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

张凤玲;张喜林

关键词:ICU, 重症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效果
摘要:目的:研究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选取76名ICU病房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糖低于对照组患者,更趋于正常水平,Alb、Hb高于对照组患者,SOFA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重症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观察并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28例肿瘤内科患者,随机按患者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人数相同各64例,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分别给予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方式与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方式,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持续时间、给药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留置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显著较优,实验组患者给药良好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肿瘤内科临床治疗中应用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方式具有确切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秀燕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活动情况的影响

    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应用在腹部手术患者之中所取得临床效果,探究品管圈活动对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活动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于本院进行腹部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范围之内,按照患者治疗时间进行分组纳入.第一组50例患者常规护理,第二组50例患者行品管圈活动,对术后活动当日下床活动时间、机体功能恢复时间展开分析和对比.结果:在患者术后活动情况分析之中,第二组在本次研究中下床活动时间和机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第一组,组别对比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部手术患者之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可进一步保障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可有效的缩短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王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品管圈对提高骨科住院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管理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应用.方法:在2016年3月~8月开展品管圈护理管理活动,包括确立主题、计划拟定、现状调查、设定目标、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并实施、效果确认,比较QCC活动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住院患者对护理投诉建议及不满意条数由140人,下降至79人;QCC活动后患者满意度为98.38%,较活动前94.9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规范护士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还增加科室的凝聚力,QCC是一种较好的护理管理工具.

    作者:刘晶晶;钟卫红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的价值评价

    目的:分析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应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时间段2017年8月-2018年12月,对象为此时间内收治的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病人6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一般护理)和观察组(临床路径护理).对比两者的护理价值.结果:相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卧床时间短,住院时间短,数据差异经过系统软件分析,数据差异满足P<0.05.结论:对颅内破裂动脉瘤夹闭术病人采用临床路径护理,术后并发症发生少,术后卧床时间少,住院时间短.

    作者:孙万琴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输尿管上段结石经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的护理配合

    目的:观察经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在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中结合护理干预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1月期间94例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将所选9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观察组给予经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并结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经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联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相关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经后腹腔镜切除手术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较好,值得今后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娜;罗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CO2激光治疗女性尿道口尖锐湿疣1例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本文报道光动力疗法联合冷冻、CO2激光治愈女性尿道口尖锐湿疣1例,随访6个月无复发且HPV转阴,达到临床治愈标准,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王璐;张莉雪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5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好于对照组.结论:优质护理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生活质量,提升疗效,值得应用.

    作者:彭佳媚;彭翔飞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加唑来膦酸和维生素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

    目的:分析讨论对老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加唑来膦酸和维生素D结合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维生素D治疗;2组为观察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唑来膦酸+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6.88%和78.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加唑来膦酸和维生素D结合治疗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顾伟峰;封云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的研究

    目的:讨论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方法:选取我市的76例HIV感染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而后对其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进行检测.结果:首次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情况中绝对值个数≤200个/μL占比多;年龄、文化程度因素在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中的统计学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76例HIV感染者中属于晚发现患者数量居多,应结合患者的年龄及文化程度因素及早对其进行干预,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淑英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析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1月在我院行腹腔镜直肠癌术的220例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1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手术室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鼻咽温度、手术相关指标及寒战发生率.结果:经比较两组患者的鼻咽温度:两组患者麻醉开始时的鼻咽温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开始后30分钟、手术结束后的鼻咽温度均高于对照组,更趋向于正常值,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腹腔镜直肠癌术患者实施手术室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同时可优化手术指标,更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同时可降低寒战的发生率,可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给予细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治疗给予全身麻醉的86例患者,将所选择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显著高于对照组20.93%,两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给予细节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作者:陈海晏;阎春蓉;王仕美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探讨PETMRI融合图像诊断妇科肿瘤术后盆腔复发、转移的效能

