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职业性生物学监测中的应用

李志春

关键词: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职业性, 生物学, 监测
摘要: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或彗星试验(comet assay)是一种可用于人群生物学监测,评价暴露人群遗传损伤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检测单个细胞多种不同形式的DNA损伤,适于对人群大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当然,这一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职业性生物监测,在这方面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煤工尘肺肺部感染合并低渗性脑病的诊治体会

    煤工尘肺(简称CWP)患者在肺部感染加重期易并发低渗性脑病,由于其临床表现与肺性脑病无特异性,极易误诊或漏诊,为引起重视,特对我科1997年1月~2000年12月住院治疗的169例CW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发生低渗性脑病11例,误诊为肺性脑病5例,下面浅谈诊治体会.

    作者:杨玉贵;孙义锋;孙庆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同时接触甲苯和二甲苯对女工某些神经行为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甲苯、二甲苯接触对女工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神经行为核心测试组合(NCTB)对接触甲苯、二甲苯的65名女工和非接触甲苯、二甲苯的53名女工进行了神经行为功能测试,采用个体采样器测定接触工人一个工作班次甲苯、二甲苯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结果接触组与对照组在情感测试(POMS)各项、数字跨度、简单反应时(平均反应时、快和慢反应时)、手提转捷度、目标追踪的错误打点数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职业性甲苯、二甲苯接触对女工的神经行为功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作者:徐雷;甘德秀;彭旺初;邱宇翔;杨杏芬;谭炳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龙华镇涉外工业有机溶剂职业卫生调查

    随着涉外工业的快速发展,其生产环境有害因素,尤其是有机溶剂职业中毒问题十分突出,为了及时掌握我镇涉外工业有机溶剂职业危害现状,于2000年8~10月在宝安区卫生防疫站大力协助下,对本镇涉外工业有机溶剂职业卫生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钟学飘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液体推进剂对大鼠机体影响的现场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现场条件下液体推进剂及燃烧产物对大鼠机体的影响.方法采用现场吸入染毒方式对动物进行染毒,染毒剂量为现场毒物挥发量与燃烧产物量.染毒三次、五次、七次后,分别检查WBC、Hb、RBC、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肌酐(Cr)等指标.结果 A组试车间、导流槽的WBC、Hb、AS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UN、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组试车间、导流槽的BUN、Cr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指标差异无显著性.C组试车间ALT、AL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导流槽的A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物在此条件下染毒,可产生一定的急性改变.

    作者:李伟;马遥明;黄莉纯;秦锡梅;周静;潘春颖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拟除虫菊酯对大鼠脑组织中白介素-1β的影响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与拟除虫菊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机制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了拟除虫菊酯对大鼠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 beta(IL-1β)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鼠经氯菊酯一次大剂量和多次小剂量处理后,其皮层和海马的IL-1β mRNA水平有明显的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2.1、1.9和1.9、1.9倍;而一次大剂量氯菊酯处理后其蛋白水平的表达在海马尤其是CA3区显著升高,达到对照的1.5倍,皮层则无明显变化;小剂量反复给药后皮层和海马的蛋白表达均明显上升.溴氰菊酯处理后IL-1β的mRNA也有升高趋势,而蛋白水平没有明显的改变.结论拟除虫菊酯对IL-1β快速诱导可能是脑组织对损伤的一种保护反应.

    作者:王素青;石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尘肺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讨论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以下简称标准)>(GB/T 16180-1996)[1],明确规定尘肺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判定指标是呼吸困难和肺功能损伤,具体规定了呼吸困难分级和肺功能损伤分级判定标准.解决了1963年以来,机能分类一直没有具体的判定指标和判定标准的问题.几年的实践表明,<标准>的颁布实施规范并推动了尘肺病患者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但也发现一些问题,现提出讨论如下.

