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婧;全美丽;倪雪;杜影男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5A护理模式对患者的肾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入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8例作为主要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护理组(44例)、对照组(44例),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基础上5A护理模式,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肾功能及生存质量变化情况;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的血清肌酐及血尿酸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后护理组患者QOL评分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5A护理模式能够改善患者血清肌酐及血尿酸氮水平,修复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张亮;丛阳;王晓红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依据不同的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的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方案、舒适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舒适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方案应用于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是一种理想选择.
作者:车宇虹 刊期: 2019年第12期
随着现在交通工具逐渐普及以及人们户外活动频繁,发生意外、摔伤等概率也在逐渐提高,部分骨科受损严重患者需要接受外科手术治疗.骨科患者术后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其是机体在组织损伤以及修复过程中的一种常见反应.疼痛是骨科疾病的共有特征,又是骨科疾病的首发症状.患者深受疼痛的折磨,从而影响患者的睡眠、食欲及功能的康复,给创伤的治疗及骨折的愈合带来不良的影响.骨科患者手术后麻醉作用消失,疼痛常常难以自控,而且敷料包扎过紧也可引起患肢肿胀和疼痛.疼痛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影响他们术后早期的功能锻炼和生活质量,而且还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等并发症增加,延缓康复.目前,疼痛已被纳入机体生命体征指标,与血压、呼吸、脉搏以及体温一起成为重要的机体指标.如何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成为护理工作为重要的内容.本文主要探讨了骨科护理人员态度在降低患者疼痛方面的影响以及就如何降低患者疼痛提出相关建议.
作者:任孝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方法:选择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来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51例)与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护理方式的基础上给予风险预防综合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风险事件总发生情数为2例,占比6.25%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10例,占比20.83%,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数为49例,占比96.08%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41例,占比80.39%,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大多存在意识障碍等问题,自理能力较低,十分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风险预防综合护理在护理神经内科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发生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琨梅;胡建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国家医疗水平都有很大进步.然而,糖尿病的发病率很高,并且治愈度很难.糖尿病的治疗方式有西医治疗法,还有中医治疗法,两种治疗方式和病理研究在用药方面有所不同.经过长期的医疗经验,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更为有效.
作者:杜玉民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消化性溃疡日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来院就诊的消化性溃疡患者150例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分别予以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护理满意度和健康知识知晓优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疾病健康知识知晓优良率为88.00%,依次高于常规组的72.00%和61.33%,两组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消化性溃疡日常护理中可提高患者疾病健康知识知晓度,有利于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管理模式,是提升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切实可行的途径,值得推广.
作者:刘燕;曹菲霞;刘恒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O型血孕妇IgG抗体的效价差异.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行产前检测的240例O型血RhD阳性孕妇,采用传统试管法与微柱凝胶技术检测IgG抗-A及IgG-B效价.结果 微柱凝胶技术测定IgG-A和IgG-B效价几何均数均明显高于传统试管法测定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柱凝胶技术阳性检出率高于传统试管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相较于传统试管法,检测O型血孕妇IgG抗体效价灵敏度高且操作简便,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袁一灵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对象.A组、B组分别给予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治疗.对比治疗后ALT复常率、GTP复常率、HBV-DNA阴转率,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组和B组ALT复常率、GTP复常率、HBV-DNA阴转率均相近(P>0.05);2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肾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的效果相近,但是前者肾损伤发生率低.
作者:赵坚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门诊换药室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针对一些门诊换药室的工作环境和注意事项等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一套换药室各项安全标准的防护措施.结果:通过被整治后的门诊,减少了很多麻烦,降低了换药室的感染率.结论:对门诊换药室感染进行常见的原因分析后,提高了医院治疗的效果,降低了感染率的发生.
作者:金海燕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全程系统护理模式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76例小儿喘憋性肺炎患儿资料,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全程系统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血氧饱和度指标及时效性.结果:研究组患儿二氧化碳氧分压和血氧分压显著优于对照组,差距显著(P<0.05);研究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距显著(P<0.05).结论:小儿喘憋性肺炎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基础实施全身系统护理模式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血氧饱和度,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倪雪;杜影男;唐婧;全美丽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分析肌电图检查应用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腰骶神经根病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治疗的100例疑似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A组)与100例疑似腰骶神经根病变患者(B组)当作观察对象,全部患者都接受肌电图检查.结果: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及诊断后,及时的对2组患者的肌电图临床诊断情况进行统计分析,A组确诊率为97.0%,B组确诊率为93.0%.2组患者的临床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应用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与腰骶神经根病变中可获得显著的效果,可有效提高临采确诊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关注.
