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燕;郝述霞;齐雪松;张伟;张翠兰;吕慧敏
目的 了解本刊2005-2007年部分引证指标情况.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数据取自中国知网(www.cnki.net)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7年本刊的调查结果:①在网络传播的访问用户以亚洲为主,访问量达96 376次、下载频次达50 297次;②专业网络传播情况:传播至CNKI定义的9个专业,但以医药卫生为主,下载频次37 383次、访问量79 969次;③单篇论文网络传播:高访问量达646次、下载频次达275次,下载100次以上的有18篇、其中2篇为2007年当年刊载;④单篇论文被引用:至2007年止被引频次20次以上的有12篇,其中有4篇≥30次(为中国高影响力医学期刊论文),高的年平均被引频次为8.5次、被引总次数50次;⑤专业引用:2005-2007年刊载文献数755篇、仅为1980-2007年6 836篇的11.04%,但引用频次高达2 335次、为1980-2007年的49.37%.结论 本刊刊载的文献其部分引证指标处于较好的状态,并逐步辐射到世界各洲.
作者:何以平;郑巧玲;廖锡庆;魏志军;李禧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调查工业噪声和高气湿环境作业对棉纺厂女工心理状况和人格特征的影响.方法 采用症状白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EPQ量表)对520名棉纺厂女工进行调查,并分别与全国的女性常模比较.结果 棉纺厂女工的SCL-90各因子分高于常模(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差异有显著性;EPQ量表的E因子分低于常模组,N因子分和L因子分高于常模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相关分析显示EPQ-N因子和SCL-90的所有因子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长期职业性接触噪声并处于高湿环境中对棉纺厂女工的心理状况产生了严重影响.
作者:王培席;杨新华;闫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1-溴丙烷(1-BP)对雄性SD大鼠神经丝蛋白(NF)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48只(12周龄,体质量318~320 g)按体质量随机分4组,每组12只,其中3组分别在1 705、3 848、7 382 mg/m3 1-BP浓度下吸入染毒,每天8 h,连续16 d,对照组吸入新鲜空气,试验结束后处死全部动物,每组灌流固定3只,制成大脑切片,用过氧化物酶法测定高相对分子质量NF(NF-H)和中相对分子质量NF(NF-M)在脑皮质中的定位表达;每组9只分离脑组织,称重,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脑皮质中NF-H和NF-M的含量变化.结果 1-BP染毒后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特别是染毒12~16 d,7 382 mg/m3组的大鼠体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7 382 mg/m3组脑皮质中NF-H和NF-M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NF-H含量增加与1-BP暴露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573,P<0.01],3 848mg/m3组脑皮质中NF-H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1-BP吸入染毒可抑制SD大鼠体质量的增长,能引起NF-H和NF-M蛋白表达上调.
作者:宋向荣;王海兰;黄芬;黄永;阮小林;伍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三氯乙烯(TCE)诱导离体培养的人角质形成细胞(KC)Caspase-3活力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TCE诱导KC凋亡的可能信号通路.方法 以不同浓度(0.125、0.250、0.500、1.000、2.000 mmol/L)TCE对离体分离培养的KC分别染毒至4、8、12、24 h;Caspase-3抑制剂(Z-DEVD-FMK)预处理组,先用100 μmol/L Z-DEVD-FMK预处理细胞1 h,然后再用2.000 mmol/L TCE染毒12 h.用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3活力变化,借助Annexin-V/PI双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相比,TCE染毒4 h,各TCE剂量组Caspase-3活力无明显变化(P>0.05);染毒8 h,1.000 mmol/LTCE组Caspase-3活力和2.000 mmol/LTCE组Caspase-3活力,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CE染毒12 h和24 h,各TCE剂量组Caspase-3活力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各TCE剂量组,在TCE浓度达到0.250 mmol/L以后,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明显呈剂量-效应关系.Z-DEVD-FMK预处理组,与2.000 mmol/L TCE组比较,Caspase-3活力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得到抑制(P<0.01),而与空白对照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在TCE诱导离体培养的KC凋亡中,Caspase-3的活化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汪立杰;叶良平;沈彤;朱启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职业病诊断标准在中毒群体事件处理中的正确应用.方法 总结分析我市4起群体职业中毒事件处理经验.结果 多方取证,用事实说话,使用人单位明确患者临床表现、病情程度及其与职业病危害的因果关系,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妥善处理好有关的群体中毒:事件.结论 坚持科学地把握职业病诊断标准,坚持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与把握患者临床表现、病情程度及其与职业病危害的因果关系在处理群体职业中毒事件中至关重要,也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作者:刘仁祜;张东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五氯酚(PCP)的类雌激素活力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离体MCF-7细胞增殖试验检测PCP的类雌激素活力,并用生长曲线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结果 PCP在7.5×10-7~7.5×10-5 mol/L有明显刺激MCF-7细胞增殖的类雌激素活力,在7.5×10-6 mol/L增殖效应大.细胞周期分析PCP组细胞增殖指教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结论 PCP在7.5×10-7 ~7.5×10-5 mol/L具有刺激MCF-7细胞增殖的类雌激素活力.
