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国家医疗水平都有很大进步.然而,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并且治愈度很难.糖尿病的治疗方式有西医治疗法,还有中医治疗法,两种治疗方式和病理研究在用药方面有所不同.经过长期的医疗经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更为有效.
作者:杜玉民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对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60例,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将其分为对照组(<7mmol/L,正常)和观察组(≥7mmol/L,增高),各30例.回顾性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以及短期预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NIHSS评分方面,观察组入院、及出院时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且P<0.05.在短期预后方面,两组预后不良率、死亡率等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而在营养不良率上,观察组63.33%较对照组33.33%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空腹血糖增高可明显加重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率,因此临床需积极对其血糖水平加以控制,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屈德会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准确而系统的评价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Cochrane Library、PubMed、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选择符合标准的关于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4组试验,其中治疗组644人,对照组588人,合计123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对于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治疗采用针刺疗法效果更好.各试验间异质性检验没有统计学意义(P=0.37>0.01,I2=7%).治疗结束后,针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药物治疗组[OR=2.07,95%CI(2.67,5.14)],整体效果检验Z=7.82,P<0.0000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药物治疗相比,针刺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有效率更高.但由于本研究纳入研究均为中文文献且数量较少且存在偏倚,需要更多高质量的文献进行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莹;王洪峰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PDCA护理模式改善小儿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72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PDCA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心理功能、生理功能、家庭功能、社会功能、疾病因素各项评分分别为18.64±1.03分、18.04±1.11分、17.64±2.03分、18.11±1.64分、18.13±0.67分,差距显著(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患儿应用PDCA护理模式可有效通过改善疾病和疏导心理问题,进而整体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全美丽;倪雪;杜影男;唐婧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膀胱肿瘤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100例膀胱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运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分析不同手术治疗后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并发症发生率评估上,观察组10%明显少于对照组34%,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膀胱冲洗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肿瘤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与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均可以达到一定治疗效果,但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手术创伤,提升恢复速度,降低术后并发症,治疗恢复更为优质.
作者:穆宏鑫;李广永;李培军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探究护理干预在急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于我院儿科治疗的138例急性胃炎患者作为实验调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即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定期检查(量血压、体温),进行宣传健康教育,患者在监护人的看护下进行康复,医护人员不参与干涉,但是进行定期回访工作;实验组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干预,并对患者用药安全、心理状态及饮食健康进行规划和干预.结果 研究显示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37.6%,实验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1.3%.结论 研究证实对急性胃炎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时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证其在恢复过程中有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其病情稳定.
作者:刘千瑜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提供预警性护理服务对健康认知以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72例行PCI手术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一般组(35例,一般护理服务)与预警组(37例,一般组+预警性护理服务).比较护理后两组健康认知情况,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预警组健康认知优良率远高于一般组(P<0.05),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远低于一般组(P<0.05).结论 为AMIPCI手术患者提供预警性护理服务可改善患者健康认知情况,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
作者:鲍夏妃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脊柱外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对患者并发症、满意度的影响价值体会.方法:我院以随机的方式选取80例在本院脊柱外科进行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2015年1月-2015年12月.按照随机的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本次调查中采用的护理方式为优质护理.观察对照组和实验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均差于实验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脊柱外科护理中护理中,可采取优质护理方式,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杨薇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普外科急腹症患者行腹腔镜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期间我院普外科接收的患者62例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入院时间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1例.实验组行腹腔镜治疗,对照组行开腹探查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确诊比例、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用时.结果:实验组手术中确诊概率93.5%高于对照组74.2%,两组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同时实验组手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用时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普外科急腹症患者予以腹腔镜救治,能够改善出血量多、创伤大、住院时间久以及就诊率低的问题.
作者:吴鑫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在初产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全过程优质护理对其依从性及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期间产科住院的初产阴道分娩产妇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全过程中优质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依从性,并对比两组的产程.结果:试验组的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第1产程、第2产程及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初产阴道分娩产妇中应用全过程优质护理对于提高其依从性,缩短产程有显著的作用.
作者:颜春敏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针对针灸治疗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展开研究.方法:从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间接受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进行研究.并将其按照相同的比例随机分到研究组与对照组中,每组均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分别实施不同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远远小于对照组患者,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3.33%)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差异使其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针灸治疗早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拥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使患者总有效率提高,值得大力推广与应用.