    目的:探究于妇科肿瘤术后,PET/MRI融合图像诊断盆腔复发、转移的效能.方法:选取7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盆腔MRI、PET/CT图像,在我院于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进行PET/MRI融合图像,对比诊断盆腔局部转移、复发的价值.结果:72例患者中,确诊为肿瘤转移、复发患者44例(61.11%),其中按照临床资料口影像学随访结果判断患者28例,经病理及手术结果证实16例.所有患者中骨转移6例(8.33%),腹膜转移10例(13.89%),局部复发28例(38.89%),盆腔淋巴结转移19例(26.39%).相较于MRI诊断局部复发准确率,PET/MRI显著较高,对比差异显著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采用PET/MRI融合图像诊断,在术后盆腔转移、复发中价值重大,并结合了PET和MRI的优势.

    作者:章步程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以及血压控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用药情况以及血压控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7年12月,于本院住院门诊进行诊疗的18岁-76岁的高血压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诊疗医生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征、血压控制情况、伴发疾病情况、门诊用药信息以及本次治疗门诊的用药信息.结果:在选取的300例病例中,初次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106例、随诊患者194例.在选取300例患者中,降压药的使用率为97.6%.平均每位患者使用降价药物的种类为1.31种.在随诊的患者中,降压药物使用率为98.9%.平均每个患者使用的药物率为1.81.将血压控制在130/30mmHg以下的患者为172人.结论:首次进行诊断的患者一般都是以单一的药物为主,随诊的患者一和二联的药物为主,ARB和CCB是临床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药物,存在用药不合理的现象,应该提倡健康的生活行为.

    作者:陈淑珍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意义分析

    目的:对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以及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对两组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分对比.结果:试验组研究对象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康复训练,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十分突出的效果.

    作者:余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中医针灸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方法:从我们医院中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患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患者,从其中找出比较适合进行实验的90个病人,将选取的病患随机分到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西医的方法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针灸配合瓜蒌红花饮的方法治疗,对两个实验小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比对照组高得多(95.56%>75.56%);VAS评分观察组较低,且P<0.05.结论:使用中医针灸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效果更佳.

    作者:李锐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接受强化免疫预防的1800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受常规疫苗注射的2000例儿童作为对照,观察两组儿童疫苗接种情况.结果:给予强化免疫的研究组儿童麻疹发病几率为7.11%,给予常规疫苗注射的对照组儿童麻疹发病几率为19.70%,两组数据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儿童疫苗漏种几率为2.06%,对照组儿童疫苗漏种几率为17.10%,两组数据对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免疫在麻疹预防控制中具有良好导向,有效提高儿童及家属对疫苗接种的重视度,利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适用于临床.

    作者:和全义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对小儿白血病PICC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小儿白血病PICC(中心静脉导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研究时段自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选定本院收治的白血病患者50例,均行PICC置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对照组(25例,采纳常规护理)、研究组(25例,采纳优质护理),对比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4.00%)显著较对照组(28.00%)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结论:优质护理可有效降低小儿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期间机械静脉炎发生率,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李艳敏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门诊护理中双向沟通原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双向沟通原理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门诊接待的患者172例,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并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另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并应用双向沟通原理强化沟通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2.32%(2/86)、1.16%(1/86)、97.68%(84/8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0.47%(9/86)、8.14%(7/86)、87.21%(75/86),以上相关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向沟通原理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医院门诊护理的整体质量.

    作者:王波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子宫疤痕妊娠的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疤痕妊娠的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33例经临床确诊的子宫疤痕妊娠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通过经腹及经引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部超声,P<0.05.经阴道超声声像分型与经腹部超声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腹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能显示出子宫疤痕妊娠的位置、大小等基本情况,相比之下经阴道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靖华;李伟华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电脑随机对照观察7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将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常规组35例行常规化护理,研究组35例行人性化护理.结果:研究组手术成功率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低于常规组,舒适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自理生活能力评分、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能够减轻患者焦虑情绪和疼痛感,提高其身心舒适程度,减少手术操作时间,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莫莹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