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针灸名家分期治疗帕金森病经验荟萃

罗慧燕;陈广鸿;梁小珊;招文婷;钟正;徐艺文;黄泳

关键词:帕金森病, 震颤麻痹, 临床经验, 针灸名家
摘要: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本文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入手, 通过荟萃各针灸大家的经验, 对帕金森病进行分期论述, 以期为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病死率关系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ICU脓毒症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入住本院中心ICU的脓毒症患者158例, 根据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分为A、B、C、D组.A组20例, 血清胆碱酯酶≥4000U/L;B组26例, 血清胆碱酯酶3000~4000U/L;C组54例, 血清胆碱酯酶2000~3000U/L;D组重度58例, 血清胆碱酯酶<2000U/L, 比较各组间病死率间的关系.结果:随访入ICU后28天和90天内的疾病转归, 28天内总共死亡30例, 90天内总共死亡39例, 其中, A、B、C组28天病死率低于90天病死率 (P<0.05);D组28天病死率显著低于90天病死率 (P<0.01) .C组28天病死率明显升高, 显著高于A、B组 (P<0.05);D组28天病死率明显升高, 显著高于A、B组 (P<0.01);D组28天病死率大于C组 (P<0.05);C组、D组90天病死率明显升高, 显著高于A、B组 (P<0.01);D组90天病死率大于C组 (P<0.01) .A组与B组病死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胆碱酯酶水平与脓毒症患者病死率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胆碱酯酶水平越低, 病死率越高, 其对远期病死率的影响可能更大, 但胆碱酯酶轻度异常患者是否增加病死率, 尚需进一步研究得出结论

    作者:王海霞;刘扬;张碧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间本院收治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5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双氯芬酸软膏外用联合常规护理进行治疗, 观察组采取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50例患者中2例出现皮肤轻微瘙痒情况, 但是未对治疗造成影响.结论: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实施穴位贴敷配合护理干预治疗, 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林美雅;谢丽玉;王异之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397例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分析住院脊髓损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本院2012年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39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多于女性, 性别比为3.96:1;20~59岁组主要的致病原因是高处坠落和车祸, ≤19岁和≥60岁组的主要致病原因是疾病;骨折部位依次为颈椎、胸椎、胸腰椎、骶尾椎;完全性损伤占14.11%, 不完全性损伤占85.89%;并发症依次是:泌尿系感染 (103例, 56.28%) 、压疮 (45例, 24.59%) 、泌尿系结石 (18例, 9.84%) 、其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 评定分别为:自理 (53例), ADL部分依赖 (282例) ADL完全依赖 (62例) .结论:完善脊髓损伤的初级预防和及时的康复治疗, 减少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

    作者:黄英;叶林;冯海燕;刘婉雯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家属参与及提问式健康教育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优质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家属参与及提问式健康教育在优质护理中的效果.方法:将10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 试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强调家属参与及提问, 比较两组患者手功能恢复情况、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手功能恢复情况、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乳腺癌患者家属参与及提问式健康教育在优质护理中的效果满意, 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作者:黄丽萍;刘玲红;张女珠;林碧英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名中医王琴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用药经验分析

    目的:通过对临床有效的医案进行分析, 总结王琴名中医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治疗经验.方法:根据疗效评价标准, 收集有效的退行性膝关节炎治疗医案, 对症状与药物规范化处理后形成数据库, 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药物配伍与药证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王琴名中医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有效病案163例、临床特征共106个, 药物种类38种;运用关联规则算法, 分析药物与药证的关系, 分别得出14条与12条关联规则.结论:关联规则算法能客观真实反映王琴名中医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治疗经验.

    作者:胡晓娴;王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麦肯基疗法与中医导引术对比分析初探

    国外的麦肯基疗法及国内的中医导引术均为缓解疼痛的有效方法, 麦肯基疗法主要通过姿势调整、呼吸训练及心理暗示等来使机体恢复自然状态以缓解或祛除疼痛, 中医导引术则通过调身、调息及调神以促进气血周流、脏腑调和、经络畅通, 从而使疼痛得以缓解或祛除.通过对比分析二者在练习上的异同点, 发现其各有所长, 可将二者进行优势互补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作者:吴安林;谢娇;叶平;杨程;艾珏萍;谭洁;李铁浪;李江山;彭亮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虚拟现实技术在国内认知功能康复中的研究动态与方向

    认知障碍是脑损伤后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 认知障碍的康复对患者后期运动、心理、生活能力的恢复均会产生很大影响.虚拟现实技术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作为一门新兴技术, 已在生活、娱乐、军事、医学等领域迅速发展起来.为了解目前我国认知功能康复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方向, 本文引用知网、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近5年来有关虚拟现实技术在认知功能康复方面的试验研究、专利发明等文献报道, 提出将虚拟现实技术早期介入到认知障碍的康复过程中, 以期为认知障碍的临床康复提供参考.

