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远针近推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研究

梁伟乔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 远针近推, 洛索洛芬钠, 盐酸乙哌立松, VAS评分, ROM评分
摘要:目的:探讨远针近推法在急性腰扭伤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门诊诊治的急性腰扭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远针近推治疗,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盐酸乙哌立松,均连续治疗5天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RO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VAS、ROM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远针近推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在产科助产士实习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在产科助产士实习带教中运用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科室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60例产科实习助产士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干预组(n=30),对照组实施传统带教,干预组则在实习带教中运用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对比不同方案的带教效果.结果:干预组专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成绩、自评自身能力提升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干预组教学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产科助产士实习带教中运用阶段目标教学与情景模拟训练可提升带教效果.

    作者:叶秀玉;施秋月;林凤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来我院就医的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患儿98例,并以随机颜色球抽取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1,6二磷酸果糖(250mL)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则给予磷酸肌酸钠(0.5~1g)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LDH、AST、CK-MB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功能异常、心肌功能异常等预后不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的心肌酶指标,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谭晓倩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手或足部皮肤缺损患者1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术进行治疗,术前均采用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仪探查并确定股前外侧穿支数量、位置、走行等,并按照缺损部位大小及形状进行股前外侧皮瓣设计,术中游离并适当修薄皮瓣,利用显微镜吻合两静脉和一动脉,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活血等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6~18个月,观察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经随访发现,术后11例皮瓣均成活,手足部皮肤完整性得以保留,无深部感染及坏死情况,未出现血管危象,创面均为Ⅰ期愈合;所有患者感觉功能恢复良好,且达到S2以上水平,皮瓣耐磨、弹性好、质地柔软,肤色趋于正常,有2例患者对外形不是很满意,根据其具体情况于术后6~10个月对其进行二次皮瓣修复整形手术,均获得满意.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手足部皮肤缺损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术后皮瓣成活率高,疗效满意,且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皮肤缺损修复防范.

    作者:周子国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传统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间接复位技术结合微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法(LPHP)与传统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4例,随机均分为微创组和传统组各32例.微创组患者接受间接复位技术结合微创LPHP治疗,传统组患者接受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24个月Constant评分、3个月VAS评分、手术优良率、肱骨头内翻程度分类、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骨愈合时间.结果:微创组末次随访Con-stant评分、优良率均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微创组的3个月VAS评分、术后肱骨内翻角度≥5°的概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平均时间、骨愈合平均时间周均显著低于传统组(P<0.01).结论:间接复位技术结合微创LPHP治疗老年患者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优于传统切开内固定术,有助于节省手术时间并促进患者恢复.

    作者:周文峰;周雄清;汤福来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正骨油膏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正骨油膏外敷治疗早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本科室就诊(门诊及住院)的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予正骨油膏外敷患膝,对照组则口服布洛芬胶囊(0.3g,bi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VAS评分降低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骨油膏外敷可有效缓解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且与布洛芬胶囊相比,其不良反应较少、使用方便、廉价,更值行推广.

    作者:孔繁军;叶水清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术中压疮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术中压疮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6月本院接受护理的外科手术患者70例,分组意愿结合患者需求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日常护理方法,观察组应用强化质控方法,对比两组压疮申报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申报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术中压疮发生率较高,为了防止出现该情况,加强护理措施的干预,全面提升护理质量,为患者术后的恢复提供更加理想的条件.

    作者:林彬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实施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相关影响

    目的:探究康复护理运用在脊髓损伤(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4月本院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41例,研究组采取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指标、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自行排尿频次均较护理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自行排尿频次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路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CI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的膀胱功能得到积极改善,值得采纳.

    作者:汪玲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羊水胎粪污染的研究现状

    既往认为MSAF是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缺氧后排出胎粪所致.但近年发现,MASF是足月后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MSAF与新生儿脑损伤、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及发生机制仍不是十分明确.对于MSAF的处理,有产前B超监测,产时监测胎儿头皮血PH值、羊水置换,产后仅在新生儿无活力的情况下需要吸引胎粪.MSAF的新生儿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仍有争议.

