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风险管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冯华

关键词:风险管理, 急性酒精中毒患者, 护理中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识别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制定规避风险的管理策略.结果在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效避免护理意外.结论风险管理应用在护理工作中,能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纠纷,确保病人安全.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择取我院2017.03到2019.01时间段内妇科手术患者200例,依据病历号奇偶数的不同分为对照组100例、联合组100例.即对照组使用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基础预防,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穴位按摩治疗,比较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凝血指标.结果:联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则为10.00%,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对照组凝血指标明显较差于联合组,各数据间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妇科手术患者,以基础预防为前提,联合低分子肝素注射治疗和穴位按摩,能够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改善机体凝血指标,值得推广.

    作者:杨波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随访分析

    目的:对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追踪.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进行聚桂醇药物硬化治疗.结果:40例患者中,39例患者曲张静脉无复发(97.5%),1例治疗后1年交通支复发(2.5%).术后出现穿刺点红肿、疼痛、硬结节24例(60%),神经官能症状1(2.5%)例,色素沉着35例(87.5%)等.结论:聚桂醇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外观美观、住院周期短、无麻醉风险.

    作者:解银立;支兴兴;翁高洁;朱锐;杨丽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门诊护理中双向沟通原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双向沟通原理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我院门诊接待的患者172例,依据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命名为对照组并应用常规护理方案,另一组命名为研究组并应用双向沟通原理强化沟通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结局.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患纠纷率、护理投诉率、护理满意率分别为2.32%(2/86)、1.16%(1/86)、97.68%(84/86),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10.47%(9/86)、8.14%(7/86)、87.21%(75/86),以上相关数据经统计检验得出差异显著(P<0.05).结论:双向沟通原理的应用可有效提升医院门诊护理的整体质量.

    作者:王波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老年髋部手术不同麻醉方式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手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120例老年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腰硬联合麻醉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每组各40例,分析不同麻醉后患者麻醉舒适度、麻醉前后生理指标情况.结果:在收缩压、舒张压与心率等指标上,全麻组用药前后数据波动明显,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中疼痛率上,腰硬联合麻醉组为67.5%,全麻组15%,联合组为2.5%,与联合组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6h的VAS疼痛评分上,腰硬联合麻醉组(2.81±2.10)分,全麻组(5.17±0.97)分,联合组为(2.08±0.52)分,与联合组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髋部手术中运用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可以有效的发挥麻醉镇静的效果,全麻手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术中疼痛可能性,但是术后疼痛更明显,麻醉后腰硬联合麻醉患者血压、心率情况降低更为明显,具体方式需要依据患者情况而定,不同麻醉方式因人而异,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是佳的麻醉方式.

    作者:邵海生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两种不同雾化吸入疗法对儿童哮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关键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哮喘患儿以不同雾化吸入治疗的影响效果与关键护理.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并依据应用雾化吸入疗法的不同将其分为37例对照组(空气压缩泵)与39例试验组(氧气驱动),同时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结果:两组在改善SpO2和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于儿童哮喘以不同化吸入方式的临床治疗均可获得相应的临床效果,其中以氧驱雾化治疗方式的应用疗效更为显著.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新生儿黄疸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和分析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研究近一年内我院治疗的103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并对不同症状的黄疸患儿进行不同的细致的综合优质护理.结果:观察新生儿黄疸患者的临床效果,所有的黄疸患者经过护理人员的全方位细致的护理,全部健康出院.结论: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时,护理人员精心细致的临床护理有着极为显著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有利于黄疸患儿的早日康复.

    作者:韩宾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支气管哮喘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入108例于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来院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登记簿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综合护理,统计两组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和呼气峰流速均有所提升,且观察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健康、精神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优化慢性支气管哮喘患者肺部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应用前景可期.

    作者:王兆娥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

    目的:对献血者初筛检验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于本血站进行血液检测的60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将这600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用常规检测法检测献血者血液的是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筛查的是观察组,将两组血液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液标本报废率为0%,对照组血液标本报废率为40.67%,结果明显观察组的血液标本报废率比对照组的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测和ALT初筛检验ALT阴性血液标本与ALT阳性血液标本,对比两组血液标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出水平,结果检出水平差距不大.结论:初筛检测在血站血液检测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具有应用价值.