    作者:王力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醋酸铅致肝毒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铅致兔的肝毒性作用.方法检测血清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脂质过氧化产物(LPO)含量、维生素E含量、丙氨酸转氨酶(ALT)活力、总胆红素(TB)含量、直接胆红素(DB)含量、血糖(GLU)含量、白蛋白(A)、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总蛋白(TP)含量及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组肝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而对照组肝细胞超微结构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各处理组血清中TB、DB和GLU升高,而ALT活力则降低(P<0.05);血清GSH、LPO、维生素E、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TP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本次实验表明铅对肝的毒性可能与脂质过氧化无关,大部分现有肝功能生化指标不能敏感地反映铅对肝的毒性.

    作者:李胜联;施文祥;江世伟;覃都娥;胡万达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四氯化碳与乙醇对3种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和乙醇(ethanol,EtOH)对人体淋巴细胞瘤细胞株(MCL-5)中3种细胞色素P450酶基因(CYP1A1、CYP2E1、CYP3A4)表达的影响,并研究剂量与效应的关系.方法用常规的细胞培养方法,用DMSO,0.05、0.10、0.15、0.20 mmol/L CCl4和50、100、150、200 mmol/L EtOH处理细胞48 h,利用提纯RNA和合成cDNA的药盒,合成cDNA,然后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表达3种CYP450酶基因,以β-Actin作为内对照,分析不同处理剂量时基因表达强度.结果 3种CYP450酶基因在MCL-5细胞株中都有基本表达,CYP2E1和CYP3A4表达在用0.05、0.10、0.15、0.20 mmol/L CCl4和50、100、150、200 mmol/L EtOH处理细胞48 h后有被上调的趋势.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CCl4和EtOH对CYP450酶系统中的CYP2E1、CYP3A4基因有明显的诱导作用;这些基因被诱导后,可能会导致相对应酶活性的增加,同时加强对CCl4、EtOH的代谢,使他们的毒性代谢产物增加.

    作者:刘移民;Yan Yan;Beverly D.Lyn-Cook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职业性生物学监测中的应用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 SCGE)或彗星试验(comet assay)是一种可用于人群生物学监测,评价暴露人群遗传损伤的实验方法.该方法可以简便、快速地检测单个细胞多种不同形式的DNA损伤,适于对人群大样本进行分析检测.当然,这一方法同样也适用于职业性生物监测,在这方面已经成功地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

    作者:李志春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三明市工业企业放射源管理状况调查

    近十多年来随着放射源在工业生产中大量的应用,其安全管理的问题也就越来越显现出来,近年我市对放射源进行摸底调查,初步统计目前使用放射源的企业83家,放射源226台,主要涉及水泥、钢铁、造纸和塑料等行业,我们对其中的59家企业,146台放射源进行现场调查和监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蔡祥平;张铭强;肖方威;林潮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汕头市放射工作人员外照射个人剂量水平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是放射防护管理的重要手段,监测结果可以真实地反映放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剂量情况,为防护效果评价和放射损伤防治提供可靠的剂量依据.现将2000年我市380名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涌钦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提高接触粉尘工人抗超氧阴离子(O-*2)功能的研究——人体对生产性粉尘免疫反应系列研究之二

    目的探讨提高接触粉尘工人体内抗超氧阴离子(O-*2)能力的方法,为寻找尘肺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及开壁治疗新途径提供依据.方法检测接尘作业工人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微量元素(Cu、Zn、Mn)的含量,并对SOD含量下降工人进行治疗观察.结果检测结果表明,接触碳素粉尘及碳黑粉尘工人血液中微量元素铜锌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锌含量下降较明显;接尘工人血液中SOD含量下降,其下降幅度与接尘工龄相关不明显;接尘工人血液中SOD含量下降者经治疗后有明显提高(24.2%~53.3%).结论接尘工人经用微量元素及清除自由基的药物治疗后,SOD含量有明显提高,为此,建议定期给接尘工人补充微量元素(Cu、Zn)及维生素C、E,提高他们抗超氧阴离子功能.

    作者:张一峰;王金菊;谢峰;林芝源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干热环境作业时早期热应激对机体水盐丢失的影响

    人员突然接触热环境,受环境因子的刺激,易产生一系列的早期应激反应导致人体不适.为了解人员早期接触热环境作业时,机体应激反应对水盐丢失的影响,我们对30名青年志愿者在戈壁地区负重行走时机体水盐丢失情况进行了现场实验观察.

