
作者:师新华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