    作者:李小玲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延伸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延伸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2月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小儿肺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伸护理干预,干预结束后比较两组的憋喘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及并发症.结果:试验组憋喘时间、体温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伸护理可以减少小儿肺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金霞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多学科综合模式和传统模式在肿瘤学实习带教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对比分析传统实习带教模式和多学科综合模式在肿瘤学教学中的效果,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提供良好前提.方法:选取2016年9月进院实习的福建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实习医生50名,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多学科教学组各25例,传统教学组学生实施传统实习带教模式,多学科教学组学生实施多学科综合模式.结果:多学科教学组对实习带教满意度、实习内容系统性、学习兴趣度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考核成绩优良率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与传统模式相比,多学科综合模式具有显著的应用优势.因此,在肿瘤学实习带教过程中,应加大对多学科综合模式的应用力度,促进学生对肿瘤学相关知识掌握度的提升.

    作者:叶兴发;吴传高;魏婷芳;董柱清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2月本院门诊接收的慢性胃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各10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度、健康行为依从性、生活质量、满意度.结果:试验组相关知识掌握度、健康行为依从率、活力、健康、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对门诊慢性胃炎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较明显,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汪玉梅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梅花针扣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梅花针扣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梅花针扣刺配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结论:梅花针扣刺配合艾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危军;李守刚;黎华茂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婚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治疗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婚姻质量、社会功能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婚姻质量、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护理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ITAQ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婚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林华强;林城波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采纳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纳预见性护理,比较护理效果、住院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情,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值得借鉴.

    作者:芮晶晶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作用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入本院治疗的老年慢阻肺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依据患者个体特点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服务,对比两组康复情况、心理状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检查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慢阻肺患者特点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康复,同时有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可度.

    作者:孙静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广州市农村网格化医师团队对老年人尿失禁成因的调查及家庭巡诊干预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广州市农村老年人尿失禁(UI)患病成因,通过家庭医师团队巡诊干预后,提高农村老年人对尿失禁的认知,增强其预防及早诊早治的意识和积极态度.方法:以整群抽样法抽取广州市白云区辖下两个中心镇卫生院负责的≥60岁老年人,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上门巡诊、电话随访的方式,调查其UI患病情况,分析其致病因素及生活质量状况,并进行巡诊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884份,有效问卷745份,其中男357人,女388人,年龄60~93(65.69±5.58)岁.女32.3%,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呈升高趋势(P<0.01),患者使用尿垫28.8%,认为生活质量受影响56.9%,仅有34.8%曾就医.男性尿失禁发病率为33.9%,其中压力性、急迫性、混合型分别为7.5%、17.1%、4.2%,有15.7%曾就诊.结论:广州市农村老年人UI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其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家庭医师团队巡诊干预可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彭志强;梁燕芬;卢红明;伍世锐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浅谈高职高专病理学实验的教学改革

    为探索和改进高职高专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采取以病理学实验为核心的医学形态学课程融合式教学,将相对分散的形态学科知识有机地、系统地衔接在一起,建立“正常-异常”的过渡,利于病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促进形态学课程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石娅莉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致放射性肠炎的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盆腔恶性肿瘤患者放疗后导致的放射性肠炎的护理方法.方法:将87例恶性盆腔肿瘤化疗后导致放射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92%(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优化盆腔恶性肿瘤放疗后放射性肠炎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花;柯娜;李艳文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8年3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收治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和功能障碍调查(RMDQ)进行评估,8周后观察其疗效情况.结果:试干预后,两组患者的VAS、RMDQ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干预后的VAS、RMDQ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垂直律动结合威伐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玲;赵祥虎;张炎 刊期: 2019年第06期

  • 从经穴探讨针灸防治肿瘤放化疗骨髓抑制的思路

    目的:分析针灸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经穴特点,探讨针灸防治本病的临证思路.方法:检索2008~2017年发布于维普、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针灸防治肿瘤放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文献,利用Excel软件对相关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对选经、取穴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44篇文献,灸法占33篇;涉及经脉10条、经穴27个,胃经、督脉、膀胱经频次高;常用的腧穴有足三里、大椎、肾俞、脾俞、膈俞、三阴交等.穴对脾俞和肾俞、足三里和三阴交、肾俞和膈俞、足三里和大椎常见.结论:针灸防治本病疗效肯定,有重阳经、重灸法的特点,体现了“重温阳、补气血”的思想,提出“治神调气”的临床思路,有助于促进肿瘤放化疗患者的康复.

    作者:彭玉莹;田宁 刊期: 2019年第06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