作者:董力;张明;汤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和分析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的职业接触情况,以便制定新的方案和措施来减少医护人员感染.方法 调查统计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我院发生的223例职业接触个案.结果 223例职业接触中医生发生60例(26.91%),护士发生154例(69.06%),护工发生9例(4.04%),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接触概率高(P<0.001);术科病区发生率均高于非术科病区,其中手术室发生64例(28.70%),骨科病房发生49例(21.97%),内科病房发生36例(16.14%),急诊室发生23例(10.31%);职业接触原因:经皮拔针时发生61例(27.35%),手术中发生57例(25.56%);职业接触后服药率较低.结论 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接触概率很高,应加强医护人员的职业接触知识教育,增强职业接触防护意识,严格按各项操作要求,预防锐器伤和黏膜暴露,阻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作者:苏荣;杨延斌;谢小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2-甲-4-氯原药(MCPA)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方法 急性毒性实验对大鼠经口灌胃进行单次染毒,观察动物中毒症状,计算半数致死剂量(LD50);亚慢性毒性实验分别以113.50、37.83、18.92 mg/kg不同剂量连续经口灌胃染毒13周,试验期间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记录每周体质量.试验结束时测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脏器系数及病理变化.结果 MCPA大鼠急性经口LD50雌雄性动物均为681.00 mg/kg.亚慢性染毒后,113.50 mg/kg组动物出现明显中毒症状,体质量增长缓慢;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活力升高,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肾脏系数增大,动物尿中蛋白和红细胞阳性;37.83 mg/kg组动物出现明显中毒症状,部分动物尿蛋白和红细胞阳性;18.92 mg/kg组各项检测指标均未见异常.结论 2-甲-4-氯原药属于低毒性物质,本实验条件下,大鼠90 d亚慢性经口大无作用剂量为18.92 mg/kg.
作者:薄存香;王蕊;戈扬;刘永霞;张振铃;谢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尘肺患者血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浓度变化在尘肺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某企业100名尘肺患者和105健康工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显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血清中NO、MDA的含量及SOD的活力.结果 尘肺患者血清中NO和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SOD活力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尘肺期数的增高,血清中NO的含量呈增加的趋势(P<0.05),而MDA浓度变化SOD活力变化不明显(P>0.05).尘肺患者血清中NO含量与SOD的活力之间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NO含量与MDA及MDA与SOD之间无相关关系(P>0.05).对照组人群血清中3项指标之间均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尘肺患者体内氧自由基反应异常,氧化/抗氧化状态严重失衡.
作者:王素华;杜茂林;张翼翔;高红萍;王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N,N-二甲基乙酰胺(Dimethylacetamide,DMAc或DMA)又称乙酰二甲胺,由于能与水、醚、酮、酯等完全互溶,对多种树脂,尤其是聚氨酯树脂、聚酰亚胺树脂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同时还具有热稳定性高、不易水解、腐蚀性低、毒性小等特点,已被作为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替代品.
作者:周连芳;寿卫国;吴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抛光工人滑囊炎诊断的参考依据.方法 介绍1例抛光工人双膝关节慢性损伤性滑囊炎的临床特点.结果 该病例从事抛光工作,根据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的特点,临床诊断为双膝关节慢性损伤性滑囊炎.结论 该名抛光工人双膝关节慢性损伤性滑囊炎与工作有关,但因目前没有抛光工人的职业性滑囊炎诊断标准,未能诊断为职业病.
作者:梁顺华;梁伟辉;陈嘉斌;黄家文;张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丙烯腈(ACN)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株(V79)的毒性作用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生物膜的完整性和超微结构的影响,以探讨ACN的膜毒性.方法 以离体培养的V79细胞为研究对象,台盼蓝染色法观察不同染毒剂量的细胞毒性;电镜技术观察细胞生物膜超微结构,应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生物膜完整性.结果 ACN染毒后,除1 μmol/L组[(91.02±2.17)%]外,其余各处理组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8、40、200、1 000、2 000、5 000 μmol/L组线粒体膜电位改变率[(14.43±3.44)、(22.50±1.50)、(37.96±2.23)、(59.37±5.34)、(93.14±1.23)、(100.00±1.63)%]升高,与对照组[(7.84±0.61)%]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另外V79细胞生物膜的完整性和超微结构亦发生变化.结论 ACN能通过改变线粒体膜电位、膜通透性及超微结构诱导V79细胞生物膜损伤.
作者:张丽丽;肖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广东省腰椎正、侧位片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水平.方法 按照全国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的剂量水平调查方案进行.结果 得出正、侧位腰椎片受检者的平均受照剂量分别是7.34和12.40 mGy.腰椎正、侧位片受检者的受照剂量男性为5.37和14.37 mGy,女性为6.69和11.79 mGy,体胖、体中、体瘦者分别为5.68和14.93 mGy、6.41和12.22 mGy、5.91和11.67 mGy.在省、市、县、镇级医院检查时所受照剂量的结果分别是6.20、6.93、7.01和8.85mGy;12.56、12.17、11.76和13.21 mGy,受照剂量与不同性别、体型、医院级别关系不大.结论 其均值基本代表广东省腰椎正、侧位片受检者的受照剂量水平.