作者:金玉婷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对预防性压疮护理对于脑病科老年患者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近年来在我院脑病科住院治疗的98例老年患者纳入观察范围,按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n=49)与观察组(n=49),对照组给予常规脑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压疮护理,以进一步明确预防性压疮护理对脑病科老年患者的影响.结果:干预2周后,观察组Braden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住院期间观察组压疮总发生率为6.12%,低于对照组的22.45%,且以上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预防性压疮护理对脑病科老年患者Braden评分有较好改善作用,降低压疮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晓燕;周倩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学龄前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A、E水平分析.方法:回顾分析1000例学龄前(年龄<6岁)肥胖儿童的临床资料,分析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A、E水平.结果:各个年龄段肥胖儿童的维生素A不足率、缺乏率较高,其中<1岁组为明显;各年龄段儿童的血清维生素E水平良好,维生素E的缺乏率较低.结论:学龄前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A存在缺乏现象,而多数儿童的维生素E水平良好,应注意做好维生素A水平的监测,以预防维生素缺乏症.
作者:曹玉玲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12例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56例实施护理干预,比较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健康教育、护患关系、服务态度、病房管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2.9%、98.2%、94.6%、100.0%均高于对照组的73.2%、71.4%、75.0%、76.8%,同时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总缓解率91.1%高于对照组78.6%,组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治疗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护理满意度,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利于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袁文丽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对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60例,根据其空腹血糖水平将其分为对照组(<7mmol/L,正常)和观察组(≥7mmol/L,增高),各30例.回顾性两组全部的临床资料,对两组入院及出院时的NIHSS评分以及短期预后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NIHSS评分方面,观察组入院、及出院时较对照组均显著较高,且P<0.05.在短期预后方面,两组预后不良率、死亡率等对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而在营养不良率上,观察组63.33%较对照组33.33%显著较高,且P<0.05.结论:空腹血糖增高可明显加重急性重症脑梗塞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营养不良率,因此临床需积极对其血糖水平加以控制,以改善其预后.
作者:屈德会 刊期: 2019年第12期
基于文献调查,本文例举情志性疾病、虚寒性疾病、神经衰弱、慢性肝病等慢性疾病,介绍静坐调治该类疾病的案例,以期抛转引玉,让静坐调息养生法得到进一步的挖掘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熊彦棠;章德林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感、分娩控制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6月期间在本院阴道试产的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常规性助产护理,观察组采用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分娩控制感评分变化,并观察两组分娩结局.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和分娩控制感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顺产率(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未见不良结局者.结论 助产责任制护理模式有助于改善初产妇自我效能,提升分娩控制感,并有利于提高顺产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曾佳丽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新生儿ABO溶血丙种球蛋白(IVIG)的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新生儿ABO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在娩出后24h内接受IVIG治疗的有43例患儿,记为早期组,在娩出后24至48h内接受IVIG治疗的有39例患儿,记为晚期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两组娩出后5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黄疸消退耗时.结果 治疗后24h、治疗后48h早期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娩出后5d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显著高于晚期组(P<0.05),黄疸消失耗时显著短于晚期组(P<0.05).结论 新生儿ABO溶血IVIG早期治疗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提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加快黄疸消退.
作者:童霄毅 刊期: 2019年第12期
目前我国在对本科生的教育中,情景式体验教学作为一种新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开始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对于本科生的教学来讲,情景式体验教学可以使本科生更好的在高校内接受实践性教育,有益于本科生进行实践学习.情景式体验教学可以有效的使本科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结合,帮助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利用情景式体验教学的优势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帮助本科生更好的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作者:刘凌 刊期: 2019年第12期
母乳喂养对于新生儿来说,其重要性难以替代,尤其是相比奶粉喂养的优势要大的多.本文首先分析了母乳喂养效能的情况,然后总结指出母乳喂养的好处,后提出如何通过护理行为提高母乳喂养率,以期推进和优化妇产科的护理工作.
作者:白沙 刊期: 2019年第12期