    作者:谢寒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4月至2018年9月期间接收的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人性化服务,分析不同护理服务后患者生存质量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生存质量各项评分上,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为95%,明显多于对照组72.5%的比例水平,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服务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生存质量,优化患者护理满意度,整体状况更为优质.

    作者:王茹;丁晓艳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将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护理满意度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护理护理模式应用在脑梗塞患者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尤琳美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加唑来膦酸和维生素D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疗效

    目的:分析讨论对老年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加唑来膦酸和维生素D结合治疗的实际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2018年12月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4例,根据入院先后将其均分为两组,每组32例,1组为对照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维生素D治疗;2组为观察组,采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唑来膦酸+维生素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依次为96.88%和78.1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注射液加唑来膦酸和维生素D结合治疗疗效明显,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顾伟峰;封云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及临床治疗对策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单双数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与总结.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4.78%,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65%;且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血管疾病急诊患者临床治疗中,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丹参和路路通注射治疗,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忠玺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给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

    目的: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给药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收治分泌性中耳炎患儿120例,所有患者均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n=60)和常规组(n=60).常规组接受鼓膜穿刺治疗,实验组接受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给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3.3%(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6.7%(P<0.05).结论: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开展鼓膜穿刺联合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给药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徐世才;刘领兵;亢明薇;杨翠翠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护理相关知识与实践现状的分析

    目的:分析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护理相关知识和实践现状.方法:抽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危重患者64例,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抽取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疼痛组,常规组32例,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疼痛组32例,采用疼痛护理,对比两组危重患者护理后的疼痛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疼痛组患者的疼痛评分(4.21±1.06)低于常规组(6.35±1.17),护理效果的满意度93.7%高于常规组75.0%,与常规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CU护士对危重患者疼痛现状进行分析,实施疼痛护理,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提高ICU危重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具有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娟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观察家庭护理模式对分娩产妇的影响

    目的:分析家庭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接收临产孕妇1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者分入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产科常规护理和家庭护理,观察两组焦虑发生情况和分娩结局.结果:研究组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焦虑程度较轻(P<0.05);研究组经阴道自然分娩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且助产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产妇心理状态,降低应激反应损害,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促进自然分娩,值得在产科病房推广和示范.

    作者:王艳芬;李艳丽;李冬静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门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康复的价值体会

    目的:研究冠心病康复过程中采取门诊护理干预后的价值体会.方法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选取在我院门诊处接受治疗的52例冠心病患者,利用电脑系统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26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剩余26例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各项生化指标的达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采取门诊护理后各项生化指标达标的情况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冠心病康复过程中采取门诊护理干预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化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价值较高.

    作者:郑建梅;白春娅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急救过程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9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共104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n=52)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应用简易人工气囊辅助呼吸,实验组患者则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辅助呼吸.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体有效率为96.15%,远高于对照组的73.08%,数据对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便携式呼吸机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有效避免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通气功能.

    作者:杜宇腾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微创内镜联合术式与传统开放术式对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比微创内镜联合术式与传统开放术式对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3月份到2018年8月份进行治疗64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对照组.参照组(32例)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术式治疗,研究组(32例)患者采用微创内镜联合术式治疗,对比两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且检验结果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将微创内镜联合术式治疗方法应用在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放术式,可以有效的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快速的恢复健康.

    作者:田勇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全程护理干预在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在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9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9例,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全程护理在高龄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护理应用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9年第20期

  • 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心电图非典型改变的临床特点.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8年3月-10月收治的120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其室速的不同分为4组,同时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分析心电图的特点.结果:全部患者检查阳性率为35.83%,其中Q波变化4例,所占比例为9.3%,R波变化6例,所占比例为13.95%,T波变化16例,所占比例为37.21%,ST段变化17例,所占比例为39.53%VT在2-4h的B组与其他三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行心电图检查可进到明显的非典型性变化,其中T波的变化为明显,可以为临床诊治疾病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张绍勤 刊期: 2019年第20期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养生保健指南杂志

主管: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

主办: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