    作者:刘笑萌;谢辉;邓多喜;张志琦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八段锦运动疗法对人体功效的研究进展

    气功八段锦将传统中医的导引术和吐纳术相结合, 注重动作与呼吸的配合, 外练身形, 内修精气神, 对预防、治疗疾病和身体调理效果显著.本文主要对练习八段锦给人体积极影响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徐晴岩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陪护的疲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调查我院康复科脑卒中患者的陪护疲劳现状, 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我院康复科脑卒中患者的陪护150例,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调查进行调查, 统计其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疲劳得分为64.38±12.39分, 其中体力疲劳得分高, 疲劳受学历、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结论:女性陪护比男性陪护更容易疲劳, 低学历比高学历容易疲劳, 社会支持度高的陪护疲劳较轻;家人和医护人员应帮助陪护减轻不良情绪, 注意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作者:仇晓燕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个人护理配合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间盘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个人护理配合功能锻炼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月到本院接受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例, 按照所采取的护理措施不同分为单一组和联合组.单一组仅行常规护理指导, 联合组则采取个人护理配合功能锻炼指导联合措施, 观察比较两组腰椎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联合组生活质量评分、屈伸活动、侧屈活动以及旋转活动程度明显优于单一组 (P<0.05) .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个人护理配合功能锻炼指导, 不仅能够改善患者椎间盘的活动功能, 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何少娟;杨顺英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运动障碍50例

    目的:观察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50例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运动障碍患者均采用小针刀局部松解后, 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个疗程后, 患者疼痛、肿胀显著减轻, 关节活动度普遍提高, 行走能力得到大程度改善, AKSS评分从114.94分提高到171.64分, 生活质量大大提高.结论:小针刀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关节运动障碍疗效显著.

    作者:夏晗;唐卫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电针配合TDP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电针配合TDP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并随机分为治疗组 (78例) 和对照组 (70例), 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TDP、拔罐治疗, 对照组则给予间歇牵引配合TDP、拔罐治疗,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VAS和JOA评分, 并考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 (P<0.05);两组治疗后VAS和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0.05), 且治疗组治疗后的VAS和JOA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电针配合TDP、拔罐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晓丹;阙庆辉;邱展业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中医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的中医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急诊科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患者136例,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研究组采用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干预, 研究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促进桡骨远端骨折愈合, 减轻病人疼痛程度并有利于腕关节功能的良好恢复.

    作者:尹梅君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脊柱推拿微调技术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实施脊柱推拿微调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对照组予以常规颈椎牵引法, 观察组则予以脊柱推拿微调技术,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NDI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5% (P<0.05) .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应用脊柱推拿微调技术能改善临床症状体征, 缓解病情, 值得推广.

    作者:陈道亮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自拟二黄汤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自拟二黄汤治疗功能性便秘 (热秘) 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功能性便秘 (热秘) 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 观察组给予服用自拟二黄汤 (大黄、黄连、枳实等), 对照组则服用西药西沙比利 (5mg, tid),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 (PAC-SYM) 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 (P<0.05);观察组PAC-SYM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自拟二黄汤可显著改变大便性状、缩短排便时间、增加排便次数, 从而改善功能性便秘 (热秘) 的症状, 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吕娜;赵元玲;王萌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进展

    对近年下肢康复训练方法改善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文章进行综述, 发现其可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能力、纠正平衡异常, 从而达到改善步行能力、改善异常步态、提高下肢运动功能、纠正平衡异常的目的, 有利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恢复, 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邹玲;卢壮华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老年患者Ⅱ期压疮护理中应用无张力手法效果探究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Ⅱ期压疮应用无张力手法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市黄浦区东南医院外科自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有Ⅱ期压疮的老年患者78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模式,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无张力手法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在第4天和9天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老年患者在治疗Ⅱ期压疮过程中, 采用无张力手法护理能够避免对患者皮肤产生伤害, 提高患者疮口愈合率, 减少患者住院造成的经济负担, 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曹建芬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针灸名家分期治疗帕金森病经验荟萃

    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本文从帕金森病的病因病机入手, 通过荟萃各针灸大家的经验, 对帕金森病进行分期论述, 以期为针灸治疗帕金森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可靠的实践依据.

    作者:罗慧燕;陈广鸿;梁小珊;招文婷;钟正;徐艺文;黄泳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穴位注射治疗腰痛病及常用药物研究进展

    穴位注射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将针刺、药物、经络作用集于一体, 多种刺激同时发挥作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穴位注射被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疾病的治疗, 现对近年穴位注射治疗腰痛病及常用药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徐杰;吴铅谈;翁文水 刊期: 2018年第20期

  • 身体失认训练联合交叉促进训练改善单侧忽略的研究

    目的:观察身体失认训练联合交叉促进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空间忽略的效果.方法:对22例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步行训练及交叉促进训练, 在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Albert线段划消测验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 Albert线段划消测验的结果较治疗前有较大改善 (P<0.05) .结论:身体失认训练联合交叉促进训练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单侧空间忽略问题.

    作者:唐云;冉庆学;李青 刊期: 2018年第20期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按摩与康复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中医药局

主办: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