作者:谭光享;梁绵英;曾锡慎;麦维基;贾育新;刘小莲;杨浩贤;黄伟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机车乘务员是一种特殊职业人群,其职业的特殊性表现在工作空间狭窄、作业时持续伴随噪声、振动、作业时间不分昼夜、注意力高度集中、视听觉始终处于警觉状态并要承受列车行驶时的运动惯性和离心力.极端的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使机车乘务员比一般职业人群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而机车乘务员的职业使命,又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为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机车乘务员安全行车的重要保障.
作者:潘洁;钟韶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职业性苯中毒周围血异常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XT-1800i血液分析仪(同标本人工镜检核对)对60例苯中毒患者周围血检验原始细胞等异常细胞,并以60名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血液分析仪提示患者组存在异常细胞:原始细胞、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阳性率分别为100%、87.5%、100%,正常对照组阳性率为0%.结论 苯中毒患者宜增加周围血异常细胞的检验.
作者:张宗军;李瑞文;黄家文;李斌;郭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报告急性硫化氢中毒后后遗症癫痫样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例硫化氢中毒后遗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出现癫痫发作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主要后遗症的主要原因可能为中毒后治疗不及时或首次治疗不够彻底,使受损的中枢神经细胞未能修复引起.结论 硫化氢中毒应及时、彻底、综合治疗,防止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梁启荣;农康;王力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煤工尘肺(CWP)及并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脂及脂蛋白水平.方法 用现况调查研究的方法,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测定其血脂及脂蛋白.结果 CWP患者血脂及脂蛋白异常率及水平低于非CWP患者(P<0.05),CWP并发COPD者血脂及脂蛋白异常率及水平低于非CWP并发COPD和CWP不并发COPD者(P<0.05).结论 CWP患者血脂及脂蛋白异常发生率及水平低于非CWP患者,并发COPD进一步降低血脂及脂蛋白水平.
作者:钱青俊;唐爱华;刘景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DNA损伤效应.方法 用0.5、1.0和5.0 μmol/L亚砷酸钠诱导离体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用彗星实验观察DNA损伤效应.结果 对照组的拖尾细胞率和拖尾细胞尾长分别为19.0%和(28.84±10.10)μm.0.5、1.0和5.0 μmol/L亚砷酸钠剂量组的拖尾细胞率分别为21.0%、31.0%和41.0%,3个染毒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染毒组的拖尾细胞尾长分别为(28.05±7.71)、(58.13±10.98)和(72.78±11.03)μm,其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1.0、5.O μmol/L剂量组的细胞尾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浓度升至10.0 μmol/L时,亚砷酸钠呈现出明显的细胞毒性,存活率仅为64.3%.结论 亚砷酸钠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存在阚值范围.浓度为1.0 μmol/L时,呈现明显的遗传毒性,且随剂量增加,遗传损伤效应增强.但10.0 μmol/L的亚砷酸钠以细胞毒性为主.
作者:胡昌军;江兴林;张志军;杨渊;刘立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恒定磁场的不同强度暴露雄性小鼠某些脏器系数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方法 取幼龄小鼠(4周龄),分成4组,分别放入设置有不同强度的恒定磁场(0.06、0.08、0.10 T)的鼠笼和未设置磁场的鼠笼(对照组)中24 h饲养.30 d后断颈处死小鼠,测定肝/体、脾/体和胸腺/体比值,摘眼取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结果 磁暴露0.06 T组小鼠的肝/体比值、脾/体比值、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磁暴露0.08 T组小鼠的体质量、脾/体比值、血红蛋白数以及血小板数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磁暴露0.10 T组小鼠的脾/体比值、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数以及血小板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胸腺/体比值、白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恒定磁场暴露会抑制雄性小鼠胸腺发育,降低白细胞数.
作者:张克英;冯建军;苟兴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细胞凋亡在三氯乙烯(TCE)引起BALB/c裸鼠皮肤刺激性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将30只BALB/c裸鼠按随机的原则分成100%TCE、80%TCE、40%TCE、20%TCE、10%TCE、溶剂对照组(橄榄油),TCE背部皮肤染毒1d,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裸鼠皮肤组织的细胞凋亡,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皮肤上皮组织Caspase-3的表述.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染毒剂量组皮肤组织的凋亡指数和Caspase-3活力的差异有显著性,低剂量组凋亡指数和Caspase-3活力的综合评分分别为(1.84±0.74)和(1.16±0.38),高剂量组分别为(9.00±1.37)和(4.36±0.57),TCE浓度越高,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越高.结论 TCE染毒后短期可引起皮肤组织的细胞凋亡,细胞凋亡在皮肤组织损伤作用的机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于均峰;朱启星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