    作者:刘辉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60例煤工尘肺患者气道反应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煤工尘肺患者气道高反应性,探讨尘肺期别、接尘时间、并发结核与气道高反应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煤工尘肺患者60例,以同地区正常老年男性60人为对照组,分别用组织胺进行支气管激发试验,观察试验前后临床表现、组织胺浓度(PC20)、FEV1的变化情况,以受试者FEV1基础值降低20%(或更低)的PC20<8 g/L判定为气道高反应性.结果煤工尘肺组气道高反应42例,对照组气道高反应14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临床表现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接尘工龄与气道高反应性呈显著相关性(r=-0.76,P<0.05);而尘肺期别、并发结核对气道高反应性无影响(均P>0.05).结论煤工尘肺患者气道高反应性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煤工尘肺健康者,接尘工龄是其危险因素.

    作者:郭长轩;贾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体脑组织中的三氯乙烯、三氯乙酸

    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iene)为无色、不易燃烧液体,有类似氯仿气味.是电子、制革、五金行业等通常使用的清洗剂,职业接触三氯乙烯的途径主要是吸入其蒸气,亦可经皮肤吸收.吸入的三氯乙烯有50%~60%贮留在体内,进入血液循环后大部分在肝脏内被氧化成三氯乙酸、三氯乙醇和少量一氯乙酸,并经肾脏随尿排出;一小部分又以其原形经肺泡排出,其排出量约为吸收量的19%.有部分三氯乙烯和三氯乙酸尚留在人体组织中,长时间吸收以脂肪、脑和肾上腺中的含量高[1].国内已有方法测定尿中三氯乙酸[2,3],但是测定人体组织中三氯乙烯、三氯乙酸的方法还未见报道.本文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定性,气相色谱定量测定人体脑组织中三氯乙烯和三氯乙酸.

    作者:张子群;陈利平;吴邦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烧结尘和吸烟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

    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与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在尘肺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明确烧结粉尘及吸烟对工人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为我们更好地做好尘肺防治工作,预防尘肺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谷春;胡俊峰;赵红伟;宿文革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5例矽肺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重症矽肺合并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如治疗不及时可诱发哮喘持续状态,并使病情恶化,治疗上更为棘手,愈后不佳,故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就我院近三年收治的5例重症矽肺合并支气管的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蔡洁;潘杰;王青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1例放射性皮肤损伤合并手癣诊疗体会

    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是局部皮肤长期受到超过剂量限值的照射,致使累积剂量过大引起的.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放射性皮肤损伤合并手癣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刘强;姜恩海;江波;赵文正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铁石棉粉尘对大鼠肺部影响的病理观察

    目的探讨铁石棉颗粒粉尘的致癌作用.方法将铁石棉研磨成颗粒状粉尘对Wistar大鼠进行气管注入染尘,自然死亡后,偏光显微镜观察粉尘分布,光镜下比较肺部纤维化与肿瘤病变的关系.结果肺部肿瘤检出率为15.38%,癌发部位:中央型1例,周围型3例.组织学类型:腺鳞癌、腺癌、鳞癌、胸膜间皮瘤各1例.肺瘤均发生在尘性纤维化较重的部位.染尘组与对照组相比,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和胸膜间皮细胞的增生、化生和异型增生的检出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有2例见到癌变的移行过程.结论颗粒状铁石棉粉尘具有致癌作用.

    作者:关砚生;刘铁民;张岩松;李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广州市某镇水井井内空气的现状调查

    2001年5月2日,广州市某镇发生一起7人落入农用井意外死亡事件,我们接报后,迅速组织人员赶赴现场进行调查,在事故井内5.5 m深处所监测的结果,CO2含量为1.12%,CO含量为0.001 36%,氧含量为20.4%,H2S和甲烷未检出.但现场已被消防队员用发电机吹风破坏.结果不能反映当时实际情况.为了解当地井中的空气状况,以查明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发生,在事发的第二天,再次对事故井及附近类似农用井、工业区内工业生活混合用水井、居民区内生活用水井中空气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分析.

    作者:杜伟佳;麦兆生;李勇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华南区域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