作者:余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CEUS)与CT增强扫描(CECT)对3cm以下肾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本院2015年5月-2018年3月就诊的80例直径小于3cm肾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ECT和CEUS诊断的符合率、灵敏度、特异度、预测值.结果 病理诊断43例为恶性肿瘤,37例为良性病变.CEUS诊断灵敏度93.02%,CECT诊断灵敏度88.37%,两者联合诊断肾肿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较高,灵敏度可达到97.67%.结论 CECT与CEUS联合用于诊断<3cm的肾肿瘤有较优的诊断能力.
作者:张志鹏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前我国在对本科生的教育中,情景式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对于本科生的教学来讲,情景式体验教学可以使本科生更好的在高校内接受实践性教育,有益于本科生进行实践学习.情景式体验教学可以有效的使本科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利用情景式体验教学的优势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帮助本科生更好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作者:刘凌 刊期: 2019年第12期
对患有老年脑血管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开展临床实践研究,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和预防血管性痴呆的作用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将120例来医院就诊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专业医学护理研究工作,这部分老年脑血管患者来院就诊的时间是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之间,选取这部分患者展开实验研究并用统计学方式统计,选取研究对象的一半采取常规护理的护理方式,这部分患者称为普通组,其他剩余部分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方式,这部分患者被称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半年的生活和24个月之后出现血管性痴呆的比例以及患者的详细情况.结果:采用常规方式护理的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低于实施循证护理方式的一组,普通组的患者出现脑血管痴呆的人数相比专业的循证护理人数较多些,复发率和致残率相比实验组也较为高,对比的结果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循证护理护理方式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日后生活质量有直接的关系,采用这样的护理方式患者恢复效果比较好相对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高,循证护理方式对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生活质量以及预防血管性痴呆值得在各医院推广.
作者:施玲;朱莹泉;吕桂琼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高压氧治疗的舱内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收集2017.2-2018.3的70例重症颅脑外伤高压氧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用护理常规方法,整体组进行整体护理.比较两组满意率;高压氧治疗原理了解度、高压氧治疗顺应性;护理前后神经功能、血氧饱和度;舱内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整体组满意率、神经功能、血氧饱和度、高压氧治疗原理了解度、高压氧治疗顺应性、舱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相较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重症颅脑外伤高压氧治疗患者实施舱内护理措施效果理想.
作者:王应双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4例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资料,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护理总有效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惊厥、肢体障碍、意识障碍、神经障碍、平均住院天数改善时间显著较对照组低,差距显著(P<0.05);以及研究组患儿临床护理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为80.95%,相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距显著(P<0.05).结论: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应用康复护理,可有效缩短各项功能障碍改善时间,提高护理总有效率,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李妍;李晓艳;尹嘉丽;周宁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析综合性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分别实施常规和综合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5.6%高于对照组80.0%,且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7%低于对照组31.1%,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的实施对提高小儿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伟伟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基于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应用于社区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社区6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健康管理和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健康管理和西药治疗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指导饮食管理,并定期进行功法锻炼.观察12个月之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治疗效果,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FBG)和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gA1c)比较没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有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对比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未病理念的健康管理,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更有效,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招钦 刊期: 2019年第12期
为了更好地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检测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的效果,通过选取70名患者进行分组临床试验,并根据临床试验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到中西医结合调脂治疗的效果要远远优于传统中医疗法.通过降低血液内脂肪含量,降低血管负担,避免因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其他并发症疾病出现.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尽早发现并进行治疗,才是心脑血管健康的关键.
作者:冉柏林;胥鹏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析影响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因素,并讨论针对性干预对策实施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期间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标本286份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影响检验标本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其展开相应的干预对策,还比较干预前后检验标本的质量情况,以分析不同影响因素质量控制对策干预的效果.结果 经观察发现,影响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是操作、样本、操作人员、仪器及环境;经针对性对策干预后,各项影响质量控制的因素均有明显下降,且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影响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因素诸多,但经针对性的对策干预后,可有效地预防、改善不良质量问题出现,从而保障检验质量水平.
作者:周芳 刊期: 201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